第150章 王庭
字數:3467 加入書籤
漠北,西樓邑。
此地在十年後,會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曰皇都,又會在三十年後,有一個更為世人知曉,並能承載二百餘年的國都存在的名字,曰上京、臨潢府。
但在如今的遼闊草原上,這裏亦有一個響亮的稱呼,名曰王庭。
西樓邑是漠北最初的駐牧之地,百年前突厥獨霸草原時,漠北族便裹脅奚族一起向突厥投降,北渡西拉木倫河,活動於和龍北數百裏,徹底紮根於此。
漠北帶著小弟奚族,成為了突厥這個昔日草原汗國的小弟,而後在汗國與大唐間搖擺不定,但總體而言,他們多傾向於突厥,頻頻起兵叛唐。不過這一局麵,在等到突厥汗國突然變得能歌善舞後,便完全改變了。漠北徹底倒向了大唐,並在悄無聲息間,侵吞了突厥汗國倒下後的遺產。
西樓邑這背靠大興安嶺,前襟西拉木倫河的地方,更是被漠北認為是天生的聖地。這裏水草肥美、進退自如,漠北能夠從一眾草原胡族中崛起,正是憑借有此地良好的生存條件,屬於是神女的恩賜,王庭所在,也就理所當然的設置在了此處,不可能會有人異議。
此時,中原已近年關,正是素雪裹地的時節,在這南距幽州三千裏的王庭所在,更是北風漫卷,大雪紛紛而落,四麵山川,盡是銀白景象。
“狗雜種。”
漠北王庭巨變,商隊自然需要最快知曉,他可不敢在這裏胡言亂語。
不過昔日有王後坐鎮,又有耶律阿保機的禮遇相待,固然有不少貴族對漢人看不順眼,頂多也隻能在背地裏使點小絆子,基本上都是無傷大雅,大多漢人還是能在此處維持住基本的體麵。
“滑哥可汗何必動怒?”
有戴著氈帽的漢人操著河北口音詢問:“俺們都聽說幽燕大亂,商隊通不了長城,都以為今年不會有商隊來此了,你們是怎麽來的喲?”
那青年文士終於忍無可忍,一把將手中的酒袋砸下,從人群裏擁擠出去,怒視耶律滑哥道:“中原、漠北通商,乃上任王後親口許之!若無他們,王庭豈有鹽、茶葉還有瓷器供應?便是剌葛大王,也不會輕易毀壞!滑哥可汗,你是不是做的太過了!”
而偏南一點,便是一座‘漢城’,那裏才是南來漢人居住的地方。事實上,往前推二十年,王庭幾乎是沒有漢人的影子,有也隻是作為奴隸存在,壓根不可能有正經居住的地方。但而今這座漢城,卻是規模不小,足以塞下幾百戶人口了。
這青年咬牙怒目相向,卻是躲也不躲,任憑臉上的肉被抽爛,都隻是一聲不吭,攥拳而下。
但與這片稍顯曠寂,隻搭建有層層氈帳的東北區域不同,偏南一點的低矮建築群內,卻是稍顯熱鬧,家家戶戶的門口幾乎都有對聯貼上,不時有些許爆竹聲響起,便是有一些冒著危險南來的商隊,也迎雪開鋪,以供這裏的漢人來購買年貨所需。
他好不容易稍稍湊前,手中捏了幾枚銅錢,低聲詢問:“小哥兒,你們從燕地來,過古北口,可曾聽聞漠北王後的……”
漢城裏,本就因為這兩日又有兩家商隊南來而顯得熱鬧,布匹、糧食種子、鹽、茶葉等等,都是他們的剛需。
……
那夥計還未聽清,正想發問,倏然所有人都聽得一道馬蹄聲傳來,進而在夥計抬頭間,一弓弦拉動的聲音便猛地響起。
耶律滑哥被這一番話氣的哇哇大叫,提刀而起,就要猛地斬下去:“本汗,要日夜寵幸汝之妻女!”
耶律滑哥看著畏懼自己的近百人,還有一幫毫無反抗之力的商隊剩餘人員,極為滿意,大手一揮:“將這些南麵來的中原兩腳羊,盡數拉回去,充當奴隸!”
“。”
旁人也才猛地反應過來,有婦人下意識的發出尖叫,而後猛地捂住嘴,驚慌的向後看去。
“哈哈哈哈,痛快、痛快!還是這些南麵的兩腳羊殺的痛快!那什麽打獵,有甚意思?”
雖說許多漢人都是因為走投無路才投的漠北,也有部分是被強行扣押留在了這裏,在中原是多為窮苦的。但因為有耶律阿保機的器重,幾年下來,不少人家還是攢有積蓄,固然沒有中原流通的錢幣,但也能憑借羊皮、羊羔等以物換物。
“噗。”
“而且說來也奇,俺們出長城的時候,那古北口的駐軍居然是你們漠北人,俺們聽說……”說到這句話,那夥計突然像是響起了什麽似的,霎時頓住,臉色都有些不自然起來。
所有漠北漢人都隻是偏頭而過,不敢出聲。
瞄準的對象偏轉,幾在下一刻,這掌櫃便應聲而死。
“自是阿保機大王之妻,地皇後述……”那青年完全不懼,馬上就要應聲。
但他的臉色霎時一變,進而擠出了笑色,再然後,臉色就變成了豪爽的樣子:“原來是巴爾將軍,稀客稀客,本汗可是罕見你於王庭現身呐。”
耶律滑哥勃然大怒,怒目回頭:“誰敢阻我?”
但而今,卻是不同了……
耶律滑哥跳下馬背,一腳踹翻這青年,一把抽出腰刀。
對麵,幾騎不緊不慢的馳來,為首一人臉上帶疤,麵相有些陰狠,隨行幾人也都是人高馬大,卻是耶律剌葛的隨身親衛。
不遠處,一二十左右的文士提了一壺酒正欲離去,聽到此話便稍稍緩了緩步子。
那青年文士從驚愕中反應了過來,恨恨的擦掉臉上的血跡,進而麵無表情的轉身過去,盯著那矮壯大漢,也就是耶律阿保機的族弟、現今漠北王耶律剌葛政變的盟友,耶律滑哥。
一片片帳門朝東的車帳間,幾無什麽人影,這王庭已是極北之地,寒風硬如刀子,雪花能生生將人灌死,自然是不可能有人愚蠢到在大雪天出帳遛彎的。
而又因為春節將至,這對於每一個在漢地土生土長的漢人言,都是一年中需要重視的大事,家家戶戶有了些裝點,稍富裕的人家,還能張燈結彩。再加上兩家商隊之前,狹窄的街道裏人頭攢動,一時間的熱鬧景象,若非是人人都是左衽服飾,還真與中原的普通集鎮沒什麽兩樣。(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