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豬狗爾!

字數:4001   加入書籤

A+A-


    幽州,內城城樓。

    在紛擾的人聲當中,在簌簌的風雪聲中,李振死死的把住城牆垛口,眼睛隻是一眨不眨的望向城下。

    左右的禁軍將領這會亦是紛紛屏氣凝神,不管他們曾經對李振多麽無語,私下間多有牢騷,此時的一根心弦都直直繃緊,如李振一般死死的盯著城外由吊籃放下去,此刻已漸漸趨近燕軍大隊的三個使者。

    說是三個使者,實則隻有一個而已,就是那一被兩個河北舊吏護在中間的一綠袍官員,這會正邁過亂糟糟的長街,行過飄著黑煙,死屍遍地的城下戰場,而後終於被幾燕軍士卒持矛逼停住了。

    城樓上,一直都對李振冷嘲熱諷的朱漢賓此刻亦是虛眯起了眼睛,先是不動聲色的瞥了一眼故作鎮定實則分外緊張的李振,進而盯著那在戰場上格外突兀的綠袍官員,低低的冷笑一聲,不知在想著什麽。

    而李振等一眾,這會眼見那官員被燕軍士卒逼停,都隻是低聲喧嘩起來,所有人幾乎都覺得連番大戰下,此時想要和燕軍談判果然是不成。且那被遣過去的京官鄭玨,也恐怕要被燕軍砍了腦袋。

    李振不管不顧,雖說臉色稍稍有些蒼白,但仍然隻是死死的把住垛口,瞪著眼睛望向鄭玨的人影。

    下一刻,眾將再次低嘩起來,卻是鄭玨在高聲說了幾句聽不清的言語後,那燕軍人潮後的精銳甲卒中,竟真的有人來領走了這位代表李振的使者,而後當著所有人的麵,一路疾馳向外而走,直至掩去了人影。

    但所有人都看的出來,他們十之**都是向著城外燕軍大營去的。

    畢竟若是要斬鄭玨,當著守城將士的麵一刀砍了豈不美哉?

    “成了、成了?”

    “李公真是神了!燕軍竟然真有斡旋的餘地不成?”

    “快看,燕軍居然真的駐兵不前了!他娘的,老子可以歇一口氣了!?”

    人群霎時嘩然,卻是都難掩臉上的喜色,各自七嘴八舌,隻是猜著燕軍為何會接收那一使者去見那幾乎不怎麽露麵的元行欽。

    而李振隻是悄然鬆了一口氣。

    果然,他賭對了。

    這什麽燕軍的元行欽、李莽之流,果然和蕭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然也不會因為鄭玨的幾句話就停住了攻勢。

    果然是忌憚了、果然是害怕了?

    他稍稍鬆開了把住垛口的手,卻是欣慰的一捋胡須。

    鄭玨是從汴梁帶來的右補闕,雖說品階僅有從七品上,然而卻是屬於皇帝身邊的近臣、侍臣,不比旁的小官,是可以經常性的與皇帝近距離接觸的,實際地位要比同品階的官員高的多,雖說從晚唐以來,這官銜已頗為泛濫,然則還是挺吃香的。

    且最重要的是,鄭玨與他一樣,皆曾為李唐效過力,李振自不提,其曾祖父就是唐代宗、德宗朝的名將李抱真,說起來若按照血緣論,李振當為粟特族,祖上應姓安,這一‘李’字還是在肅宗朝時的賜姓。但到了李振這一代,卻是已不大感念什麽李唐皇恩了,他自己更是做了朱溫篡唐的頭號操辦人,姓李對他而言反而不是什麽殊榮。

    而鄭玨,乃是昭宗時宰相鄭綮之孫,河南府判官鄭徽之子,曾在昭宗朝中過進士,任監察禦史,作為名家之後,又為唐臣,鄭玨能在種種禍亂中留命到今日,還能於朱溫身前謀一個右補闕的官,自是有人保了的。

    但這一人卻非是李振,而是河南尹張全義,張全義曾在昭宗時期割據洛陽,然因善撫軍民,發展生產為朱溫器重,故從投靠朱溫以來,一直為河南尹坐鎮洛陽,而鄭玨之父正為張全義之判官,所以鄭玨才能夠在朝代更迭中幸存至今。

    至於李振這一極度嫉恨李唐君臣的人,為何會信任鄭玨,甚而將這一要差交予給後者,便是因為鄭玨與他一樣,皆是數舉進士不中,鄭玨這一進士身份,又是因為張全義“念玨屬有司,乃得及第”,也便是走後門才得了一個進士及第的名頭。

    同為天涯淪落人,在一番惺惺惜惺惺中,李振自然對鄭玨大有好感,平素在汴梁就對其多有籠絡,此次來河北帶著鄭玨,也是存了讓其鍍金而後回朝廷後好擴充黨羽的心思。

    這會,他眼見鄭玨安然入了燕營,在心下暗讚沒看錯人之餘,他卻是已經在權衡利弊,思索待蕭硯願意與他談判後,當要如何割舍抉擇。

    局勢如此,蕭硯為刀俎,他為魚肉,肯定是不能再怎麽怎麽要挾蕭硯了,唯有讓蕭硯保得他一條性命,而後讓幽州在他手中能夠堅持到汴梁援軍來而已。

    若是蕭硯再咄咄逼人一些,隻要能保得他的性命讓他能夠安然回返朝廷,便是舍了幽州也不是不行。

    隻要他能夠回去,憑借自己的手段以及冥帝暗地裏的幫助,老老實實的周旋個幾年,待朱溫念起他的好的時候,重新複起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雖說是重頭來過,或許還要不得不割舍許多東西,例如冥帝那邊,以往他還可以借著身份抬高價位,從此以後說不得就要仰冥帝的鼻息過活,以及在朝廷中的政敵,例如以往被他打壓的一些文武,從此以後必然也會反過來拚命打壓他,尤其是一直被他暗暗嫉妒的敬翔,兩者間今後恐怕就有了一條天塹,數年內都再難與他平起平坐。

    不過在眼下的生死之際,這些自是難以奢求,李振不敢再多想。

    且最關鍵的是,若是事情順利,從此以後,他說不得還能與蕭硯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他雖說將東西交給了冥帝,然而亦能通過冥帝稍稍挾製一番蕭硯,雖然一切都太過遙遠,然而隻要讓他重新翻身,彼時鹿死誰手,可就不好說了……

    “李公真是好算計。”

    一聲聲音打斷了李振的思緒,卻正是朱漢賓湊了過來,他已沒了這些時日的譏諷神色,這會隻是低聲詢問:“李公究竟使了何等手段,才讓燕軍……”

    “朱軍使何必多問?”

    李振斜睨望去,皮笑肉不笑的打斷道:“眼前形勢,焉能鬆懈爾?依老夫看,朱軍使在此多問,何不多想想該如何守城以不至於守節而死!”

    朱漢賓聽出了他口中的譏諷之意,卻隻是哂笑一聲,還欲再言,李振卻已被湧上來的一眾將領圍住。

    “李公,燕軍可退乎?”

    “李公,我等還要死守爾?為何要拖到此時才遣使者?何不早些?”

    麵對紛雜的問題,李振隻是擺手發笑,這些時日來的疲倦竟霎時飄散,隱約中又有了那麽幾分風采來。

    “勿急、勿急,趁著燕軍駐兵不前,老夫先遣人安排膳食送上來,諸將且暫守城頭,待眾將士們酒足飯飽後再相商,如何?”

    “李公何必賣關子!如此關頭,我等是生是死,李公總得給個說法來不是!?”

    眾將看著李振這心有定策的樣子,反而更是急不可耐,紛紛催促。

    李振見此,便朗聲而笑,壓了壓手道:“諸位隻管曉得,往日老夫未曾遣使,乃是時機未到,如今時機到了,燕軍焉能不定?”

    左右麵麵相覷,卻是第一時間有些不相信,但是看著李振的樣子,還是小心翼翼詢問,全無往日跋扈的樣子,開始吹捧了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