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曹操是可愛的人
字數:581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這個屋裏 !
許都,宮門內外都被曹操治理的服服帖帖的了。漢獻帝被迫封曹操為魏王,加九錫。曹操已經位極人臣,下一步的事情就留給兒子去做。
在世子的問題上,曹操也是很明智的,與其需要一個風度翩翩的才華公子,曹操更需要一個能接替自己事業的人。曹昂早死,黃須兒更像是一介武夫,最有可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是曹丕和曹植。兩人都挺有文采的,但是文采更好的是曹植。曹植的身邊有楊修,丁儀等同樣頗具文采的人。但是什麽人交什麽朋友,連曹植本人都是性情中人,可時代的鬥爭需要權術。
看看曹丕,曹丕在立世子的問題上壓力山大。論文采,他輸弟弟曹植不止輸一籌。但是他重視了謀士的作用,他找過賈詡,又與劉曄華歆等人來往,非常重視謀略之才的作用,這樣等於曹丕更重視“術”。權變讓曹丕懂得避開競爭者的直接優勢,而是掌握著更大的戰略棋盤。
當曹植仍然賣弄文采的時候,哪裏想到會為曹丕所算?
楊修就是個理想化的人物,他能看透曹操一個人的想法,可是看不透曹操是一個專製者的險惡,最後連同自己都要被權勢者的專橫屠戮!曹植有疼愛別人的仁人之心,卻沒有抵禦權變的洞察力;楊修有才華橫溢的底氣,卻沒有通盤考慮的思維能力。這兩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理想當中。
可曹操很明白,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在波瀾詭異的時代裏繼承家業的人,一個能在分裂的時代裏重新整合,合二為一完成曆史使命的政治家、權謀家。而不是可愛動人的文學家。就算曹植沒有被算計,曹操也會不斷考量二子在治國理政方麵的才能。
一天早晨,曹操已通知校演,三軍列陣,曹丕已到,卻不見曹植。曹操派人去詢問,得到回答:“曹植昨晚飲酒,睡而未起。”
三軍操練,何等重要?這樣的所謂性情中人,怎麽能繼承家業?成就大事!曹操看曹丕,心道:這孩子像我,就他了。
劉備鞏固了西川以後,攻打漢中,為日後出秦嶺,取關中,恢複中原匡扶漢室的目的,攢夠資本,打好基礎。劉備集團可謂鬥誌軒昂。張合曹洪接連敗退,夏侯淵索性連人帶肩都被砍了。
曹操不得不親自出馬,與劉備一決雌雄。曹劉漢中爭奪戰,是曹操與劉備兩雄之間,幾乎是麵對麵的軍事對抗。
劉備是以正統的漢室帝胄自居,手下將士更是薈萃了當時最頂級的人才,組織凝聚力高,士氣旺盛。曹操率大軍親自前來,也沒討到半點便宜。駐紮在河岸邊,河的對岸就是劉備陣營。跟劉備打,沒便宜可戰;不打,又舍不得退。真是“雞肋!”劉備日夜擂鼓騷擾,曹操好不糾結。
主薄楊修常在曹操身邊,軍事出征他也跟著去,想必陪曹操聊天。楊修是個非常喜歡表現自己的人,但不像孔融禰衡似的反過來譏諷曹操,所以比他們活的略長些。曹操很喜歡他,文學方麵多有他參與。楊修也的確聰明,文字的造詣很高,能根據曹操的語氣言語來判斷出曹操的想法。這樣的好同誌,本沒有問題的,而且也應該受到尊敬和保障。
可那是什麽年代啊,別說過去,就是現在,不明白領導想法的,那“隱蔽”的想法需要貫徹的時候,就需要所謂聰明的一黨去領悟、去揣摩、去落實。輸了,落實的人背鍋;贏了,領導受益。領導會獎賞這樣為自己效勞的人。
楊修善於判斷領導的意思,但不能為曹操個人利益提供多少幫助。如此能揣摩上意,必為領導所忌憚。楊修雖然才高八鬥,但是性情很幼稚、很理想化。如果把楊修放在現代,他才華橫溢,一本本著作暢銷應該沒問題。可古代,在老虎身邊需要謹慎,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才華與個性。其實無能的人最讓領導放心,有才華的人始終讓領導感到戒備。
是老虎就是要吃人的,再優秀的領導,也有虎性。領導要在下屬麵前保持神秘感,不希望出現“照妖鑒”一樣的人物看他。如同領導看你的時候,你要畢恭畢敬,對他充滿敬畏;結果你看他,反倒把他看穿了……曹操的所思所想,被楊修這樣的人看穿了,曹操這樣的領導就一定會忌憚他!
楊修的“可惡”還不僅僅是喜歡看穿領導的想法,而且還特別喜歡自作主張。這就不是碰老虎的胡須玩,這是觸碰領導的禁臠。一人一盒酥、把門加寬,又參與到立世之爭,這樣不斷刷存在感,引起領導注意到自己,楊修就嘚瑟的沒考慮了。在專製的社會裏,自己的小命都捏在權貴的手中。玩的好,博得一聲喝彩;玩的不好,小命一下就玩沒了。
筆者想說的是:楊修本性沒有錯,他怨死在專製的社會製度裏;殺害他的不僅僅是曹操,更是專橫的封建製度。
我要為楊修辯護:
第一,楊修的自作主張,是善意的,動機清純;第二,沒有對你領導造成實際損失;第三,說楊修挑戰了規矩,那也是你領導沒有把規矩明確下來;第四,你領導明知我楊修是個愛善解人意的人,還把我帶到軍營裏邊來,你這不是明擺著要我猜你的心思嗎?第五,楊修沒有實際權力;第六,楊修不應該死。
楊修不應該死,頂多是被免職的處分。曹操看著盤子裏的雞湯,叫道:“雞肋!雞肋!”
聰明的楊修立馬會意,哦!這是食之無味、棄之不舍的心情。現在漢中之戰,進退兩難,幾十萬軍隊在這裏徒耗軍餉,這意思就是曹操想要退兵了。可楊修沒有想到,自己是領導身邊的大紅人,很有麵子的一個人,想必平時為人也和和氣氣,頗得同事的尊敬。夏侯惇來找楊修聊天(電視劇裏是這麽演的),楊修告訴他原委:“……不日丞相就要退兵。”
夏侯惇一聽說:“那好,我這就吩咐士卒收拾行裝,準備回家。”
一個原本供兩人猜測的東西,隻能背地裏談談,竟真演變成了實際的行動。難不成夏侯惇被感染了麽?夏侯惇當了真,能揣測人意的楊修也沒想到“軍中無戲言”。
為什麽久經戰陣的夏侯惇也馬虎大意了?當真是被感染了。這都是楊修被表揚的太多了,樹立起參照權力,忽略了掌握實權的領導其心理的陰暗麵。
曹操剛殺了一個給他蓋被子的宦官,說自己“喜歡夢中殺人,睡覺時不要靠近我。”他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
曹操提著斧頭,親自巡夜。巡至夏侯惇的營帳處,看見軍士們居然在收拾行李。曹操看見了震驚,問道:“誰讓你們收拾行裝的?”
軍士如實回答。結果一調查,又是楊修。
軍閥之所以稱之為軍閥,專製之所以稱之為專製,是因為刀斧手掌握在自己手裏。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豈能容得旁人觸碰?父子尚且不免,何況君臣?士卒沒有我的吩咐指示,誰能、誰敢吩咐他們?曹操終於怒火中燒了……
“亂我軍心,推出斬首!”
曹操果斷的殺了楊修。
一代才人,就此凋零。
曾經,我感歎:我縱然隻有楊修一半才華,死亦何憾。
這是管理製度的惡。自上而下的管理手段漠視了太多無辜的尊嚴跟生命,把更多的人擺在了被服從被支配的地位。
楊修率性的活著,結果自取敗亡。人的個性發展得不到外在生存環境的支持,如果是領導一時片刻的寬容能綻放色彩,一旦領導的權威受到挑戰,在社會沒能進步到把領導的權力完全的服務於人民的時候,這種霸道的權威會吞噬更多無辜鮮活的生命。
殺了楊修,然後再退兵,這樣就告訴全軍將士,無論什麽時候,都是我曹操說了算。劉備用疑兵計驚跑了曹操,收獲了漢中,可以說曹操這輩子統一中國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了。曹操是需要殺人來泄憤。
不久之後,曹操殺了一個最無辜的人,就是華佗。華佗是五禽戲的創始人,麻醉手術的鼻祖。華佗一生醫人無數,其中有很多是當時聞名四海的人,如陳登、周泰、關羽等,多虧了華佗的醫治,在病痛上轉危為安。
曹操的頭痛病一直以來折磨他,於是請華佗。華佗問診曹操的頭痛疾病,給出的醫治方案是要開顱,才能醫好曹操的頭痛病。這就比給關羽刮骨療毒更驚人。想必隻要忍著痛,是爺們兒都能挨著骨頭刮一刮。劉伯承就不打麻藥給眼睛縫針。這開顱就可怕了,古代難以想象。估計就算不是曹操,換成別人,也是不肯同意。可這次曹操沒有顯示他的寬宏大量,心眼小的認為“這是劉備派來的奸細”,於是收華佗下獄。
在牢獄中,華佗希望自己的著作能流傳後世。後世有行醫者,能接著造福蒼生。可是,就連一個獄卒都沒有給他機會,相反使他的心血付諸東流!
這是科學家的悲歎。華佗遇到了一個古往今來追求真理的人們都會遇到的一個痛心疾首的問題:真理向誰表達,才能得到傳承?就當時而言,往上看,是無知的權貴;往下看,又是被權貴支配的無知。
筆者少年時曾想:
“為什麽能更好讀書的是那些大學生,是那些衣食無憂的人,是那些不用為了生計而勞累奔波的人?占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卻要自謀生計,殫心竭慮,為一家人的糊口而忙碌不已,幾乎抽不開身。”
古時候,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被珍藏在皇帝的藏書閣裏,供皇帝老小兒享用。極少數書香門第世家也不過是把書本當作謀取功名利祿的一種手段,事成之後還是要來算計黎民百姓的,以便鞏固他們的特殊利益和權位。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國家社會的文化傳承是由廣大人民群眾來傳承和發揚,這該多好啊,這是多麽強盛的國家啊!
如此,不僅僅是華佗,任何一個人的智識,都更容易被理解、被繼承和被發揚,而不會留下遺憾。
可以想象華佗在獄中的悲苦。
曹操是聰明,千古一人,萬裏挑一的好領導。可到底是一個社會角色,一個站在人民立場上反動的角色,一個劊子手的角色。
書本《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因為關羽的死,看到孫權送來關羽的頭顱,受到驚嚇,加劇了頭痛病症,最終導致臥床不起。
曹操自知不能再起,無限的可能都隻能是人亡政息。唯才是舉的人才理念還能不能傳遞下去?世上的事情考慮不了那麽多了,不如趁早關心自己身邊的事情吧!
曹操躺在病床上,對妻妾們說道:“我死之後,你們就出去,自己要能自食其力,去庫府上領一些財帛,出去改嫁,好生過活。”
他又對兒孫說道:“我死之後,你們不要給我修建墳墓,我不需要奢華的葬禮。”
直到今天,曹操的墳墓在哪兒?沒人知道。這位奸雄死前最關心的事竟不是國家大事,而是兒女情長。死後不銘,他早已看透生死了。
曹操一生是孤獨的,“誰知我心!”
是的,他的心思可能遠不止這些,他活的超越了那個時代,超越了那個社會的一般認知。曹操的領導水平,就是放在今天,都要把一群經理甩十八條街!他死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裏,都被文人墨客判在十八層地獄裏。不得翻身,他的名譽好不痛苦?直到現代郭沫若,才為他翻案,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筆者心裏認為:曹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是一個有著民族大義精神的人,是一個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承受千古罵名的人,他是一個可愛的人。
至於他的惡,這不是他個人所能扛負的,有社會的責任,是社會造就了他的品格。
改變這樣的社會,過程漫長,艱難險阻,直到曹操死後的一千七百二十九年後,一個嶄新的中國誕生了,一個永遠不會再分裂的中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