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胸懷大誌的劉備

字數:8511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這個屋裏 !
    三國之所以是三國,是因為三個雄才大略的老板同處一個時代,他們並爭天下。三國所以精彩,是因為這是高手跟高手之間的對弈。
    一些電視劇電影和不夠檔次的演員導演在拍戲的時候,沒有領悟這點,所以優秀的題材作品給拍成了庸俗不堪的東西。上麵講了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唯才是舉,在同一時代,還有劉備和孫權兩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孫權子承父業,孫氏三兄弟都在江東發展,鞏固基業,坐觀天下,伺機而動。這裏隻注重講劉備。
    劉備是英雄嗎?是,曹操說了:“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就指劉備也是英雄。在曹操心裏,劉備是唯一能與自己爭衡的人,也是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敵人。
    劉備姓劉,他到底是不是漢室宗親的人?易教授說:“他給自己捏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多次闡述過劉備的出生或者說劉備的血統。第一次是第一回,作者敘述,第二次是漢獻帝查宗譜,第三次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有儒者就懷疑劉備不是漢室正兒八經的血統,結果被諸葛亮劈頭蓋臉的罵。
    筆者認為這不重要,原因是劉備的存在滿足了當時忠於漢室的人的迫切要求。這種迫切要求,勝於劉備出生的真實性!這種迫切要求是什麽呢?就是複興漢室,擁護劉姓漢室的人還不少,可謂漢心不死啊!那麽,問題出來了,為什麽非要是劉備?姓劉的可多了。
    我們先要看看當時有名氣的幾位劉姓子孫,也就是和漢室正統有著血親關係的人。一個是劉虞,這是個符合那個年代有德性的人,但是缺乏領導魅力,也無將才,連公孫瓚都鬥不過,還被公孫瓚給消滅了,兼並了。《三國演義》群雄逐鹿還沒開篇,他就輸了。
    手頭上有實力,有這個資本作為一番的人要數劉璋和劉表。劉表這個人物,有些賢名,主要是因為“八俊”,被宦官迫害過,得到了輿論上的同情。後來劉表去了荊州,聯絡當地大族,治理一方,經營一方,使荊州在中原混戰的時候,獲得了相對安定的局麵。於是一些士人也遷居在這裏,百姓也恢複了生產。所以當是時,劉表可謂是一個政績不錯的地方官。但在亂世之下,需要匡扶正統,以正天下,不僅僅要管好一方,還需要救王室於危難,救蒼生於水火,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政權完整。
    可劉表沒有朝著這樣一個大的方向去經略,去謀劃,所以格局不大。董卓為亂,討伐董卓,劉表還不如曹操盡心盡力。後來孫堅被射殺,蒯越建議他趁機下江東,一鼓平江南,於漢室功不可沒,可他居然不?!後來李傕郭汜爭相劫持漢帝百官,劉表又聽之任之。漢帝被楊奉掌握,連起碼的衣食住行都很困難,劉表又覺得自己鞭長莫及,結果漢獻帝落入曹操手中。
    劉表一生的庸碌迂腐,不勝枚舉!重要決策問題上,他完全沒有長遠打算。這樣的人,能做光武中興劉秀那樣的人嗎?不能。郭嘉對劉表用了很貶義的四個字:“守城之賊。”
    說劉表“守城”,因為他沒有長遠打算,不會主動爭取,害怕變故,等待別人做大了來收拾他;說他是“賊”,是因為劉表心裏麵不是真正忠於國家的人,甚至是不忠於漢室,想割據一方,自立門戶。所以盡管用司馬微的話來說“天下英才,盡在於此”,此時在荊州坐擁10萬甲兵的劉表,並不能滿足忠於漢室一派的要求。
    再看看劉璋,川中的實力不弱,而且又不像中原地區那樣處於四戰之地,所以家底子還可以。但是為人處事,不是像孫權那樣能委賢用能的人,更不像孫策那樣能決機於兩陣之間。說白了,他不是那塊料。用了個張魯,兼並漢中;結果張魯反叛,劉璋殺了人家的老母,兩家遂成仇。劉璋麵對北麵的張魯尚且無可奈何,反而擔心被兼並。這都是沒有領導才能導致的,也沒有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誌氣!從而造成一種“劉璋暗弱不知存恤,川中義士皆思得明主”的政治空缺。
    另外一個造成劉表劉璋保守的原因就是妄圖“割據一方”的矛盾心裏。在《史記》的評論部分,有一段話說明“漢朝士人非常懷念春秋時期的風格”,我判斷也有這種心理。漢朝已經統一四百餘年,漢末黃巾起義,中原凋零,所以邊遠地區的軍閥有一種錯覺,就是春秋戰國分裂大動亂的時代又來臨了。不如趁此各立門戶,然後子孫千秋萬載再次上演春秋故事。
    這種想法怕是有市場,再加上與割據一方的軍閥自私自利心理一撮合,便一廂情願的認為各自牽製,難於一統。這種分裂的思想是最愚蠢的!中國統一的思想曆來就有,統一的政治製度是在秦帝國之時就已經確立了下來。自此以後,沒有一個雄才大略的英主不是以統一華夏為最高榮耀;沒有一個要垂名後世的英傑不是以心懷天下為己任。人民百姓不願意支持分裂分子,人民百姓需要一統海內。割據一方,自立門戶,裂土分封,真可謂守城之賊耳!
    所以,凡是忠於漢室的人們需要一位魅力非凡從而帶領他們重興漢室的人。所以,凡是忠於國家的人們都需要一位能帶領他們一統海內的非凡人物出現。結果曹操和劉備相同之處都是維護國家民族統一,維護中國的統一;不同之處無外乎是姓劉還是姓曹的問題,也有可能姓孫。漢室內部已經病入膏肓,不是董承伏完這樣的儒生能力挽狂瀾的,隻好把目光投向外邊。誰呢?先是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盡皆豺狼;而後,又是孫堅曹操袁紹等人各懷異心。
    如果不是選擇曹操陣營,忠於漢室的人們就需要一位姓劉的。那麽,劉備究竟是不是漢室宗親,尚在其次,他隻要說“我是。”有機會能讓漢獻帝叫他一聲“皇叔。”那還有什麽呢?不是也是了。
    試想?漢獻帝備受曹操淩辱,隻要姓劉的能統一天下,這口惡氣也都能出了。所以劉備的出現,正是順天應人,時勢造英雄,來抗衡曹操的。
    劉備真不枉擔當這一角色。
    小時候,劉備家門前有一棵樹,就是頂上大了些,看上去像是一蓋大傘。於是就有人說“華蓋之下,必出貴人。”那華蓋之下的貴人,非天子而何?這樣的說詞可信不可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羅貫中告訴讀者,劉備自小就有誌向。劉備並非半路殺出來的和尚,他可謂素懷大誌。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之前,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劉備為了維持生計,編草製品去賣,就是街上常見的那種挑著擔子賣竹編三教九流一類。他連自己的門麵都沒有,剛好糊口。就這樣虛度了年華,已過三十,飄零半生,而一事無成。
    曹操出生被社會名流所鄙視,可好歹有本錢,人家出場就很大氣。可劉備,人家出場就挑著擔,還在解決生計問題,過著一般老百姓都必須經曆的辛酸。黃巾之亂,漢朝萎靡,設立州牧製度,讓州郡太守自行解決兵員問題,用來鎮壓黃巾起義。劉備掂量了下,頭裹黃巾造反於個人發展不利,於是就站在地主階級這邊。投軍的話,如果一入隊伍就要成為上等兵,需要自備甲衣。這時候劉備遇見了日後能成為左膀右臂的關羽和張飛。這點上史書《三國誌》比《三國演義》更靠譜,都是襯托劉備的魅力!一個人身邊什麽樣的人就大抵能說明他是什麽樣的人。關羽張飛何等剛烈正直的人,如果劉備沒有遠大的誌向,甚至是為貪圖小利而肆意妄為的人,關張早離開他了。
    劉備的魅力在《三國誌》裏麵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有人要殺劉備,雇了個殺手。殺手跑到劉備的房間後麵,一看,真英傑也!結果不僅沒殺劉備,還告訴了劉備自己的來意,於是就走了。劉備的魅力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三國誌》都是被肯定的,這對劉備的事業發展和人心的凝聚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羽因為在老家解良殺了人,跑了出來,遇到劉備,他們一見傾心。張飛脾氣火爆,天下大亂,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難道守一輩子?他遇到了劉備,也是一見傾心。又遇到了一名販馬者,得到了馬匹的資助;張飛賣了自己的田地,用銀兩打造了弟兄三人的兵器。劉備關羽張飛都是胸懷忠義的人,於是在張飛後院桃樹林裏“桃園三結義”。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兄弟三人,同心協力,其利斷金。他們的人生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立一番大事業!電視劇《三國演義》此處描繪的繪聲繪色,劉備情不自禁的向關張二人說道:“有一人,乃中山靖王之後,後來家室衰敗。現如今編草席為生,年過三十,一事無成,愧對先人祖宗!縱觀天下,黃巾猖獗,漢統衰落,宦官外戚掣肘於內,縱有功之臣不能存恤。豪強諸侯必乘勢而上,各自林立,此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那時,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兄弟三人先是夥同其他各路軍閥一起鎮壓黃巾起義,其中也寫到劉備受人冷眼的滋味。救了董卓一命,董卓非常感激,一問:“現居何職啊?”
    “現充任弓馬手。”劉備很誠實的回答。
    董卓那個眼神,狗眼看人低的東西就該死。
    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了,張角張梁張寶三親兄弟先後死去,其他義軍頭領也先後被屠戮。此時的農民起義,沒有一個明確的革命綱領,宗教性質的號召力如同一盤散沙。組織架構上也缺乏統一的指揮,沒有穩固的後方和固定的後勤支援,沒能建立起與東漢地主階級相抗衡的革命根據地,所以失敗了。盡管失敗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農民起義始終可歌可泣。人活一口氣,難得拚一回!
    劉備等人的行動談不上正義還是邪惡,純粹就是一個為個人小集團利益為目的的行動集體。揭竿而起的農民軍沒有給中國的政治環境帶來革命性變化時,有覬覦之心的人選擇更有利於自己事業的發展方向,就是明智的。所以劉備也是一個梟雄,一個仁義,但崇尚帝製的人,他選擇了鎮壓被壓迫階級的反抗。
    黃巾起義果然被鎮壓下去了,劉備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回報,他被封了個小芝麻小官——高唐縣令。東漢末年的民生狀況,可謂凋零。而劉備就要力所能及的為漢室、為劉姓一族挽回聲譽。所以,這劉備並沒有因為官小,而不作為;相反,他作為的很好,自己能安一方百姓。
    書中描寫了張翼德怒鞭督郵的故事。督郵相當於一個考察劉備業績的那麽一個官員。兩根手指頭意思意思還不是那個意思?劉備又不搜刮百姓,哪兒來的意思?結果督郵設局坑害劉備,被義弟張飛知道了,張飛把督郵就是一頓鞭子!
    朝廷又豈是分辨是非的地方,劉備無法,隻好掛了縣印,甩手而去。老百姓不舍得他,十裏相送。劉備知道,百姓盼清官好官,如盼甘露,自己做一縣令,又怎能救得了天下百姓?他的離開,也是保存自己,三人雖勇猛,一拳難敵四手,避免官府接踵而來的麻煩。
    袁曹討伐董卓,十八路兵馬匯集在虎牢關下,單單就一個華雄就蹉盡了大家的銳氣。看看袁紹袁術二人那副德行?一個埋怨自己沒把顏良文醜二人帶來,一個就知道眼睛瞪。這些上流貨有什麽屁用?人家董卓可不管你四世三公,一家老小照樣斬首。人家華雄可不管你的軍銜有多高,來了就一刀一個。
    劉備關羽張飛就一直默默無聞的站在公孫瓚的背後,看著這些架子天大,又無能殺敵的高貴子弟。另外還有一人,估計也看不起十八路諸侯的大多數包括二袁,這人就是曹操。
    關羽看不下去了,這都被華雄砍了好幾個了,十八路諸侯豈能被一華雄所阻?他跨幾步走出來,抱拳行禮,說道:“讓關某去會會這廝!”
    “現居何職?”盟主袁紹問道。
    “現居帳下馬弓手。”公孫瓚回答道。
    袁術聽見了,尖叫道:“來人,拉下去砍啦!這樣身份的人出去了,豈不是讓人笑話我帳下無人?”
    “且慢!”聲音頗具威嚴,原來是曹操。
    曹操說道:“看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馬弓手?且讓他試試,如敗下陣來,再斬不遲。”
    緊接著曹操又倒了一杯酒,酒杯裏的熱氣冒上來。這是曹操懂得收攬人心的緣故,光顯擺自己的身份走什麽用?曹操和劉備都在彼此了解對方,究竟誰能得人心、得天下!
    關羽斬華雄去了。
    鼓聲響處,關羽手提青龍偃月刀,提著華雄的人頭,往地上一扔。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酒還是溫熱的。
    “好!”曹操叫道。
    這邊惱了袁術,他又扯著嗓子喊道:“既然你們隻在乎一介馬弓手,那還要我們何用!”轉身就要走。
    這邊劉備一看,狗眼看人低的東西到處都是。一個個官大架子大,容不得他人,於是手拉著關羽張飛轉身走了。
    《三國演義》精彩之處就在於此,一處地方,一個段落,一個情節,不僅人和人之間,領導跟領導之間也高下立判!也注定了日後殘酷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二袁和其他諸侯不過如此,曹操獨具慧眼,劉備沉穩老練,雙方都對人才有著很強的吸引力。他們都有著崇高的目標,劉備興複漢室,曹操一統天下。
    呂布扼守虎牢關,又是第二個華雄,不同的是比華雄更強。其實華雄呂布的出場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凸顯劉備三兄弟的英名,所謂“三英戰呂布”即是。但劉備的聲名在曆史中或者說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都凸顯了一個事實,就是劉備其實在軍閥的心目中不受待見。電視劇《三國演義》裏沒有凸顯這點,所以觀眾誤以為劉備“仁義播與四海”。但筆者相信劉備確確實實盡其所能的在百姓心目當中修複漢室帝胄的形象,這很重要。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的人格魅力,非常符合信義的價值觀,這樣的品格精神在今天都是難能可貴的。
    講究出身門閥的二袁和其他諸侯不大重視劉備的作用,似乎不大願意跟劉備來往。所以討伐董卓之後,劉備的身份地位也還是個縣令,平原縣令。相比之下,曹操要主動的多,這來自於曹操的人脈資源和家底子,也來自於曹操的領導型人格魅力。所以劉備坐等時機的時候,曹操已經頗具實力了。
    劉備在平原令一待就是七年,世上還有人記得劉備麽?
    人家沒給你劉備發信息,不代表你就真的在別人心目當中不存在了。劉備自身的品格修為在一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孔融。先說徐州陶謙因為派人護送曹操父親去兗州,結果出了岔子,被人殺害了。曹操遷怒於陶謙,陶謙沒辦法,向孔融求救。孔融是個連管亥都怕的人,但是迫於“仁義”的考慮,這位書生還是要做些什麽的。他想到了劉備,想必是孔融和劉備見過麵,對劉備這樣一位劉氏布衣有印象,於是就去找他。
    劉備聽說有人來找他,而且還是孔融,歎道:“這世上還有人記得我劉備呀!”可見劉備心中的失落,劉備一生創業實屬不易。
    孔融跟劉備說道:“曹操進逼徐州,屠戮百姓,懇請劉玄德賢弟救援徐州。”
    劉備當然答應了,救人的事情重在參與,況且仁義為先,救援的還是孔融的朋友。劉備說道:“我去公孫瓚那裏借兵,隨後就來。”
    孔融一聽像吃了蜜糖,總算給好友陶謙有個交代,想必喜中帶憂,補充說道:“賢弟不可失信啊。”
    張飛在旁聽了這話不高興,難不成我哥哥是沒信義的人麽?劉備說道:“備或借的兵借不得兵,都必當親往。”
    聽聽這話,這在無力的儒家書生耳朵裏聽起來是多麽的給力?孔融放心的去了。
    說起公孫瓚和劉備還是同窗,讀小學的時候盧植是他們的老師。所以討伐董卓劉備三人就在公孫瓚帳下聽用。想必劉備素懷大誌,非池中物,公孫瓚也是敬而遠之。這次借兵,也不多,就三千,又邂逅了趙雲。劉備的每次出場,都能吸引當時出類拔萃的人。一來劉備有這樣的魅力,二來人才也需要這樣一位劉氏宗親,這兩個原因使得劉備勢力在凝合。
    劉備救援徐州,使他與漢室的最大敵人曹操首次對壘。一個救援,一個在施虐,在陶謙孔融等人的心目當中,也在當時那個年代對仁義有著大眾化需求的人心目當中,劉備真可謂仁義之名遠播了。而曹操扮演了一個暴君的角色。
    曹操因為老巢起火而退兵,劉備成功解了徐州之圍。劉備進徐州城,劉備和陶謙見麵,這讓陶謙看見這位劉姓血脈,真仿佛看見了希望。
    “漢室不可遽興”,這觀點在當時很有市場,意思就是漢室江山要想重振王室雄風,可東漢王朝已經衰敗不堪,再圖恢複,萬分艱難。因此需要一位像光武帝劉秀一般能擁有自己的實力和團隊的組織,來重振炎劉,重振漢室。是重振漢室,姓劉就好,諸劉當中,陶謙看見劉備的為人舉止,認為劉備就是這樣的一個肩負著漢室希望的人。
    天下大亂,曹操逞強,徐州非有德之人不能保。有德就是指對資源的整合能力,以劉備的為人,將會越來越多的仁人誌士歸附到他的身邊,與曹操抗衡,於是漢室可興。天下的好事就這樣給劉備碰上了,陶謙決定三讓徐州,要三次的、白白的把徐州送給劉備。劉備不能不謙遜,不能不三讓徐州,這在當時,多麽感人的故事!
    糜竺是徐州首富,他有個妹子嫁給劉備就是日後劉禪的生母糜夫人。陳矽陳登父子是陶謙身邊相當於參謀一類的人,都親近劉備,可見劉備在徐州有多麽的凝聚人心。
    劉備很有錢麽?沒有;劉備很有權勢麽?沒有。劉備有什麽呢?他姓劉,他有品格方麵的魅力,僅此而已。他的謙讓可以給對方更多考慮的時間,避免對方一時興起而盲目作出決定,再反悔恐生事端。陶謙一大把年紀了,再加上亂世之中的憂慮,曹操來打他就是欺負他年紀大嘛。所以出的氣多進的氣少,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劉備再謙讓,就未免不識大體,於是非常有禮有節的接受了徐州官印。劉備坐領徐州牧。
    直到這時候,劉備才真正加入群雄逐鹿的戰團之中,開始他一生的縱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