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備創業

字數:954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這個屋裏 !
    呂布和曹操打了一年多,打不贏。這用兵打仗不是一夥人群架,講究謀略,你光肌肉發達有什麽用?
    呂布和陳宮要投靠劉備,劉備也需要人才,所以希望呂布能洗心革麵,別做那弑父不義的勾當了。劉備把徐州官印拿出來,說道:“要不還是你拿去吧?”
    呂布剛要接,張飛眼睛一瞪,呂布就不敢造次了。劉備沒有讓呂布難堪,他非常善於交際,就讓呂布把剩餘的兵馬屯紮在小沛好了。
    群雄逐鹿,劉備最希望有人才來投奔他。劉備已經輸了曹操一大截了。不久,曹操搶先一步迎接漢獻帝,得到了一張可以命令其他爭競對手的好牌,即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了對付劉備這個潛力很強的對手,也為了收拾淮南袁術,天子這張牌果然好用!
    袁術就是那個扯著嗓子喜歡叫嚷,像嗬斥奴隸一般嗬斥身份不如他的人。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無能之輩,自大的了不得。袁術甚至蔑視袁紹,因為袁術還是嫡係,袁紹是庶出,曹操更是“宦官遺類,乞丐攜養”,劉備就是個織席販履之徒。他淮南兵多糧足,縱觀天下,還有誰能比得上自己?不稱帝,更待何時!
    他決定,早早的稱帝,他們自然會臣服於自己的。可結果相反,他們自然都來討伐你了。袁術對人才的態度就是對待下人的態度。這樣的人品,手下多是些被他訓斥麻木了的人。他打不過曹操和劉備,兵敗如山倒。可劉備也出了岔子,留守徐州的張飛因為喝酒侮辱曹豹,曹豹和呂布結為親家,等於挑釁呂布,被陳宮略施小計偷襲徐州。結果徐州換了主。
    捅了這麽大的簍子,劉備的家小還在呂布的手中,張飛恨不得刎了自己。
    劉備奪過劍,嚴厲的說道:“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再續?”
    劉備沒有責怪義弟張飛,作為領導他更具有冷靜的頭腦。頃刻,他就從一城之主轉而寄人籬下了。他沒有選擇去投奔曹操,而是選擇了依靠呂布。呂布奉還了劉備的家小,一番做作之後,讓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自己駐紮徐州。
    曹操得知二人戲劇性的轉換,巧妙的運用了二虎相爭,驅虎吞狼之計,張飛又恨呂布背信棄義,免不了要摩擦廝殺。小沛又豈是久居之地?呂布一番攻打,劉備這下就隻好棄小沛轉而投奔曹操去了。
    劉備梟雄,曹操豈能不知,他的到來如入甕中。曹操非常高興的接納劉備,握著他的手好不親熱!
    劉備每天待在自己的住所,生活過的相當低調,天天種菜,操起了舊日的作業。漢獻帝和幾個對曹操不滿的死黨對劉備的到來也表現的很注意,漢獻帝接見了劉備,並正兒八經的查閱了宗譜。
    漢獻帝在朝堂上正式宣布劉備乃孝景玄孫之後,親口稱劉備為:“皇叔!”這樣就坐實了劉備的正統地位。這對劉備一生的事業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曹操的感受可想而知,怎不惱羞成怒!他欺負漢獻帝都欺負慣了,他得好好修理一番漢獻帝,並激起劉備等人可能會因激動而引發的衝動。
    校獵場上,曹操讓漢獻帝給他遞弓箭。曹操對皇帝的態度就像對待自己的仆人。劉備見此,於是把自己的弓箭遞給了他,可曹操硬是不接,非要漢獻帝的弓箭不可。沒辦法,年輕的漢獻帝隻好把自己的弓箭遞給了他。曹操手持皇帝的弓箭對準鹿射過去——
    傳令官馬上叫道:“天子射中啦!天子射中啦!”
    看到曹操如此囂張,關羽恨不得當場拔刀劈了曹操。劉備趕緊使眼色,關羽就不動彈了。由此可見,劉備這時的團隊雖小,多麽的有紀律!劉備又是多麽的能忍?劉備能忍,是因為自己的目標還沒有結束。
    因為這件事,曹操狠狠的淩辱了漢獻帝,淩辱了劉備,也淩侮了整個漢室的血脈。難以想象,漢獻帝這一生都要在權臣的淩辱中度過,直到他死。淩辱至親的人比淩辱自身更甚,作為皇帝親口一聲的“皇叔”,劉備不能不胸中悲憤!不能讀懂這點,不能體會這點,就不能理解為什麽劉備這次事件之後無論如何不能再落入曹操之手。在後續的較量當中劉備被逼的兩次幾乎拔劍自刎的地步,也要與曹賊勢不兩立。
    英雄的造詣之一就是能忍。
    因為徐州的變故,劉備對呂布萬分的鄙薄,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隻把喜怒藏在心裏。呂布弱智,精氣神又不似項羽。他被捕後哀求道:“玄德,公不見轅門射戟乎?”
    “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乎?”劉備說道。
    討平了呂布,徐州歸曹操,劉備也跟著回許都。
    劉備一生命運多舛,受尊重,也受冷眼,最了解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一生的對頭。曹操煮酒論英雄,邀請他麵對麵的談心,一生無比奸詐狡猾的曹操在試探劉備,也抒發自己的胸襟。他問劉備,當世之人,誰可謂英雄?劉備遍舉了當時各路軍閥實力派,曹操都搖搖頭,他們都不是。索性,曹操用手指著劉備,又指了指自己,說道:“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耳。”
    讀者可能想:如果沒有一記雷劈下來,劉備怎麽掩飾?怎麽回答這種直截了當的說穿?
    還好一記雷劈下來了,劉備筷子都嚇掉下來了!曹操問道:“大丈夫立於亂世,尚懼雷乎?”
    劉備答道:“突發震響,不得不懼。”
    就這樣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尷尬。
    在對待要不要殺劉備的份上,曹操不是沒有認真考慮。他的謀士團隊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要殺,劉備非池中物,久必為患;一派認為劉備若殺了,將失去人才們的心,不利於丞相的事業長足發展。曹操選擇了後者的意見,到底還是沒有殺劉備。
    於劉備而言機會來了,袁術打算往北逃竄,聯絡庶出的袁紹,兄弟合為一處。劉備申請曹操說道:“備自請攔截袁術,若二袁合為一處,極難圖也。”
    曹操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劉關張三人趕忙安排,火速逃離。
    半路上,許褚來請,劉備怎肯回去?一言就打發了許褚。其實曹操真要攔截劉備,就該派遣大軍前往,派一將一彪人馬前去,就算不用一言打發,也是刀兵相見。劉備已經是蛟龍脫鉤,魚入大海了。他一鼓作氣奪了徐州,斬了車胄。
    比起呂布不同,徐州軍民對劉備並不排斥。陳登認為車胄可以不用斬,殺了車胄,等於違抗朝廷,政治上曹操就能興師問罪。這是劉備等人失於計較的地方,歸根結底,是自己對事情缺乏周密的考慮。這樣,劉備與曹操直接對立了。
    沒辦法,劉備采取聯絡袁紹的策略。從一件小事情我們可以看出袁紹有多麽不可靠。要聯絡袁紹,一般人連門都進不去,更別說見袁紹的麵。袁紹不是名士不見,所以一般人難得碰麵。幸好本地有一人與袁氏結三世之好,叫鄭玄,托他的筆給袁紹帶了一封書信,意思就是聯合劉備合擊曹操。
    袁紹假使是個明白人,就算劉備不寫書信,也該主動聯劉破曹,把漢獻帝這張牌給奪過來,避免日後獨自麵對曹操。他袁紹沒有啊,二袁精神骨子裏對草根一流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歧視!這還是看在鄭公的份上才看完了書信。袁紹不計較劉備滅他兄弟的事情,但軍事上也就意思了下,加上袁陣營組織上成員之間有矛盾,竟消極抗曹,最後坐視劉備被逐。
    劉備剛到手的徐州,抵敵曹操不住,妻小陷落,弟兄三人失散,不知生死。劉備獨自往北投靠袁紹,關羽約三事,暫降曹操,張飛後來在古城出現。
    劉備現在畢竟有名氣了嘛,是“皇叔”,所以袁紹接見了他。劉備提出要盡快破曹,主張速戰。而袁紹手下田豐沮授等人則反對速戰論,應緩守,並派兵騷擾,穩操勝券。袁紹采納了劉備的意見。劉備的想法也是自私自利的,他不是聽不懂田豐沮授的想法,更會明白緩守於袁紹有利,但劉備更希望袁紹曹操兩雄火拚。這二人都不是忠於漢室的人,袁紹更不像,劉備需要一個時機,然後脫身,另謀發展。
    白馬之戰,關羽砍了顏良;延津一役,又刀劈了文醜。曾被袁紹譽為“可惜我上將顏良文醜沒來……”誰知這二人就這麽報銷了。關羽可謂名震三軍!劉備也由此知道了關羽的下落。
    袁紹這人有些喜怒無常,重要的決定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沒個清醒的考慮。他喝道:“關羽殺我大將,劉備必與之同謀。來人啦,拉下去砍了!”
    劉備一陣哭訴,願陣前喚回關羽。一虎換二獐,袁紹才沒有殺他。但是劉備從此和關羽取得聯絡,實為脫逃之計。
    關羽得知劉備的信息,千裏走單騎,帶領劉備家眷一路往河北而來。劉備又要忽悠袁紹了,他向袁紹提議:“我去荊州,說服同室宗親劉景升來夾擊曹操。”
    袁紹同意了,劉備的在與不在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河北力量,誰人能敵?
    郭圖看見劉備的背影,說道:“此人一去不複返矣。”
    袁曹大戰,其實智者的眼中,勝負難以預料。如果真有第三方在曹操的背後插一刀,曆史的故事就將改編。孫權需要鞏固內部的結構,並且孫權最切齒的敵人是殺父仇人黃祖。早在孫策時候,孫氏集團就有一條發展戰略,就是盡收長江之利。江東集團擴張的方向是長江上遊地區,然後與天下爭衡。劉表無有遠誌,所以始終坐觀天下之變,始終沒有動向。關中軍閥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決策機構,所以四分五裂,被鍾繇擋在潼關以西。最後袁曹相持官渡,出現勝負的時候,其他勢力仍然沒有動靜。
    劉備離開袁紹之後,和關羽等人匯合在古城。這次的匯合也是機緣湊巧,張飛原來就在古城。劉備原來追隨他的文人也追隨至此,還遇到了趙雲,可謂失落中得到鼓舞!
    古城聚義,是劉備團隊一次重要的匯合。這次匯合,人數雖然不多,對劉備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劉備充分的認識到,自己肩負著興複漢室的命運,自己的存在對追隨漢室江山的人才們有多麽的重要!這裏匯集的都是忠於漢室的鐵杆,隻要人在,誌氣在,事情總會有辦法的。因此,古城聚義對劉備等人在精神上的鼓舞作用更大,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組織文化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刻確立了下來並發揮作用。團隊的核心凝聚力往往在最困難的時候被凸顯。
    汝南兵敗,劉備差點自刎,他是無論如何不能再落入曹操手中了。這還不是曹操親自出馬,夏侯惇一旅之師就打敗了支持劉備的劉辟龔都。劉備的沮喪是可以原諒的,他說道:“你們追隨我至今,可我落的無尺寸之土,沒有一城之地。你們不如舍了劉備,去各奔前程。”
    劉備有沒有哭不清楚,不過一個胸懷天下的人,不甘心失敗的人,能把這樣的話說出口也是悲痛之極,迫不得已。人情之中,大家沒有怪他。
    關羽說道:“兄長不必過慮,自墮其誌。”
    孫乾說道:“荊州劉表乃漢室宗親,與將軍同宗,去投彼處,想不會拒絕我等。”
    “好!”劉備說道,就讓孫乾先去劉表那裏報個信兒。
    劉表欣然接納了劉備,讓其屯駐在新野縣,也為日後能抵禦曹操幫一把手。
    劉備也的確是個人才,平定了一些地方叛亂。也正是如此,劉表和蔡瑁等人又覺得劉備才略太高,根本駕馭不了。“劉景升自知其才不能駕馭劉備”這個話不止一人作此評價,用今天的言語來說就是人才的發展目標與聘用他的單位或者企業產生了願景或者目標方麵的差異。這種差異也很有可能是人才的需求不是這個聘用他的機構所能滿足的。在當時,這種差異一旦產生,輕者如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重者如呂布殺董卓而自立,所以劉表知道劉備團隊如此強悍,不得不這方麵的考慮。而蔡瑁是劉表集團中的外戚,可以說是荊州一地的豪族,怎能讓劉備這個外來者染指荊州?所以劉備誌向遠大,劉表安於現狀,蔡瑁又警惕劉備,雙方的矛盾或溫和的或激烈的都會顯現出來。
    與其說是劉備和劉表存在不方便放在台麵上的矛盾,倒不如說是劉表和忠於漢室的人才們存在矛盾。這種矛盾可以從人才們對劉表的不滿可以看出來。
    先是孫堅攻打劉表,結果孫堅衝鋒在前,中了流失,被射殺,劉表獲得了孫堅的屍首,但是自己寵愛的部將黃祖卻被對方抓了。蒯越向劉表建議:“孫堅受死,其子年幼,江東紛亂,將軍令荊襄之眾一鼓而下,可席卷江東!黃祖乃無用之人,憐他作甚?”
    這是建議劉表要一鼓作氣吞並江東,然後以資漢室。可劉表他不。
    又有一個人是直接開罵來表達這種不滿,這人就是禰衡。他先是罵了曹操,曹操讓他打鼓,他脫的一絲不掛,說自己:“清清白白,不似爾等奸詐陰險。”曹操也沒殺他,打發他到劉表那裏報到。
    劉表也喜歡名仕有才華的人,所以歡迎禰衡前來。劉表平時都與一些會做詩詞的人來往,喜歡學術交流一類的活動,這就讓禰衡不滿了。他看著劉表一天到晚坐談論道,眼看著漢室江山被曹操揉搓,獻帝被霸淩。據說有天劉表仍然和一幫儒士談論文章經紀,好半天寫了一篇文章然後一起互相吹捧。結果禰衡把人家的文章扯了個稀爛,然後自己拿過紙用筆一揮而就。
    試想就算劉表寬宏大量,怎能遭受這般無禮?問道:“你在朝中有什麽人?”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禰衡不客氣的說道。孔融是一把年紀的人了,楊修才華橫溢,怎麽就成了他禰衡的兩個兒子了?恃才傲物若此,劉表怎堪忍受,打發他去了黃祖那裏。
    禰衡到了黃祖那裏,每天給他寫書信一類的文職,黃祖很滿意。但是黃祖是一個手握重兵的人,屯兵江夏,應該有所作為才是,沒想到一天到晚都在拜訪賓客,過舒坦日子。禰衡又要發癲了。
    黃祖有次很高興的問他:“你看我這人咋樣?”
    這種問題很容易回答的,一般人恭維一番,客套一番也就是了。禰衡卻回答道:“你似那廟中的神像,常受拜祭,恨不靈驗耳!”
    黃祖聽了大怒,叫來人一刀就把禰衡給剁了。
    後世的教授在評價此類人的時候,單調的以為一個“狂”,得了恃才傲物的狂病。其實筆者認為,人的情緒和想法是與環境相關聯,不是獨立於環境之外的事物。您隻要看看曹操的奸,劉表的庸,再想想傾頹的漢室,獻帝的無辜受辱,那麽禰衡的狂傲和視死如歸,其實是令人尊敬的,是對漢室的忠!
    忠於漢室的人在黃巾起義被鎮壓之後的幾十年裏,都大有人在。在曹操陣營裏,董承伏完馬騰荀彧孔融等等一些人的被殺就與曹操清除這些漢室餘黨有關聯。那麽,荊襄之地的漢粉包括後麵的益州漢粉都是等待一位匡扶漢室的英才明主。劉備的到來滿足了他們精神上的需要。那麽,劉備與劉表劉璋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就很明白了嗎?
    劉備多次諫言劉表,趁曹操北征偷襲許昌,劉表就是不。人家就一直守在荊州過小日子,享受著周圍人的尊敬,知足了,無有遠誌。劉備這一熬,竟又是七年。
    熬的不僅僅是劉備,還有人才。有個人才一直在熬,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
    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我覺得更能體現人才在這方麵的熬,所以敘述一下。劉備在家編草製品,他對自己的老本行還是很懷念的。而且領導自給自足,頗有甘地自食其力的作風。有人送來一根牛尾巴,讓他編織,這人就出去了。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走進來,他對劉備說道:“你就打算編織這些東西過日子嗎?”
    劉備把東西一放,說道:“這是什麽話?”
    這人說道:“你就沒有長遠的打算嗎?你現在打算怎麽辦呢?”這人把話一撩,甩身就走了。
    劉備看這人儀表不俗,而且話中有話,仿佛切中了自己的心思,為什麽不去找找他呢?因此,《三國誌》中的“凡三往,乃見”,更能體現人才在這方麵的需求,留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判斷很有可能是諸葛亮去了三次,然後吸引劉備的注意力,於是得到了千古佳話《隆中對》的經典高論。
    諸葛亮究竟是不是劉備所要尋找的人才?劉備這領導其實心裏沒底。他的領導才能和知人善任的領導魅力其實不如曹操。但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驗告訴他:你劉備現在沒得選,沒得挑剔,你去一下也不算虧,這都是一種嚐試,給別人機會也是在給自己機會啊。
    《三國演義》裏麵,徐庶回馬薦諸葛、司馬微談論臥龍鳳雛以及被逼跳河等等情節筆者在這裏不論,一來重複,二來有悖論。試想劉備被蔡瑁追趕跳河的情節,就等於他和劉表外戚集團的矛盾很可能公開化了,人家豈容得你慢慢三顧茅廬?為了說明人才自身的需求,我采納《三國誌》裏麵諸葛亮主動找過劉備的思路。
    劉備一生中等了兩個七年,他需要呂望之才。在荊襄之地,一個人半耕半讀,他舉目天下,渴求能遇見重振漢室的明君。也許就在那天,曆史上的二人相遇了。所謂相遇,不是簡單的看見彼此,而是在對方身上都找到了互相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
    草廬門外,劉備站了快一上午了,就等待諸葛亮睡醒。關張二人對這位大哥的謙遜,感覺是不是有些過了頭?弟兄三人都是平民化的人,劉備的精神補充了關張二人在韜略心胸方麵的不足。劉備的精神使平民化的團隊扛起了不同凡響的使命。
    難不成諸葛亮睡的就這麽死,安知他不是在裝睡啊?他要反過來考量劉備的情緒反應。
    睡到了中午,諸葛亮終於醒了。聞有客人到來,趕忙洗漱完,他要會見劉備。
    諸葛亮看出劉備沒有半點慍色,其中飽含謙虛和謹慎,眼神中有著堅定的意誌和決心。
    諸葛亮說道:“亮不才,何勞將軍至此?”
    “先生過謙了,備遇先生恨晚。”劉備口稱“先生”,這是嚴肅的,讓人才不得不認真對待。
    “願聞將軍之誌?”諸葛亮問劉備。
    “漢室傾頹,備飄零半生,無尺寸之功,無顏見先帝於九泉之下,深感自責慚愧!群雄並起,曹操竊持國柄,備欲重振漢室,救蒼生於水火,懇請先生賜教!”
    劉備說罷,聲淚俱下。想起自己一生失敗,寄人籬下,東奔西走,無立足之地。有誌之士矢誌追隨,匡扶漢室的理想遙遙無期,又怎不令英雄墮淚!
    諸葛亮說道:“自董卓造逆以來,豪強並起,漢室傾頹;曹操能兼並中原,擊敗袁紹,非為天時,亦依人謀。如今人多勢眾,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當緩圖之;江東孫權,招賢納士,鞏固根本,已曆三世,國殷而民富,此可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之地,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北出中原,利盡南海,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這是上天賜給將軍您的基業,難道將軍您不想得到他嗎?”
    劉備聽到這裏,眼前一亮,茅塞頓開。
    諸葛亮接著說道:“以荊州為家,西進益州,劉璋暗弱,賢士皆欲思得明主,以匡扶漢室。屆時,將軍擁兩川之眾,東結孫吳,北拒曹操。待天下有變,將軍出秦川而向關中,關中父老簞食壺漿以迎將軍,此高祖之雄圖偉略。將軍再命一上將,起荊州之兵,東和孫權,北向宛洛,以爭中原。如是,則漢室可興,霸業可成!”
    這一年,諸葛亮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