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南京石庫門

字數:511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狼行民國 !
    空守一夜的甘爸爸帶著兩個孩子,火急火燎回到修理廠的時候,在董長壽的辦公室門外見到了上青天的小轎車,專門伺候的技術員悄悄指著裏麵說道:“四點多就回來了,現在睡得正香。”
    雖然不知道詳情,但甘爸爸卻寬心不少,回家問問董長壽一切不就明白了嗎。
    此刻,董叔已經緩過神來。
    昨晚回來,驚動董媽媽起身,看到他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嚇得不輕,趕忙問出了啥事,豹子咋沒回來說著話已經淚眼婆娑,亂了繩索。
    董叔急忙出聲喝止:“豹子與舅爺小九在一塊,沒事,天還沒亮,你可不要鬼哭狼嚎鬧出動靜來好不好!”
    “那你一臉哭喪相,嚇死老娘了。咋滴,挨揍了,我看也不像啊!”
    “少特麽逼道,快去做飯,別耽擱孩子們上學。”
    董媽媽狐疑的看著丈夫:“別打岔,你那裏是不是受傷了,快讓我看看!”
    說著話急吼吼就要扒男人的褲子,董長壽霎時覺得頭如鬥大:“滾遠點,老子的寶貝好著呢,不著調的臭娘們,想啥呢!”
    “反正你今天不對勁,你不說明白我啥也不幹!”
    “我今晚遇到鬼了,吊死鬼拍肩,想聽就靠近點,免得一會炸刺。”
    “我滴媽哎,那還是算了,不想聽,你自己慢慢消化吧,老娘去做飯。”
    臭娘們,董叔心情大好,對付膽小鬼,他有的是辦法。
    “死鬼,把院裏的燈都打開,坐到院子裏麵老娘能看見你的地方!”
    董長壽苦笑著依言而為,順便拆卸擦起了沒有使用的莫辛納幹步槍……
    看到甘爸爸帶著兩個活蹦亂跳的兔崽子回家,整個小院都鮮活起來。
    “舅爺,你們回來了,趕快和孩子們洗臉吃飯,果果已經等不及了,怕上學遲到。”
    甘媽媽這幾天‘生病’了,董媽媽承擔起了兩家做飯的重任。
    “他嬸,辛苦你了!”
    “客氣啥,都是順帶手的事情!”
    “哥,你們加工啥東西,咋才回來!你今天是不是又要逃學,小心我給你們的老校長告狀,我看你是皮又癢癢了,想上天。”
    雖然哥哥是她心中的偶像,但‘望哥成龍’的心思更加的強烈,看到小九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小丫頭極為不滿,為此天天在他耳邊教導。
    “哥今天不逃學,一會我們一起走。”
    “上課千萬別打瞌睡喲!”
    果果妹子有點小擔心。
    …………
    董叔沒有把昨晚令人驚悚的過程詳細講給孩子們聽,他隻是若無其事的說道事情已經完美解決,大夥該幹嘛幹嘛。
    匯文中學的大門口,甘光複同學沒有看到何老三的身影,他明白再也不會有一個叫何老三的家夥出現在他的眼前,但李老三王老三們肯定會不期而至,帶來一串更精彩的故事。
    愛德華在英文課結束的時候,告訴甘光複同學,他已經約好了四合院的賣家,中午一起過去看房。
    在新街口,愛德華帶著甘光複見到了他的一個朋友和賣主。
    賣主姓胡,是一個年近花甲的商賈,在來的路上愛德華已經告訴甘光複,他的一雙兒女已經移民英國,事業有成,春節期間回國準備舉家遷移,其他手續早已辦妥,隻等處理房產之後,就可以動身。
    賣主胡老頭很健談,言語中無不流露出他對故居的無限眷戀,這座老建築雖然也是石庫門,但不像徽派建築,石庫門牆和兩邊的牆在一個平麵上,它向內退出一個屋簷的寬度,這顯出了南京人的低調和智慧,門藏在屋簷下,沒有那麽顯眼,而且下雨時門口可以躲雨。
    一行人穿堂過廳緩步而行,這是一座南京城典型的三進穿堂庭院式民居,其規劃齊整、地域寬廣,占地大約兩畝地左右,整個建築的磚雕、門額、花廳、繡樓等都保存完好。
    “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掛落花格窗”,黛瓦粉牆、清淡高雅;封火山牆、錯落穿插。而用以表達人物故事及福樂壽喜寓意的磚雕、木雕細膩精巧,或人物山水,或花鳥魚蟲,雕工精細,形態傳神,無處不在表明它的江南“身份”。
    胡老頭還帶他們看了房間內的家私,都是紅木黃花梨等老料製作,保養的光亮如新,甘光複甚為滿意。
    在客廳落座,接下來便是真刀真槍的議價階段。
    “這位小哥,趙先生已經給我說了你的情況,老漢知道你能做主,但我還要再核實一遍,此事幹係甚大,真的不需要你的令尊出麵嗎?”
    “胡老伯盡管放心,學生能擔的下來,到時候家父隻需要出麵辦理房契就可。”
    “那我就放心了。”
    老頭歎了一口氣:“後生可畏啊!既然這樣,那老朽就直言不諱了,一萬一千大洋是底線,如果不是急於離開,你就是高出這個價格我也不會出手;此事了結,還要找門路兌換英鎊或者美元,因為赴英倫的船票已經預定無法更改期限。說實話,還有好幾個買家原意接手,隻是老朽覺得隻有小哥你與趙先生才是最合適的人選,其他都是粗俗之人,他們配不上這座宅子。”
    這就是赤果果的現實,同樣是大洋,階層不同,他的價值就不一樣;門當戶對不僅體現在做兒女親家上,其他商業領域也同樣適合,這就是等級社會的威力,它的影響力也許會在人類社會永不消亡。
    “老伯,我也不善於砍價,您看學生提個方案咋樣——價格下浮到一萬零六百大洋,相當於老伯您給我出讓的圍牆、屋簷、花池、家私等不足之處的修繕費用;作為回報,學生將一萬零六百大洋房款按1:3.8的匯率給您支付美元。想必您也打聽了,現在的官方匯率是1:3.5,可是有價無市;黑市的匯率已經上漲到1:4,其中風險極大,沒有可靠之人,很難成交這樣大筆的交易。一萬一千大洋按1:4的匯率,可兌換2750美元,一萬零六百大洋按1:3.8的匯率可兌換2790美元,算下來同樣不吃虧。胡伯伯,學生也不占你的便宜,一口價2800美元,您看如果可以的話,今天下午我們就可以辦理交割手續。”
    胡老頭與他的兒子對視了一眼:“小哥仗義,成交!”
    甘光複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置業,在南京城有了一套真正屬於老甘家的住宅。
    …………
    魯迅先生19l2年5月到北京任職,開始了他十餘年的“北漂”生涯。1919年,為了全家團聚,魯迅和弟弟周作人花了3675元買下八道灣11號一座“三進的大院子”。1924年,由於家長裏短的問題,魯迅不得不又花了不到1000元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的一套四合院(今bj市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魯迅博物館)。光看這數字,感覺當時的房價簡直就是白送啊,比今天的鶴崗“白菜價”房價還便宜。不過不談實際購買力就坐地起價顯然是耍流氓的事兒,下麵在來看看當年魯迅所生活的時代1元錢的實際購買力。
    1919年、1924年北京的米價每百斤平均價格分別為5.35元和7.94元。這就是說,八道灣房產約值7萬斤米,以現在米價2元一斤來算(略低於實際米價),大概值14萬元錢。同理,西三條四合院房價約值12500斤米,相當於現在的25000元。魯迅的收入,包括教育部月薪300元及稿費、講課費。這樣看來,八道灣房產約需魯迅一年的工資,而西三條四合院隻要他兩三個月的工資。
    從1912年魯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職,一直到1936年去世,24年中,日記的主要內容就是記錄收入情況,魯迅總共收入12萬多銀元,約合今天人民幣480萬元。這些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庫門樓房的寫作環境。在殘酷無情的文化圍剿之中,魯迅能夠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樂,堅持他的自由思考和獨立人格,這得益於他殷實的收入。
    此外,要看房價是貴還是便宜,大眾是否買得起,還要看看同時期其他社會階層的收入如何呢?民國時期,小學和中學教員為30~100元及70~160元;大學教師,助教100~160元,講師160~260元,教授400~600元。在外國企業服務的高級職員為200~400元,中低級職員為50~100元;傳統舊式商店中的店員或職員則僅有10~30元(工廠女工相同),北大的某圖書管理員助理才8元(太祖曾就任此職位)。可見,就月入300元以上的魯迅而言,其收入絕對在社會高收入之列。
    但從前麵的陳列的數據可以看出,和今天一樣,像魯迅這種高收入的民國“金領族”(如今月薪在3萬元以上的三資企業高級管理等)畢竟是少數,根本不具備社會代表性。從魯迅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民國時期,在當時沒有開發商的情況下,房價的確比現在便宜,但普通人要攢近百年時間才能買到一套房。
    20世紀頭30年以銀圓為本幣(1銀圓大約等於0.7兩白銀)從1912年到1936年24年間,中國的物價是基本穩定的,升降平緩、浮動不算大,還沒出現貨幣急劇貶值的狀況。
    當時魯迅先生買的這座四合院前後三進有正房和廂房,有耳房有花園,還有一個小跨院,將近3平方米。折合成平方米計算,每平米的房價大概不到三塊大洋,也就是現在的300多元人民幣。這麽看起來魯迅先生當年買房可以說是抄到底了,試想今天北京城裏怎麽可能找到這麽便宜的房子,而且是臨近新街口這樣的地帶,魯迅先生真的撿了大便宜了。
    軍校120平的家屬院,與這座三進石庫門相比較,簡直就是天壤雲泥之別。
    房子有了,車子有了,前凸後翹的大長腿還會遠嗎?走在南京城綠意盎然的林蔭道上,小色狼甘光複滿腦子都是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