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香江樂壇二三事

字數:4728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香江之妖孽人生 !
    對於80、90年代的香江樂壇,成名後的黃佳駒在香江樂壇火起來之後,就帶著自己的樂隊去rb發展了。好多粉絲都不能接受,這個時候的黃佳駒說了一句話,那就是“香江沒有樂壇,隻有娛樂圈”。其實知道香江樂壇的發展之後,你會知道這句話並不是一句玩笑話。當時的香江是一團亂麻。香港樂壇的原創能力根本跟不上香江樂壇的發展能力,這樣一來,就導致當時的好多歌手都選擇了翻唱rb歌手的歌曲。
    歌神張雪友演唱的歌曲中,其中有三十四首都是翻唱的rb歌手的歌曲,天後鄧莉君翻唱了有一百首左右。既然歌神跟天後都是這樣了,那麽其他人的翻唱歌曲數就可想而知了。在80、90年代的香江流行歌曲中,翻唱自rb歌手的作品,如穀村新司、都倉俊一、因幡晃、五輪真弓、中島美雪、布施明、喜多郎等,占比的確很高,所以前世就有了rb養活了整個香江的說法。對於這種說法林孝言覺得對,卻並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覺得不能根據這一現象,就斷定香江人就真的不會作曲了?
    粵語流行歌曲,興起於70年代。彼時,許觀傑、林梓祥、徐曉鳳、羅雯等歌手齊頭並進,使得本來被人瞧不起的粵語歌曲,成為香江流行文化的主流之一。到了80年代,香江歌壇又進入火熱的偶像時代,“陳張爭霸”、“譚張爭霸”等現象級事件,將香江的流行音樂行業推向頂峰。90年代,接班譚勇麟與張國蓉的“四大天王”,延續了港樂在華語地區的統治力。而“中島美雪、玉置浩二養等活整個香江法,更是讓昔日的美麗煙花也蒙上了灰。
    1974到1983年的香江樂壇,已度過了沒站穩腳跟、沒看清路線的懵懂期,進入到穩健的發展期。隻是這一時期創作人收益不高,普遍把寫歌當成兼職,因此整個行業嚴重缺乏人才。
    1977年,香江“作曲家及寫詞家協會”成立,會員隻有二十多人,就這,還包括了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兩大陣容。由於自己的唱片產業發展遠未成熟,所以需要借鑒其他地區的成熟運營方式。60年代末,通過改編rb歌曲獲得成功的灣灣歌壇,成為香江音樂人的效仿對象。
    因此,在70年代中後期,香江樂壇興起一股“r曲粵詞”的潮流,也就是購買rb歌曲的版權來進行作詞,再創作,讓歌手演唱。與英美法歌曲相比,rb歌多用六音音階,符合東方審美。而rb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音樂市場,更是給港樂的發展和創作提供了許多借鑒的地方。與不同文化發生交融、彼此借鑒,是文化行業要向前走的需要,而且在一個開放的、自由的文化環境裏,也是必然會發生的正常現象。
    而且,在這種借鑒、交融裏,港樂這個“徒弟”,也顯露出了很多青出於藍的閃光點。粵語天然的音樂性優勢,比如具備9個音調、發音有鏗鏘感等特點,讓粵語歌曲更耐聽、節奏更具感染力。很多r曲配上朗朗上口粵語歌詞後,迅速走紅,一部分歌曲的影響力甚至大於原唱。
    如鄧莉君《漫步人生路》翻唱自中島美雪《ひとり上手》;譚勇麟《雨夜的浪漫》翻唱自布施明《fantasy》;國張國蓉《風繼續吹》翻唱自山口百恵《さよならの向こう側》;張雪友《遙遠的她》翻唱自穀村新司《浪漫鉄道-蹉跌篇》;梅豔方《夕陽之歌》與陳陳惠嫻《千千闋歌》,均翻唱自近籐真彥《夕焼けの歌》。在這樣的模式下,唱片銷量增多,行業的發展也漸趨穩定,創作人工資開始提高,版權收入增多,便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
    前世,當人們站在成熟音樂生產模式的製高點上,批判過去的香江是太過苛責,有一種過河拆橋之感。對當初香江音樂的創作、運營模式表示抵觸,更是有種眼高手低的拎不清。這或許是對曾經輝煌過,如今已凋零的港樂,產生心理落差後的不良反應。
    三十年間,無數巨星閃耀光芒,可謂是百花齊放,一片繁榮。但盛景之下,也逃不過好萊塢評價香江影壇時用到的那八個字:盡皆過火,皆是癲狂。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香江影壇還是香江樂壇,似乎都像大火燃燒過後,隻餘下灰燼,毫無生機。
    人們被蒙蔽的雙眼,隻顧著盯著那些針對翻唱的罵戰,卻忽視了,香江樂壇裏那些堅持創作的音樂人。被忽視的,有顧佳輝、黃占、梨小田、雷鬆德、麥振紅、蔡果權、林敏儀、劉一達、鮑必達、陳勳其、夏韶聲、陳輝陽、等等作曲大家;被忽視的,還有一眾實力派歌手,如許觀傑、林梓祥、泰迪羅賓、歐瑞強、張國蓉、蔡風華、盧觀廷、陳佰強、周起生等等,他們都有投入創作。
    他們的創作,讓港樂綻放出絢爛光彩,他們對華國文化魅力的詮釋,更是足以打臉“港樂滅自己威風”這種自以為掌握真相,實際上不過是半吊子的論調。那些為我們帶去無數童年記憶的武俠經典主題曲、配樂,如《滄海一聲笑》、《鐵血丹心》、《世間始終你好》、《倩女幽魂》、《一生所愛》等,它們或高昂,或深情,或迷幻,唱盡俠義江湖,寫盡兒女情長,為幾代人編織了一個揮之不去的江湖夢,這是華國獨有的武俠文化結出的碩果。
    此外,還有很多粵曲更是揉入了戲曲唱法,如《啼笑因緣》、《舊夢不須記》、《做對相思燕》、《客途秋恨》等,這類作品極具中國古韻。哪怕是現代化的、充滿香江式風味的槍戰動作片主題曲,如《上海灘》、《當年情》、《奔向未來日子》、《友誼之光》、《朋友》、《賭神》等,這些再現小馬哥、古惑仔們流血不流淚的男兒本色,都夠我們回憶好久。
    用或鬼馬,或深情,或豪氣幹雲的創作,來譜寫他們的江湖,而這些,又是r曲所沒有的,別國學不來的。就連好萊塢與rb都不乏從中尋找靈感的導演與製作人,光是一句指責他們隻會抄,恐怕有失公允!
    林孝言帶著前世記憶來看待此時的香江樂壇,雖有心為此做些什麽,卻奈何能量太小改變不了大局。他也隻能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待功成名就、言出法隨時,必將留給後世一個絢麗的“清明上河圖”。
    他要把前世網上的罵戰統統轉移到外國去,當rb人多年後發現,80、90年代的大歌星,全部都翻唱過華國人的歌曲走紅後,估計可能會讓他們的自殺指數再上一個台階!堂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音樂市場,居然靠著華國人賺錢,這大rb帝國的麵子往哪擱?
    對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張國蓉,林孝言絕對不會讓他重複舊路,大頭朝下就那麽一跳,造成數代人的遺憾。直的讓他一直直下去,老婆都幫他物色好了,如今靜待時機坐等二人相遇。一路讓哥哥平躺娛樂圈,我看誰敢找不自在把哥哥弄自閉,統統封殺掉!為了讓張國蓉提前數年稱霸香江、邁向亞洲,在征戰世界娛樂圈的路上不至於讓林孝言孤軍奮戰,此次林孝言為他準備的歌曲算是對前世張國蓉一生的回顧。
    成名曲《風繼續吹》、《monica》、《沉默是金》,主演過的電影插曲《當年情》、《人間路(倩女幽魂)》、《當愛已成往事》,加上林孝言放飛自我將個人喜歡的《莫問一生》、《笑紅塵(國語版)》、《千千厥歌》、《我》、《秋意濃》、《那個男人》。整張唱片把親情、愛情、友情、江湖、舞曲、古典、流行等等方麵都包括到了,融合了香江樂壇黃金十年的精華,一經麵世絕對是笑傲江湖一覽眾山小。你還不用擔心張國蓉能不能駕馭的了這十二首歌,要不是張國蓉退役的早,歌神是誰還真不好多說。
    等唱片慢慢征服亞洲樂壇時,再換上r文、韓文歌詞,去吧哥哥,屬於你的黃金年代來了!
    在寶麗金唱片總裁辦公室內,鄭東漢傻了,關維麟傻了,張國蓉也傻了!被這十二首歌曲給震傻了!當初的一句因為投緣為哥哥免費寫歌出唱片,仿佛還回蕩在耳邊。大家都覺著就算是林孝言答應了會寫歌,歌曲的質量也不會跟他自己的首張唱片一樣,能達到其中的七成,大家就偷著笑了。可誰想到林孝言不光是寫了,還爆了豆,弄出一張爆款!這十二首歌單獨拿出來一首就能把香江樂壇炸翻,加到一起什麽概念?如此通殺一切的存在,說送就送了?
    張國蓉不光是被歌曲給震的元神出竅,也實在想不明白,為何剛剛認識的林孝言如此對他掏心掏肺。
    圖名氣?自己現在無線接近糊到爆的18線!
    圖錢?我是富二代的身份已經是老黃曆了,前幾年還窮的擺地攤呢!
    見過林孝言的青春小女友,張國蓉自然不會想歪。
    這麽大的人情,哪是一句投緣能解釋清楚的,這讓重情重義的張國蓉於心何安!
    “小林,這些歌你拿回去吧!”張國蓉心思千回百轉,一狠心、咬著牙把歌曲簡譜還給了林孝言。
    林孝言見張國蓉不要,也有點犯糊塗,這裏麵大部分都是他前世唱過的歌啊,他問道:“是不是因為不喜歡?不喜歡我可以重寫!”
    張國蓉嚇了一跳,趕緊直擺手,不好意思的說道:“怎麽會不喜歡,簡直是太喜歡了!可這十二首歌太貴重了,我受不起啊!”
    “你不要怎麽能行?你要是不欠我一個大人情,我哪好讓你沒法拒絕的,光明正大的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林孝言心裏嘀咕著,可麵上卻帶著豪爽之色,說道:“哥哥,你說什麽胡話呢!情義無價歌有價,你要是看的起我就不要多說,若是看不起我,我立馬燒掉簡譜!”
    鄭東漢見張國蓉還有要推辭的意思,趕緊攔下張國蓉,也幫著林孝言勸道:“萊斯利,小林一片赤誠,你就不要推辭了!你一定要用心唱好這些歌曲,不要辜負了小林對你的情義”
    鄭東漢反正是想好了,就是逼著張國蓉,也得讓張國蓉收下這十二首歌!開玩笑!這可都是錢啊!如今寶麗金唱片拿得出手的新生代歌手除了譚勇麟外一個都沒有,此時譚勇麟還不務正業的跑去灣灣狂拍影視劇,氣的鄭東漢一點辦法都沒有。隻要林孝言跟張國蓉的兩張唱片能麵世,這二人必然就是香江樂壇新生代的王者!
    寶麗金——王炸!
    其他唱片公司——要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