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聯姻

字數:4986   加入書籤

A+A-


    穿成女皇開局綁定抽卡係統!
    元朝時期,朝廷因為漢人起義軍四起,曾下令殺天下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因當時這五大姓的漢人最多,他們認為隻要殺掉足夠多的人,就能夠令百姓畏懼,令反抗的人減少。
    殊不知這種行為不僅沒有震懾到漢人,反而令他們更加團結,更加同仇敵愾。
    最後,元被放牛娃朱元璋推翻了統治。
    同樣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滿清天命漢努爾哈赤入侵揚州時下令十日不封刀不封刀的意思就是士兵入城可以隨便殺隨便搶,殺夠十天為止,用以獎勵手下攻城的將士。
    當時激起了多少漢人之怒,幸虧努爾哈赤和後麵繼位的皇太極死的早,朝政落在了孝莊皇後手裏。
    孝莊提出“滿漢一家親”的國策,瘋狂推動滿漢聯姻,不僅給自己兒子孫子後宮狂塞漢家女,還讓滿清的貴族都娶漢女為妻,又讓滿族貴女多嫁給漢人男子,極力促進滿漢融合。
    滿清高層皆學漢文,尊儒術,拉攏天下讀書人,以漢官治漢人,這才穩定了江山。
    否則,就憑女真人那點子人數,就算戰力無雙,但要是真把全國的漢人逼急了,拚著老命不要,一換一,多換一,都能把女真給換滅族!
    若無孝莊皇後滿漢通婚,提拔重用漢人的國策,清說不定也會二世而亡。
    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芸芸眾生如果擰成一股勁,便是你強大如神明,也要為之退卻。
    暴力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那些認為隻要當了皇帝,就能隨心所欲想幹嘛就幹嘛的人,一定是對封建王朝有什麽誤解。
    重感情,喜歡隨心所欲的皇帝曆史上也是有的,而且還有不少。
    史書上對他們的評價往往隻有倆字——昏君!
    政治,冰冷無情,利益至上。
    天家之人,就連親情都很淡薄,就更別提愛情了。
    不要被那些風花雪月的話本子洗腦了。
    兒女私情,情情愛愛,在真正的大是大非和國與國的利益交換麵前,微不足道。
    別說古代,就是現代,如果兩家聯姻能交換巨大利益,也不會有人會去考慮結婚的這兩個人有沒有感情。
    許多豪門聯姻,結婚後各玩各的比比皆是,出了問題,兩邊都會幫忙擦屁股做公關。
    隻要能夠確保他們出現在大眾媒體麵前時,是一對恩愛夫妻,不影響兩家的股價和各方麵的合作就夠了。
    至於兩個當事人的愛情?
    可去他(“嗶”)的吧!
    到了帝王這個層次,大談個人感情自由戀愛就是個天大笑話。
    有那種一定要把正宮的位置留給最喜歡的人,或者覺得沒有喜歡的人就幹脆不結婚的念頭的,是真的很傻很天真。
    縱然有皇帝能力排眾議做到了,也是白白花費大量的精力,隻為滿足自己一時的私欲。
    縱觀曆史,那些寵冠帝王後宮的人,有幾個人是有好下場的?
    齊芸的母親幸虧去的早,如果她真的被先帝接回宮中,成為了皇後,除非先帝肯花大量精力和武力日夜嚴密保護她,否則用不了多久齊月寧就會香消玉殞。
    可先帝的人手本就捉襟見肘,哪有多餘的人手精力再去保她?
    侯門尚且深似海,況是帝王後宮呼?
    縱觀如今三國,大夏有雄主強軍,綜合國力最強;
    大禹有齊芸,頂尖戰力;
    大周有聖女一人,身具神力,能治愈那些被屍怪感染的人,使其不會異化。
    據雲中君手下傳遞來的消息所說,大夏皇帝贏權曾經命人拚死前往大周,想和大周建立合作關係,但被大周國君直接拒絕了。
    兩國關係本就不好,如今更是陷入僵局。
    贏權願意放下身架和往日仇恨,主動派人聯係大周,可見不是短視之人。
    也不知道大周皇帝是怎麽想的,居然還拒絕……真以為他們憑借一個聖女就能打敗屍怪?
    如今齊芸這個女帝橫空出世,必會成為兩國都想合作的香餑餑。
    不論是聯夏製周,還是合周衡夏,主動權都掌握在齊芸手中。
    但如何能讓他國之人放心的和她合作?
    最佳的辦法,自然就是兩國聯姻。
    讓齊芸提前大婚,其目的是為了不讓她後宮夫位空懸。
    如此便能防止別人惦記齊芸的正夫之位。
    畢竟正宮之位僅次於皇帝,還掌管著皇宮內部的諸多事宜,豈能輕易讓他國之人染指?
    齊芸大婚後,屆時再和他國聯姻,便可以齊芸已經有正夫為由,隻賜聯姻皇子皇貴卿之位。
    區區一個從一品的皇貴卿之位,便可得一國之助,令大禹成為三國聯軍之首。
    其中利弊差距,根本不用孔明多說,齊芸自己都懂。
    而最後,孔明也明白說了,齊芸不會因為聯姻而受到任何限製。
    如果她不喜歡對方,可不與之行敦倫之禮,把人娶回來放在後宮榮養即可。
    待她利用這段時間驅逐屍怪,樹立威望,收攏民心,一統三國之後,大可直接尋個理由將對方逐出宮或者賜死,並對外偽裝成病逝。
    包括後續不得不納入後宮的男子,她要是不喜歡,都可以不寵幸。
    多賞賜些東西讓外人看到,意思給到下麵了就行。
    日後皇權徹底穩固,完全可以將他們一一處理掉。
    左右隻是一群男人,又不能生孩子,處理起來那是半點負擔也沒有。
    不像女人,若有了孩子,以後還有微小的幾率憑孩子的未來翻身。
    現在,孔明隻希望她能摒棄個人情感,一切以大局為重。
    見孔明隨便的就決定了後宮男子們的悲慘命運,齊芸心裏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這古代皇帝們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坐在這個位置上,你還堅持鍾情一人,對你的愛人倒是負責了,卻是負了家國天下。
    想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可以,退位讓賢先。
    魚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隻看每個麵臨這問題的人要怎樣選擇。
    “可惡的孔明!一天到晚讓我做選擇題!”
    將這份折子看了又看,齊芸最後恨恨地罵了一句。
    整個折子上沒有涉及半點個人感情,孔明就是明明白白的跟她陳述大婚,以及大婚後還要和他國聯姻的好處,通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利益。
    隻要讓後宮裏來點人,就能獲取巨大的利益,極大減少內耗,加快消滅屍怪和統一三國的步伐,拯救無數人的性命。
    而且,如果你不滿意他們,以後還能把他們全送走,一點也不影響你和趙雲將來的夫妻生活。
    你同意不同意?
    別說齊芸本就沒愛上趙雲,就是真的愛了,以齊芸理智的性格,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麵前,她也會答應聯姻。
    這也是因為齊芸比較強勢,孔明才會跟她分析利害關係,並詢問她的意見。
    如果換了三國的劉阿鬥,孔明大概率會直接安排大婚,問都不問。
    反正是別人嫁過來,齊芸是主導的一方。
    大婚,聯姻有個形式,讓兩國官員和百姓人盡皆知就可以了。
    至於那嫁過來的男子婚後生活如何,過得好不好,誰在意?
    就算他死了,隻要死因不是謀殺,也沒人會管。
    大不了再嫁一個便是。
    奏章飛回禦案上,朱筆飛起,在留白處寫下了一個字——
    可。
    然後,齊芸又忍不住補了一句不要充盈後宮。
    批完之後,她控製奏章合起放到一邊,等著和明天的奏章一起送出去。
    最後,齊芸從空間裏拿出一塊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