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別
字數:5170 加入書籤
穿成女皇開局綁定抽卡係統!
齊芸換正裝入朝陽宮正殿上朝,百官朝拜後,宣大周,大夏使節上殿。
兩國使者已經在大禹逗留數月,今日離去,特來拜辭齊芸。
王秀宣讀旨意,令皇夫趙雲為使,前往大周。
又任命禮部一名官員,率大禹使節前往大夏。
派去兩國使者的地位,已經昭示了大禹對兩國的態度。
禮部官員報完了給兩國回禮的物品清單後,兩國使節各自致謝,帶著禮物離去。
齊芸宣布退朝。
趙雲隻帶兩名侍衛和大周使節一同離開。
為了確保兩國使節的安全,齊芸直接命人用兩艘飛舟送他們回去。
也可順便彰顯一下大禹的底蘊。
傍晚時分,齊芸坐在皇宮最高的閣樓屋頂。
自從下朝後就開始到處尋她的王秀,終於發現了她的身影,從下方樓梯吭哧吭哧地爬了上來。
見齊芸坐在樓頂不下來,王秀於下方勸道“陛下,大周使節團已離開大半日了。”
“知道。”
齊芸在屋頂上仰躺下來,雙臂枕在後腦,目光眺望天邊紅霞。
“朕……隻是在欣賞晚霞。”
王秀“……是。”
王秀os要不是上午散朝您就不見蹤影,我差點就信了!
太陽落下之後,齊芸忽然收到了趙雲的消息。
子龍“主公,臣等已至大周境內,今晚在江嶺暫歇,晚食麥飯,熟雞,熟牛肉,燒酒。”
齊芸一下子來了精神,重新從屋頂坐起。
趙子龍的主公“麥?是基地用來打麵粉的麥子嗎?那麽粗能下口嗎?怎麽全是肉,沒點素菜。”
趙雲看見齊芸的回複,嘴角忍不住上揚。
子龍“大周如今人多耕地少,無多餘田地種菜,據說少量蔬菜僅供皇城貴族。”
趙子龍的主公“豈有此理,你是我的皇夫!難道不是貴族中的貴族嗎?吃他點菜怎麽了!江嶺城主是誰?等江嶺城打下來,朕廢了他!”
子龍“主公勿氣,江嶺城百姓皆生活艱苦,城主也是東拚西湊才攢出這些招待臣等。”
趙子龍的主公“好吧,那你好好休息,我給你的儲物戒裏有很多水果食物卡,還有燒好的素菜,米飯,你等下和親衛單獨吃點,別吃麥飯了,費嗓子。”
子龍“是,謝主公恩賜。”
趙子龍的主公“皮!”
結束對話,齊芸關上聊天框。
大周從前素以富庶繁華著稱,如今屍怪圍城之下,糧食也越發捉襟見肘了。
希望他們都城靈鄴的情況能好點吧。
自己臨走前給趙雲準備了一儲物戒的好吃的果然沒錯!
齊芸直接從閣樓頂上飛身落下,伸了個懶腰。
消極罷工了大半天,也該去處理一下工作了。
齊芸向養心殿走去。
才走了兩步,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忘了什麽。
她轉頭看了一眼身後,沒想起來。
算了,估計也不重要!
齊芸直接走了。
宮樓頂層的王秀,望著齊芸的背影,淚灑階台。
兩國使節走後,大禹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科舉了。
這是齊芸登基後的第一場科舉。
如今大禹官位空缺多,都是一個人頂三四個職位,尤其是各地的基層管理者,急缺。
這次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將會被直接任命官職。
會試的時間,被齊芸定在了下個月,還沒到下個月,潁川各地的秀才,已經開始陸續趕往潁都了。
龔舉賢原是一名濟州城的幸存者。
濟州城當初在周雲明治下,雖然也是缺衣少食,但大部分百姓至少還能活下去。
龔舉賢家中是士族,頗有家資,末世到來前,在濟州也是頗有聲望的。
他們家識時務地主動向周老捐贈了家中物資存糧,周老投桃報李,對他們一家也頗照顧。
後來,濟州歸順了陛下,陛下下令統一遷移至潁川。
他們龔家也如普通百姓一樣,離開了經營了多年的土地,來到了陌生的地方生活。
當初各州百姓遷移的時候,是隨機安置的。
龔家人被安置在了潁川東邊的寒城。
寒城冬日極冷,外麵滴水成冰,好多剛剛遷來的百姓無法適應。
所幸,有官府強調的各種防寒注意事項和免費的紅糖薑茶和禦寒的柴碳衣物。
他們這些初臨寒冷之地的人才沒有人凍死。
雖沒有死,但肯定是不適應的。
這也更加堅定了龔舉賢考取功名的心。
聽人說,陛下在潁川的皇宮,是以神鐵建造的。
人在屋舍之中,溫度四季如春,絲毫感覺不到外麵的冷熱變化。
那是多麽令人神往的聖地啊!
雖然,寒城不缺少工作,怎麽都能活下去。
但從小受詩書禮易熏陶的龔舉賢,立誌邦國,又怎會去從事別的行業?
龔家的其他子弟都各自尋了其他營生,隻有他每日在家學習神文,時刻關注官府張貼的文書,到處打聽朝廷動向。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給他等來了朝廷即將開恩科的消息。
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龔舉賢犯了愁。
他沒有上潁都的盤纏。
寒城距離潁川城路途遙遠,春寒料峭,行路更難,路上恐需耽誤更多的時間。
而他們龔家子弟來到這裏後,就各自散去謀生路了。
他家隻剩下妻子和一個從小在龔家長大的小丫鬟小雨。
龔家家風嚴謹,他妻子待人寬厚,身邊的丫鬟,都當親人妹妹一樣。
得知陛下不允許百姓家中私蓄奴仆,他和妻子拿出官府發的安家費,將這些跟著的仆從都遣散了。
隻有一個小雨,年紀才十四,隻能被送去托孤堂。
小雨不願意去托孤堂,他妻子便做主,去官府登記了收養,將她留下了。
龔舉賢要學神文,家裏的日常開支都是妻子一個人出去打工賺取的。
因為小雨才十四歲,工廠都說這是童工,不肯收。
妻子隻能做一些織補縫紉的活計,勉強維持一家人吃喝和他買書的錢,卻再也攢不出錢來供他用作路費了。
他把龔家其他兄弟都借了一遍,也隻得一百枚銅幣。
大家也是剛遷過來沒多久,官府發的安家費置買了家夥什,都沒來得及攢下多少錢。
眼看著春闈將至,龔舉賢不由發愁。
這一日,龔舉賢推門出來,卻見家門口站著幾個熟悉的麵孔。
為首那個,正是從前龔府的老門房龔安。
“諸位這是……”
那龔安道“聞君欲上都趕考,卻苦無盤纏路費,我等蒙君大恩,特籌借家資奉君,望君莫嫌。”
說著,將一小袋銀幣放在他手中。
這些錢,都是那些被龔家遣散的仆從們一點點攢下來的。
他們聽說龔舉賢趕考缺路費,將這些天做工攢的錢全拿出來,托龔安轉交。
“初春天寒,君孤身上路,未免單薄,龔林龔川兄弟倆願隨君同往,路上照顧一二。”
“老爺,我等自攜了幹糧盤費,請讓我們兄弟二人繼續跟著您!”
二人上前抱拳。
這二人從前也是龔舉賢的長隨,後來被一起遣散了。
“龔安,二位……”
龔舉賢忍不住眼中浮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