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誰才是主角
字數:4236 加入書籤
重生之光影之王!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
當然,再忙碌的劇組也不可能這麽連軸轉。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老眸子……
所以葉楚有充足的時間整理自己的記錄筆記。
他甚至有時間,更新在“榕樹下”的連載……
《唐朝那些事兒》十分火爆,訂閱量直線上升。
因為是以風趣幽默的風格普及唐朝曆史,讓讀者愛看,葉楚借鑒了許多成功寫手的優點,全書邏輯性強,善於總結,觀點犀利,調理特別清晰。
當然,除此之外,葉楚還寫了不少點睛之筆。
比如“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
被不少文青當做座右銘瘋狂轉載……
對此葉楚毫無心理波動,半點羞愧也沒有。
畢竟是重生者,借鑒那部未來火爆的連載小說,理所應當。
以它的風格改寫唐朝,屬於換湯不換藥,也一定會受到歡迎和追捧……
什麽,那是抄襲?
開什麽玩笑,那怎麽能是抄襲?重生者的福利,能算抄襲嗎?
他又沒寫明朝……
再說了,自己智商不夠,還不能福利來湊?
……
“你加入了《十麵埋伏》劇組,成了張導的導演助理?”
“沒錯,我沒給你說,也沒讓爸媽給你說,你怎麽知道的?”
“《十麵埋伏》這部戲,米國這邊也有關注,畢竟是拍了《英雄》的張翼眸的新作。”
“米國人不是隻關注米國電影嗎?還有閑心關注張翼眸?”
“這話說得,米國老百姓不關心,但米國記者會關心啊!我給你說,如果有朝一日張導邀請奧斯卡獲得者拍戲,也會有人降低片酬出演的。”
那倒也是,畢竟老眸子不是陳導演……
“那李鞍呢?”
“李鞍是米國人,明星們還是會按照市場行為辦事的。”
“你一個貝勒屯的人,還關注這麽娛樂八卦的事情?”
“我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啊……”
“滾!”葉楚唾棄道。
和他打電話的是自己的雙胞胎哥哥葉秦。
這位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數學係的天才,大一破解三道國際數學難題,一個學期寫了一百篇sct論文,受到米國常春藤聯盟和頂級科研機構的追捧,然後大三就去了普林斯頓大學深造,裏麵的大佬哭著喊著給他送桂冠……
本位麵的陸舟和呂丘建……
天命主角啊……
每次看到哥哥的論文在頂級期刊發表,葉楚就會去搜索相關文章,主要是閱讀業內大佬對大哥的吹捧,感受一下“大教授震驚了”、“大科學家們震驚了”、“米帝人民震驚了”……
很酸爽!
不過高興之外,就是懷疑一件事,他的智商是不是真的被這位大哥給奪了……
被奪走的還有自己的天命主角氣運……
當然,除此之外,葉楚每每慶幸。
幸好這位天命主角,是葉楚的哥哥。
兩人走的是不同路線,也不會發生衝突。
這樣昆陽之戰召喚隕石的事情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
“不過話說回來了,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你跟著張導學他的長處,也要融合到自己的風格裏,可別學個形似神不似。”
葉秦在電話裏繼續說道。
“嗬嗬,還是管好你自己吧,別光顧著寫論文和撩妹子,聽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婚姻都有問題,霍金更不用說,都是因為撩妹子太多的緣故……”
“我身為大哥,還用得著你操心?倒是你這個未來的大導演,別被妹子榨幹身體……”
“切!你這是對我們演藝圈的誣蔑,演藝圈的妹子們都有純潔心靈的,大家都是為了藝術……”
“不吹牛我們還是親兄弟?”葉秦唾棄道。
“不吹牛,我活著沒意思!”
電話那頭,葉秦差點被噎死。
深吸一口氣,反應過來道“我看你已經寫了好幾個劇本,質量挺不錯的,什麽時候拍攝出來?”
“不急,我得等《十麵埋伏》拍完之後吧,想來十月份就能立項。”葉楚笑道。
“嗬嗬,現在都七月份了,你找到出品公司了嗎?找到導演團隊了嗎?找到發行公司了嗎?”葉秦問道。
要知道拍攝電影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拍電影不同於文學創作、也不同於作曲畫畫,搞這些創作可能會很隨性,心血來潮想到一點兒寫一點兒。
但電影不行,所有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大量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一起工作得到的結果。這也意味著拍電影是一項需要規劃的工作。心血來潮最多隻能出現在前期構思上,一旦投入拍攝,必須得“循規蹈矩”,每一步都要按照計劃進行。
即使最前期的劇本,也和小說不一樣。
小說講究文字的意境,允許觀眾“腦補”。
但電影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畫麵,是很具象的東西,所以劇本就相當於是對電影畫麵最客觀、具象的描述,一般包括場景、道具、角色、台詞等。
劇本創作完成後,接下來就要“分鏡頭劇本”了。分鏡劇本就更具像,具體到景別(特寫、近景、中間還是遠景?)、鏡頭運動、演員的站位、畫麵構圖、場景布置等等。可以文字描述,也可以畫下來,這就基本決定了以後攝影工作的內容。
還要進行各種設計工作,相當於對分鏡頭再次細化,比如場景設計、服裝設計、人物設計、道具設計等,很多電影在開拍前就會放出很多概念圖,在正式開拍時,便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再加上挑選演員,正式拍攝,後期處理。
這林林總總,無不耗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和人員。
葉楚現在固然是億萬富翁,有足夠的金錢。
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有經驗的製作發行公司的話,哪怕隻是拍攝投資幾百萬的電影,也有可能搞成幾千萬的浪費。
所以,很多導演都是入行多年之後,積累了足夠的人脈之後,才會接手執導一部電影。
即使偉大如卡梅隆,天分如此爆棚,也是在入行三年之後,年近三旬才有機會執導第一部電影,就這樣他還和製片人屢屢衝突,導致首部電影差點與他絕緣。
所以葉秦的擔憂不無道理。
葉楚卻是微微一笑,電話中的聲音盡顯自信“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一切都胸有成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