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孫休

字數:6865   加入書籤

A+A-


    孫休字子烈,吳大帝孫權第六子,東吳第三位皇帝,公元258264年在位。
    太元二年(252年,封琅邪王,居虎林。
    孫權死後,孫休的弟弟孫亮繼位,諸葛恪執政,孫休奉命遷到丹楊郡。
    因多次被丹陽太守李衡冒犯,孫休主動請求遷往他處,後遷至會稽。
    太平三年(258年,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迎孫休為帝。
    孫綝權重謀逆,孫休與輔義將軍張布定計,殺孫綝於殿堂。
    孫休即位後,昌明文教,設太學博士製度,詔立五經博士,以推崇宏盛的教化;
    重視農桑,頒布良製,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
    永安三年(260年貶孫亮為候官侯,遣赴封地,孫亮自殺。
    永安七年(264年9月3日),孫休去世,年僅三十歲,諡號景皇帝,葬於定陵。
    西晉文學家陸機認為孫休在位時,遵循舊法,在政事上無大過失,但後世史學家陳壽和蕭常都認為孫休追殺孫亮的行為有些殘忍。
    嘉禾四年(235年),王夫人生下孫權的第六子孫休。
    孫休13歲時,跟隨中書郎射慈、郎中盛衝學習儒家文化。
    赤烏末年(250年,孫休娶朱據之女為妃。
    太元元年(252年)正月,被封為琅邪王,居住在虎林。
    4月,孫權去世,孫休弟弟孫亮繼位。
    諸葛恪執政,為保證對長江沿岸的軍事要地的掌控,下令將孫休遷至丹楊郡。
    孫休因多次受丹陽太守李衡冒犯,上奏請求遷至他處,後遷到會稽郡。
    過了幾年,孫休夢見自己乘龍飛上青天,但回頭看不見龍尾。
    太平三年9月26日,孫綝發動政變,廢吳王孫亮為會稽王,派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到會稽迎接琅邪王孫休。
    10月17日,孫休走到曲阿時,有位老人攔住他,稱他為陛下,並希望他迅速前行以防日久生變。
    孫休聽從,並在這一天抵達布塞亭。
    孫綝讓他的弟弟孫恩代行丞相職權,率領百官用皇帝乘坐的車永昌亭迎接孫休,並用軍隊的帳篷圍成便殿,設置了禦座。
    10月18日,孫休到達便殿,在東廂停息。孫恩向孫休奉上禦璽,孫休辭讓三次才接受。
    百官按等級秩序給孫休導引車駕,孫休乘上帝輦,群臣陪侍。
    孫綝率領士卒千人在近郊路旁下拜,孫休下車回拜。
    當天,孫休駕臨正殿,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永安。
    孫綝交上印緩、節鉞,請求引退,孫休引見並慰解他。
    10月21日,孫休下詔褒揚、賞賜有功之臣:任命孫綝為丞相、荊州牧,增加食邑五個縣;
    武衛將軍孫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威遠將軍孫據為右將軍,封縣侯;偏將軍孫幹為雜號將軍,封亭侯。
    長水校尉張布勤勞輔導,以張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董朝親自迎駕,封為鄉侯。
    孫休即位後,李衡恐懼,聽從妻子建議,自我拘禁到牢獄之中,上表陳述以前的過失,公開要求接受處罰。
    孫休下詔表示不計前嫌,同時授李衡威遠將軍之職,又贈以顯示官階品級的戟。
    10月28日,吳王封已故南陽王孫和之子孫皓為烏程侯,孫皓弟弟孫德為錢塘侯,孫謙為永安侯。
    群臣奏請立皇後、太子,孫休認為這不是當務之急,應該將心思集中在維護國家安定以及強化君主權威上,有關官員繼續請求,孫休沒有準許。
    孫綝一家有五人封侯,都掌管皇宮禁軍,權傾朝野。
    孫綝帶著牛和酒去拜見孫休,孫休不收,隻好送到左將軍張布家裏。
    酒意正濃的時候,孫綝向張布抱怨孫休對待自己與其它臣子一樣,這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於是他想要廢了孫休的帝位,另立新君。
    張布把這些話告訴了孫休,孫休恐怕他發動變亂,所以多次加以賞賜。
    有人報告孫綝心懷怨恨侮辱主上,想圖謀造反,孫休就把那人抓起來交給孫綝,孫綝把那人殺了,從此心裏更加害怕。
    孫綝有任何請求陳說,孫休都恭敬而不違背。孫綝通過孟宗向孫休要求外出駐紮在武昌,孫休應允。
    孫綝將自己所統領的一萬多精兵都帶走了,並且還取走了武器庫中的兵器,孫休不僅沒有阻攔還發了文書好方便孫綝行事。
    孫休得知孫綝有謀反意願後,與輔義將軍張布、左將軍丁奉商量在臘祭集會上將其斬殺。
    12月8日,舉行臘祭,百官朝拜慶賀,公卿大臣登上殿堂,孫休命令武士捆綁孫綝,當天就處死,並誅殺三族。
    永安三年,會稽郡謠傳會稽王孫亮將回朝作天子,而孫亮的宮人告發孫亮讓巫師禱告祭祀,禱詞有凶惡言辭。
    有關主管官員將此事報告孫休,孫亮被貶為候官侯,被遣送到新封地。
    半路上孫亮自殺,護送他的人都被判罪處死。孫休分析會稽南部置建安郡,分宜都郡設建平郡。
    孫休酷愛讀書,想要找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衝一起討論學問。
    但張布覺得這兩人性格過於梗直,恐怕會將自己的過錯說給孫休,於是便一直勸諫孫休不要與這二人商討學問。
    孫休回答說自己對曆史事件很了解,允許韋曜等人進宮講解書籍,重新學習也無妨。
    他已做好防備,不會因擔心韋曜等人說出一些壞話而有所顧慮。
    起初孫休為王時,張布為他身邊將督,一向受到他的信任喜愛。
    及至孫休登基,對張布厚加恩寵,故張布專擅朝廷大權,做出許多無禮的事情,害怕自己的過錯被韋曜、盛衝說出來,因而特別擔憂。
    孫休雖說明白其中用心,心裏對此不痛快,更擔心張布因懷疑畏懼而生出變故,竟然就張布的意思,廢止了自己討論學問的行動,不再讓盛衝等人入宮。
    永安六年(263年),吳國交趾太守孫諝貪婪殘暴,被百姓所厭恨,孫諝在此之前挑選了郡中手工匠人一千多名送往建業,恰好此時孫休又派遣察戰鄧荀到交趾去,而鄧荀擅自調用孔爵三十頭送往建業,百姓害怕遙遠的勞役,於是就圖謀作亂。
    夏季,5月,郡吏呂興等人謀反,殺死孫諝,派使者前往魏國,請求任命他為太守以及領兵,這樣交址也叛吳降魏,孫吳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
    冬10月,蜀國因為魏國要對其征伐來使告知吳國。
    21日,建業石頭小城失火,燒毀西南部一百八十丈內的建築物。
    22日,孫休派遣大將軍丁奉督率各軍向魏國壽春挺進,將軍留平另到南郡見施績,商討進兵方向,命將軍丁封、孫異前赴沔中,救援蜀國。
    蜀主劉禪投降魏國,消息傳來後,停止了救援的行動。丞相濮陽興建議選取屯田一萬人作軍隊。分拆武陵郡置天門郡。
    孫休因武陵五溪夷與蜀國接壤,蜀國滅亡後,害怕五溪夷人叛亂,於是就讓越騎校尉鍾離牧暫代武陵太守。
    魏國已經派遣漢葭縣長郭純暫代武陵太守,率領涪陵百姓進入遷陵界內,駐紮在赤沙,引誘各夷族部落進攻西陽,郡中一片震恐。
    鍾離牧率領他的兵士夜間就上了路,沿著危險的山路行走了近二千裏,殺了作惡之民中懷有異心的首領一百餘人以及同黨一千餘人,郭純等人四敢逃走,終於平定了五溪夷等地。
    永安七年(264年,正月,大赦。2月,魏國大將鍾會死於部將兵變,鄧艾被武將田續所殺,百城無主,孫休於是有兼並蜀國之心,但巴東防守堅固,兵士不能通過,於是讓撫軍步協率兵向西挺進。
    巴東守將羅憲實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參軍楊宗突圍奔向北方,向安東將軍陳騫告急,又給晉公送去文武官員的印緩和人質。
    步協攻打永安,羅憲與他交戰,大敗步協。孫休大怒,又派遣鎮軍陸抗等人率三萬兵士增緩對羅憲的包圍。
    4月,魏國將領新附督王稚渡海襲擊句章,掠取官吏、財貨及男女百姓二百餘人。
    7月,海盜攻破海鹽,殺死司鹽校尉駱秀。孫休派中書郎劉川發兵至廬陵。
    豫章郡百姓張節等人叛亂,人數聚集一萬多人。吳國進攻包圍羅憲近6月,晉王派遣荊州刺史胡烈率步騎兵二萬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羅憲。
    7月,吳國軍隊撤退。吳國再分交州設置廣州。24日,再次大赦全國。
    永安七年(264年),孫休臥病不起,口不能言,就用手書叫丞相濮阻興入內,又讓太子出來拜見濮陽興,孫休拉著濮陽興的手臂,手指著太子托付給他。
    公元264年9月3日,吳王孫休去世,諡為景帝。群臣尊朱皇後為皇太後。
    景帝駕崩後,因為太子隻有十歲上下,諸臣請求改立長君,因此濮陽興和張布違背了景帝意願,迎立其侄孫皓為帝,但後來二人很快就被孫皓借口處死,而景帝朱皇後和太子也被逼死了。
    孫休,出生於嘉禾四年,是東吳大帝孫權的第六個兒子。
    一般來說,非嫡非長的他根本不會與皇位有任何聯係,沒成想在未來他真的能成為東吳的皇帝。
    已經18歲的孫休被封為琅琊王,封地為虎林這個長江邊沿戰略要地,很顯然,孫權的想法就是希望諸王能夠成為東吳的屏障,與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想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同年,孫權駕崩,太子孫亮繼位,因其年幼,遵照遺詔,由太傅諸葛恪輔政。
    諸葛恪認為諸王位於戰略要地,有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將這些藩王改封,而孫休就被遷往丹陽郡。
    在那裏,孫休與當地太守李衡不睦,上書改封,於是朝廷將其遷往會稽。
    孫休在會稽郡居住六年,期間他結交當地太守濮陽興和左右將督張布,有著很深的友誼。
    太平三年,孫休夢見自己乘龍上天,回頭看不到龍尾,醒後不解其意,隻覺得十分驚奇。
    不久後,當朝皇帝孫亮密謀鏟除權臣孫綝失敗,皇位被廢,為了皇位的延續,孫綝決定迎立孫休即位。就這樣,孫休成為東吳的皇帝,是為吳景帝。
    孫休即位後,自然也想鏟除權臣,但知道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因此開始了韜光養晦。
    明麵上對於孫綝上奏的任何事務,全部予以支持,暗地裏也開始謀劃如何鏟除對方。
    孫休與張布秘密商議,在得到老將丁奉的鼎力支持下,成功鏟除權臣,奪回了屬於皇帝的權力。
    孫休親政後,將教育放在首位,開始大力教育興國,這不能說是錯誤,但放在當時三足鼎立的亂世之中,就明顯不對。
    也正是錯誤的治國方針,並沒有讓東吳真正走向強盛。
    此外,孫休因為過去與濮陽興和張布關係密切,再加上他們在鏟除孫綝這件事上助力良多,因此在掌權後將大量的權力交給二人,其中張布掌管宮內官署,濮陽興執掌軍國大事,互為表裏。這讓群臣大失所望。
    雖然吳國沒能強盛,但也還算穩定。永安六年,蜀漢滅亡,孫休見無法救援蜀漢,因此打算趁火打劫,派出人馬想要奪下永安,不料被蜀漢名將羅憲擋住,吳軍隻得無功而返。
    永安七年,年僅30歲的孫休突然得病,甚至無法說話,在其臨終前召集濮陽興和張布作為托孤大臣,將年幼的太子托付給他們,不久就駕崩了。
    吳景帝孫休雖說是東吳一眾皇帝中算是一個明君,但事實也英明的有限,他的教育興國本意是好的,
    若是放在太平時期,這一番治國理念確實能起到作用,但是放在三國那個亂世,卻不考慮強國強兵,這頗有一絲本末倒置的意思。
    他是第二位太宗皇帝,但是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其在位6年,即位之初就斬殺當朝權臣,
    而後教育興國,奈何天不假年,年僅30歲的他就早早離去,最終他的國家也不可避免的滅亡。這位太宗皇帝就是吳景帝孫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