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孫亮
字數:6954 加入書籤
孫亮字子明,又稱吳少帝或吳廢帝,三國時期東吳第二任皇帝,公元252年繼位,公元258年被廢,在位6年。
赤烏六年孫亮出生,是孫權最小的兒子。
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孫權廢了原太子孫和,改立年幼的孫亮為太子。
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去世,年僅十歲的孫亮繼位為帝,改元建興。
因為孫亮年幼,輔政首輔諸葛恪執掌大權。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諸葛恪北伐失敗,孫亮聽取孫峻的主張,將諸葛恪誅殺,並任用孫峻為丞相。
此後,孫峻把持朝政、獨裁專權。
五鳳三年(公元256年)孫峻去世,孫亮順從孫峻死前安排,以孫峻堂弟孫綝執掌朝政。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十五歲的孫亮親政,不滿孫綝的肆意專權,於次年聯合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畫誅殺孫綝失敗。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孫亮被孫綝廢黜為會稽王,遣往會稽之地。
孫亮被貶為候官侯,前往封地途中離奇去世,年僅十八歲。
曆史上如西晉史學家陳壽、西晉學者陸機、唐代史學家房玄齡等,都認為孫亮由於年幼繼位,缺少賢良的理政者進行輔佐才導致最終失去帝位的結局。
赤烏六年,孫亮出生於東吳建業皇宮,是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的第七子,也是孫權最小的兒子。
由於在孫權年老之時孫亮還很年幼,所以特別受孫權的寵愛與重視。
孫亮的姐姐全公主,曾設計構陷過太子孫和以及孫和的母親王夫人,為此心中很是不安,於想要通過拉近與孫亮之間的關係來贏得孫權的好感。
為此,全公主順著孫權的心意,多次稱讚全尚的女兒全氏,並且在孫權麵前極力勸說與撮合孫亮與全氏成婚。
赤烏十三年,太子孫和被廢,孫權新立孫亮為太子,並且在全公主的撮合之下迎娶全尚的女兒全氏為太子妃。
赤烏十四年(公元251年)孫亮母親潘氏被冊立為皇後,同年十一月,孫權病重,他擔心孫亮幼弱,難以行使君權,於是著手為太子孫亮安排輔政集團與顧命大臣。
孫權任命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中書令孫弘為少傅,同時召見將軍呂據、侍中孫峻交待托孤後世。
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孫權病逝,十歲的孫亮繼位,大赦天下,同時改元建興。
建興元年(公元252年)五月,剛登基的孫亮冊封群臣,封諸葛恪為皇帝太傅,總攬軍政大權;
封滕胤為衛將軍同時兼管尚書事宜;任大將軍呂岱擔任大司馬。
此外,朝中包括閑散人員在內的其他官員也都受到孫亮的封賞,晉升職級。
此時的諸葛恪雖說作為輔政首輔總攬大權,但在輔政集團的內部仍有很多人想要挑戰其權威。
其中,代表宗室勢力的孫弘就曾擔心自己會受製於諸葛恪,於是在孫權剛去世的次日封鎖了孫權去世的消息,
企圖以假傳皇帝詔書的方式除掉諸葛恪,後來諸葛恪還是通過孫峻的幫助才得以除掉孫弘。
因此,主政後的諸葛恪便急於通過興兵北伐來提高自己的聲望、鞏固自己的地位。
同年十月,吳軍在太傅諸葛恪的率領下扼守巢湖,修築東興城,派將軍全端守東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興東城。
同年十二月,魏軍大舉進攻吳國,其中,諸葛誕與胡遵等魏將率七萬步騎兵進攻東興城;王昶攻打南郡;
毋丘儉出兵武昌。太傅諸葛恪率吳軍於東興與魏軍交戰,大勝魏軍,斬殺了韓綜、桓嘉等魏國將領。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正月,孫亮冊立原太子妃全氏為皇後,同時大赫天下,同年二月,對東興之戰中大勝魏軍的將士大行賞賜。
同年三月,太傅諸葛恪率軍征討魏國並且於四月對新城發起進攻,然而突然出現的瘟疫讓吳軍死傷大半,諸葛恪隻得於八月撤軍回朝。
同年十月,孫亮采納了武衛將軍孫峻的建議,利用祭祀祖廟的機會,在酒宴殿堂內設下伏兵誅殺諸葛恪。
諸葛恪死後,孫亮大赦天下,任用孫峻為丞相,並加封富春侯,從此孫峻獨攬大權。
同年十一月,有五隻大鳥在春申出現,吳人誤以為是五隻鳳凰,所以孫亮於次年改元五鳳元年。
孫峻身居相位,掌控大權,把持朝政,在他主政時期百姓都怨聲載道,與此同時,孫峻還奸淫宮女,甚至與全公主私通。
孫峻的專權使得朝中的公族大臣們感到憂慮,五鳳元年秋,吳侯孫英謀殺孫峻,因事情泄露而自殺身亡。
五鳳二年正月,魏國鎮東大將軍毋丘儉與前將軍文欽率領淮南的軍隊叛魏討伐司馬師,兩軍在樂嘉城交戰,結果淮南軍戰敗撤離。
吳國丞相孫峻與驃騎將軍呂據及左將軍留讚率軍趕往淮南,原本是打算攻打魏國壽春,但是途中得知淮南叛軍已經戰敗撤走,
於是轉而進攻魏國橐皋,而後魏國叛將文欽帶領淮南地區數萬人投吳。
同年二月,孫峻率師回朝之後,吳軍在高亭與魏軍相遇並交戰,魏軍敗退。
但同時留讚在菰陂被諸葛誕的部將蔣班所率的魏軍擊敗,留讚、孫楞、蔣脩等吳將被殺。
同年三月,東吳朝庭派鎮南將軍朱異攻打魏國安豐郡,沒能攻下。
同年秋七月,吳將軍孫儀、張怡與林恂等企圖趁會見蜀漢來使的機會發動政變、誅殺孫峻,結果沒能成功,朱公主也因此事被株連處死。
次年二月,孫峻采納征北大將軍文欽的計劃北征魏國,然而這個計劃隨著九月孫峻的病逝而告終。
五鳳三年九月,孫峻死後,其堂弟孫綝接替其位,被任命為侍中、武衛將軍,統管朝廷內外軍事大權,驃騎大將軍呂據很不服氣。
文欽、呂據等人上表推薦衛將軍滕胤擔任丞相,不過被孫綝給拒了,當時正好大司馬呂岱去世,於是孫綝便作主改任滕胤為大司馬接替呂岱駐守武昌。
呂據忍不了孫綝的專權,於是率軍回京,準備聯合滕胤討伐並廢黜孫綝。
對此,孫綝以皇帝孫亮的詔書逼迫文欽與唐谘等將領收押呂據,最後呂據被抓、滕胤被夷三族。
同年十一月,孫亮任命孫綝為大將軍,加封永寧侯。孫綝完全控製了朝政,改孫亮年號為太平元年。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四月,十五歲的孫亮開始於正殿之上親理朝政,大赫天下。
親政之後的孫亮對孫綝的作為很是不滿,不斷向孫綝發難與問責,同時開始調查並追究當初朱公主的死因。
此外,孫亮還征召了三千多十五歲至十八歲之間的兵家子弟組建了一支軍隊,讓這支軍隊每天在皇宮內苑操練。孫亮表示自己組建這支軍隊的目的是要與他們一同成長。
同年五月,率淮南軍隊駐守壽春城的魏將諸葛誕不滿於司馬家擅權,決定叛魏投吳,司馬昭親率大軍征討諸葛誕。
麵對司馬昭對諸葛誕的征討,孫亮命文欽、唐谘與全端等吳國將領率三萬步騎兵進入壽春救援諸葛誕,而後壽春城被魏軍圍困。
同年七月,孫綝率軍救援壽春,但兩次從外圍進攻都被魏軍所擊退,同時城內的吳軍也多次試圖突圍失敗。
同年九月,孫綝從外圍進攻無果後便返回了吳都建業。
同年十二月,全端、全懌等吳將出城投降司馬昭,再加上城中糧食漸漸枯竭,導致壽春守軍人心惶惶。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三月,司馬昭攻克壽春城,諸葛誕在出逃的途中被殺,孫亮派去增援的吳軍將士也或死或降。
同年七月,孫亮封原來的齊王孫奮為章安侯,並且下詔命各州郡砍伐樹木準備建造宮殿的木材。
親政之後的孫亮內心厭惡孫綝,在追查當初朱公主魯育被孫峻殺害的原委時,孫亮責備虎林督朱熊與朱熊的弟弟外部督朱損,
認為他二人不能匡正孫峻,於是命令丁奉誅殺死朱熊與朱損。對此,孫綝入宮勸諫孫亮,孫亮完全不理會孫綝的意見。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孫亮因為不滿孫綝的專權,於是與太常全尚、將軍劉丞一起謀劃誅殺孫綝。
然而,孫亮的妃子同時也是孫綝堂姐的女兒,將此消息泄露給了孫綝。
於是,孫琳一方麵派兵連夜控製了全尚,另一方麵又派弟弟孫恩在蒼龍門外誅殺了將軍劉丞,而後帶人圍困了皇宮。
孫琳派光祿勳孟宗祭告宗廟廢黜孫亮,並且在皇宮門前召集大臣進行議事,他與群臣商議時,指控孫亮荒病昏亂,沒有身居皇位、奉祀宗廟的資格,表示自己已經祭告過先帝要將孫亮廢黜。
同時,孫綝又威懾群臣,說如果誰有異議就當下提出來。
對此,所有的朝臣都感到震驚與恐懼,表示完全聽眾孫綝的安排。
於是,孫綝便派中書郎李崇奪取了孫亮的皇帝印璽與綬帶,將孫亮的罪狀頒發各地,其中尚書桓彝因為不肯在孫亮的罪狀上署名而被孫綝誅殺。
孫綝罷黜了孫亮的君主之位,立孫權的第六子琅玡王孫休為新君,改元年號永安元年。
孫亮被貶為會稽王遣往會稽之地,此時的孫亮才十六歲。
永安三年,會稽地界有謠言傳出,說會稽王孫亮要重返朝堂再登帝位。
與此同時,孫亮的宮人又誣陷說孫亮讓巫師向祖祠祈禱,並且還對現任君主孫休口出惡言。
地方官員將此事上報給了孫休,孫休於是將孫亮貶為候官侯,同時遣送孫亮去往新的封地。
就在去往新封地的途中,孫亮自殺身亡,護送他的人也都因此事被判處死刑。
西晉太康年間,經過原吳國的少府卿戴顯的請求,晉朝迎其遺骨回建業,葬在賴鄉。
孫亮是吳大帝孫權在61歲時生下的兒子,排行老七,是孫權年紀最小的兒子。
孫權為他取表字為“子明”,與孫權喜愛的名將呂蒙表字一樣。
孫亮公私分明,當即命令侍衛對黃門施以髡刑和鞭刑,而後將他交付有司下獄審查。
經此一事,孫亮展現了與其年齡不符的聰穎,孫亮的左右侍臣無不心悅誠服。
然而,年少聰慧也並非好事。
孫權的長子孫登和次子孫慮英年早逝,導致三子孫和與四子孫霸相爭太子之位。
孫權晚年昏聵,竟然廢黜孫和,賜死孫霸,又偏寵年輕貌美的孫亮之母潘淑,並冊立潘淑為皇後、孫亮為太子。
就這樣,年僅9歲的孫亮作為孫權僅有的嫡子,在孫權死後,即位成為了東吳的第2任皇帝。
孫亮年幼,無法親政,東吳朝政由托孤大臣諸葛恪把持。諸葛恪獨斷專權,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10歲的孫亮就聯合衛將軍孫峻,設下鴻門宴,在酒席上將諸葛恪砍死,並夷滅三族。
但孫亮此舉是前驅狼後遇虎。孫峻也是專權擅政之人,掌權後大肆殘害宗親,孫權的許多子孫都遭到毒手。
孫峻死後,其堂弟孫綝接掌大權,孫亮也隻有12歲。
孫綝嗜殺,比孫峻更加殘暴,孫亮與他的矛盾日益激化。
當孫亮14歲親政時,孫綝亦沒有絲毫還政的意思。孫亮心中憤恨,開始暗中籌劃刺殺事宜。
然而,孫亮的嶽父嘴巴不牢,將此事泄露。孫綝搶先下手,脅迫群臣將孫亮廢黜。
孫亮無奈離開皇宮,次年在押送途中,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可以說,孫亮的遭遇與曹魏的第4任皇帝曹髦頗為相似。
曹髦14歲即位,先後為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逼迫,奮起反抗司馬昭,最終命喪街頭,終年19歲;
孫亮9歲即位,先後為孫峻、孫綝兄弟逼迫,暗中謀刺孫綝,最終被廢身死,終年17歲。
兩人均是少年即位,聰穎非凡,且心懷大誌,不願裝傻充愣。
奈何權臣當道,君弱臣強,兩人即使早慧亦無力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