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田豐
字數:6493 加入書籤
田豐字元皓,钜鹿人,一說是勃海人。田豐天資聰穎,富有權謀,是袁紹帳下的重要謀士之一,官至冀州別駕。
輔佐袁紹平定公孫瓚,勸說袁紹迎天子挾諸侯。田豐為人剛直,敢於直諫,所提建議被袁紹多次不采納。
在官渡之戰前,勸諫袁紹不要征討曹操,使用持久戰術,被袁紹所不容,因此下獄。袁紹官渡戰敗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田豐天資聰穎,富有權謀。少年時親人去世,服喪期間哀痛不已,服喪期雖已過去,仍然笑不露齒。
他博學多識,在冀州很有名氣。最開始被太尉府征辟,舉薦為茂才,選為侍禦史。當時宦官掌權,忠臣被害,於是田豐棄官回家。
後成為韓馥部下,因為正直而不受重用。袁紹起義時,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招攬田豐,田豐認為王室現在處於危難,立誌救扶,於是投入袁紹麾下,為別駕。
袁紹征討公孫瓚時,在界橋南二十裏處與公孫瓚軍隊發生戰鬥。袁紹命令麹義率領軍隊先行作戰,大敗公孫瓚。
袁紹僅率百餘人行軍其後,距離界橋十餘裏處時,聽說公孫瓚已敗,就下馬休整。公孫瓚部逃散的兩千騎兵突然出現,將袁紹重重圍困,一時間箭如雨下。
別駕田豐拉住袁紹,想讓他躲在一麵牆下,袁紹將頭盔扔在地上,認為大丈夫應該戰鬥至死,躲在牆後也未必能存活。
於是,袁紹指揮弓箭手殺傷了許多公孫瓚騎兵,公孫瓚部並不知道被圍困之人是袁紹,也漸漸後退。恰逢麹回援,公孫瓚騎兵撤走。後袁紹使用田豐的計謀,平定了公孫瓚。
建安元年,曹操在許都迎立漢獻帝,還借漢獻帝之口下詔責備袁紹勤王不力,廣樹黨羽。
袁紹每次接到詔書,都擔心對自己不利,就想將天子搬遷至靠近自己的地方,派人對曹操說許都潮濕,洛陽殘破,適宜遷往甄城。
曹操拒絕袁紹的提議。田豐勸說袁紹,表示曹操既然不答應遷都的辦法,那最好早點謀取許都以迎立天子,以天子名義下詔令,指揮全國。如果不這樣,終究會被別人牽製。但袁紹沒有聽從。
建安五年,左將軍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胄,占據沛縣背叛曹操。曹操親自率軍征討劉備。
田豐勸說袁紹乘機偷襲曹操,並認為和袁紹爭奪天下之人是曹操,他現在征討劉備,雙方交戰不會很快結束,現在率軍偷襲,能一舉平定。
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沒有行動。田豐舉著手杖錘擊地麵,感歎千載難逢的機會卻因嬰孩生病而錯失,太過可惜。袁紹聽後很生氣,從此疏遠了田豐。
袁紹要出兵討伐曹操,沮授、田豐認為不應征討曹操。原因是軍隊出征多年,百姓疲憊,賦稅繁重,糧食匱乏,所以應該先派遣使者告知天子,發展農耕,與民休息。
如果不能解決,就上表說曹操阻斷大王軍隊的去路,然後駐紮黎陽,在河內建造船隻,修造兵器,把精兵分隊派遣到周邊駐紮。
那麽三年之內,就能戰勝曹操。審配、郭圖則認為,袁紹手握重兵,數量幾倍於曹軍,應該抓住良機,討伐曹操。袁紹聽從了審配、郭圖的意見。
曹操擔心袁紹渡過黃河,迅速打敗了劉備,劉備投奔袁紹,於是袁紹發軍進攻許都。
田豐認為既然前麵失去了進攻機會,眼下不宜出兵,勸諫袁紹采用持久戰術,他分析認為:
曹操善於用兵,雖然人少,但不能輕視,不如與他持久對抗,袁紹依靠山嶺黃河的堅固,擁有四個州的人馬,對外結交英雄豪傑,對內發展農耕備戰。
挑選精銳部隊,分為奇兵,襲擾河南,敵人救援右側就攻打左側,救援左側就攻打右側,使他們疲於奔命,民眾不能安居樂業,袁軍還沒有出手他們已經窮困,不到兩年,就可以攻克了。
現在不用必勝的計策而想通過一次戰爭去決定成敗,如果不如願,後悔也來不及。
袁紹不聽。田豐懇切勸諫,袁紹非常生氣,認為田豐在擾亂軍心,將他捆綁關押。
曹操得知田豐不跟隨軍隊參戰的消息,高興地認為袁紹必定會戰敗。
官渡之戰勝利,袁紹逃跑後,曹操再次感歎如果袁紹使用田豐的計謀,輸贏尚未可知。
袁紹軍隊敗退,向北邊逃亡,軍士們都捶胸痛哭感慨如果田豐在這裏,不至於會這樣。
袁紹對逢紀表示,冀州人民聽說我軍戰敗,隻有田豐在戰前勸我不要開戰,與眾不同,自己愧於見田豐。
逢紀回答:“田豐聽說將軍戰敗,撫手大笑,開心地說被他說中了。”於是,袁紹有了殺死田豐的想法。
袁紹戰敗,有人對田豐說:“您一定會被重用。”田豐則答道:“如果戰勝了,我一定得以保全,現在失敗了,我就要死了。”
袁紹回來後,向身邊的人表示自己不用田豐的計謀,果然被他嘲笑。於是,袁紹殺死田豐。
著名謀士層出不窮,如曹操帳下的郭嘉、呂布麾下的陳宮,等等。偏巧雄霸一方的袁紹手下,令人耳熟能詳的睿智謀士似乎不多。
這位袁紹,世代公侯出身,曾經在朝堂之上怒懟權臣董卓,在諸侯聯合討董護國期間,他又被公推為盟主,在眾多諸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袁紹兵強馬壯、軍力雄厚。如果說他手下缺乏高明謀士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這裏,不妨談談袁紹手下的一個才幹謀略不亞於郭嘉的奇士,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袁紹對他言聽計從的話,那麽很可能最終統一北方的人物就不見得是曹操了。
這個奇人,就是謀士田豐,一個充滿悲情色采的謀略天才。
話說劉備殺掉車胄,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占據了徐州之後,曹操甚怒,親自帶領主力軍隊攻打徐州,發誓要將劉備勢力消滅殆盡。
然而,曹操率軍攻打徐州,這樣以來,他的大本營許都就一下子空虛了。
田豐敏銳地覺察到了曹操的這個致命失誤,便趕緊求見袁紹,建議他趁著曹操、劉備在徐州交戰的時候,率軍趁勢襲擊許都。
田豐的謀略很簡明、也很睿智。通過讓袁紹出兵許都,一則可以讓曹操處於首尾難顧的困境,並可以輕而易舉地利用優勢兵力一舉擊潰曹操,將其徹底趕出曆史舞台;
二則可以順勢解救皇叔劉備,讓東漢朝廷欠他一個天大的人情,進而奠定自己成為東漢第一權臣的地位。
偏巧就在這個時候,袁紹正在為自己的幼子身患疥瘡而煩惱,根本無心用兵。雖經田豐屢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均是無功而返。
而作為一個軍事老手,曹操也再沒有給袁紹第二次機會,他三下五除二攻陷了徐州之後,又快速進行了回防部署,徹底消除了這個致命的軍事。
從曹操的後期反應來看,田豐的判斷無疑是完全正確的!他明察秋毫、精深莫測的軍事謀略,應該絲毫不亞於前期的郭嘉與後期的孔明。
徐州失守後,劉備率領殘部轉投袁紹。極力請求袁紹去攻打曹操。而這個時候,隨著袁紹幼子的瘡疾已經痊愈,袁紹又恢複了好心情。
在劉備的一頓忽悠之下,他欣然同意了向曹操開戰的建議。
這個時候,又是田豐審時度勢,他鄭重地向袁紹提出了反對意見:
前日裏,曹操兵發徐州,後方空虛,正是用兵良機,而您卻按兵不動,讓這天賜良機稍縱即逝;
現在,曹操大捷,各方軍力部署得當,而且士氣正旺,怎麽都不應該在這個節骨眼上去和曹操作戰!
但是,不知何故,此刻袁紹的大腦發生了嚴重短路,他當眾斥責田豐,又以擾亂軍心為由,將田豐關入大牢,聲稱待到勝利班師之後再進一步羞辱他。
後邊的故事就很熟悉了,在袁紹和曹操火拚的前夜,劉備以替袁紹穩定第三方為由,成功地逃離了袁紹。而袁紹和曹操則分別率軍在官渡一帶展開了決定命運的決戰。
伴隨著不間斷的一係列失誤,袁紹終於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會戰潰敗之後,他帶領殘兵敗將退回到了冀州。
灰頭土臉的袁紹是沒有臉麵再去羞辱關押在大牢裏的田豐了。
田豐更加清楚,隨著兵敗官渡,袁紹已經大勢已去,而自己再也無法幫助袁紹去成就大業了。
另外,那些當初附和袁紹,排擠田豐的謀士們也是無顏麵對活著的田豐了。
昏暗的油燈下,陰冷的空氣中。一個牢吏衝進來,對著田豐說:恭喜先生了,主公不聽先生忠告,铩羽而歸,今後他肯定會重用先生了。
田豐聞言冷笑一聲,說:足下差矣,如果此番得勝,我還有可能得以赦免;反之,主公羞惱於見我,則必會殺我,何喜之有呢?!
一語成讖!不數日,一代奇才田豐在大牢中被袁紹秘密賜死。
田豐,字元皓,出生於東漢末年的冀州之地。他自幼聰慧,好學不倦,博學多才。
在那個時代,士人以詩書禮儀為重,田豐自幼受此熏陶,勤學不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才學逐漸嶄露頭角,為世人所重。
田豐的才華並非隻限於書卷之中。他通曉兵法,善於謀略,常以智謀輔佐身邊之人。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田豐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曾為袁紹出謀劃策,助其平定冀州,使之成為當時最具實力的大軍閥。
袁紹並非田豐的最終歸宿。由於不滿袁紹的獨斷專行,田豐與之產生矛盾,最終離開了他的麾下。
這一事件不僅展現了田豐的獨立個性,也使他的人生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離開袁紹後,田豐投奔了曹操。曹操素來重視人才,對田豐的才華大為讚賞。
田豐的到來,為曹操在謀略方麵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與曹操共謀大業,助其在多次戰役中取得勝利。
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在官渡之戰中,田豐的建議未被曹操采納,導致曹操在大敗袁紹後心生不滿。
田豐因直言進諫,遭到曹操的囚禁。這一事件使得田豐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盡管如此,田豐的才華和智慧並未因此而被埋沒。在囚禁期間,他仍然致力於軍事謀略的研究,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同時,他的忠誠和勇敢也為後人所傳頌。
田豐的一生,雖未能助曹操統一三國,但他的智慧和才學卻為後人所景仰。
田豐是東漢末年钜鹿郡人,從小就天資聰穎,博學多才,在當地很有名望。入朝做官後因不滿朝政腐敗宦官專權而辭職回鄉。
在韓馥做了冀州牧後,田豐又在韓馥手下做官,但卻因為剛直不阿不會拍馬屁而不被重用。
韓馥後來被袁紹趕走,袁紹倒是很器重田豐,“卑辭厚幣以招致豐”,而田豐也“以王室多難,誌存匡救,乃應紹命”。
就是說袁紹以謙遜的言辭厚重的禮物請田豐出山,而田豐也因為誌在匡扶多災多難的漢朝皇室就接受了袁紹的邀請。
田豐所講的這一席話就是《孫子》中所說的廟算,在戰略上打敗敵人!田豐指出袁紹的優勢在於地盤大,軍隊多,糧餉供應充足,而這都是曹操的劣勢;
曹操的優勢在於善於用兵,所以田豐建議不要和曹操展開決戰,而要打持久戰,不斷的消耗敵人,直到把曹操拖垮!
袁紹占有天險優勢不怕曹操襲擾;軍隊多,就算是分出精銳派去襲擾曹操照樣可以保障本土安全;地盤大,糧餉充足,不怕消耗!
而曹操就不同了,他所占據的河南之地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無險可守,袁紹的軍隊說到就到;
軍隊少,救了這邊就顧不上那邊了;地盤小,糧食供應緊張,一旦戰爭變成了持久戰消耗戰,必定要被拖垮拖死!
田豐的戰略就建立在“以大製小”的基礎上,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把曹操拖垮壓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