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魂玉11貪、嗔、癡

字數:481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點星譜 !
    灰褐色的蟒蛇身體尾部彎曲翹起了一個n的形狀,尾梢下藏著的利爪探出,中指上彎月一般的指甲在地上清劃,勾勒出一個極其簡單的“映射”的公式,安妙真說:“這白骨,不過是值域中的一個原像……二者存在的這種關係,以現實論,便是濁域和清域的對應關係。正所謂山高必有怪,峻嶺卻生精——這句話說的呀,就是一個生態環境係統足夠的大,動植物茂盛生長的地方,會有一定的概率誕生精怪。從理論上說,這話是不錯的。”她用了一個“映射”起頭,簡單講了幾句,就進了正題:“這一天啊,唐僧和三個徒弟就到了白虎嶺,唐僧是餓了一天了,進了山後說什麽也不繼續走了,就讓孫悟空給他去化緣。孫悟空飛到天上一看啊……”
    安心說:“我知道,一眼看去,荒無人煙,連一個村莊都沒有。好容易看到幾十裏外有一片桃林,就讓唐僧等著,自己去摘……”
    “嗯,不錯。”
    畢竟是從小聽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前因後果安心都如數家珍了。安心忽然就想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既然是以孫悟空飛在天上四麵看一圈,都找不到村莊、人煙的一處荒郊野嶺,那麽“白骨夫人”是如何出現的呢?
    一具人類的骸骨修成的屍魔,出現在一個人類的骸骨本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這本身就說不通啊……
    安心問:“媽媽你說,這個白骨夫人是怎麽出現在白虎嶺的?孫悟空說這方圓不見人家,要化緣最近的,都是南山上的桃子。古代的時候,人死了,是會埋在距離自己居住、生活的地方不遠的——所以,這個白骨,是如何出現在這樣一個地方,又如何變成了白骨精的?不是很奇怪嗎?”
    “那你說為什麽?”安妙真反問——這麽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安心以前也沒問過,她也沒想過。
    安心說:“我不知道才問啊。”
    “嗯,我也不知道……”
    “……”
    “反正啊,那白骨夫人就是在白虎嶺上的。可能、也許、大概是被老虎吃了,剩下的骨頭成了白骨夫人呢。”
    “媽媽你剛還說白骨不能成精呢……”
    安妙真:……
    講一個故事也忒難了。
    於是,就補充了一些“白骨夫人”的設定,說啊,這“白骨夫人”原本是一有錢人家的小姐,一年外出遊玩,就被一隻白額吊睛大虎叼了去,吃了血肉,將其魂魄化作了倀鬼,使她騙人上山,為虎作倀。後來那白虎外出飲酒,卻不慎被過路的妖怪打死了,這倀鬼也得了自由……經過長年累月的修行,屍魔就誕生了。
    安妙真覺著自己的設定很合理。
    再就往下講“一打白骨精”“二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安心也沒有再插話搗亂,反是聽得津津有味。
    “寶貝兒,你來說說看,這三次打白骨精,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安妙真這一個問題卻暗藏了玄機,看似是隨口一問,實則不然。這一“共同的特點”卻是牽扯到了針對意覺的一些東西。
    “嗯……”安心想了想,說:“這三次,白骨精都是進行了變化,不對,不是變化……它每一次,都是出神逃脫了,留下屍體。所以應該是使用了三個身體,它本質也不是白骨,而是神魂。三次變化,唐僧和豬八戒、沙和尚都上當了,之後孫悟空看破了。還有……還有……”
    安心一邊“還有”一邊琢磨還有什麽,可想了半天,卻實在是想不出來。
    “就這些了。”
    ……
    安妙真問:“為何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就不曾看透呢?如果說唐僧還是一個凡人,那麽豬八戒、沙和尚可不是凡人呀。神仙不認識妖怪的嗎?為什麽呢?”
    安心問:“為什麽?”
    安妙真說:“這是因為他們身體裏三毒太盛,所以才會被貪、嗔、癡遮蔽了心靈,對明顯的錯誤視而不見——這是人心之弊,人心之缺口。古時候的人們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說的啊,就是這人被金錢迷住了雙眼,然後意識不到與之相伴的危險,最終死在獲得這個金錢的過程中……”
    這話本比“三打白骨精”一開始的“映射”要簡單,可對才11歲的安心而言,反倒是“映射”更簡單一些。
    一個成年人眼中的“難”和“易”和一個孩子眼中的“難”和“易”是不一樣的。
    看安心有些不懂,安妙真也意識到自己說的有些深了,便揉一揉安心的頭頂,說:“……這就像是你專心的時候一樣,當你專心去看的時候,就會心無旁騖。當你被貪、嗔、癡占據的時候,也會心無旁騖——意識集中在了三者身上,就會對一些很明顯的反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安心一下就懂了——畢竟這個例子真的很貼緊生活——實際上也說出了更加本質的東西。
    貪、嗔、癡本質上並不算是一種毒。
    這是人性固有的東西。
    隻是當“專注”與之結合,將自己的注意力、精力都投入到了貪、嗔、癡上,三者才會變成一種毒。
    “唐僧由於之前種種,對孫悟空很有成見,認為孫悟空是故意餓自己,故意的報複自己;豬八戒、沙和尚本也和孫悟空有些間隙,矛盾雖算不上大,可也認為孫悟空是故意整人的,當一種思想紮根下來,成見就產生了……然後生出的種種觀念,也都不再是一種客觀的態度,而是摻雜了主觀的怨憤,一些疑點都會被忽略過去……”
    ……
    “人的成見,就是一種先打槍再畫靶子的行為,子彈打到了哪兒,就去哪兒畫個靶子,自然是百發百中的道理。無論多麽牽強,也都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了。”
    ……
    安心皺眉,說:“可是為什麽呢?”
    安妙真說:“西天路上九九八十一難,要磨礪的就是心頭的毒,一路下來,本已得了真經,到頭來卻又因貪嗔癡,失了真經,豈不是最可悲的?修了一路,磨難了一路,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安心反駁:“可他們不是取到了真經嗎?”
    安妙真一笑,默了片刻,才說:“他們之前取的空白的經書才是真經,意思就是真經無字,已經不需要求了。師徒四人這一路曆練磨難,這本身就是一個領悟真經的過程。真經無字,自也無執……可惜啊,師徒四人依舊是被一個經字困住了,再次陷入到了貪嗔癡中,取了一個有字的經。”
    頓了一下,安妙真一歎,說:“有字的經啊,通篇累牘也不過是貪嗔癡三字,這才是真正的最後一難。”
    當這最後一難,經書被打濕了之後,師徒四人徹底放下了心頭的執念,解開了貪嗔癡,這才算是真正的“功德圓滿”。
    “八十一難”並非是如來要湊數——畢竟“八十般好”也是圓滿,隻是誰讓他們沒有經得住考驗呢?
    安心聽得半懂不懂,隻是將媽媽說的話記了下來……記住了,經常琢磨,總會有懂得的時候。
    瞥了一眼半懂不懂,一臉迷糊的安心,安妙真莞爾一笑,念了一句《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和安心說:“關照自我之所在,得之即菩薩。將我們的智慧深入的,沉澱到更深層次中去,當我們能夠五蘊皆空,不受眼耳鼻舌身意的影響,那便可以度一切的苦厄了——因為沒有貪嗔癡可以蒙蔽我們的心靈,沒有這花花世界,讓我們心意馳騁。”
    卻是怕安心不懂,還特意解釋了一遍……
    安心問:“觀自在菩薩不是觀音菩薩嗎?”
    安妙真又笑了……
    這一次卻什麽也沒說,隻是攬著安心的肩膀在屋頂上躺下來,愜意地享受陽光。陽光中已透出了些許涼意。過了好一會兒,安妙真才說:“這一天天的,時間過的可真快……一天又要過去了。”
    “嗯!”安心扭頭看媽媽,而後又看著天空,安靜地享受陽光。背後的屋頂被陽光曬得燙乎乎的,背上被燙得癢癢的,又懶懶的,很舒服。
    一大片的火燒雲須臾卷了半邊天空,在安妙真和安心的眼中似慢實快地變換,又過了一陣就忽的斂去了。
    來時侵略如火,去時又轉進如風。
    等著最後一抹殘陽沒了蹤影,安妙真和安心才從屋頂上下來,開始做晚飯。晚飯做的是水煎包和溜肥腸,另外準備了一份辣乎乎的丸子湯,安心吃的直冒汗。吃完了晚飯,收拾了廚房,安心就一邊翻爸爸送給他的圖冊,一邊發呆。安妙真問他:“研究圖冊呢?”安心說:“才不是——我是在研究、統計我的雜念中,那些念頭出現的最多……”
    安妙真:……
    “你這能統計出什麽?一會兒去睡覺,等你夢裏醒來,早上的時候統計。你這些雜念不一樣……”
    安心就像是沒聽見一樣,翻著圖冊,一會兒就忘了什麽統計了,全幅身心都投入到了幻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