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生財之道

字數:375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魂牽明末之千戶崛起 !
    製鹽,最原始的製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盤為煎,用鍋為煮,史稱“煮海為鹽”。經過十數世紀的實踐改進,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為淋鹵煎煮。用煎煮法製取海鹽不但產量低,而且質量差。鹽田通常分為兩部分:蒸發池和結晶池。先將海水(或海水地下鹵水)引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在導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粗鹽”。據《管子》載:“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為鹽”。《史記》載:“太公至國……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由此無棣鹽業日盛,西漢時渤海郡置鹽官。魏晉時鹽民在碣石山上修建鹽神廟(亦稱“鹽神祠”),因此碣石山又俗稱之為“鹽山”。 《魏書.地形》由此“鹽山神祠”的記載。《鹽山縣誌 》p108 :“隋開皇18年(598),以縣境東南近海處有一座山名鹽山,以山名改高城縣為鹽山縣。鹽山(今山東無棣縣境內大山),古稱碣石山,春秋時改稱無棣山。山下有月明沽產鹽,山腰有鹽神廟,魏晉時稱鹽山。”
    曬鹽就是將海水曬成鹽的過程。曬鹽時先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倒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粗鹽。曬鹽一般要經過建灘、整灘、納潮、製鹵、測鹵、結晶和撈鹽歸坨七套工序。建灘都在平坦的沿海荒灘上,按一定的灘池數建造。池埂一般高約半尺,建成一個個方形池,麵積從上到下每個方池邊長一般為8步(每步五尺),灘池由上而下逐個挖低,落差一般為3寸,上下池之間開有池門,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築坨台,俗稱鹽坨,以備儲鹽。灘池周圍挖二麵或三麵大溝,俗稱鹽溝,以備納潮儲水。向海一麵的溝堤,開一水門,設閘以備啟閉。其外再開一“潮溝”,直通於海,用以引潮入溝,備鹽溝納潮用。鹽灘建成後,還要整灘。王佑安讓人將池內泥土挖鬆,晾幹,再放入海水泡稀,在池內將池踩勻,用刮板刮平底池,然後將池內海水排出晾幹,用光礅(石製,粗大圓柱形石頭)壓實壓平。灘池周圍的大鹽溝挖成後,漲潮時即可開水閘納潮,抓住最高潮位,將潮納滿。納潮後,用水車汲取溝內海水灌入高鹵台,這鹵台池底直接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麵,用儋州送過來火山灰配製的原始水泥製作混凝土強度不算高,算勉強能用;第二天將高鹵台內海水放入二鹵台,再將高鹵台汲滿海水;第三天將二鹵台內海水放入三鹵台,高鹵台內海水放入二鹵台,再將高鹵台汲滿海水。逐日依此類推,利用日光蒸發水分,提高鹵水濃度。與古時候製鹽不一樣的是王佑安在鹵台間設置了過濾渠,過濾渠中填著卵石、細砂、木炭,到結晶池時鹵水純度就非常高了,得到的不再是粗鹽,而是精鹽。水車直接采用風車帶動,整個鹽場不到十個人。
    明末一擔鹽五錢銀,並不是以前看的網絡小說,一擔鹽就是五兩銀十兩銀,王佑安看到猴子的市場調查報告,心想這網絡小說太害人了,物價都被長了一二十倍,不過的曬鹽基本沒有什麽成本。二天出一次鹽,一次出鹽近百噸,按市場價約1000兩銀子,按六折出貨,每天利潤達到300兩。重要的是市場容量大呀,一年的食鹽需求達一千萬噸,當然這是後世數據,按一半計算也達到了500萬噸,年利潤可達1500萬兩銀子。現在的產鹽量還遠遠不足,每天產量必須達萬噸以上。產量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銷售,特別是現在的政策是鹽專賣,王佑安的鹽是私鹽,不敢明目張膽的上市,隻能通過私鹽販子流通出去。到了出鹽這天,當結晶池的鹵水在陽光的照曬下,結晶池慢慢析出白花花的鹽鋪滿了結晶池的地麵,到場的人愣住了,他們隻知道煮鹽根本不知道還可以曬鹽,這鹽品質還特別好,基本沒有什麽雜質。官鹽中的海鹽因為雜質較多呈淡黃色還略帶苦味,隻有井鹽要好一些。這些鹽工衝進結晶池用手捧起鹽細細觀看,個別激動的鹽工還抓著大把的鹽往嘴裏送,被王佑安啪啪兩耳光才打醒,鹽雖然不貴,但家家戶戶都必須買,這些老百姓掙錢不容易能省則省,用鹽節約得很。最後王佑安決定給鹽工每人十斤鹽才讓這些人平靜下來,讓鹽們用鐵鍬把鹽收到一起,打包過稱,居然有五十多噸。
    等猴子帶著一個商人來到千戶所時,王佑安正在為鹽發愁,瓊州府人口太少,每天上百噸的鹽根本沒有消化的可能,鹽場邊的倉庫已經堆滿了,再沒有大的渠道,鹽場隻有停工了。猴子也有好幾個月沒有回來。雖然聽往返的家丁介紹過千戶所發展的情況,這次事情太重大了所以由他親自帶回來,當他帶著鹽商來到千戶所時,還是被千戶所的情景驚呆了,到處是做工的工人,有男有女,有長發的也有短發的,有漢服的也有少數民族的服裝的,更多的人穿著寬鬆的短衣短褲,這千戶所居然匯集了近5萬多人,這在後世也就是一個小鎮的人口,但在明末偏僻的昌化,基本是收羅了昌化的所有縣城人口,還吸引了不少外地人,現有昌化縣城冷冷清清的,就隻剩縣衙的幾個人在苦苦的守著縣衙,連衙役都晚上跑過來上夜班來補貼家用,白天縣衙上班補覺,為這事成思遠縣令就過來拜訪過好幾次,希望王佑安不要讓衙役來上夜班。王佑安開始不同意,後來成大人來的次數多了為了照顧他的麵子,勸退了幾個來上夜班的衙役。沒多久成大人就發現了不對,他發現這些被勸退的衙役經常用仇恨眼光看他,對他的安排根本不聽,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沒有辦法又來找王佑安,說情還是讓他收了這些人。沒了縣令的阻撓,衙役們就明目張膽的晚上過來上夜班了,後來戶房的主事都利用晚上過來加班為千戶所士兵上算術課,文吏過來上識字課,最後縣衙成大人一個人隻好獨守空房了。猴子一行人穿過一排排的廠房,遇見一個以前熟識的家丁,兩人好久不見很是親熱,後來不少家丁聽說猴子回來了,都圍過來說話,這時猴子也通過談話知道了這些家丁的發展情況,不少人已經成為了各個廠的管事,連後來買回來的唐大鍾都成了軋鋼廠的負責人,每個人都興奮的談論著新設備的神奇之處和這些新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跟在身邊的商人站在猴子旁邊側耳傾聽,聽了這些家丁的談論,臉上神色悠然,心中卻是驚濤駭浪,對此行從過來看看變成了非常重視。
    當王佑安看見鄭彩時他正他和李時之的工作室在研究四輪馬車的轉向結構,在中國的古代實際上也是有四輪馬車,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牛拉的四輪馬車,叫太平車,由於速度太慢加上無轉向機構,被淘汰了。四輪馬車出現的首要原因,是城市經濟的繁榮,大規模商品運輸成為必要。公元前後的羅馬帝國,15世紀的英國和同時期中國河南。都是人口密集,大量物流開始興起。而第二個條件,則是水路運輸的不充分,15世紀英國米德蘭地區首先普及了四輪馬車,這一帶處於英國中部平原,雖然周邊也有運河,但商品運輸總不會能純走水路,經常需要搞水陸聯運。由八匹以上的馬拖動,載重幾千公斤的重型馬車,正好承接了運河上下來的貨物。四輪馬車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運輸更多的貨物,四輪馬車不會將貨的重量分攤到馬的身上,而是通過車輪直接傳導地麵,不受馬承重能力的限製,並且可以增加拉車的馬匹數量。當猴子到來時,這四輪馬車設計已經完成,王佑安叫猴子先等一會兒,一會兒就好,就埋頭繼續畫圖,猴子和鄭彩就站在旁邊站著看他畫圖,鄭彩隻在圖紙上看了一會兒就基本明白了王佑安在幹什麽,對他的奇思妙想驚歎不已。果然隻有一會兒,王佑安就收起了圖紙,讓助理進來安排人製作樣車,猴子見進來的不是李時之而是一個家丁叫龍成雲,是李時之在家丁中發現的文化課的好苗子,李時之當時就想要這龍成雲作自己的助理的,但王佑安死活不同意,在李時之不屑的眼光中把龍成雲搶到了手。
    王佑安收拾完工作台,過來主動向鄭彩見理,他穿著藍色的常服,他舉手向鄭彩行了一個軍禮,鄭彩被愣住了,猴子倒知道這是軍禮,就低聲給鄭彩解釋了這軍禮的由來,鄭彩按江湖規矩向王佑安拱手說:“福建安南士子鄭彩見過千戶大人,初到貴地還望將軍多多關照!”鄭彩剛才沒辦法看清王佑安,現在才看清他的容貌,心中駭然居然二十多歲左右的一個小小世襲千戶,在這偏僻的昌化弄出來這麽大的家業。實際受驚更大的是王佑安,嘴上應付著鄭彩心想:這猴子情報機關核心是否稱職喲,怎麽把福建鄭芝龍給招惹來了。還是再確認一下好。就笑著問:“飛黃將軍身體可好?”鄭彩大驚,他在什麽地方露餡了嗎,既然已被別人看出來了,沒有必要再裝了,就站起來,一揖到地正色回答說:“有勞將軍掛念,我家將軍身體強壯著呢,每天早上都要練上半個時辰。”王佑安心裏掀起了驚濤駭浪,猴子怎麽會把這個龐然大物給引來?這鄭芝龍除了是朝廷的將軍,更是海盜,打不過就做生意,打得過就黑吃黑,手下的海盜數以萬計,在實力上,鄭子龍可以吊打王佑安好幾條街。王佑安努力保持臉上的鎮靜,與鄭彩敷衍了幾句,就推說自己還有事,讓他和猴子商量價格,看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