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封城論劍 (下)

字數:3007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曾經的美好都還在 !
    【本卷第一部短篇】路遇張蘭:一個外國青年在武漢邂逅張蘭的故事
    *
    爺孫倆正“茶桌論劍”,有人來敲門。小東跑過去開門,原來是小區管理員人稱老黃忠的。他來告訴孫家:從今日起進咱們小區要用暗語,把門的會問:什麽人?是小區居民得回答“抗疫尖兵!”
    搞得跟要打仗似的,小東關門的時候說。
    “本來就是。”爺爺接過話題,“北區放陌生人進去,結果一下子十個人中槍,這還是昨天的消息。”
    小東頓時覺得毛骨悚然。他在北區有朋友,不知道他們怎麽樣了?趕緊問問吧!小東給他的好朋友江雁去了微信。
    江雁的回信讓小東大吃一驚:“對不起,都顧不上跟你說生日快樂。我父母都染了病毒,被隔離了……”
    震驚的小東不知所措,回頭看了看爺爺,爺爺也正看著他……從爺爺的眼神裏,他知道,爺爺知道發生了不吉祥的事。
    手機一抖,是爸爸來信了。爸爸在微信上問家裏怎麽樣了,他非常擔心。平日手機打得很溜的小東,這時候手指卻有些不聽使喚。好不容易,他打下了幾行字,告訴爸爸:不用擔心,我們挺好,不光小來城封了,小區裏還要用通關密語,閑雜人等進不來。“管嚴點好,這樣大家都安全。”爸爸說。
    幾天沒買菜,爺爺做了和昨天一樣的飯菜:饅頭、溜白菜肉片和丸子湯。飯菜做好了,小東卻吃不下。見孫子沒胃口,爺爺的食欲也減了大半。他吃了一個饅頭,其他的,原封不動保鮮了起來。
    小東無精打采地靠在沙發上,對電視上的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想到江雁父母雙雙染病,小東直覺得喉嚨發堵。
    爺爺在他身邊坐了下來,看著電視屏幕,卻關閉了聲音。
    小東不知道爺爺為什麽關閉聲音,隻覺得無聲之後,周圍更加窒息。
    江雁父母年紀不大,應該能挺過去的。爺爺說。
    嗯,我也這樣希望。小東坐了起來,“爺爺,您講點什麽吧!”
    爺爺問講什麽?
    “什麽都好。”小東的經曆裏,爺爺的話總是有能量的。
    爺爺說好,他先抽根煙再講。
    抽煙?爺爺不是戒煙很久了嗎?小東納悶。
    爺爺起身,去到了陽台上。
    陽台和廳有窗簾遮著。小東好奇,跟到了窗簾邊。夜色裏,隻看到爺爺的輪廓,和煙的一點紅。那一點紅,在一團昏暗裏,顯得特別耀眼。
    不一會兒,爺爺轉回來了,搓了搓手,重新坐了下來。
    “小東,你知道嗎,中國以前也有過合眾國的時候。”爺爺拾起了和白天相關的話題。
    小東來了興趣,問是什麽時候。爺爺說:是西周的時候。那時,周天子就是聯邦的總統,底下是一堆諸侯國。後來,這些諸侯國人人想當老大,其中野心最大的就是秦國了。結果,秦國統一了中國。
    小東聽著,沉思了起來。這麽說,如果沒有秦始皇,中國今天很可能還是“合眾國”的樣式。不過,爺爺的話很快否定了他的想法——“中國所以是現在的中國,那是命定的。秦始皇並不是唯一一個統一中國的人,後來還有好多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做了同樣的事情。在中國曆史上,統一和集權一直有一種來自內部的驅力。今天我們實行著的叫民主集中製。”
    今後呢?小東問。
    爺爺的表情有些詭譎,回答:東兒啊,爺爺不是算命家,今天講的,算是爺爺一半的能耐了。
    聽爺爺這麽說,小東有了希望:剩下的另一半,爺爺明天講吧?
    成,爺爺滿口答應,“隻是,明天你就是美國所說的‘問題少年’了,真的還會聽爺爺講東西嗎?”
    “當然會,明天我還是我啊。爺爺明天講什麽?”
    爺爺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封麵上是一個皺紋滿臉、紮著頭巾的陝北老頭兒。“明天爺爺跟你講一個中國人的故事。”
    小東自己來到了陽台。爺爺說過,他當知青的時候,夜裏看星星,就像數著鑽石一般清晰。爺爺比自己幸運,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過看見滿天璀璨鑽石的時候。今天,在自己生日的時候,在一個被西方看作是不幸運的年歲裏,爺爺似乎把他的好運分了一部分給他。一日之間,他仿佛跨越了好幾年。
    明天爺爺要講一個中國人的故事,是什麽樣的故事呢?中國人和美國人有什麽特別的不同呢?小東覺得這個問題自己心裏有點數,可那個數一晃,碰到了另一個念頭,便煙消雲散。
    如果美國發生了相同的疫情,從頭到尾,他們會怎樣處理呢?小東執著地問著同樣的問題,隻是,如果一切都如爺爺說的是宿命,那還有如果的問題嗎?
    “我去睡了,東兒生日快樂!”爺爺在屋裏喊道。
    “謝謝爺爺!”雖然沒有蠟燭,沒有蛋糕和生日歌,聽了爺爺的祝語,小東還是很欣慰,欣慰後,卻馬上想到江雁和她的父母……寒意襲來,小東仰望那不大明朗的星空,從心底,他把自己的生日許願留給了江雁和她的家。
    一陣靜寂,小東突然對屋裏喊道:“對了爺爺,您說小來城會封多久?”
    爺爺深沉而清晰的話語進入了小東的耳膜:“不會短,也不會長——碰到這樣的事,中國人總是這樣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