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衝破迷霧

字數:4558   加入書籤

A+A-


    虎將吳焜!
    軍閥和縣府的稅捐任務下到鄉裏,鄉保甲長和他們的狗腿子可以隨意加派,估逼硬榨。農民們痛苦的說軍閥是梳子梳,豪紳比子比,甲長刀子剃,收捐委員來剝皮。每年因抗捐抗稅被殺者數以百計。
    這些之外,還有天災人禍,抽丁拉夫,土匪搶劫、勒索等各種逼死人的事隨時都在發生。
    這裏的土地已經高度集中,軍閥、官僚、地主,人口隻占9,可土地占了80,自耕農家中隻有零星的坡地,荒坡。
    這裏的人民有傳統的反抗精神,四百多年來,幾乎年年都有抗稅抗捐、殺官爭民權的鬥爭發生,明正德年間有鄢蘭起義,明末有張獻忠入川,清朝中葉有白蓮教起義,清代末年有蘭大順起義,有袁廷蛟抗議;特別是“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這裏後,這裏的青年就不斷地發起了爭國權、懲國賊、抑製日貨的多場運動。近年來,聲勢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是萬源縣花萼山項宗詩的抗捐鬥爭。
    我著重介紹一下花萼山抗捐,因為這次活動,我們可以借鑒的東西很多。萬源縣的花萼山,山深林茂,野竹有數萬畝,都屬於深山無主的野林,項宗詩帶著三十多戶失去田地的農戶進山,砍竹子造紙,生產了萬多斤紙。劉存厚手下的團長廖雨辰,蒼蠅聞到了屎味,派兵進山,派軍餉300大洋,項等人紙還沒賣,那有錢,廖雨辰的兵便將項宗詩關在監獄裏催逼到手,項宗詩出獄後,挑起抗捐抗稅的反旗,一月之內,集合千多人,三次攻打萬源縣城,廖雨辰重兵去剿,項宗詩立不住足,遊擊到川陝邊境,被廖聯合陝軍,四麵堵截,終於抓住了項宗詩,砍了頭。
    其三,這片區域,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洋貨的泛濫,中國封建統治階級逐步成了他們的走狗,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反剝削的鬥爭,已經興起。1919年,達縣爆發了罷課、遊行示威,響應五四運動。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達縣學生組織了宣傳隊,下鄉宣傳,我的侄兒王波,當時在達縣中學讀書,回到宣漢,募捐了千多塊錢。去年萬縣的九五慘案發生後,這些區域的縣鄉都掀起了聲援萬縣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活動。五四運動後,《新青年》《向導》等進步書刊物進入到這裏,當地知識分子也開始自辦刊物,1921年5月萬源縣學生創辦了《萼山鍾》,《縣事近聞》,登載了許多好文章,如《惡團總魚肉鄉民》《駐防軍大派軍餉》《勸學員不出城門》,開江的教師們創辦了《晨光》《人格》,去年達縣成立了《爛漫社》,創辦了《爛漫旬刊》這些書刊,無不是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和社會科學,揭露反動派的罪行。
    許多著名的革命同誌在這片區域進行過革命宣傳和活動,吳玉章同誌從1921年開始,多次到這裏宣傳演講,在達縣中學演講時,他以《現在中國之命運》為題,講了國際形勢、西方民主、自治運動、勞工神聖、民眾武裝、互助消費等問題,揭露了軍閥割據的危害和腐朽政治,提出了“民主共和”自治的觀點,“不勞動者不得食”等主張。他的演講,如旭日東升,照亮了川東人民的心,全城人議論了幾個月。
    我和戴治安、唐仲明等分別開辦了學校,許多青年在學校學習或者教學期間,吸收了進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座的唐伯壯、張鵬翥、吳會治、胡洪疆都是這個時候受到新思潮影響,出來參加革命的。
    去年,中共中央的代表陳毅同誌,也來到達縣、萬源、城口等縣,作了生動而精彩的報告,在達縣中學,有兩個叫張愛萍(開國上將)、張元昌的進步學生,去見陳毅,還要求發給他們盒子槍。
    大革命的高漲,川東的民主運動,目前,已由學界轉到工農,由城市轉到農村。我們在喚醒民眾上主要使用幾種辦法
    一是借宣傳三民主義,合法進行活動,已經深入人心。比如編唱山歌。
    他用手輕捶桌麵,打著拍子,低聲唱了起來
    《莊稼漢歌》
    紅日未升天未曉,莊稼老漢起來了。
    出門去,忙得不開交,忙得不開交。
    一年累得不得了,掙的錢來享不到,遭強盜搶去了,遭強盜搶去了。
    洋人就是大強盜,軍閥就是第二號,莊稼老漢遭得不少,莊稼老漢遭得不少。
    貪官汙吏幫倒搞,還有劣紳和土豪,我看你心不心焦,我看你心不心焦。
    有些富翁令人惱,霸占田地耍橫豪,窮人們生活不了,窮人們生活不了。
    這些東西不打倒,你的子孫不伸腰,我看你怎不開交,我看你怎不開交。
    若是這些打倒了,衣食住行樣樣好,莊稼老樂逍遙,莊稼漢樂逍遙。
    眾人仔細的聽著,李嘉仲同誌喜道“這很有意思,很有啟發。”
    王維舟見了,微笑“我讓你們唱個宣漢一帶的《克敵之歌》”
    “帝國虎勢,侵略摧殘,軍閥肆虐,壓迫剝削。
    傷社會之頹廢兮,痛哭呻 吟兮嘮叨;
    獨不聽一聲霹靂一聲兮,革命之潮。
    自南海而北兮,震威中華。
    如日之升兮,旭曦朝霞,如火之焰兮,照及黑夜。
    不畏荊棘之當道,不顧滄海之橫前。”
    徐允士說“我們萬源有勞農歌”,隨後,他和胡洪疆唱了起來
    “青的山,綠的水,燦爛的山河;美的衣,鮮的食,崢嶸的樓閣。
    誰的功,誰的力,勞動的結果。
    全世界工農們聯合起來啊!
    我們勞苦真可憐,一年忍饑又受寒,上征捐,春種田,秋收穀,四季忙不閑。
    吃一輩粥,老死沒衣穿,仰侍父母,俯蓄妻子,都作畫餅餐!
    世界革命起,潮流遍中華,奴隸們沒沉睡,快快快起來,打倒貪汙官,剝盡土豪皮,社會誰創造,勞動的結果。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快樂逍遙哩。”
    餘乃文書記高興的說“這些歌詞淺顯易懂,上口好記,表達了人民的心聲,流傳廣,有夜校教師的講解,會起到了很好的啟發作用。”
    王維舟道“二是農民夜校和農民協會;開江縣在劉伯承將軍順慶起義部隊中共產黨員的幫助下,農民組織發展得最快,縣內的回龍場有兩個農民協會,四百多會員。甘棠鄉有三個農民協會,區農民協會一個,五百多會員。普安鄉有兩個協會,也有四百多人,甘棠和普安兩鄉,還各自成立了一個商民協會,都有百多人。這兩個鄉的團練,也有集體參加革命武裝的傾向。
    三是開展新劇運動,大演文明戲。我們把從地回來的學生組織起來,自己編演節目。達縣大樹前清貢生、同盟會員尹鼎三,支持自己的子女四人參加新劇,他編寫了《軍閥鑒》《學閥鑒》《團閥鑒》等新劇,揭露了這些魚肉百姓剝削者的醜惡嘴臉,在達縣、開江、梁平等地演出,免費讓群眾觀看,受到廣泛歡迎。辦夜校,從淺顯的字入手,自編教材,逐步灌輸革命思想。目前僅達縣一縣就有夜校學員3000多人。這幾種宣傳辦法,對文盲率較高的農村尤其效果明顯。
    這片區域,黨組織發展也有一些基礎,分成兩塊,一是我在宣漢清溪場鎮上,在兩所學校物色進步教師,創辦了共產主義小組,表現出色的有雷玉書、冉南軒、周伯壯、蔣群麟、喬典豐等同誌,這次回去,我準備發展成宣漢特別支部。二是萬縣的“省四師範”畢業的學生到達縣任教後,發展成立的黨組織,成立了達縣特支,出色者有戴治安、牟曼悅、張愛萍(開國上將)魏傳統(開國少將)等人。
    另外,本人在這片區域稍有影響,原舊部多在縣、區、鄉民團、團防中任職,可以改造他們的部隊變為革命的武裝。
    一輪緋紅色的太陽,衝破三峽上空的迷霧,把它的萬丈光芒灑向下川東這片災難深重的疆域,用希望的晨曦,照亮了這片美麗的熱土。
    晨曦中,中國共產黨四川軍委、川東軍委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屠殺,發出了鏗鏘有力的聲音
    動員全體黨員,踏著烈士的鮮血,丟掉和平建設的幻想,到農村去,到群眾中去,到邊遠的山區去,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建立中國共產黨 領導的革命武裝,以武裝的革命對抗武裝的反革命。
    爭取在梁山虎城、萬源固軍壩一帶已有群眾基礎的地區,發動武裝起義,徐允士、胡洪疆、蔡奎、唐伯壯,張鵬翥、吳會治、金冶平等家住該地區的軍事幹部,要回到家鄉去參加武裝鬥爭。李德彬、何流、朱福建、李方奎等黨員幹部繼續從事兵運工作。
    對萬縣黨組織進行整頓、發展,成立以李嘉仲同誌為書記的萬縣支部,盡快聯係在大屠殺中脫黨的黨員,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張洪以辦餐館為掩護,從事交通工作。
    天亮前的寂靜,掩蓋了參會者們激動喜悅的表情,分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