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貨幣論一(4000+字)

字數:639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魏風華:穿越三國之我是曹叡 !
    夏侯楙本想著等過幾天就讓他的心腹賈軍師帶著他在長安的財產返回洛陽,畢竟長安的府邸有著他近五分之一的家財,怎麽可能會放棄。
    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殊不知就在他連夜奔回洛陽的同時,賈軍師的命運也跟隨著主人陷入了人生的穀底。
    當日賈軍師應蜀國探子劉石的邀請參加了宴會。宴會期間劉石又是一通拉攏,又是一番賄賂,最後又從賈軍師那裏拿到了二十匹馬,總共獲取了良馬40匹。
    就這樣,賈軍師再次用自己的“智謀”為自己的主人夏侯楙增加了罪名。
    當劉石與賈軍師還在吃著酒,享用著美食的時候,靖安司的人員破門而入,對他們采取了秘密抓捕。
    與此同時,長安城裏許多地點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校事校尉劉肇從洛陽趕來坐鎮長安負責抓捕蜀國安插在長安城的探子,進而徹底摧毀蜀國在關中的情報係統。
    當然劉肇還肩負著曹叡安排的一項使命,那就是詳細調查夏侯楙在擔任安西將軍期間所犯下的罪行。
    行動基本很順利,總共抓獲了蜀國探子40餘人,涉及到洛陽城裏的更行業,有商賈,有醫者,更有甚者還有城門守軍。
    為了這次抓捕行動,靖安司已經準備了好幾個月,也是借著夏侯楙之事正好劉肇做出了收網的決定。
    正是劉肇的這次抓捕行動,使得蜀國沒能及時掌握到關中高層的人事變化,以至於後期也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
    洛陽城,崇華殿。
    此時,曹叡正在和司空陳群、大司農司馬芝、戶部尚書司馬孚,戶部侍郎毋丘儉商議目前國內的經濟工作問題。
    這次的主要議題就是重鑄五銖錢,廢除糧帛在日常交易中的貨幣作用。
    “陛下,臣認為此時應慎重發行五銖錢,現在我大魏與吳蜀兩國戰爭未止,現在冒然廢除百姓使用已久的糧帛作為日常交易品,我怕會引起國內的混亂。”
    這時,司空陳群繼續向曹叡說道:“臣記得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太祖武皇帝廢除掉董卓小錢,試圖重新恢複五銖錢來穩定物價,但是還是沒有成功。因為當時已經長時間不鑄錢,貨幣的數量低於商品流通量,物價嚴重下跌。(即從通貨膨脹走向通貨緊縮。)
    黃初二年(即公元221年)三月,先帝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再次下令恢複五銖錢。不過在同年七月就廢除,僅僅流通了七個月。
    情況和武皇帝那次一樣,貨幣的發行量遠遠不夠民間百姓使用,因此反而傷害了百姓。
    這也是臣擔憂的第二點,那就是我們大魏鑄錢的主要原料青銅的產量不足,無法鑄夠國內百姓所需的貨幣量,重現當年的情況。”
    三國鼎立的雛形建立後,在戰爭壓力下,蜀漢首先推出“直百五銖”,孫吳緊跟發行“大泉五百”。
    在建安十九年,劉璋戰敗投降,劉備成功占領了成都。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問題在於劉備打完仗發現自己的錢袋也逐漸癟了,已經到了無法維持軍用。
    這讓劉備頭疼不已。
    這時負責財政問題的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就向劉備提議說可以鑄造“直百五銖”,來平定物價。
    劉巴所說的這個“直百五銖”和五銖錢一樣是圓形方孔,但樣式豐富。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錢麵在保留了五銖錢的篆體“五銖”的情況下,還新增隸書字樣的“五百”。第二,也許是為了打破沉默單調的氣息,蜀國在“直百五銖”背麵或刻有陽文“為”,顯示資財之意;或作陰文或者吉祥、三星等文飾。
    那麽,劉巴監督製造的“直百五銖”的經濟價值如何呢?
    顧名思義,“直百五銖”就是貨幣的價值等於百枚五銖錢,因此蜀國發行“直百五銖”後很快就府庫充實了。
    蜀國也有了軍資,開始北征漢中,南討蠻夷,開始擴充地盤。
    可問題是貨幣重量也需要納入到貨幣價值的考量範圍,兩漢規定一銖重量為0.65克,可“直百五銖”的重量隻有原來四枚五銖錢那麽重,這就相當於貨幣貶值了二十五分之一。
    蜀國的實力相對弱小,又要麵對魏國、吳國兩個敵手,為了保障軍費,蜀國也隻能頻繁發行“直百五銖”。
    此時的蜀國雖然擁有很多的銅礦資源,但缺乏人員進行開采,從而導致鑄造的原材料有限,這就導致“直百五銖”重量常常不夠,貨幣也不斷貶值了。
    最輕的“直百五銖”隻有不到0.5克,比先漢的一銖還要輕,由此可見通行貨幣貶值之嚴重。
    這也是諸葛亮開始像魏國一樣開始使用蜀錦充當軍資的原因。
    與蜀國麵臨同樣境遇的吳國也打上了鑄造大錢的主意。
    於是孫權開始鑄造“大泉五百”。“大泉五百”外形是外圓內方,“大泉五百”字體則用古樸的篆體刻寫,很有韻味。
    相比蜀國尚有四枚五銖錢重量的“直百五銖”,孫吳的“大泉五百”隻有兩枚五銖錢那麽重。所以可以說孫權鑄的錢,從一開始就是在貨幣貶值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後來,孫權又推行了“大泉當千”,但由於這種錢虛值過高、貶值嚴重,也早早退出了孫吳的經濟市場。
    可孫吳並未打算停止推行大錢的腳步,“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後來又登上了曆史舞台。
    三國中,隻有曹魏死守“五銖錢”,並多次嚐試恢複“五銖錢”。
    為何曹魏自曹操開始,曹丕、曹叡這麽堅定的使用“五銖錢”,而不是像吳蜀兩國一樣鑄造新的貨幣。
    主要原因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原因。政治原因即是曹魏繼承了後漢,一向視自己為正統,那麽“五銖錢”作為兩漢的官方貨幣,也必然為曹魏所繼承。
    其次就是經濟原因,“五銖錢”作為被百姓使用了近四百餘年的貨幣,其價值早就為百姓所認可,還有就是“五銖錢”使用範圍也極廣,從東北部的幽州,到西部的涼州都有長時間使用“五銖錢”的曆史。
    “陛下,臣認為現在就目前的國內形勢,發行貨幣是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的。目前百姓使用糧帛交易,多有不便,還有一些巧詐之徒利用劣質的布帛,注水的穀子來謀取暴利,雖有法律禁止,但屢禁不止,百姓也是深受其害。”大司農也經曆過金市發生過的事情,對於皇帝所提議的事情很是暫同。
    這是一直沒有說話的戶部尚書司馬孚也開口進言道:“啟稟陛下,臣也認為發行貨幣確實可以提上日程。但臣認為鑄造貨幣的困難頗多,無論是原料,還是鑄造技術,都需要朝廷謹慎商議,以免再次出現之前的情況。
    當年漢武帝命令郡國鑄造五銖錢,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的成分有差別,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與奉行的態度很難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百姓對‘五銖錢’失去了信心,棄之不用,險些引起社會的崩潰。
    於是漢武帝為了樹立朝廷的信譽,穩定金融,使私鑄者無利可圖,自行放棄犯法的勾當,以徹底解決私鑄問題,同時也為了解決各郡國官吏上下聯手,以謀中飽私囊的現象,收回了鑄幣權。
    漢武帝規定隻允許中央
    五銖錢,並命令上林苑的辨銅、鍾官、技巧三官鑄造五銖錢,史稱上林三官五銖錢。五銖錢外圓內方,麵部刻有篆體的“五銖”二字,重量為五銖(3克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前朝的曆代統治者十分注重維護五銖錢的鑄造質量,以及穩定幣值,這使得國家經濟運行平穩有序。這也是“五銖錢”這麽多年堅挺的原因。
    因此,依臣所慮,朝廷若想鑄造出滿意的、讓百姓認可的‘五銖錢’,必須從原材料、鑄造技藝、推廣等方麵進行考慮。”
    司馬孚說了很多,拿漢武帝鑄造五銖錢的例子來說明要想避免前兩次“五銖錢”發行失敗的情況,那麽就要從青銅的原料、鑄造技藝、還有就是如何推廣“五銖錢”得流通範圍進行詳細的探討與解決。
    曹叡聽了三人的話,也給出了起自己的想法:“戶部尚書所慮及時,根據朕對吳蜀兩國鑄造貨幣的情況的了解,無論是蜀國的“直百五銖”還是“大泉五百”,發行不久就開始不斷貶值,其原因也是除了因為鑄錢重量的減少,貨幣麵值的抬高,致使通貨膨脹,還有就是貨幣的發行量不夠百姓流通使用的,因此兩國的貨幣經濟也是處於崩潰的狀態。
    綜上所述,朕認為要想解決鑄錢的那幾個問題,要提升原材料的供應,其次就是要提升鑄造技藝,製作質量過硬的的貨幣。還有就是如何推廣貨幣的流通,如果是流通量不足,那麽還是會導致貨幣緊縮。對於這幾個問題,諸位不知對這些問題有好的解決方法?”
    雖然曹叡對於這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解決方式,但是他還是想要聽聽在座各位的看法。
    “陛下,臣認為這件事首要的就是保證青銅材料的供應,可我大魏境內的銅礦資源遠不如吳國,甚至不如蜀國的鄧通山,這是我們先天的劣勢,除非可以發現有價值的銅礦,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曹叡來回踱步,思考著陳群的話。他知道陳群最大的擔憂就是怕貨幣的發行量不足,重現當年的情況。
    曹叡從桌案上拿出一份奏疏遞給陳群。
    “朕前不久收到了涼州來的奏疏,說在涼州境內發現了幾座品質較高的銅礦,雖然比不上吳國,但是對於大魏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如果開采順利的話,那麽可以為朝廷源源不斷的提供原材料。”
    陳群看到奏疏的內容,也是喜笑顏開,但他覺得僅靠這些銅礦還是有些不夠。
    “臣為陛下賀,真是天佑大魏,有了這些銅礦確實為鑄造貨幣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但臣覺得還是不夠穩妥。臣認為朝廷應該還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證銅的供應:一是朝廷應該像鹽鐵官營一樣,實行銅器官營,控製銅器的流通。二是我國可以從吳蜀兩國走私銅礦,增加我國銅的儲備。三是要要打擊私自鑄銅器的行為,減少銅不必要的浪費。”
    “依司空所言,若是實行銅器官營,那麽還是會減少我國的銅量儲備,如何不加大鐵器的使用,就目前來看我大魏的鐵器儲量要遠遠大於銅礦。”
    四人中官職最小的戶部侍郎毋丘儉突然問向陳群。
    毋丘儉的話令曹叡眼前一亮,這確實是個不錯的節省銅料的方案。
    馬鈞前不久就向他提過格物院對於冶鐵技術的有了不小的突破,冶鐵效率大大增加,可以廣泛推廣全國。
    曹叡開口說道:“仲恭(毋丘儉)所言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可以嚐試實行。”
    “焦平,速速派人去把將作大匠馬鈞請來。”
    曹叡決定要把馬鈞喊來問問他的建議與想法。
    “陳公確實老成謀國,所提的幾項措施都有利的保證了鑄幣所需的銅原料儲備量,朕覺得可以實行。那其他的問題不知諸位是否有好的方法呢?”
    眾人沉默了許久,似乎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在他們看來無論鑄造技藝,還是貨幣流通使用舊例來執行就好了。
    他們也和陳群的想法差不多,隻要保證了銅的供應,那麽朝廷就可以鑄造出數量足夠,樣式精美的“五銖錢”,至於其他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都是很容易解決的。
    司馬芝此時站出來說道:“回稟陛下,臣認為原有的’五銖錢‘的樣式依舊是最優的選擇,不需有較大的改變,至於貨幣的流通暫時隻想到了循前朝舊例,由朝廷鑄造交給地方州郡發放市場流通。
    曹叡雖然不太懂貨幣政策,但也知道貨幣流通的的重要性。如果每次都靠朝廷向地方州郡發放“五銖錢”,效率低下,那會大大影響百姓使用“五銖錢”的動力。
    看來這個問題也需要好好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