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貨幣論二(4000+字)

字數:6427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魏風華:穿越三國之我是曹叡 !
    “陛下請看,這枚是臣找到的前代桓、靈二帝時期的剪邊五銖錢,而這枚則是臣使用先帝時的技藝和模具鑄造出的‘五銖錢’。”
    馬鈞從袖中掏出兩枚“五銖錢”,指著剪邊五銖錢開始介紹起來。
    “後漢末年,朝廷為了獲取更多的銅原料,便想出了減少五銖錢重量,把前代所鑄造的足重的貨幣進行剪邊,以此用來作為鑄造新錢的原料,最後導致五銖錢大幅度地減重貶值。”
    曹叡對古代貨幣史是一竅不通,直接提出了疑問,“什麽是剪邊?”
    馬鈞繼續說道:“回稟陛下,剪邊五銖錢就是朝廷命令工匠采用磨邊的方法來磨掉原來的銅料。具體做法多數是工匠用一根木質或金屬的方棍穿進錢的穿孔,每次約百枚或更多一點,然後兩端固定,在磨上打磨錢幣的輪廓。
    通過加工,磨邊錢要比一般的五銖錢的錢徑小,錢重減輕一銖多,就是說五銖錢經過這次加工,本身的重量減輕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到錢的麵文,並且錢幣的邊緣都比較光滑。”
    “而這枚五銖錢則是先帝在黃初二年發行的魏五銖,是按照光武帝時期的五銖錢銅範或泥範所鑄造,其形式與前漢時期的五銖錢並無太大差別,唯有幣材的原料配比,重量上有一些差別。這個情況我想司空陳公應該更清楚一些。”
    陳群看著那枚五銖錢,頗有一些懷念往昔歲月。那時先帝剛即位沒兩年,壯誌雄心,正欲與他們一展宏圖,統一天下。沒想到短短幾年,滄海桑田,帝位上就已經換了人。
    當時先帝曹丕見百姓使用糧帛作為貨幣進行交換日常所需用品多有不便,便問時任尚書令的他當如何解決百姓之苦。於是他向先帝建議朝廷進行開礦煉銅,鑄造五銖。由於朝廷錯誤的估計了鑄造貨幣的數量,同時也沒有及時儲備原料,最終導致了發行貨幣的效果很不理想,加劇了百姓之苦,朝廷見狀也隻好撤銷了隻使用了七個月的五銖錢。
    有了上次教訓之後,陳群對發行五銖錢一事就很慎重,覺得如無萬全準備,不宜貿然發行五銖錢。
    曹叡看到陳群走神了,小聲喊道;“陳公?”
    陳群被皇帝的喚回了神,連忙回道:“回陛下,馬公所言極是,臣看到那枚魏五銖就想到了黃初二年之事,請陛下恕罪!”
    “欸,朕現在也大概知道了陳公為何對發行五銖錢一事如此小心謹慎。我想這次應該不會再出現先帝之時出現的事了。”
    看到皇帝說話竟如此的自信,眾人突然覺得這次會議應該不是皇帝一時的心血來潮,應該是準備的十分充分。
    要不然你看看那銅礦,再看看馬鈞對鑄錢工藝的理解,一條條證據無不顯示皇帝早已對此事蓄謀已久。
    曹叡又看向馬鈞,繼續問道:“馬公,我看先帝時期所鑄的五銖錢本身重量也都沒有達到實際的五銖重量,我看也僅僅隻有三銖、四銖的樣子,這樣下去,百姓依舊是棄之不用。”(魏承漢製,以一斤為250克算,一銖約0.65克,五銖約3.25克。”
    “這次銅原料的問題已經初步解決,朕決定要鑄造足額的五銖錢,這樣才能恢複五銖錢的貨幣效力,為百姓所信賴,所使用。不知對於鑄造技藝,馬公研究的怎麽樣了,我上次提的建議可還有用?”
    聽到皇帝曾向將作大匠馬鈞提建議,殿內的諸位大臣有些驚愕,我們的陛下居然還有這種能力,向一代機械大家馬鈞提建議。
    馬鈞見皇帝親自問詢此事,便說道:“回稟陛下,自從陛下在格物院提到製作模範的材質可以采用‘炒鋼’而不是銅或石製後,臣就和格物院裏的冶鐵專家多次實驗,成功做出了質量超群,可重複使用而不變形的錢範。”
    錢範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一般稱為錢模。
    漢代王充《論衡物勢》中講“埏植作器,必模範為形”,才能鑄作器物。
    模和範長相還不太一樣:模中的錢文陽文正書,為翻製範的工具,多用銅或石製;範的錢文陰文反書,範麵有溝漕,以便灌注金屬熔液,多用銅、土或滑石製成。範鑄錢幣工藝始自商周,盛於南朝,是中國古代鑄幣的主要方法之一。
    早期錢範的錢模直接刻劃在石、銅質的範材上,也有用陶質刻劃的。其鑄造方法為在石範上分別刻出錢幣的正背形狀,在範的一端刻出總流道,然後支流道呈傘形注入錢幣,支流道僅連接一枚就可以在支流道下串連三枚相同的錢幣。
    自西漢以來,朝廷製造青銅錢幣普遍采用的是範鑄技術。鑄錢必須先製作帶有錢幣型腔的錢範,再將熔化的青銅注入錢範之中,待冷卻後取出鑄就的錢幣毛坯,然後進行精細加工而成流通的錢幣。
    因此錢幣的生產數量和效率,以及錢幣的質量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由錢範的製造技術水平決定。而範鑄技術的改進,也大大提高了鑄造錢幣效率。
    上次曹叡在格物院參加時想了解此時的鑄錢技藝時,經別人介紹卻發現錢範的材質大多都是石質的,連銅、土做的錢範都沒有,後經解釋說銅材料本就昂貴且稀缺,這樣大規模使用隻會更加的浪費銅材料,至於土做的錢範使用次數低,製作麻煩,費時費力,所以被舍棄了。
    曹叡聽罷,也是覺得沒有好的方法,但當他參觀的格物院裏的冶鐵作坊時,突然想到了鋼這個熔點比銅高、質地堅硬的材料,隨即向陪同的將作大匠馬鈞建議道可以使用鋼來製作錢範。(銅熔點是:1083c,普通鋼材的熔點為1500c左右。)
    雖然本身鋼的產量和珍貴程度很高,但是鋼做的錢範可以重複使用,損耗低,綜合下來鑄錢的成本更低,還可以製作出質量更好的五銖錢。
    根據史書和出土文物顯示,中國最遲在戰國晚期已經掌握這種最初期的煉鋼技術。人們在鍛打塊煉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複加熱,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夾雜物後成為鋼。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兵器和刀具。進一步發展到“百煉鋼”技術。人們在打製器物的時候,有意識地增加折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煉鋼。
    大約在春秋末期,中國就已經發明生鐵冶鑄技術,以後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探索,在西漢中晚期逐漸形成利用生鐵為原料的炒鋼這一新的煉鋼技術。其基本方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利用鐵礦粉和空氣中的氧去掉生鐵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這就是炒鋼技術。
    這項技術的發明是煉鋼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冶煉業能向社會提供大量廉價、優質的熟鐵或鋼,滿足生產和戰爭的需要。
    炒鋼的出現促進百煉鋼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複加熱、折疊、鍛打成質量很好的鋼件。
    三國時期的冶鐵煉鋼技術此時應該是遠超同時期世界各地的其他文明。
    曹叡的幾句話就給了馬鈞極大的靈感,他連忙向皇帝告別,來到冶鐵作坊與冶鐵專家進行了實驗。
    由於經常有各種發明的需要,格物院特地向朝廷申請在格物院建造了此處的冶鐵作坊,這個作坊產量雖然不大,但是卻集中了全國各地優秀的冶煉專家,為格物院提供各種各樣的鐵器和鋼製品,同時也在研究如何提升冶鐵技術。
    “陛下,臣已經將鋼製錢範帶來,目前正放置殿外由黃門看管。”
    曹叡和其它幾位大臣聽到馬鈞已將鋼製錢範到來,便急忙說道:“快,傳令將錢範呈上來!”
    很快,一位小黃門將錢範呈了上來。
    陳群、司馬孚、司馬芝、毋丘儉等人來圍了上來,一覽鋼製錢範的模樣。
    隻見這鋼製錢範顏色白亮,外表光滑,文字清晰,曹叡試著拿起錢範,頗有重量。
    這時馬鈞像是變戲法似的又從衣袖中掏出幾枚錢幣,這幾枚錢幣的質量要遠遠好於馬鈞剛才拿出的那兩枚錢幣。
    曹叡看到這幾枚錢幣顏色為紅色,掂量起來也要重上幾分。
    據馬鈞介紹這個錢範就是按照史書上記載的武帝時期的規製進行仿製的,但每枚錢幣的重量要稍微比五銖重一些。對於錢幣材質的配比大概是含銅量在70%以上,含鉛量約20%,添加一些其他的金屬,這樣的配比就比較合理,物理性能好,耐磨損,流通時間長。
    曹叡對馬鈞的研究成果很滿意,也非常高興,有了這錢範,他的貨幣發行成功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大。
    曹叡將錢幣遞給陳群等人欣賞,這幾人看過之後也不住的點頭,對馬鈞鑄造出的錢幣很是滿意。
    “不過,朕認為這五銖錢樣式雖好,但總缺點什麽?”
    馬鈞有些不解,他覺得這次的樣式是他綜合了曆代發行的五銖錢,擇其優點,綜合設計出來的。
    現在皇帝說缺點什麽,這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曹叡看著馬鈞有些疑惑的表情,笑著說道:“我大魏代大漢,承天命,新朝自有新氣象。先帝在時算是沒有正式使用過貨幣,既然我大魏是從朕這開始的,那麽朕決定在五銖錢上加上‘太和’二字,就稱它為‘太和五銖’,這樣五銖錢流通後,全國各地將知道現在皇帝年號是‘太和’,朕將下詔以後我大魏後世也隻鑄造‘太和五銖’。”
    聽到皇帝的決定,眾人瞬間明白的皇帝的意思,皆伏身稱諾。
    “陛下,臣認為既然我朝新發行了‘太和五銖’作為百姓日常使用的貨幣,那麽現在臣擔憂的是若是麵對大額交易時,百姓或商賈繼續使用五銖錢將會有些不妥,大額交易所需的五銖錢數量龐大,攜帶極不方便,因此隻能使用金,但是金子與五銖錢的兌換體係早已崩潰。朝廷應及時建立起金與五銖錢的兌換體係才行,這樣才能保證‘太和五銖’更好的流通,百姓才能更加信任它。”
    新任的戶部尚書司馬孚也說出了他的擔憂點,這點也是曹叡沒有重視過的,他曾經想過要建立像後世那樣的金銀銅三位一體的貨幣體係,隻可惜現在銀還沒有廣泛使用,所以隻能使用金銅兩種金屬,但是曹叡卻忽視了兩者的兌換比率問題。
    “司馬公所慮及時,那朕就將這件事情交給戶部來進行調查,然後形成報告交給於朕。”
    “諾!”戶部尚書司馬孚、戶部侍郎毋丘儉同聲應道。
    “那麽就是最後一個問題了,那就是關於貨幣的推廣使用問題了。”
    曹叡看向殿內的幾位大臣,直接說出了自己心中思考已久的規劃。
    “朕決定在朝廷設置鑄幣監,設監正一名總負責全國貨幣鑄造事宜,再設監丞二名協助監正。然後在五都:洛陽、鄴城、許昌、長安、譙城設置造辦處,鑄造所負責區域的‘太和五銖’,其中洛陽造辦處還負責今後金幣的鑄造,由鑄幣監總負責各處每年鑄幣的數量及質量檢測。其中洛陽負責司豫兩州;鄴城負責幽並冀三州;許昌負責青徐兗三州;譙城負責揚荊兩州,長安負責雍涼兩州。”
    “陛下,請問鑄幣材料的供應應由何處供應呢?”
    大司農司馬芝向曹叡發問。
    曹叡回答道:“今後朝廷貨幣發行流程則是每年有戶部實時統計全國各州對於貨幣的使用情況,監測各州的貨幣流通量,然後將數據匯總交由鑄幣監,由鑄幣監根據各州的貨幣存量與使用量以及戶部提供的數據決定是否需要鑄幣以及鑄幣的數量,並將鑄幣的數量傳達至各地造辦處,同時在戶部和鑄幣監備份所下發指令。而各地造辦處所需的銅料則由大司農進行提供,大司農負責全國銅礦發掘冶煉,以及其他渠道獲取銅儲備。”
    曹叡對於戶部、大司農、鑄幣監(及下轄造辦處)三部門之間的權力關係進行的劃分,同時也有讓他們互相牽製之意。
    “同時,朕將在禦史台設置專門的禦史來不定期檢查各部門的工作,如有貪腐,絕不姑息。”
    “有關貨幣一事於我大魏來說至關重要,也關係到我大魏在對線吳蜀兩國的後勤保證,不可不重視,不可不謹慎。請諸公務必小心細心!”
    “諾!臣等必定竭盡全力所能,為陛下分憂。”
    “有諸公此言,朕心甚慰。請諸公回去後將今日之時匯總,待明日早朝進行公布,至於鑄幣監監正人選,等朕有了想法在與諸公商議。”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