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將計就計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之特種兵王 !
    想到了糧草不足這個問題,卻沒有想到,竟然不足到這樣的程度,庫有存糧僅僅能支撐七天。七天隻是一彈指間,說過就能過去,虛虛實實的戰爭,拚的就是耐力以及後勤。如果多鐸知道了後勤是這樣的狀況的話,他都不需要打,隻需要圍困,就可以把這裏變成一座死城。
    這太可怕了,饒安的臉色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第一次覺得,現在的抵抗已經接近了這座城池的極限,如果多鐸還不撤軍的話。後果真的不堪設想了。
    楊磊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但是他又是個不會撒謊的人,這樣的人來管理後勤的話,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絕對不會在這賬目上偷奸耍滑中飽私囊,但是他又不是一個合格的糧秣官,因為他不會撒謊,輕易的就把軍中缺糧的消息告訴了前來詢問的饒安。
    應該說,幸虧前來打聽消息的是饒安,如果是清軍在這裏派的坐探,那麽隻要這個消息散發開去,將後果難以預料。
    所以他告訴楊磊,千萬不要再和任何人說同樣的話,夥食不足的問題,自己會想辦法的。但是這個消息如果傳出去,無論是被誰聽到或者散播了,結果是致命的。
    楊磊答應了這個要求,雖然他不常用自己的思維來思考這些問題,不過他知道,輸掉這場戰爭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麽,多鐸如果進攻受挫,回到盛京還做王爺,山海關如果輸了,這裏的軍民恐怕是想做奴隸都不一定能做的成。
    說到多鐸,多鐸就到。多鐸撤軍回去,越想越鬱悶。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統帥的精銳之師,卻在這小小的孤城之下受挫,這對於從小就縱橫於馬背上,駿馬彎刀的滿人來說,似乎更像是一種恥辱。
    這停戰的兩天,他一直在喝酒,似乎想靠著酒精來使自己獲得一種興奮的感覺,然而這位軍事上的好手似乎不太善於玩政治。他竟然想起來一招並不高明的主意:勸降!
    說來就來,他要來筆墨,親自給這座城池的守護者袁應文寫了一封信。信的大概內容是,我是大清豫親王多鐸,經略閣下,我和佩服你的勇氣,但是你和你的城池,都已經處在了大軍的包圍之下。你現在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放下武器,放棄抵抗。出城接受和平改編,隻有這樣,你和你的百姓才能得到保全。至於你和你的部下之前做過的事情,完全可以既往不咎。
    當然,豫親王謝的是文言文的信,我隻是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才給翻譯成了白話文,大家能讀著通順就行。至於翻譯的到位不到位,準確不準確的,希望大家和多鐸閣下都不要怪我,我就這麽個水平了。身為旁白其實不應該這麽多話的。
    信寫好了以後,就該考慮讓誰去送信的問題了,級別太高了舍不得,萬一城上的明軍沒等人接近就拿弓箭招呼呢,或者是袁經略給他來一個兩軍相爭,斬來使示威。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不過大將不能派,派一名普通的士兵顯然又不夠招降的誠意,想來想去,他決定派一名中層官員去做這件事。最終他選擇了一名都司,這是一名降服的漢人,被劃入了八旗漢軍,隸屬於鑲白旗,這樣,如果派他去的話,還可以起到現身說法的意義。
    有這麽個想法,說明多鐸並不太了解袁應文這個人,事實上,他也不太了解曆史。雖然在漢族的曆史上,出現過為數眾多的軟骨頭大臣,但是袁應文顯然不屬於那一類,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僅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還是清軍的不共戴天仇人,讓他投降,簡直就是開玩笑。
    這名被選中的都司叫做葉滿樹,之所以在這裏特意強調了名字,不僅僅是因為他被選做下書人,還是因為他下麵還有很多的出場機會。
    葉滿樹是一名八旗漢軍,在後金對明朝的戰役裏,他們深深的感覺到了戰線拉的太長以後兵力會不夠用。所以才收編了一些明軍降將士兵以及蒙古士兵,組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在地位上略遜色滿洲八旗。
    這位葉滿樹原來是李永芳的部下,李永芳投降的時候,他和李永芳一起被編入漢軍旗,那時候他才十幾歲,現在已經被提拔為都司了。二十多歲的人,比較血氣方剛,卻又無法分辨虛實對錯。他認為,自己吃了這碗飯,就得對得起這個政權。他認為自己沒有錯。
    或許在另一個時空裏,汪兆銘先生和他的手下們在南京粉墨登場的時候也是這麽想的,但是這樣混蛋的想法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效果。
    或許那句幾百年後的話仍然可以用在當今的大明。戰端已開,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皆有守土抗敵之責。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如果大明的全境軍民都有這樣的想法,那麽局麵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的。
    不管怎麽說,葉都司揣著信,帶著無知無畏的心出發了,就在城下勒住了馬韁繩,衝著城上喊道:“山海關守軍聽著,我是大清豫親王特使,都司葉滿樹。奉我家王爺的命,來給袁大人下書,煩請稟報。”
    城上的一名千戶迅速的把消息報進了帥帳。這幾天袁應文的精神也比較緊張,他不怕聽到壞消息,但是他怕就怕沒有消息,對方什麽也不做,雖然給守軍以喘息之機,確實一個危險的信號,不知道多鐸又在憋什麽壞。
    袁應文聽完了千戶的稟報,沉吟了半晌,他忽然有了一個想法,斬使示威,以此來表達山海關守軍絕不投降,抵抗到底的決心。所以他傳令讓來使到賬內敘談。並把手用力的握住了劍柄。
    在一旁的饒安問道:“大人用意,莫非斬使示威!”袁應文笑笑說:“不錯,我正有此意,要借這位使者的人頭,來警示我的全城守軍。”
    “大人請三思,此計隨好,卻不是上佳之策。我有一計,供大人參酌。我們不妨假意接受條件,將計就計,這樣多鐸必然會放鬆警惕,那麽我們就可以選派勇士,再來一次敢死破襲!”饒安說完這些,就靜靜看著自己的主帥。他希望聽到肯定的回複。
    袁應文沉默了,他在激烈的考慮著這條計策的可行性,因為作為一個主帥來說,他太希望來借一顆人頭來表示決心了,現在,這顆人頭送上門來了,卻要原封不動讓他回去,這需要何等的克製。
    然而他還是答應了,因為在之前的事實證明,相信這個年輕人是沒錯的,這場戰爭將會迎來勝利的曙光,在這個年輕人的淡定和冷靜的攙和下。
    是的,隻是攙和。因為饒安才來山海關幾天,他這種精神,毫無推諉塞責,一切當仁不讓,真是自古英雄出在少年啊。
    正想著,來使已經到了帥帳的門口,為了把戲做的再足一些,袁應文甚至耐著性子走出了帥案。使者葉滿樹自己進來了,看看這位立在帥案前,身穿著二品錦雞補服的文官,確定了他就是遼東經略。
    葉滿樹隻是向著袁應文拱了拱手說,:“您就是袁經略嘍,我奉了我家豫親王之命,前來下書。請您過目。”說著把書信遞了過去。
    看著這個倨傲的使者,袁應文的氣就不打一處來,看得出來,這是個漢人,可是他卻心安理得來做大清政權的走卒,並且一口一個“我家王爺”,袁應文恨不得馬上就抽出劍來砍了他,以解心頭隻恨。
    袁經略吩咐給葉滿樹落座,獻茶。自己回到帥案後麵坐下,抽出這封信看了起來。信的內容隻有區區百字,他卻看了有整整一刻鍾。
    在袁應文讀信的過程中,葉滿樹也比較糾結,他並沒有考慮到山海關給他帶來的巨大威脅,而是擔心這個差事如果辦不好,辜負了王爺的信任。
    好在,袁大人給他的是一個肯定的答複,他站起來,告訴葉滿樹:“大明皇帝對我恩重如山,如今走到這一步,確實也是情非得已。我率領一支孤軍駐守孤城,已經是內外無援,幾天來的拚死抵抗,已經對得起大明皇上了。既然王爺看得起袁某人,讓我率部投誠可以,必須約法三章,第一,我的部隊還歸屬我統轄,不許拆分。第二,我的將士們剛剛和豫親王的部隊大戰一場,我投誠後,王爺必須保證既往不咎。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王爺要出榜安民,山海關一城軍民,必須有絕對的安全,我才能降服。”說完,他就看著葉滿樹,等待最終的答案。
    這些,葉滿樹在來的時候,多鐸就已經交代的很清楚了,大清開出的價位,遠在這約法三章之上,甚至還打算授予袁應文正二品總兵的官職。
    多鐸是比較有誠意的,可是他碰上的,是沒有誠意的對手,在戰場上的勇將,在策略上,略遜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