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鋤奸計劃

字數:388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之特種兵王 !
    饒安其實是想撤的,但是在撤離之前,他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過得去的台階,領導的指示自然是最好的說由。因為他知道,這個請示上去,等來的必然是袁大人迫不及待的撤退指令。饒安決定尊重上司的命令撤退,但是撤退之前,他需要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
    他當然知道,這裏雖然距離盛京城很遠,卻在兩界山以外,是清軍的地盤。而在這裏,做出任何不符合常規的一舉一動,都是很駭人聽聞的。然而他仍然決定這麽做,因為他想讓清軍有這樣的一個意識。不隻是他們能夠侵略大明的邊界,即使是在大後方,這些也不是他們能夠高枕無憂的安樂窩,隻要大明的軍隊願意,會隨時出現,並且給予這些八旗精銳們以致命的打擊。這就是所謂的心理戰。
    所以饒安問尹大壯,:“尹老弟,這裏駐紮清軍多少人馬,最大的指揮官是誰,什麽級別,怎麽樣的出身?”。尹大壯不知道他又怎麽樣的意圖,但是作為一個長期潛伏在這裏的錦衣衛,他對這些還是很清楚的。他馬上就做出了回答,“這裏駐紮這一個清軍的綠營,最大的武官是一個遊擊。雖然官位不過是個四品武官,看起來並不是那麽的起眼。但是這個人卻有一個強大的後台。他的叔叔就是李永芳。”
    對於熟讀曆史的饒安來說,李永芳這個名字簡直不是耳熟能詳那麽簡單,而是如雷貫耳了。他就是當年旅順的守將,正是因為他投靠了當時的後金,直接導致了旅順的陷落,和兩萬和平軍民的被殺。為此,李永芳獲得的爵位是,二等驚奇尼哈哈番,翻譯成漢文的話,大致是二等輕車都尉,三品官。但是這個三品官又不是一個一般的三品官,因為他娶了努爾哈赤的孫女,成了名副其實的和碩額駙。也就是所謂的駙馬爺。
    前文裏我們大致的也說過了,清軍是以八旗作為建製的,除了滿洲八旗之外,還有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除此之外,還有綠營兵。綠營兵的建製大致是以協、汛等建製來分的。大致的組成部分是投降清軍的明軍士兵。相比來說,很像是侵華戰爭裏的皇協軍。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在清軍的綠營建立初期,這些綠營兵南征北討,還是為大清建立了功勳的,並不能輕易的就視作飯桶草包。那樣不僅是對客觀存在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大明將士對敵作戰的艱辛和苦難。正因為有了這些困難,勝利才是那麽的殊為難得,那麽的可歌可泣。
    當饒安聽到駐守此地的綠營軍官是李永芳的侄子李小湘的時候,他的眼睛裏散發出了一道銳利的鋒芒,一個刺殺計劃的雛形浮現在腦海裏。
    他問尹大壯,:“這裏的綠營兵有多少人,平時李小湘會不會外出巡哨。盛京方麵有沒有將官派往這裏。”尹大壯回答說,“李小湘每天都會外出巡哨,此地駐軍有三四百人左右。他們和盛京方麵,大概也是靠飛鴿傳書互通消息吧。不過,他們有一個小的馴馬場,養著大概五十多匹駿馬。去盛京的話應該也不難,所以,盛京少有大員前來這裏。”
    饒安點點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這時候,一個夥計跑進來,對著尹大壯的耳朵耳語了幾句。尹大壯的臉上流露出了一絲喜色。饒安問道,:“尹兄弟何故發笑,莫非又是得了什麽橫財不成?”。尹大壯有些略帶興奮的告訴饒安,“真是想什麽來什麽,你剛才問有沒有盛京大員會來這裏,以前肯定是沒有的,但是,此刻卻有!”
    看著這位略帶興奮的人,饒安沒有打斷他,靜靜的聽著他的訴說,果然,他說到了饒安想聽到的內容,“明天,是守將李小湘的生日。為了表示對他的慶祝,李永芳夫婦,還有李永芳的結義兄弟,二等侯爵孫得名也會一起來到這裏。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要動手行刺的話,一個李永芳的腦袋,可以抵得上一百個李小湘!”。
    他說的沒錯,對於大明來說,李永芳是第一個屈膝降敵的人,他的腦袋如果被摘了去,對後麵再有這樣想法的人總歸會有震懾之用的。而且,李永芳現在是清軍的高級將領,殺掉他的話,對清軍軍心也是一種間接的影響。而且,和李永芳一道而來的那位格格,是努爾哈赤的孫女,這顆人頭似乎更值錢。隻是那個二等侯孫得名,不太見於史冊。即使是饒安這樣曆史係出身的人,也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所以,饒安問尹大壯,“這個孫得名是誰,一向不曾聽說過,聽名字的話應該也是個漢人,他是憑借什麽能顧在清朝受封五等之爵呢?”。
    尹大壯回答說,:“這個孫得名本來是個庸碌之輩,沒有什麽建樹和功名可言,之所以能夠封為二等侯,也是因為他的兄長此刻正被清廷所重用。他哥哥的名字,大人你應該有所聽聞。”饒安不禁楞然,:“誰?”。
    “孫德功!”尹大壯清脆的說出了這個名字。
    果然,這是一個讓饒安咬牙切齒的名字,正是這個孫德功,辜負了當時的遼東巡撫王化貞的信任,成了雙料間諜,在戰場上臨陣倒戈。直接導致了廣寧的陷落,說的難聽一點,遼東大半是葬送在了他的手裏。
    天堂有路爾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既然來了,就不要打算回去了。這兩名朝廷的叛逆之賊,必然再次被梟首。至於那個格格,可以相機而定。畢竟饒安對於殺人也沒什麽太大的興趣,他想要的隻是和平。但是他對於叛徒是從來沒有什麽仁慈之心的。
    幾乎沒有任何人對這個刺殺計劃表示有異議,包括這幾名錦衣衛。雖然他們知道,李永芳出門也不是不帶保鏢的,雖然他們知道,李永芳也同樣是一個高手,自己能夠赤手空拳對付十餘個漢子。但是對於這群人來說,其實這些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永芳這個人必須出現在閻王爺的記事本上,因為他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出賣了一座城池。
    這樣的人如果仍然繼續活在世界上的話,那就沒有什麽天理倫常的存在了。饒安讓尹大壯幫忙準備了四十支袖箭,他相信,這四十支袖箭發射出去的同時,會有四十名清軍隨之斃命,他對這一點有足夠的信心。
    唯一遺憾的是那柄三尖刀不在身邊,不過那隻能作為戰場廝殺的武器,如果真的用小股部隊突襲的作戰方式,三尖刀的作戰效果還沒有板磚來得實際。
    鑒於這次行動太過於冒險,也太過於敵眾我寡。饒安決定不采取常規辦法。而是使用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那就是地雷。
    如果你告訴我說,地雷是很多年以後才有的物種,在大明那個時代出現是白扯的話,我會給你上一堂軍事理論課程。事實上,和後來的清軍在麵對槍炮時候的迷茫不同,大明朝的火器一直在當時的世界上保持了領先的水平。在大明建國的初期,就有了神機營的建製,所謂的神機營也就是火器營。在後來的抗倭援朝的戰鬥中,火器也派上了比較大的用場,還有就是嘉靖年代,那是一個相當輝煌的戰鬥歲月,河道副使汪炫先生繳獲了一批外國海盜的佛郎機,順手一改造,那就是小型的火焰噴射器。就連邊軍,都準備了相當先進的三眼火銃。這三眼火銃究竟是個什麽鬼,就不再多說了,因為之前的章節裏已經太過於詳細的介紹了。
    說了這麽多就是想說,於火器一路,大明王朝是占據了相當先進的水平的。那麽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造個地雷什麽的,自然就不在話下了。
    當然,饒安本人對這些並不擅長,不過這並不妨礙別人會。各位看官,您說誰會造地雷呢,是尹大壯,還是他手下的那些錦衣衛呢。答案當然都不是。這個會造地雷的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他就是剛剛跟隨了饒安的趙大榮。前文交代過了趙大榮的身份,他曾經是一名特戰部隊的作訓參謀。還曾經帶領過一支叫做龍刃的小分隊執行任務。這樣的人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對於組織上給予的高度信任,趙大榮毫無二話的就接受了,他要了幾個人當幫手。饒安說沒問題,包括饒安本人在內,在一樣之內都歸趙大榮指揮,隻要能把地雷造出來就沒問題。
    一天之後的次日清晨,他們經過各種忙碌,不僅擁有了四五個比較高威力的地雷,還配發了人手兩個的手雷。這讓饒安陷入了極度興奮的狀態,在冷兵器時代,拚的就是刀槍,比的就是武藝。而手雷這個東西的出現,可能會讓兵力一直出於劣勢狀態的邊軍打一個相當漂亮的翻身仗。
    什麽是最重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