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薑伊耆一小步,農耕史一大步

字數:358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爭春秋 !
    說起哥哥,軒轅大帝和他並不親密。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有三個:一、他們是同父異母;二、他在姬水河畔長大,哥哥在薑水河畔長大;三、兄弟年齡相差太大。
    兩地相隔250裏,那時候又沒有舟車,全靠走路,所以兄弟兩個常年都見不上一麵。因此他們隻是對方生命中的一個符號而已。就連這次軒轅大帝登基,哥哥都沒有回來參加。
    不過,軒轅大帝的哥哥也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炎帝”。
    我們從小就說自己的炎黃子孫,其中的“黃”,當然是軒轅黃帝,而“炎”,便是指哥哥炎帝。
    哥哥既然能和弟弟一樣成為華夏民族的始祖,自然也是有其顯赫的功勞。為什麽他父親會不喜歡他?
    如果炎帝有身份證的話,應該是這樣的:
    姓名:薑伊耆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出生:公元前2745年4月26日
    地址:寶雞市清薑河畔
    炎帝的父親是少典氏,但母親是附寶的姐姐女登,他們兄弟兩個的母親是有喬氏部落的同族姐妹。但炎帝要比弟弟大28歲。
    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麽軒轅大帝才20歲,父親就迫不及待地要傳位給他,因為他是父親少典氏的老來子。
    為什麽少典氏不把首領位置傳給大兒子炎帝呢?因為炎帝此時已經是另一個部落神農氏的首領了。
    這話還得從頭說起,
    炎帝的母親女登快臨產時,回娘家位於伊川的有喬氏部落,不久,女登便生下一個男嬰。
    這是少典氏的第一個孩子,按理說應該很高興才是。然而,這個孩子長得眼如銅鈴,眉梢高挑,像牛一樣老成勇猛,毫無嬰孩該有的稚氣。
    初為人父的少典氏看到這個孩子就不太喜歡。所以連名字都沒有給他取,隻是很草率地取了“伊川”的第一個音,後來又取了耆國的一個音,所以炎帝的名字就叫伊耆氏。
    不過,少典氏也無暇顧及這些,軒轅丘又沒有多少食物可以采集了,他得率領部落遷徙。
    他們一路向西,來到陝西省寶雞市清薑河畔。少典氏首領興建聚落,讓部落子民在這裏紮根下來。
    伊耆氏喝著薑水長大,於是就改姓薑,名叫薑伊耆。
    此時,雖然人們已經懂得群居生活,但播種糧食的事情還是不太懂,他們隻知道粟子和黍子可以做食物吃,於是便播種這兩種植物。
    他們在一個地方定居,無非就是種一些粟子和黍子,采集一些野果,再狩獵一些動物。
    此時的人們依然處在吃生肉的習慣中。所以即使狩獵來也隻是生吃。雖然文明有一些萌芽,但生活依然艱難。
    幼小的薑伊耆可不知道人們生活的疾苦,他很調皮,性格也很急躁。所以每天忙於生活的父親很不喜歡他。
    等後來他們需要再去新的遷徙地時,少典氏便把不討喜的兒子和妻子留在薑水河畔的聚落裏。反正每次遷徙,原地都得有人留守,免得其他部落的人來侵占,所以少典氏也並不覺得把妻兒留在這裏是錯。
    薑伊耆也感受到父親的冷落,但他本來就性子急,又加上年少氣盛,所以並不知道怎麽哄父親歡心,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父親把自己和母親撇下。
    父親率領一部分子民走後,薑水河畔的聚落子民生活更艱難了。能播種的土地肥料已經耗盡,不能再種植,曠野裏可采集的采盡了,飛禽走獸也基本上打絕了。即使母親帶著大家每天去山林曠野狩獵采集,所得的食物也少得可憐,根本不能裹腹。
    薑伊耆看著餓得瘦骨嶙峋的子民們,他覺得自己應該像父親少典氏一樣,給大家解決吃食問題。
    還隻是少年的他每天都在苦苦思索,但絞盡腦汁也沒有什麽好辦法。最後他不得不去試吃更多草木果實。他想,隻有找到更多的食物,大家的日子就能好過起來。
    看著兒子把從未吃過的草木果實放進嘴裏,母親女登擔心得不得了,竭力阻止他。要知道,吃到有毒的東西可不是鬧著玩的,稍不小心就把命搞丟了。
    薑伊耆告訴母親:“隻有選出更多的草木果實來供大家食用,才能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死的就不是我一個人了。”
    兒子仿佛一夜之間長成大人,母親安登很欣慰,她說:“好。兒子,你一定會做得比你爸還要好。”
    薑伊耆想起那個把他們扔在這裏的父親,有些難過。不過,他很快就把這個情緒壓了下去。繼續去野地裏一樣一樣的嚐。
    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薑伊耆發現水稻、黃米、高粱、小麥和大豆都可以吃,他很高興,馬上帶著部落的子民去野地裏尋找這五種果實來吃。這就是後來人們稱之為五穀的“稻、黍、稷、麥、菽”。
    有一天,他們采集完果實後,灑落了一些在地上。薑伊耆非常心疼,想要撿起來。但又偏巧落在水坑裏,哪裏還撿得起來。
    薑伊耆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因此每次路過那裏都會看一眼。過了一些天,他們再次路過那裏的時候,薑伊耆意外地發現灑落的種子生根發芽,又長出新的果實來了,而且比灑落的更多。
    “吃完了也就沒有了。如果播種的話,隻要有水,過些日子就還會有。”薑伊耆意識到這一點,心裏樂得開了花。
    他馬上安排人采集來這些植物果實作為種子,同時又教人們用水澆灌土地,這樣就能保證貧瘠的土地也能播種糧食了。
    薑伊耆想出這個辦法,算是在人類農耕史上邁出一大步。在此之前,人們雖然也已經知道播種收獲的道理,但他們完全靠天吃飯,隻是播種粟和黍,然後便不管了。到了成熟的時候就去采摘,也不管地裏長得好壞。但薑伊耆不但教會人們播種五穀,還讓人們懂得了土地需要澆灌的道理。
    薑伊耆很會舉一反三,他發現有些地方水源很少,就吩咐子民們往地下挖深坑取水。
    為了一直保留這些水坑,薑伊耆還碼在四周,築成一個高高的台子,並用石頭圍上這樣就能保證人不會掉進坑裏,又能確保水一直有。這就是水井的雛形。
    做到這一切的薑伊耆才十七歲,依然性格急躁,但他卻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責任感,把薑水河畔的聚落子民照顧得非常好,聚落子民過上吃飽的日子,也非常敬慕他,自然而然地親近他。薑伊耆的威信就這樣豎了起來。
    但薑伊耆卻並不滿足這些,他有更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