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

字數:7629   加入書籤

A+A-




    【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軍事成績:平貴族反叛之亂,南伐齊國慘勝。評價c級,得兩分。】
    【製度建設:實行均田製、建立三長製、推行俸祿製、變革租稅製、改革百官秩品、分正從九品。更胡衣、禁胡語、改漢姓。評價a+,得四點五分。】
    【外交策略:無外交,基礎評價d級,得一分。】
    【民生經濟: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增多,畜牧得到發展。評價c+,得二點五分】
    【用人識人:任用李彪、李衝等人改革漢化、修撰國史。以姓族取士。評價b級,得三分。】
    【後世影響:孝文帝中興,從遊牧文明轉變為農耕文明,加速民族的融合,開隋唐之製的前興。評價a級,得四分】
    【總分:十七分】
    ……
    {元宏的全麵漢化補丁真的太狠了,鮮卑據北幾百年直到今天史書上沒有一頁文字是用鮮卑語記錄的。甚至,至今沒有定論鮮卑語到底是用什麽文字書寫的。}
    {強行讓胡人穿漢服,這不是胡人版的剔發易服嗎?我要是北方六鎮人,我也跟著反。無語)}
    {六鎮反是因為他們漢化後沒撈到好處,跟胡服沒關係無奈)}
    {我覺得我們站在後人的角度批評孝文帝改革采用門閥製度造成北魏滅亡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孝文帝當時根本沒得選擇。}
    {他從小長大耳濡目染的“漢族先進文化”都是和門閥士族聯係在一起的,那時北方的漢族文化全靠士族家傳維持,漢人普通老百姓連活著都費勁,何談保存文化?}
    {而且大批百姓就是靠投靠豪族成為部曲和佃農才能生存下來。}
    {孝文帝就是想讓他們拓跋家和他身後那群鮮卑貴族能加入漢族門閥,成為和他們一樣“高貴”的門第,他不可能,也不會選擇別的路。}
    {你不改革,你就在中原待不下去,你改革了,伱就變成中原了,就沒有你了。}
    {變成中原就是更大的你,這是隻做鮮卑人的皇帝,還是做全天下人的皇帝的區別。}
    ……
    大漢,
    “蕭何,你怎麽看。”
    臨華殿外大擺宴席!
    劉邦呂雉高坐上位。
    蕭何、張良、劉盈坐在下首。
    聽到劉邦的問詢,劉盈停下箸看向對麵麵色平靜的丞相,而坐在蕭何旁邊的張良則神遊太虛。
    “回陛下,以姓族取士乃亡國之基。”
    蕭何也停下手中的箸,拱手而道:
    一旁的張良嘴角為之一抽又轉瞬按下。
    這一股子縱橫雄辯的味道!
    不對勁!
    劉邦心裏有些詫異,隨即來了興趣。
    “丞相何出此言?”
    蕭何抬頭看向劉邦沉聲道:
    “以姓族取士,那是不是說高官之位從此之後隻能由“姓族”的子弟來擔任了?”
    “不在“姓族”之列,或所屬“姓族”地位低的人,從此之後是不是就隻能擔任較低的職務?”
    “陛下,自古才德之士要從天下去盡取,而此等行為卻是限製與一家一地。”
    “違背了取才的原意,取才重點不是應該在才上,選拔有才能的人為朝廷所用嗎?”
    “但這種製度卻是在考慮才之前,先考慮出身,讓少數幾個指定的姓族裏出來的“才”才算數。”
    “孝文帝的改革,是將鮮卑貴族與漢人門第貴族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貴族,但把整體的鮮卑分割成了‘豪強’與‘百姓’。”
    蕭何捋著白須朗聲道: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孝文帝太過急躁了,應先將鮮卑內部有區分的逐漸漢化,然後在全盤漢化。”
    “操之過急必將埋下動蕩不安之因。”
    劉邦點頭聽著,越聽越不對勁。
    這老小子是不是在拐彎罵我呢?
    不就是讓你多處理處理政務,然後造造紙,順便設計一個統一的發音嗎!
    這麽小心眼?
    狐疑的看著蕭何那一臉正氣的表情。
    “所以,陛下,臣請陛下另尋能者擔任丞相。”
    張良眼皮一跳。
    來了!
    劉邦眼睛一眯。
    “丞相啊,那司馬懿七十多歲還能上馬征戰,你才六十二,現在就退,早了點吧?”
    蕭何完全不怕那暗戳戳的指責,你擺明了拿我當牲口用!
    老夫都土埋眼睛了!還慣著你個老混蛋!
    “陛下不見諸葛丞相累死於五丈原?”
    劉邦一噎,隨即瞥向旁邊的呂雉,挑挑眉。
    ‘開口啊。’
    呂雉端起酒爵,斜睨一眼。
    ‘自己想辦法去。’
    掛起笑臉,劉邦端著酒爵走下來一屁股坐在蕭何身邊,摟著蕭何肩膀大聲道:
    “老蕭啊!你可不能走!大漢需要你!朕需要你!”
    蕭何被劉邦懟著耳朵的大喊震得臉色扭曲,開口道:
    “臣年事已高,實在有心無力,且造紙之事已有眉目。”
    劉邦不由眼前一亮。
    蕭何暗自冷笑,繼續道:
    “大漢內政之事隻需按部就班即可,不需老臣繼續屍位素餐,而言語同聲之事,陛下也需找一位精通七國語言之人,且於六國故地也頗有聲望之人來推行下去。”
    “所以……”
    蕭何、劉邦,同時看向冷汗都要流出來但依然雲淡風輕的張良。
    “臣推薦留侯擔任丞相,行言語同聲之政,而臣就好好鑽研造紙這件頗有眉目之事。”
    劉邦有些意動。
    自返老還童後他已完全不擔心這幫老人會對大漢有不利之事,所以他才想讓蕭何多“發光發熱”。
    但蕭何老了也是事實。
    萬一哪天活幹的太多突然猝死了,有丹藥也白搭了!
    .
    但張良……
    這老小子一天天瀟灑的不行啊!
    不行!
    大漢不允許比朕還瀟灑的人物!
    “子房啊,你意下如何啊?”
    一屁股又坐到張良旁邊用同樣的姿勢摟著張良,劉邦舉著酒爵呲個大牙問著。
    而一直雙目微閉的張良則如恍然驚醒一般,大聲道:
    “陛下!你說什麽?!臣如今眼花耳聾!聽不清楚!”
    蕭何身體一僵。我當初怎麽沒想到這個說辭呢!
    不過……子房啊,你失策了!
    一旁的劉邦笑著磨牙。
    行,跟乃公來這招是吧?
    看到張良案桌上的肉羹和烤肉,劉邦突然“大驚失色”道:
    “糟了!忘了你牙口不好,咬不動肉了!”
    隨即抓起烤肉放進嘴裏,一邊嚼著一邊說道:
    “乃公嚼碎了給你!”
    說罷作勢要吐出嘴裏的肉糜。
    “啪!”
    一隻蒼老皺皮的手捂住劉邦的嘴。
    “臣答應了。”
    張良看著劉邦正色道。
    這個流氓真的會吐出來然後往我嘴裏硬塞!
    “咕嚕!”
    劉邦把肉吞下去,隨即拿開張良的手。
    咧著大嘴,舉著酒爵。
    “朕敬丞相一杯。”
    一旁的蕭何也咧著沒幾顆牙的嘴,同樣舉著酒爵。
    “臣也敬張相一杯!”
    張良板著老臉,舉起案桌上的酒爵。
    這兩個混蛋。
    ……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啟驚訝看著後世評價,疑惑道:
    “這孝文帝改革改的挺好啊,怎麽還亡了?難道說不改革就不能亡了?”
    一旁的劉恒看著後世裏的評價不置可否。
    “拓跋宏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強製推行的。”
    瞥了一眼劉啟,繼續道:
    “甚至是以太子為代價來激烈改革。但他得到了什麽呢?”
    “他獲得了北方漢人世族的支持。”
    “鮮卑胡人雖然憑借武力在北方建立政權,能統治這些世家大族,但這些世家大族表麵配合統治,內心裏卻不可能真正合作。”
    “但拓跋宏通過正祖宗,朔本源,改爵位,明品級,從生活、文化和血統等方麵對鮮卑人進行全麵漢化。”
    “順利完成了以他為首的由近親皇族與漢人大臣組成的全新北魏統治的規劃。”
    劉恒望著天幕裏的評價,淡淡道:
    “他的改革沒有錯,但後續錯了。”
    劉啟想不通,後續錯了?哪錯了?
    他這麽想的,也這麽問的。
    “拓跋宏重新確立了權力的分配,拉攏了大批漢門高族,讓改革統治基礎變得更大也更穩固。”
    “這從他可以短短旬月之內商議出台,並推行改革政策且順利實施,就能看出來。”
    劉啟點點頭。
    “阿父,這不是很好嗎?”
    劉恒也點頭。
    “是很好,但你有沒有想過,除了這些世族與貴族,有一部分人被忽略了?”
    劉啟想了半天,無奈道:
    “我想不到。”
    看著一臉挫敗的劉啟,劉恒也不繞彎子了。
    “這部分人就是戍邊將士的利益。”
    劉啟聽得一愣。
    劉恒則看著天幕,輕聲道:
    “都城平城接壤柔然,不可能無重兵把守。”
    “而從平城遷都到洛陽,加之各種政策,都嚴重忽視和損害了這些原本護衛王城的戍邊將士們的利益。”
    “本來是首都禁衛軍的將士瞬間成了地方雜牌,名號降低伴隨的必然是待遇的降低和不停的歧視輕視。”
    “這些將士的失望不滿與憤怒可想而知。”
    “所謂的六鎮反,也許就是這部分將士的不滿發泄出來了吧。”
    “畢竟,越求其‘名’,就越失其‘實’。”
    ……
    北魏·孝文帝時期
    “不可能!”
    “六鎮怎麽可能會反?”
    拓跋宏實在不能相信天幕裏的信息。
    六鎮是為了防範柔然侵擾而設置的,而派駐在六鎮的防衛將領,大部分都是鮮卑貴族!
    他們怎麽可能會反?
    深呼吸一陣,拓跋宏細細記下天幕裏每條評價,然後收好天幕降下的“華寶強身百病全瘥健體丸”
    “詔左仆射、大將軍長史進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