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
字數:7702 加入書籤
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
【孝文帝死後,元恪繼位。】
【而元恪繼位時,南齊也走到了終點。】
【在經曆兩次南北大戰後,南齊已經岌岌可危。】
【齊明帝崩逝後,繼位的蕭寶卷正是南朝一百六十多年中最為知名的昏暴之君。】
【東昏侯。】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來了興趣。
昏侯?這個朕熟啊!
但那個昏侯有點水分,不知你這個夠不夠量。
……
【麵對劉宋、蕭齊兩代“英輩迭出、各領風騷”的昏暴之君,除了歎為觀止之外,別無他言。】
【蕭寶卷,字智藏,齊明帝次子,因長子蕭寶義有廢疾不可為帝,遂立蕭寶卷為太子。】
【在位期間,嬉戲、揮霍無度,不理政事,並且殘忍好殺。】
【齊明帝給蕭寶卷留下了六名顧命大臣,都是自己的心腹,依次是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尚書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右將軍蕭坦之、衛尉劉暄。】
【六人按日分工,管理政事,時稱“六貴同朝”。】
……
曹魏·明帝時期
坐在太極殿前的台階上,曹叡吐出嘴裏的棗核,不屑道:
“僅此一點,就看出這齊明帝的內政能力堪憂啊。”
身旁一位陰柔的宦官開口道:
“陛下為何這般說?”
曹叡舀了一勺棗粥笑道:
“一國三公都鬧得不可開交,何況六貴同朝?這些人勢必相互傾軋,內亂豈會不起?”
“不見霍光、上官舊事?”
……
北魏·宣武帝時期
元恪呆愣的看著天幕。
這不對吧?
下一個不應該是朕嗎?
蕭寶卷那瘟貨和蕭衍那老貨有什麽可說的!
隨即又嗤笑一聲:
“蕭遙光等人的最大罪過就在於接受了齊帝的遺詔。”
“蕭寶卷不但不可輔,還把他們這批老臣一個接一個送入了鬼門關。
……
【齊明帝臨終前曾告誡蕭寶卷:“帝王做事不可在人後,一定要先下手為強!”】
【蕭寶卷將這句話牢牢記在了心裏。】
【六位顧命大臣先後被殺,滿門抄斬,逼得整個朝廷文官告退,武將造反。】
……
天幕上播放著蕭寶卷無道之行。
剖婦人之腹,查看懷的孩子是男是女。
出遊寺廟,遇見年老體弱的老僧就將其亂箭射死。
淨街出行,路旁若有百姓就亂刀砍死。
看見村民們安居樂業,命人放一把火,將整座村莊焚毀。
……
季漢,
劉備看著天幕裏的被殘害的百姓,氣的怒發衝冠!
“備隻聽過紂王殘暴,不成想真的有人如此作為!”
“剖腹取子,隻為一觀男女!”
“禽獸不如!”
“此等皇帝!不反待何?!”
……
【百姓們被折騰的民不聊生,隻能發生叛亂。】
【尚書仆射蕭懿忠心耿耿,多次領兵替蕭寶卷平定叛亂。】
【但蕭寶卷畏他功高,再次想起“先下手為強”,於是便把蕭懿處死了。】
【蕭懿的弟弟蕭衍得知哥哥被殺後,決定發兵進攻建康。】
【公元501年三月,蕭衍在襄陽正式起兵,擁立遠在江陵的蕭寶融為帝,改元中興。蕭寶卷的這位十四歲的弟弟,就是南齊的最後一任皇帝——齊和帝。】
【十月,攻破建康,蕭寶卷被宦官謀殺,首級送到蕭衍處。】
【公元502年四月,蕭衍在齊和帝東歸建康途中迫其禪位,接著就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梁。】
……
西晉·武帝時期
司馬炎算了算時間。
“從攻破建康到篡位,一共才半年的時間?”
“走篡位四件套加三辭三讓的時間都不夠啊。”
“應該說你太著急呢,還是南齊過於不得人心呢?”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北魏之地,孝文帝被葬入長陵。
新的君主在擁立中登上洛陽宮。
南方齊國也在眨眼間改了字號。
陣陣梵音響起,一道道梵文字符於江南大地升起,最後組成一枚金色的漢字。
『梁』
……
【梁武帝·蕭衍】
【字叔達,小字練兒,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出身蘭陵蕭氏。】
【南齊時以門蔭入仕,為“竟陵八友”之一。】
【在正統的皇帝序列中,蕭衍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沒有哪個開國皇帝有他壽命長,有他在位時間長。】
.
……
大秦,
手略微停頓,隨後繼續書寫。
……
大漢,
蕭何一愣,隨後心裏一陣發毛。
躲了二十四,沒想到還有二十五!
上首的劉邦笑了。
老小子,這可怪不得乃公了!
你好後代送上這麽一份大禮!乃公怎麽也得好好的“招呼”伱。
嗯……再讓他幹點什麽呢?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想到了一個超能活的老家夥。
雖然那人隻是藩王,不算開國皇帝。
……
大唐·高宗時期
看到蕭衍,李治突然眼睛一亮,似想到趣事,對身旁的武媚娘笑道:
“媚娘可知,這梁武帝是第一個重視並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
武媚娘一愣:
“不是太宗開始推崇的嗎?”
李治笑著搖搖頭:
“不,在當時,世人都認為王獻之的書法為天下第一。”
“在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中,曾以“比世皆尚子敬書”一言評述其時書壇的流行風尚。”“陶弘景說,全天下所有的書法愛好者都喜歡、尊崇王獻之的書法,都以臨習王獻之的作品為榮。”
“但梁武帝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其父王羲之的成就,且長時間的極力推尊王羲之,最終使書壇風潮發生了反轉。”
武媚娘這才明了,她一直以為王羲之的名氣是獨領風騷的,不成想還有這等變化。
李治追憶往昔,微笑道:
“太宗甚愛王羲之書法,謂其天下第一。”
“上行下效,王羲之的書法即是天下第一。”
武媚娘笑著感歎道:
“所以為帝者要節其所欲,不然自有阿諛之徒攀圖捷徑,毀壞國法。”
李治笑著點頭,眼神中閃過一抹異色。
……
大宋,
趙匡胤看著天幕,神色帶點向往。
“蕭衍確實是一位相當難得的皇帝,即使拋開他的皇帝身份不論。”
“單就才華、品性、教養、魅力等方麵考量,他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其在文化與藝術上的全能之性及對各種愛好的嫻熟精通程度,沒有幾個皇帝能與之比肩。”
一旁的王繼恩躬身道:
“帝王者需心懷天下,梁武帝為帝之心不至誠,不然也不至於龜縮江南。”
“陛下誌圖萬裏,何需豔羨他人技藝小道。”
趙匡胤不由一愣,笑著點了點他。
“好一個狂徒。”
……
【剛剛繼位的梁武帝就感歎“朕之今日,所謂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他覺得自己仿佛是在用腐爛朽敗的繩索駕馭六匹奔馳的駿馬,生怕烈馬掙斷馭繩,弄得自己車毀人亡。】
【在這種如履薄冰的心態下,初為人君的梁武帝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除舊布新。】
【公元502年五月,梁武帝下令放出皇宮裏齊國諸帝從各地遴選來的許多宮女歌姬。“以宮女二千分賚將士”。】
【下詔,在皇宮門口的“謗木”和“肺石”旁設立兩個木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裏投書信。】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麽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裏投書。】
……
大明·萬曆時期
正在給萬曆講課的張居正看到天幕,口中一拐,直接講道:
“陛下可知謗木和肺石是何物?”
一身紅袍,頭戴玉冠,尚且年幼的朱翊鈞誠實的搖搖頭。
張居正不苟言笑道:
“謗木和肺石是古代宮門處必需之物。”
“前者是一根豎立的木頭,百姓要是對朝廷有什麽不滿和批評,可以將批評寫在木頭上。”
“而肺石是一塊顏色暗紅如肺的石頭,百姓若是有什麽不能解決的冤情,隻要往肺石上一站,就有專門的胥吏幫著把冤情反映到朝廷處理,絕對不會無視。”
朱翊鈞想了想,稚嫩道:
“可是先生,朕沒有在宮門處看到木頭和石頭啊?”
張居正嘴角微翹,答道:
“時過境遷,事物變易。”
“如今聳立於承天門前的恒表,就是從謗木演變而來。”
“肺石則漸漸遠隱,唐宋之後就被登聞鼓所取代了。”
朱翊鈞點點頭。
“所以才有擊鼓鳴冤一說?”
張居正開口誇道:
“陛下聰慧。”
“但此二物的本質是何,陛下可知?”
朱翊鈞搖搖頭。
“望陛下謹記,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此二物之本也。”
……
長這麽大還沒去過天安門呢,等這本書完結後想去看看。
≈ap;ap;nb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