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
字數:9937 加入書籤
天幕上。
大唐疆域再次懸於高天。
看著跟初唐時期差不多大小的疆域,眾皇帝皆唏噓不已。
大秦。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啊”
完全不能忍住不去想那兩個逆子。
一個傻一個蠢。
曆代先君篳路藍縷,曆經五百年成就聖王霸業!
最後十四年就沒了
嬴政閉上雙目深吸一口氣。
聯姻借運寡人也不想如此
但這天下不能二世而亡。
曆代先君的大業不能就如此草草了事!
雙目猛睜,一道精芒閃過!
“再拿五百斤奏疏來!”
大漢。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
劉邦看著天幕裏的唐朝疆域感歎著當皇帝的不容易。
“大漢倍出明君也隻有四百年國運。”
“真是太難了!”
安安靜靜趴在其懷裏的呂雉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天幕上。
大唐疆域化作一副疆域圖掛在朱牆之上。
其麵前,
幾位皇帝的身影一一浮滅。
但每個一身影最後都會摩挲著疆域上的河湟之地,忍不住接連歎氣。
安史之亂爆發後。
李隆基:!!!
高力士:陛下說求求別提這事兒了。
楊玉環:哦。
駐守在河西、隴右的軍隊東調平叛,吐蕃乘機進占了河湟地區,這一占就近百年。
唐代宗時,宰相元載曾籌劃收複河湟,但計劃尚未實施,元載被誅收複計劃不了了之。
唐憲宗時,他一直想等平定河北藩鎮,然後再向河湟用兵,但元和十五年突然駕崩。
穆敬二宗吃喝玩樂,文宗有心無力。
就這樣,河湟失去接近百年。
唐武宗時,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遇刺身亡,之後便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國力迅速衰落。
武宗得知後,開始秣兵曆馬準備收複河湟。
但第二年就暴斃了。
收複河湟之事就一直不了了之。
天幕上。
原本被吐蕃占領的河西之地突然亮起一抹殷紅。
不起眼的朱紅眨眼間就迅速擴大!
河西隴右之地皆被光複!
而朱紅之中,三個大字熠熠生輝。
張義潮
公元849年二月,原本由吐蕃控製的唐朝舊地秦州、原州、安樂州三州以及石門等七個關城先後起義歸唐。
唐宣宗命涇原等地調派軍隊前去接應,順利接管了這些地盤。
八月初八,三州父老一千多人來到長安朝見天子,宣宗親登上延喜門接見他們。
邊民歡呼舞躍,解胡服,襲冠帶,觀者皆呼萬歲。
同時下詔:募百姓墾辟三州、七關土田,五年不租稅”。
“四道將吏能於鎮戍之地營田者,官給牛及種糧。溫池鹽利可贍邊陲,委度支製置。
其三州、七關鎮戍之卒,皆倍給衣糧,仍二年一代。
道路建置堡柵,有商旅往來販易及戍卒子弟通傳家信,關鎮毋得留難。
其山南、劍南邊境有沒蕃州縣,亦令量力收複。”
十月,唐出兵取維州今四川汶川西北
十二月,出兵收複扶州今四川南坪北
公元851年二月,一位自稱為沙州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代刺史的人派來使節,請求歸降。
他帶來一個令大唐震驚無比的消息。
河湟收複了!
這個沙洲代刺史,就是張義潮。
張義潮來了!歸義軍!
西北有孤忠,曆經三代,為唐複地四千餘裏!
李忱:我和張義潮合砍82分!狗頭
劉禪:那你不行,我還領先趙雲一個身位狗頭
季漢。
眾人看了一眼趙雲,又看了一眼劉禪。
“阿鬥勇猛啊!”
本就忍著笑意的眾人被逗的樂開了花。
隻有劉禪一臉尷尬無措。
大唐。
李世民看了一眼天幕,向眾臣道:
“諸卿可備有帛巾?”
群臣皆搖頭以對。
“來人,備上帛巾!”
“西北有孤忠說不得又要大哭一場。”
天幕上。
古城內,出奇的黑暗、寒冷和清靜。
突然,
一名銅盔鐵甲的中年壯士率領數百好漢高舉火把和刀矛,在通往州府的大街上放馬狂奔,一邊跑一邊呼喊:
“起義歸唐!起義歸唐!”
四街八巷的門一張張爭先恐後地打開。
無數男男女女奔出來,揮動著各式各樣的武器。
沙州守將被這種陣勢嚇壞了,騎馬逃進茫茫的戈壁沙原。
黃沙漫天。
穿著盔甲的壯士回望城牆。
城牆上書寫沙洲二字。
三辰旗在隨風飄揚。
張義潮,沙洲人,祖籍南陽。
祖輩為唐將,曾任唐朝工部侍郎,祖上因職遷至河西,家族遂成為河西沙州的豪門大戶。
沙州,治所在甘肅敦煌,隸屬河西軍鎮。
安史之亂後,吐蕃先後攻占涼州、甘州、肅州,大唐為了戰略控位,將河西軍鎮的駐地從涼州轉移到沙州。
天幕上。
沙洲孤城被吐蕃大軍團團包圍著。
而城內的州府之內。
一名披著鎧甲的將士將坐在上首的官員勒死。
“即日起,州事由我代領!”
眾將佐、官吏幕僚看著眼前一幕無動於衷。
聽聞此言,皆跪地叉手道:
“喏!”
唐代宗李豫年間,沙州被吐蕃大軍包圍,沙州刺史周鼎決定焚毀城郭,東奔歸唐,卻遭到了部眾的反對。
將士們的理由很簡單,沙州是他們的家鄉,拚死也不能放棄。
而且如果放棄沙州,長安以西就沒了屏障,吐蕃將會更加肆虐猖狂。
周鼎一意孤行,沙州知兵馬使閻朝登高一呼,帶著眾人將周鼎縊殺,自領州事,宣布沙州將繼續和吐蕃頑抗到底。
當時,沙州最缺的就是糧食,閻朝拿出府庫錢財,以“出綾一端,募麥一鬥”的標準找百姓換取糧食,就這樣據城堅守了兩年之久。
大漢武帝時期
“人心所向之處,刀鋒護衛之地。”
劉徹拍著手邊的錦榻,言語懇切。
“自古忠臣良將從來不缺。”
“唯看上位能識人用人否。”
“天下英才如過江之鯽,亦難免有遺漏之處。”
“這閻朝同樣是忠肝義膽之人啊。”
看著手刃上司也要堅守孤城的官員,一旁的衛青也忍不住感慨道:
“天下太平時,這些忠貞義士名聲不顯。”
“天下大亂後,卻要靠這些大義之輩彰顯仁義。”
“大唐幸哉,孤忠不幸啊。”
“若是有的選,怕是張巡郭昕等人也不想當這臨危之忠吧。”
一頓話把劉徹說沉默了。
忠臣忠臣
但凡皇帝都愛忠臣。
可什麽時候才會突現出真正的忠臣呢?
唯國破家亡之時
公元781年,德宗建中二年,隻擁有四五萬人口卻打了十餘年對外戰爭的沙州,終於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閻朝為了保全沙州百姓,與吐蕃主將尚綺心兒約定,在沙州百姓不能外遷的條件下,宣布投降。
隨後,城中官民改穿吐蕃服飾,但每逢祭祀祖先,他們都要換上漢族的服裝,以示對大唐的忠誠。
沙州失陷後,百姓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殘酷鎮壓。
“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鹹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
如果漢人在街上走路,必須低頭彎腰不能直視吐蕃人,更別說平起平坐。
沙州刺史閻朝,因態度頑強,最終被吐蕃用“置毒靴中”的手段暗殺。
從此,西域諸鎮陷落長達數十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沒有人記得大唐曾經擁有這片土地,也沒有人記得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大唐的遺民。
那些大唐的棄子承受著高壓的統治,不許穿唐服、說唐語,老弱者被斷手鑿目,棄之野外。
隻有節日時,這些遺民才敢穿上唐服,朝著長安的方向朝拜。
公元836年,文宗派遣使團出使西域,途徑甘、涼、瓜、沙諸州
當這些遺民看到大唐使者經過這裏時,無不夾道歡迎,痛哭流涕道:“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
大唐。
“朕還是心善啊”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背負雙手望著天幕。
“朕還是貪圖虛名啊。”
殿內眾臣緩緩低頭,一股寒意自上位襲來。
李承乾微微後撤半步,小李治縮進長孫皇後的懷裏。
“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
“這些是朕的罪過啊”
“諸卿”
李世民平靜的看向群臣。
一字一句道:
“朕要滅了吐蕃。”
暗自歎口氣,魏征上前一步直言道:
“陛下師出無名啊”
抬頭望天,李世民淡淡道:
“找。”
“離間。”
“策反。”
“挑唆。”
“暗賂。”
“辦法有的是。”
“朕隻要結果。”
大唐德宗時期
“嗚嗚嗚嗚!”
大唐文宗時期
“嗚嗚嗚嗚。”
大唐武宗時期
“嗚嗚嗚嗚!”
“你嗚什麽嗚!”
李炎不耐煩的打斷李德裕的抽泣聲。
“邊防武備準備的如何了?”
“按照天幕上說法,吐藩馬上就要把自己玩死了!”
李德裕擦了擦眼淚,略帶鼻音道:
“沙洲一直與我們有所聯係,就等陛下下詔,他們就揭竿而起了。”
扶膝而起,李炎踱步站定。
“好,讓身處吐藩暗子準備好。”
“朕要趁其病!要其命!”
大明。
“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
朱元璋望著這句話久久不能回神。
“唉北宋澶淵之盟,徹底放棄了對幽雲遼東的念想。”
“甘肅、遼西、遼東算算易手多少年了,宋還放棄了。”
“等數完五代就是兩宋然後就是元朝”
“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的簡單。”
“這期間又是多少壘壘白骨啊”
漸漸的,河西百姓說的話已經變了音調,唯有身上的唐服宣示他們依然是唐之子民。
大唐的皇帝與朝臣忘記了他們的邊關要塞從萬裏之遙的陰山退到了家門口的原州,離長安不過五百裏。
忘了涼州,這是大唐的絲路。
忘了李白從這而來入世間寫絕世的詩。
忘了高適從這裏采邊塞豪邁粗糲的風。
忘了豔麗的胡伎經這裏去到長安演出
長安忘了,但沙洲沒忘。
從小長在沙洲的張義潮也沒有忘。
“論兵講劍,蘊習武經,得孫武、白起之精,見韜鈐之骨髓。”
“知吐蕃之運盡,誓心歸國,決心無疑。”
這,就是張義潮自幼而立的大誌。
而這大誌一等,就是四十餘年。
張義潮得虧是唐朝人啊,這要是生在宋朝。
嗬估計比狄青還慘!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