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

字數:12549   加入書籤

A+A-




    【公元1069年九月初四。製置三司條例司提出實行“青苗法”】

    【青苗法,要求各路常平倉、廣惠倉的資金,“仍以見現錢,依陝西青苗錢例,取民情願預給,令隨稅納斛鬥,內有願給本色,或納時價貴願納錢,皆許從便”】

    【以相當於國家儲藏糧食的貨幣總價值的錢財為本,每年兩次向缺糧農民發放生活與耕種的貸款,收取二分到三分年息。】

    【本息隨同每年夏秋所納稅賦一並繳還。】

    【按戶等高低規定借貸數額,如本路常平錢額在支借以後尚有餘額,則由官府根據二等以上人戶數多寡酌量派給。】

    ……

    {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算低息?}

    {就那個時期,是的,它算低息。}

    {而且他不是百分之二十,夏秋兩季兩次發放,它一年裏其實是百分之四十的利息,外加本錢隨同夏秋二稅一起繳還}

    {那我明白它為什麽幹不成了。}

    {當時民間私人貸款是在百分兩百到三百,相比之下降低了很多。}

    {關鍵是這路子的確不對勁啊!這條法令其實就是給本金,通過調動底層的積極性,通過勞動創造出更大的蛋糕。}

    {打個比喻就是,有個農民因為沒地沒錢,所以隻能賦閑,那他就不能創造什麽社會價值。}

    {這個時候政府借他錢,讓他去耕地或者什麽的,他就能通過本金創造出更多價值。這相當於做大了蛋糕。}

    {但是這條法令想的太美了!想的太好了!百姓又不是當官,不是有特權的文人!他們本來賦稅就多且雜,物價還高,你不想著先減減賦稅就罷了,你還加賦稅!}

    {加賦稅也就罷了,你還攤派!攤派不說你還給官員設KPI!}

    {王大佬!你真的在地方幹過嗎?官吏什麽德行你不清楚啊!}

    {他真幹過,帶著農民修建河堤水堰,改善農田水利。還將官庫中的儲糧低息貸給青黃不接的農戶,幫助農民度過災荒。}

    {唯一的區別就是,在地方時這些是他親手幹的,上了廟堂要把這些交給別人幹。}

    {但不是每個人都是他啊。}

    {你要這麽說……那有點明白漢文帝有多牛逼了。}

    {田租、人頭稅、徭役,三者加起來不但把收稅率壓在百分之三十八左右。還能讓地方不讓下其手……文景之治的含金量再次提升了!}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看著那青苗法若有所思。

    耕作有季節性,生長周期較長,從耕作到收成期間,需較大投入。

    許多百姓一時拿不出這麽多錢,隻得向富人豪強高利貸款。

    一旦還不了款,土地便被賣掉。

    青苗法,以二分的年息貸款給農民,穀物成熟時還錢。

    此法乃是以商人手段助民增產,同時防止富人兼並窮人的土地。

    從幫扶貧民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好事……

    而且……

    劉恒看著天幕,又想起了那條例司。

    西周泉府不是什麽出名的任職,在西周也沒什麽大用……

    但它是一個天下大治的思路,隻不過是因為天下共亂荒廢了。

    而這王安石……

    他是想提高稅收,增加國家財政,然後在分配下去,最終改變百姓財富。

    敲著桌子。

    劉恒緊鎖雙眉。

    可行嗎?

    理論上是可行的。

    事實上在小範圍內也是可行的。

    但大範圍呢?在整個天下呢?

    劉恒看著那句“按戶等高低規定”和後世子的那句“攤派”。

    深深的歎了口氣。

    天下豪強不會視若無睹。

    而這條法令能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了。

    一旦有一處地方因加稅而致使百姓慌亂從而上報朝廷,這政不廢也得廢。

    因為宋朝一丁點試錯的成本都沒有了。

    “他太急了,比那範仲淹還急。”

    “治國急不得呀。”

    一旁的劉啟托腮悠悠道:

    “但宋朝也容不得慢慢來了。”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一仰頭,麵帶不屑。

    “何人給你們的膽量,還敢與朕的阿父比?”

    “我文景之治!天下第一!”

    “哈哈哈哈哈!”

    小劉徹爬出王皇後懷裏,貼近劉啟耳邊,大聲道:

    “阿父!這製度我們可行嗎!”

    “哈哈哈哈咳咳!”

    劉啟被突然其來的吼聲驚了一下。

    狠狠咳嗽一氣後,瞪了小劉徹一眼。

    “伱有病啊!三十稅一你不幹!非得放貸給百姓!”

    小劉徹認真道:

    “但是阿父,我們可能一直三十稅一嗎?”

    劉啟沒好氣道:

    “你不打匈奴就行了!”

    小劉徹嘴巴一瞥,眼淚積蓄在眼中。

    劉啟扶了扶胸口,看著兒子那副模樣,別扭道:

    “少做這副模樣……阿父明白你的意思。”

    “但這事還有一弊你沒看到。”

    小劉徹一抹眼淚,嘟囔道:

    “什麽弊端啊。”

    劉啟扶著胸口緩著氣,看著天幕目光複雜。

    “此舉其實就是將豪強的放貸之舉收回到朝廷手裏。”

    “其實跟鹽鐵官營差不多。”

    “隻是皇帝成了最大的豪強。”

    “但問題是……若皇帝想要錢了呢?”

    小劉徹被問住了。

    ……

    大唐。

    李世民無視還在掰扯著那群官員。

    望著天幕感慨道:

    “朕做的還是不夠啊。”

    一旁的李承乾卻突然開口道:

    “不,阿耶做的已經夠多了。”

    “我大唐租庸調製的設置之初不就是要為民製產嗎。”

    “我大唐稅租為四十稅一,相比後漢的三十稅一更低。”

    “阿耶何故感歎。”

    李世民看著護著自己的兒子,心裏感動又欣慰。

    笑著道:

    “其實不比稅賦,朕也不懼漢朝。”

    “雖說三十稅一,但漢朝的人頭稅和徭役可遠遠不止。”

    “朕所敬者,唯漢文帝一人也。”

    李世民看向天幕,神色向往。

    “其餘漢帝隻不過是得了減稅的名聲。”

    “隻有漢文帝,他才是真正的體民之苦,使得民得利。”

    “武帝能得百姓原諒,全在於文帝之餘德。”

    “漢朝能再受天命,季漢偏安一隅,都是得文帝之餘德。”

    “朕之餘德,遠遠不夠啊。”

    ……

    【民戶以前在青黃不接之際,向地主、富戶借高利貸,利息高的為本金的一倍。】

    【“昔之貧者舉息之於豪民,今之貧者舉息之於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則青苗之令已行矣!”】

    【正是由於青苗法剝奪了豪民放高利貸的機會,因而受到官員中豪民利益代表者的猛烈攻擊。】

    【但與此同時,地方官員也在拖後腿。】

    ……

    天幕上。

    熙熙攘攘的繁華酒樓內。

    一名身著補丁麻衣老人看著身邊那環繞一群的女子,訥訥不語。

    一名戴著腳帽的官吏拿著紙筆對老人和顏悅色的笑說些什麽。

    “丈人,這青苗法可是當今副相王介甫王相公為了大宋百姓而設立的新法!”

    “咱大宋當今的副相,你知道吧?”

    老人局促的握著雙手,連忙點頭。

    “聽說過聽說過,官人您講,你講。”

    官吏笑容更盛,拖著屁股下的椅子貼近一點老漢,也不在乎對方身上的那股酸臭味兒,笑容滿麵道:

    “丈人,近幾年咱們這的收成不好,百姓都餓肚子。”

    “天子與王相公看不得這些。”

    “出新法,把官府的儲備糧貸給你們!”

    老翁張口欲言。

    官吏連忙豎起兩根手指道:

    “不多!二分利!有收成了隨本而交,收成不好可以晚交!”

    “還是按戶等給貸,不怕多貸了還不上!”

    老翁聽了半天,臉上的皺紋都擠成了一朵花。

    “聽官人這麽一說,還真是……好啊!”

    官吏趁熱打鐵道:

    “可不是嗎!若不然,你們借那些富人的貸可是九出十三歸啊!”

    “丈人,你看你這家裏的情況……”

    老翁想起家中情況,咬了咬牙,低聲道:

    “官人,向老漢家中這種……最低能貸多少啊?”

    官吏連磕絆也不打,直接道:

    “能貸一貫五百文的米豆。”

    隨後裝模作樣的在那一堆紙張裏抽出一張。

    “丈人,你這張紙上按個押,就可以了。”

    老翁看了看這張紙,左右看不明白,又看了看四周女子。

    身邊的一眾女子擁簇在一起,對著紙張指指點點一陣,在官吏的捋須微笑中向老翁點點頭。

    “是,是這張,是青苗法。”

    “是呀是呀,才二分哩!”

    老翁在一眾鼓勵微笑中畫了押,按了手印。

    官吏拿起紙張,忍不住大笑。

    老翁也隨著微笑。

    一眾妓子也捂嘴而笑。

    酒樓裏一片歡聲笑語。

    ……

    大秦。

    嬴政麵無表情。

    宮內一片寂靜。

    其麵前五人一動不動,個個裝死。

    ……

    大漢。

    “完咯。”

    劉邦飲了一口小酒,咂咂嘴,不再說話。

    劉盈左右看了看。

    劉邦喝酒,呂雉冷臉。

    都不敢招惹……

    “四弟,怎麽回事兒啊?這不是好事嗎?”

    小劉恒臉色複雜的看向一臉求知表情的劉盈。

    幼小的心靈第一次明白什麽叫,朽木不可雕也。

    “大兄,你是個好人。”

    劉盈看著說了一句話就不搭理他的小劉恒,摸了摸下巴。

    我是好人,所以呢?

    ……

    炎漢·武帝時期

    “欺上瞞下……不。”

    劉秀看著這幕,氣得身上直冒火星子。

    “是強取豪奪!”

    一旁的劉莊看著劉秀目瞪口呆。

    強不強取的,阿父你火了!

    著火了!

    ……

    季漢。

    坐在劉備身後的劉禪看著殿內突然安靜下來,不明所以。

    怎麽都不開心了?

    ……

    季漢·懷帝時期

    劉禪顫著手,指著天幕向身邊的諸葛亮求證道:

    “他……他沒騙那老翁吧?”

    “相父!他沒騙那老翁吧!”

    “是最低的苗貸,是最低的苗貸吧。”

    諸葛亮輕搖羽扇,默默不語。

    劉禪看著諸葛亮這一幕,握緊了拳頭。

    又看向天幕,紅著眼眶咬牙切道:

    “蠹蟲!蠹蟲啊!”

    ……

    大唐。

    太極殿內鴉雀無聲。

    李世民倚著軟枕,臉上看不出喜怒。

    但一眾人卻紛紛低頭,不敢有絲毫妄動。

    當年在玄武門,陛下也如此平靜啊。

    ……

    大宋。

    “啊啊啊啊!”

    “砰!”

    “咣!”

    “嘩啦!”

    “噗!”

    花草樹木、石桌石椅、涼亭假山……

    後苑內的一切,皆被大聲怒吼的趙匡胤用蟠龍棍打的四分五裂。

    被一塊飛石砸的吐血的趙匡義費力的爬出後苑。

    “嘭!”

    一聲巨響傳來,隨後一陣狂風又將其掀翻出去,撞到門檻上暈死過去。

    後苑內,

    單膝跪地於一處深坑內,趙匡胤拄著蟠龍棍。

    眼淚不停的順著臉頰留下。

    “大宋……”

    “怎麽就這麽難……”

    “想變好怎麽就這麽難……”

    ……

    【地方官府在放青苗錢時,會開飯桌請借錢人吃喝,有的甚至“令妓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百姓不識字,貸款和還款數額完全由官吏來寫。】

    【若是借貸一石陳米,還貸時要新的一等小麥一石八鬥七升,“取利約近一倍”,利息高達百分之百。】

    【放給你的時是陳舊的黴糧,收回時須是新糧。】

    【放的時候斤兩不足,收回時卻故意壓秤。】

    ……

    天幕上。

    穿著官服的差人從破財的草屋中揪出一男子。

    將其摜倒在地後,與身邊的差人的用水火棍狠狠抽打男子。

    一位盤著頭發的婦人從草屋中追出,跪倒在地,抱著一位差人的大腿哭喊道:

    “官人!沒有糧!真的沒有糧啊!”

    “那秧苗,那秧苗到手裏是死的呀!”

    差人停住手,看著被打斷腿的男子在地上哀嚎。

    用手一指屋內壓抑的抽泣聲,笑道:

    “我們隻管收稅,放貸不歸我們管。”

    “你說還不起,屋裏不是有兩寶貝嗎。”

    婦人回頭看向屋內,頓時明白了什麽。

    身體一軟,趴在地上。

    雙眼無神的無聲哭泣著。

    ……

    【因青苗法有貸款指標,地方官開始攤派。】

    【富裕農戶不需要借青苗錢也強迫他貸款。】

    【因為朝堂要賺利息。】

    【一等富裕戶貸款數額相當於五等窮人的十五倍,利息也是十五倍。】

    【各地開始大搞“抑配”強迫貸款。】

    【也有的上等戶願意借貸,拿過來之後又尋找時機放貸,利息更高。】

    【貸款之後,若發生天災,青苗變成死苗怎麽辦呢?】

    【那不管,反正你得還利息。】

    【於是,差役們四處抓人,逼迫百姓賣地賣兒女。】

    【不幸的是,變法開始之後,水災、旱災、蝗災不止,各地地方官徹底成了虎豹豺狼。】

    【不但窮人倒大黴,許多富人也成了官府獵殺目標,不是破產就是逃亡。】

    【青苗法的實施使得宋朝獲利頗厚。】

    【公元1073年,得青苗利二百九十二萬貫。】

    ……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