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

字數:13155   加入書籤

A+A-




    大漢·武帝時期

    “世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異人。”

    這猛得出聲一句,嚇得衛子夫魂飛魄散!

    她一扭頭!

    就發現那死人不知何時已經扭過身來。

    正枕著胳膊看著天幕呢!

    衛子夫暗自扶上心口。

    一邊平複劇烈的心跳,一邊麵帶微笑咬牙切齒道:

    “陛…下……評價還真高呢!”

    劉徹身子不動,眼睛往下一瞥。

    鼻子裏輕哼一聲。

    “哼,那是自然。”

    “這種異人,非朕這種心誌堅定、雄韜大略、一以貫之的君主不能掌握!”

    “可惜呀,人亡政息。”

    “就這宋朝皇帝的模樣,他這新法又得廢了。”

    ……

    【王安石主持的變法,總計共有六年。】

    【但是新法並沒有因為王安石的離去而被徹底中止。】

    【公元1078年,宋神宗改元元非,親自下場推動變法。】

    【開始把變法放到官製上,將官員的升遷大權從宰相手裏奪走。】

    【恢複了唐朝三省製。】

    【應該說,在變法這件事情上,宋神宗是堅定不移的。】

    【從這點看,他堪稱是宋朝三百年曆史當中最有改革進取精神的皇帝。】

    ……

    劉徹:……

    衛子夫偷瞄。

    “無聊!”

    一甩袖子一擰身,劉徹繼續背對天幕。

    ……

    大秦。

    劉邦把頭埋的深深的。

    這種情況下,最好別說話。

    “劉邦,你說大宋為什麽能撐三百年?”

    嬴政表示我不會放過你!

    混蛋!

    還什麽秦朝與秦民誰重要?

    秦民不重要寡人一開始就砍死你這老混蛋了!

    ……

    大漢·靈帝時期

    “三百年?”

    劉宏倒吸一口涼氣。

    漢朝才四百年!

    殿內眾人也停止討論。

    不應該呀?

    根據廟算,它能挺一百多年就不錯了!

    三百年?

    一百年和平,前邊又提過北宋。

    難道是……

    王莽舊事?再換新天?!

    莫非……這神宗還真把變法推下去了!

    ……

    季漢。

    劉備舉起酒杯,是飲也不是,不飲也不是。

    “三百年?莫不是繼續變法引起了民憤?”

    “然後再受天命?”

    殿下等人默默不語。

    曹操捋須呻吟道:

    “不太可能,若真如此,遼、夏豈會無動於衷?”

    殿內眾人繼續不語。

    一邊的孫權則暗戳戳道:

    “距離那澶淵之盟也有七十年了……”

    “嘶!”

    殿內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那可能還真就是內亂起,外亂生!

    ……

    大唐·高祖時期

    “什麽?!!”

    李淵從床上跳起,叉著腰看著天幕。

    “就這破朝代還三百年?!!”

    “朕的大唐還不到三百年呢!”

    一旁坐著的李建成衝著李世民挑挑眉。

    “阿父說是他的大唐。”

    李世民默默的白了他一眼。

    這人現在開始有點招人煩了。

    ……

    大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趙匡胤一把扔掉手裏的鐵棍。

    叉著腰站在坑裏放聲大笑!

    “朕就說!”

    “大宋不能那麽一直倒黴下去!”

    “不用說!這趙頊和王安石就是我大宋的孝公商君!”

    “後麵就是以此壯大!”

    “哈哈哈哈!”

    “雖然路途坎坷了點,但結果是好的嗎!”

    “哈哈哈哈!”

    ……

    大宋·神宗時期

    還在糾結王安石居然死了的趙頊眨了眨眼。

    朕……難道這麽厲害?

    ……

    大宋·哲宗時期

    剛剛又受了一波太後氣,從而過來讀書的趙煦眨了眨眼。

    扯著臉色複雜的司馬光衣袖,小聲道:

    “莫非朕就是那個力挽狂瀾的天才!”

    司馬光回過神來,臉色更複雜了。

    你……是嗎?

    ……

    大宋·徽宗時期

    “三百年?”

    趙佶捋著胡須一臉困惑。

    難道先前朕理解錯了?

    大宋自我手裏開始就一直飛騰?

    那北宋又怎麽理解?

    ……

    大宋·孝宗時期

    趙昚帶著苦澀的笑容。

    “還好……還能苟活些時日。”

    ……

    大明。

    朱元璋笑著指天。

    “這話說的,換不知道的人來還以為多厲害呢。”

    馬皇後則感歎道:

    “也不知大明會有多少年。”

    朱元璋一收笑容,沉吟著。

    怎麽也得三百多年吧?

    不能比宋朝短啊!

    ……

    天幕上。

    宋朝疆域上延伸出五條紅色的行軍路線,直奔西夏而去!

    ……

    【公元1081年四月,西夏國主與太後發生矛盾,提出向宋割地求和之議,被西夏國梁太後囚禁。】

    【七月,消息穿到宋朝,宋神宗決定大舉進攻西夏!】

    【他以宦官李憲為主帥。】

    【令李憲出熙河路,外戚高遵裕出環慶路,劉昌祚出涇原路,宦官王中正出河東路,種諤出鄜延路。】

    【四十萬大軍分五路大舉進攻西夏。】

    ……

    大宋。

    “兒戲啊!”

    一拍大腿,趙匡胤怒其不爭。

    你們這幫皇帝就如此不禁誇嗎?!

    用一個不知兵的宦官當主帥不說!

    攻伐之事,不以敵情而定,望空深入!

    不滅敵力而搶地盤?!

    西夏國主被禁,朝廷紛爭也算消解。

    此時敵合力抗師,五路兵馬隻有徒勞無功之慮!

    “那王韶呢?!”

    一旁的趙匡義默默吐槽著:

    “說不準步了狄青後路呢。”

    趙匡胤無言以對。

    隨後勃然大怒!

    “你還有臉說!都怪你!”

    “砰!”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額頭直冒冷汗。

    想想當年雍熙北伐,隻不過三十萬人左右。

    這小子不會把變法得來的籌碼都壓上去了吧?

    ……

    天幕上。

    一陣陣凜冽的北風帶著愴惻的哨音,正嗚嗚作響的肆虐吹襲著汴京城。

    突然一陣淒厲的馬嘯聲沿著禦街蕭蕭傳來!

    馬蹄聲“噠噠”而近,三匹鐵騎汗水淋淋的越過州橋,呼嘯著向宣德門急馳。

    畫麵一轉。

    宮燈照亮禦案,趙頊正伏案批覽著疊壘盈案的文書奏章。

    一件裘袍披在他的身上。

    腰背已顯彎曲,一雙眼角已刻出了幾絲淺淺的魚尾紋。

    眉頭間的愁雲不散。

    突然!

    沉鬱神情變為眉豎目睜的暴怒。

    擲筆於案,憤然而起!

    衣袖拂去案頭的文書奏章。

    ……

    【八月,種諤率軍九萬三千人攻克米脂城,挾功上奏要求不再受節製。】

    【十月,進兵至石州,軍糧不繼,又遇大雪,將士不耐饑寒,凍餓死者十之二三,大軍潰散,生還入塞者僅三萬。】

    【王中正率士卒、民夫各六萬,渡無定河北行入宥州,糧草也完全斷絕,隻剩士卒三萬、民夫一萬一千。】

    【十月,高遵裕率八萬七千人,十月兵不血刃進抵韋州,也因糧草不繼而紮營旱海等待接濟。】

    【劉昌祚率蕃漢兵五萬,在宋夏邊境擊退西夏三萬兵馬的阻擊,十一月先於高遵裕兵進逼靈州城下,前鋒幾乎奪門而入。】

    【但高遵裕忌功,傳令他不許乘勝攻城,致使坐失戰機。】

    【其後,高遵裕指揮圍城達十八日,卻久攻不下。】

    【西夏軍一邊決黃河水倒灌宋營,一邊派兵斷絕了宋軍的糧道。大批宋軍凍溺而死,生還者僅一萬三千餘人。】

    【李憲率軍十餘萬,九月收複蘭州便遲遲不願進軍,到十一月才進抵天都山,這時高遵裕、劉昌祚已經戰敗,他接詔回師】

    【靈州戰役居然慘敗,宋神宗毫無思想準備。他“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能寐。”因此身染疾病。】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恒抱著劉娥的手臂感歎著:

    “這宦官和宦官也不能同日而語啊。”

    “想那秦翰多勇武啊。”

    “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

    “平叛成都時,身中流矢五戰五捷,攻克益州,卻把戰功讓給了部下。”

    “澶淵大戰時,身在最前線,七十餘日不解甲,直到遼國退軍。”

    “病逝時,禁軍以父兄之禮葬他,他也是宦官啊。”

    一旁的劉娥無奈道:

    “可就算是秦翰複生,也不能擔當西征的主帥吧?”

    “這次西征明顯是為了平定西夏,這可是圖謀滅國之舉啊。”

    “縱觀曆朝曆代,這種烈度的戰爭也從未讓一個宦官來擔當主帥的道理啊?”

    趙恒點點頭。

    “你說的有道理,但這是祖宗之法啊。”

    ……

    大宋·神宗時期

    趙頊摸了摸額頭,他有點能理解未來的自己在想著什麽。

    西夏內亂,我不取則遼國取。

    難道要坐視遼國坐大嗎?

    以耶律洪基沒事都敢向宋朝勒索土地的貪婪,近於分裂的西夏算什麽?

    可是……王韶呢?

    ……

    大明。

    “伱就說宋朝他倒黴不倒黴吧!”

    朱元璋大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捧著西瓜啃著。

    擦了擦嘴角,嘴裏鼓鼓囊囊的說著:

    “唯一有點本事的王韶還死在元豐西征的前夕。”

    “六月死的,七月西夏消息就傳來了!”

    “你說說!多倒黴!”

    “這大宋的確是不得天命!”

    一旁的馬皇後拿著西瓜看得心煩,一把將身邊的抹布扔過去。

    “吃東西的時候別說話!”

    “這汁水全噴我身上了!”

    ……

    天幕上。

    千裏蔓延的山脈上,一道道身影連成一條長龍匯聚於一處。

    壘石搭木,一座城寨正在此處快速成型。

    ……

    【宋神宗不甘心靈州之戰的失敗。】

    【公元1082年七月,神宗接受沈括與種諤的建議,派徐禧等人到橫山一帶主持築城防守事務。】

    【徐禧主張在永樂築城,遭到沈括與種諤的反對,但徐禧固執己見,築永樂城。】

    【永樂城從八月十五日動工,九月初六修成,神宗賜名“銀川寨”。】

    ……

    大唐。

    “急功近利。”

    李世民撚著胡須,下了評價。

    一旁的李承乾輕聲詢問道:

    “橫山延袤千裏,出產戰馬,易於耕種,有鹽鐵之利。”

    “占得橫山,再沿銀、宥、夏、鹽、會、蘭等州一線修建城寨,築壘推進,一步步穩紮穩打。”

    “就能圍逼靈州,逼使西夏就範。”

    “阿耶為何說他急功近利?”

    李世民放下手,枕著軟枕,身體往前一傾。

    “沒錯,橫山就像一條天然的長城阻峙在宋與西夏之間。”

    “對宋朝來說,拿下橫山的製高點,就像遼國掌握了燕雲十六州一樣,從此登高臨下,任意馳突,隨時進入西夏腹地。”

    “但問題是,西夏不會坐視不管。”

    “隻要他們不傻,就一定會派出大軍,派出精銳來拔掉這眼中釘肉中刺!”

    “那麽問題來了,宋朝的主將能不能守住呢?”

    李承乾看著天幕。

    就看這徐、沈、種三人的相處……這寨子沒了的可能性很大啊!

    ……

    【橫山對於西夏來說,比河湟更重要。】

    【永樂城剛建成,西夏便派出二十萬大軍拚死爭奪,其中包括被稱為鐵鷂子的主力騎兵。】

    【徐禧得到情報,居然不相信,麻痹輕敵,一意孤行。】

    【公元1082年九月二十日,永樂城陷落,三萬守軍陣亡,二十萬民夫死亡。徐禧本人死於亂兵。】

    【十月初一,宋神宗接到永樂城失陷的消息,悲憤涕泣,不思飲食,早朝時麵對輔臣失聲痛哭,群臣不敢仰視。】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撇了撇嘴,揣著袖口嫌棄道:

    “就你們也配用永樂?”

    “晦氣!”

    一旁的朱瞻基看向朱高熾。

    朱高熾繃緊一張胖臉,一隻手在胸前輕而快的搖動著。

    朱瞻基咽了口口水。

    佯裝無事,繼續看著天幕。

    ……

    天幕上。

    福寧殿丹墀上,禁衛成列。

    當值侍人,舉止謹慎、神情沉默。

    福寧殿內,已是一片無奈和淒涼。

    禦醫們神色慌亂,幾十名宦侍、宮女都愁容滿麵,落著眉眼。

    他們三五相依,站在皇帝寢室外的長廊裏,望著緊閉的寢門。

    惶恐的等候著宣喚或是那句不敢說出口的哀音傳出。

    在不安的等待中,三更梆鼓敲響。

    寢殿內,婦人的痛哭聲從中傳出!

    ……

    【永樂之役大大刺傷了神宗,史稱“及永樂陷沒,知用兵之難,於是亦息意征伐”。】

    【他強兵開邊的夢徹底破碎了。不僅精神委頓不振,病情也日漸加劇,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公元1085年正月初,神宗一病不起,至二月末,已病重不能說話。】

    【三月初一,立長子、時年十歲的延安郡王趙傭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煦。】

    【初五,駕崩福寧殿。】

    【終年三十八歲,葬於永裕陵,諡號“聖孝皇帝”,廟號“神宗”。】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