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己巳之變·中興夢滅

字數:6292   加入書籤

A+A-


    天幕上。
    八月天氣,溽悶暑蒸。
    巳時剛過的京城西市口已是人山人海。
    行刑台四周已被裏外圍了兩層,刑柱四角各站著三名身穿飛魚服的監察。
    刑柱上,囚徒蓬頭垢麵,滿臉血汙。
    血順著下巴向下滴落。
    監刑台上,大紅袍的官員持著文書高聲道:
    “依《大明律》,袁崇煥磔死!”
    “皇上有旨:袁崇煥處死後懸首三日,傳首九邊!”
    說罷看看旗杆地影。
    再道:
    “時辰已到,送酒!行刑!”
    ……
    【崇禎三年(1630)正月,首輔韓爌致仕。六月,“閹黨”吏部尚書王永光趁己巳之變,指使禦史彈劾東林黨錢龍錫等人。】
    【周延儒、溫體仁等人也推波助瀾。】
    【言: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
    【其賣國欺君,其罪莫逭。】
    【錢龍錫出都,以崇煥所畀(bì)重賄數萬,轉寄姻家,巧為營斡,致國法不伸。】
    【應命法司從實嚴訊,以查明錢龍錫私結邊臣、擅權主款、蒙隱不舉之罪。】
    【袁崇煥擅殺逞私,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之罪。】
    ……
    大漢·惠帝時期
    未央宮內。
    劉盈驚掉嘴裏的肉,他指著天幕難以置信道:
    “就這種理由?”
    “他不會真就信了?”
    呂後抬眼一瞥而過,平靜道:
    “盈兒,你還是不懂。”
    劉盈看向呂後。
    老婦人閉上眼睛,緩緩道:
    “那曆代的遼東巡撫,如高第、王之臣等人,雖無能,但畢竟邊關未破。”
    “這一朝,換了個能人袁崇煥,卻被人家打到家裏來。”
    “皇帝的顏麵何在?”
    “總得有人擔這個責吧?”
    “誰擔?”
    “唯有二人,一是身為薊遼督師的袁崇煥。”
    “一是任用袁崇煥的皇帝。”
    劉盈拾起掉在地上的肉,擦了擦,又塞進嘴裏。
    他明白了。
    “皇帝是聖明天子。”
    “袁崇煥曾有大功,用他並沒有錯。”
    “所以,錯就隻在袁崇煥。”
    “母親……兒子有些惡心了……”
    呂後眼也不睜,淡淡道:
    “那你也得忍著。”
    ……
    【當時朝廷大臣中,為袁崇煥喊冤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
    【有一些人堅信袁崇煥已經投敵,他們義正詞嚴地上書,要求予以嚴懲。】
    【祖大壽上書,願削職為民,為朝廷死戰盡力,以官階贈蔭請贖袁崇煥之“罪”。】
    【袁崇煥的部屬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餘口,到宮外申請,願意全家入獄,代替袁崇煥出來。】
    【關外的將吏士民不斷到總督孫承宗的衙門去號哭,為袁崇煥呼冤,願以身代。】
    【崇禎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崇禎帝於紫禁城平台,對群臣說:
    “袁崇煥付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依律磔之!”】
    【同日,袁崇煥被淩遲處死。】
    ……
    {袁崇煥下獄真就是自己把自己弄到這步田地。}
    {首先,後金是遼東防備的對象,結果遼東軍卻在宣府之後才抵京救援,難免不讓人懷疑其真實動機。}
    {其次,明清戰爭爆發以後,明軍屢戰屢敗,但是非常神奇的是,每次都是客軍全滅,遼東軍無恙。}
    {最後,也是袁崇煥本人的問題,袁崇煥在崇禎即位之初許下五年平遼的宏願,結果五年之期未滿,就出現了京城被攻打的情況。}
    {屢屢疊加之下,袁崇煥的行為就可以用兩種極端話語來評價。}
    {從正麵的角度講,皇太極一反常規而從薊門突破,袁崇煥確實出現判斷失誤,但是也積極彌補,親率全軍支援。}
    {至於要入都整編,是因為遼東軍非常擅長以固守堅城伺機反擊的戰術,而且北京作為首都,城防穩固,非常適合將後金殲滅於城下。}
    {可是,從負麵的角度講,袁崇煥即便沒有與後金勾結謀圖政變,單就放寇入京就是大罪。}
    {而且袁崇煥無詔入京整編、祖大壽自行撤軍,最輕也是挾軍自重,特別是滿桂受傷戰死,更是又一次印證了遼東軍有坑害友軍的嫌疑。}
    {雖然崇禎有易衝動等缺點,但是將袁崇煥下獄並無太多可指責之處。合理合法。}
    {有人說皇太極運用了離間之計,讓袁崇煥從封疆大吏,淪為階下之囚。}
    {其實早在袁崇煥與後金軍隊決勝關外之時,明朝境內就開始流傳大量有關袁崇煥投敵的謠言。}
    {從京城民謠“投了袁崇煥,東人跑一半”“毛公死,世所冤,袁公死,人不憐”等話語的背後,可以看出京城裏的輿論對袁崇煥已形成圍剿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不可能有自我辯護的機會,因為沒有人會選擇在這時候再相信他,包括皇帝。}
    ……
    季漢。
    曹操忍不住拍案道:
    “天下大勢,此消彼長!”
    “今日他起,明日你落!”
    “此一時不思邊境之重,卻以非議而定罪!”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這皇帝真是難成大事!”
    劉備則想到了袁崇煥五年平遼時所說的話。
    “城外是敵人,城內也視自己為敵人,他就這樣成了天下公敵。”
    “曾經預言過眼前一幕的他。可曾想到現實要比自己想象糟糕一百倍。”
    諸葛亮則沉下眼眸,臉上無悲無喜。
    袁崇煥該不該殺?
    馬謖該殺,袁崇煥就該殺。
    性質是一樣的。
    但怎麽殺,什麽罪名殺。
    又大不一樣了。
    ……
    【袁崇煥死後,骸骨被棄在地下,無人敢去收葬。】
    【他有一個姓餘的仆人,順德馬江人,半夜裏偷了他的骸骨收葬在廣渠門內的廣東義園。】
    【隔一道城牆,廣渠門外的一片廣場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個半月之前袁崇煥率領將士酣戰的地方。】
    【他擊退來犯的十倍敵軍,保衛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而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則將他割成了碎塊。】
    【姓餘的義仆終生守墓不去,死後就葬在袁崇煥的墳墓旁邊。】
    【這位餘君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煥墓旁看守。】
    【直到民國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餘君的子孫,他們說是為了遵守祖宗的遺訓。】
    ……
    大明·萬曆時期
    張居正看著天幕。
    心下是無盡的悲涼。
    袁崇煥確實性格有問題,但他是大明當時唯一一位連續兩次重創後金軍的將領。
    最關鍵的是……
    你皇帝答應的話落成了白紙黑字……
    那最後的種種罪名,到頭來都被當年請求信任的袁崇煥應驗了……
    “大敵當前……大敵當前啊……”
    ……
    大明·崇禎時期
    皇帝捏著奏疏的手指用力到泛白。
    天幕的意思是說君王無情?
    可誰又能體會一個被十萬軍隊圍城的皇帝的內心是怎樣的憂懼難安!
    朕把他當作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緊緊地抓住不放時,對方拍著胸脯向他保證,五年收複全遼!
    朱由檢死死的咬著牙關。
    “鏗鏘之音,猶在耳啊!”
    然後呢?
    後金軍卻兵臨京師城下!
    自英宗正統以後的奇恥大辱啊!
    他袁崇煥口口聲聲要拒敵於長城之外!最後卻將戰場擺到了朕的眼皮子底下!
    “欺君罔上!”
    “欺君罔上!!!”
    ……
    【己巳之變,標誌著崇禎帝中興之夢徹底破滅。】
    【明朝京畿地區的防禦體係,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遭到重創或破壞,陣亡或被俘總兵趙率教、滿桂、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朱國彥六員。】
    【兵部尚書王洽、工部尚書張鳳翔、薊遼督師袁崇煥、遵化巡撫王元雅、總理薊遼保軍務劉策等或死或下獄。】
    【明朝的江山社稷受到巨大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