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虎門之戰·關天培

字數:10780   加入書籤

A+A-


    {琦善完美詮釋什麽叫兩頭騙。}
    {我怎麽感覺琦善就是給道光皇帝背鍋的呢?在天津琦善不也這麽幹的?}
    {琦善抗旨不聽,本身就是違法的。至於背鍋……皇帝的鍋甩了很多人啦!等這個事過去啦!他還接著用這些背鍋俠,老道光就是這麽個人。}
    {你們說,琦善算不算愛國?}
    {看從哪個角度講吧,而且這個事情跟愛國的關係也很難講。}
    ……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1841年1月25日)道光帝接連收到英軍進犯沙角、大角炮台及兩台失陷奏報,大為震怒。】
    【他於當日連發數旨,督促伊裏布、琦善相機進剿。】
    【正月初五(1月27日),道光帝發布對英宣戰詔書,曆數英軍種種罪行,痛斥其“逆天悖理,性等犬羊,實覆載所難容,亦人神所共憤”。】
    【宣稱:“惟有痛加剿洗,聚而殲旃,方足以彰天討而慰民望。”】
    【“現在所調各省勁兵計可趕到,著伊裏布克日進兵,收複定海,以蘇吾民之困。
    並著琦善激勵士卒,奮勇直前,務使逆夷授首,檻送京師,盡法懲治。
    其該夷之醜類,從逆之漢奸,尤當設法擒拿,盡殺乃止。
    至沿海各省洋麵,迭經降旨嚴密防範,著各將軍、督撫等加意巡查,來則攻擊。
    並曉諭官民人等,人思敵愾,誌切同仇,迅讚膚功,共膺上賞。”】
    【至此,清廷對英方的態度,再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撫”改“剿”。】
    【正月初八(1月30日),清廷任禦前大臣、宗室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讚大臣,馳赴廣東,指揮攻剿事宜。】
    【同時,清挺又決定再從湖北、四川、貴州調兵共三千名,馳粵參戰。】
    【而此前,道光以調湖南、四川、貴州兵四千名分起赴粵。】
    ……
    大秦。
    鹹陽宮內一直在沉默著。
    英夷的火炮是真讓他們開了眼了。
    而清朝官員與清朝體係的局限性也彰顯的淋漓盡致。
    還有就是清帝對於地方大員的限製。
    “就如同先前由剿轉撫一樣。”
    尉繚忍不住先開口道:
    “此期的由撫轉剿仍是十分輕率。”
    馮去疾點頭稱是,附和道:
    “從道光這一時期諭旨和舉動來看,他似乎依然不是很注意英夷提出條件的具體內容,而是震怒於英夷提出條件的行動本身。”
    “所謂情詞恭順催生主撫,又桀驁不馴促成主剿。”
    “他的這種看問題的視角……”
    幾人沒有人接話。
    嬴政倒是替他們說出了不敢言之句。
    “自是天朝大皇帝的風格所定。”
    “隻看態度,不論實事據。”
    嬴政看著天幕,心中想著先秦曆代先祖之事。
    在弱肉強食的大爭之世。
    外交上聲音的大小,不在於是否有理。
    而取決於武力。
    這一點,亙古不變。
    ……
    大漢。
    “我不明白。”
    劉盈疑惑詢問道:
    “作為一名臣子,琦善應該完全知道抗旨的風險。”
    “但他堅持和談?”
    “為什麽?他在想什麽?”
    劉邦與呂雉都沒有回答他。
    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意義。
    小劉恒則輕聲回答他的問題:
    “一方麵,他以為自己既可以說服道光帝又可以說服義律,但這一點是虛幻的。”
    “另一方麵,是出自清軍不敵英軍的判斷,而這一點恰恰是事實。”
    席下,劉盈與小劉恒小聲談論著。
    席上,劉邦對呂雉懶散道:
    “朕可以給,但你不能主動要。”
    “道光依然沒把英國當成平等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為乞恩的屬國。”
    呂雉輕哼一聲,諷笑著:
    “君主的好惡,釀成一波三折。”
    “這一點,和崇禎對於遼東的決策幾乎一摸一樣。”
    “明清明清,真是一對。”
    ……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2月15)】
    【義律在澳門獲悉道光調集各省兵員赴粵並頒布對英宣戰詔書的消息,決定先發製人。命令英軍集結,準備進攻虎門和廣州。】
    【正月二十八(2月19日),英艦開始駛向虎門海麵,並隨即攻占虎門炮台的前哨據點。】
    【沙角之戰暴露出清軍炮台側後的空虛。】
    【據此教訓,關天培不顧停戰條件中“不得稍有另作武備”的限定,在琦善的支持下,於武山側後的三門水道開始修建一座安炮八十位的隱蔽式炮台,以防英軍故伎重演。】
    【在威遠炮台的南側、上橫檔島等處,緊急修建沙袋炮台。】
    【又在各處炮台的側後,添派雇勇,準備與抄襲後路的英登陸部隊作戰。】
    【二月初三(2月23日)英武裝輪船『複仇神』和一些所附屬的小船,由晏臣灣闖入三門水道,驅走正在該處設防的清軍船隻和兵勇,破壞尚未完工的炮台。】
    【二月初四(2月24日)義律在『加略普』號上宣布中英談判破裂。】
    【同日,『複仇神』和小船再入三門水道,拆毀阻塞河道的各種設施。】
    【同日,英軍統帥伯麥向關天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將橫檔以上、大虎以下中流左右各處炮台交出,豎白投降,遭到關天培嚴詞拒絕。】
    ……
    天幕上。
    英艦上,一群軍官用筆在地圖上畫著什麽。
    隨著他們嘴裏一連串嘰裏咕嚕的鳥語,一行行字幕也在實時展現。
    “沙角、大角炮台失陷,虎門已經失去第一道屏障。”
    “它的東南方向叫武山,這一帶築有四處炮台。”
    “江中有橫檔和永安兩處炮台,這是虎門清軍的第二道屏障。”
    “由此向上,並以大虎山、小虎山和三處炮台共同構成第三道屏障。”
    一名軍官在江中橫檔處畫了個圈,道:
    “經過偵查,由於兵力有限,各炮台的清軍皆不過數百人,分散布置。”
    “同時,在下橫檔島並未發現清軍設防。”
    為首的軍官挑了挑眉,上前一步看向地圖,一時笑出聲來:
    “真是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可以有效避開武山三炮台和西側蘆灣島上炮台的炮火。”
    “而上橫檔島炮台在東西兩端,都是麵向江麵,也無法對南側的目標進行打擊,何況還隔著小橫檔島。”
    “朋友們,我們不需要去找製高點了不是嗎?”
    “他們,給我們留著呢。”
    ……
    【二月初五(2月25日)】
    【英軍即派陸軍與炮兵分隊,攜臼炮三門,由『複仇神』輪船運至該島登陸。】
    【『複仇神』用艦首大炮對武山炮台進行轟擊,以艦尾大炮對蘆灣島上的鞏固炮台進行轟擊,掩護一百五十多名英軍帶著三門榴彈炮順利登陸小橫檔島,設立起炮兵陣地後,便停止了軍事行動。】
    ……
    天幕上。
    “大帥!大帥!”
    牌樓上,蒼髯老者從案上抬起頭,沙啞道:
    “什麽事這麽驚慌?”
    小吏跪倒在地回答道:
    “大帥,新募到的勇丁鬧起來了!”
    “他們說他們提著腦袋賣命,大戰前應該發點賞銀,結果連帶著水師的兵丁也鬧起來了!”
    “威遠、靖遠和沙袋三炮台的將領都在外麵等著呢。”
    老者聽完,一動不動。
    片刻後歎氣道:
    “你帶著幾名家丁回虎門鎮口一趟,把提督署所有存銀都取來。”
    “然後把我所有值錢的衣飾、用品當掉,換成銀子,立即送到炮台來。”
    小吏不忍道:
    “大帥……這……”
    老者擺了擺手,繼續伏案工作。
    ……
    【初五,夜。清軍士氣大受挫傷,一部分兵弁鬧賞訛錢,否則將紛紛四散。】
    【關天培為安撫士兵留防,隻得典質衣物,每兵給銀兩元。】
    【初六(26日)晨,英軍自下橫檔島以炮猛轟上橫檔炮台,虎門之戰拉開帷幕。】
    【由於清軍火炮多置於該島東西兩端,又兼英野戰炮兵居高臨下,難以還擊,被動挨打,島上逐漸陷於混亂。】
    【一些清軍將領見勢不妙,駕小舟離島北逃,憤怒的士兵們不是向英軍,而是向逃將們開了第一炮。】
    ……
    北齊·文宣時期
    “我的評價是不夠狠。”
    高洋看熱鬧不嫌事大,吐著葡萄籽道:
    “直接臨陣倒戈,然後請英入甕!甕中捉鱉!”
    十歲的高長恭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聽得嘴角抽搐。
    你吃的是葡萄,不是葡萄酒!
    沒喝就高了?
    ……
    大明·天啟時期
    &nmm……真就清承明製啊……”
    朱由校現在感覺除了他們那些辮子與衣冠與大明不同以外。
    這行為舉止跟大明官員也沒有什麽區別嗎!
    ……
    天幕上。
    幾十門炮口吞吐著火焰。
    轟鳴聲響徹天地。
    彈片劃傷臉頰,血滴順著須髯滴落。
    頭戴頂戴的老者,立於炮台之上。
    他迷茫的看著漫山遍野逃散的清軍。
    握著染血長刀的枯瘦手掌在微微顫抖。
    幾名穿著兵勇衣飾的士兵倒在他腳下。
    “大勢已去啊……”
    老者又看了一眼那些堅船利炮,回身從炮台下掏出一個尺長木盒,扭頭遞給一名同樣持刀的親信,道:
    “這裏麵是我的幾顆牙齒和幾件舊衣,你帶交給我的老妻,做個念想吧。”
    “我上不能報天恩,下不能養老母,死有餘恨。”
    “你回去告訴她,好好孝敬我的老母,我就瞑目了。”
    親信扯住老者的袖口哭泣道:
    “大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大帥!走吧!”
    老者聞言怒目而視,大喝道:
    “走!你真要我死不瞑目嗎!”
    隨即領著其餘將士持刀向搜尋而來的英軍殺去。
    “大帥……”
    親信忍痛奔向後山。
    最後回頭看了一眼。
    老者揮刀砍傷一名英軍,而胸口也中了另一名英軍的刺刀。
    仆倒在炮台上。
    ……
    【上午十點左右,風起,英艦開動。】
    【各載炮七十四門的『伯蘭漢』『麥爾威厘』和武裝輪船『皇後』為一路,攻打武山。】
    【為了躲避橫檔、威遠等炮台的射擊,該路英艦船沿晏臣灣航行。】
    【設於威遠炮台東南的清軍沙袋炮台和威遠炮台向該路英艦船開炮,然沙袋炮台火炮太小而威遠炮台射擊夾角過大,無法對英艦船構成威脅。】
    【『伯蘭漢』和『麥爾威厘』分別在威遠炮台西南三百六十米、五百四十米米處下錨,以猛烈炮火轟擊武山三炮台。】
    【清軍靖遠、鎮遠兩炮台因射擊夾角限製而不能發揮作用,橫檔炮台又被下橫檔島英野戰炮兵所壓製,隻有威遠炮台獨自還擊。】
    【英艦在長時間的炮擊後,基本摧毀了威遠、靖遠和沙袋炮台的作戰能力,水兵三百名乘勢搭乘小船登陸,進攻各炮台。】
    【下午兩點,武山一帶各炮台失陷,關天培和遊擊麥廷章則率親兵二十餘人堅守威遠炮台,他親自開炮還擊。】
    【激戰中炮身炸裂,一名隨從大呼事不可為,勸他棄台逃命。】
    【關天培怒不可遏,“揮刃揕之”。】
    【不久,英軍三百多人在炮台側翼登陸,攻入陣地。】
    【關天培率守台親兵與敵展開肉搏。】
    【終因寡不敵眾,關天培、麥廷章等二十多名將士壯烈殉國,虎門失守。】
    【駐守炮台後山的清軍兵勇未主動出擊,反被英軍驅散。】
    ……
    {關天培曆來主張堅決抗英,但琦善抵粵以後,致令廣東海防廢弛,軍心渙散。}
    {身為廣東水師統帥的關天培見此情形,憂心如焚。}
    {而遠在深宮的道光並不知悉他的困難處境。}
    {道光在1月27日發布對英宣戰詔書的當天,還曾頒下一旨,著將琦善交部嚴議,並稱“關天培身任提督,統轄水師,平時既督率無方,臨事又倉皇失措,著先行革去頂帶,仍令戴罪立功”。}
    {道光諭旨中對他的指責與懲罰,正像他對林則徐和鄧廷楨的懲處一樣,既不明智,也無道理,倒是顯得有些惱羞成怒。}
    {而當英軍進攻虎門之時,關天培已抱定必死之心,誓與敵寇相周旋。他將自己脫落的牙齒和一些舊衣服裝進箱筐,派人送回江蘇淮安老家,“以絕生還之望”。}
    {當英軍向虎門三炮台發動猛攻時,關天培督率守軍與敵激戰一個半小時之久。}
    {大帥,我們的炮夠得著了!}
    {虎門之戰後,英國人發現清軍一門大炮居然生產於1601年……}
    ……
    大明·隆慶時期
    朱載坖幾人略微換算了一下。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
    “你這……”
    戚繼光都氣笑了。
    “這要是能打到,才真見鬼了!”
    張居正也撚須感歎著:
    “為國捐軀前竟然還是戴罪立功的身份,可悲可歎啊。”
    朱載坖抿了口茶。
    一次局部戰爭送了一個戰區統帥……
    這差距太大了。
    ……
    【在『伯蘭漢』等艦開動的同時,載炮七十四門的『威厘士厘』、載炮四十四門的『都魯壹』和四艘輕型戰艦為另一路,攻擊橫檔西水道。】
    【『威厘士厘』『都魯壹』在西水道的正中下錨,用兩側弦炮同時向兩岸的永安和鞏固炮台開火。】
    【而輕型艦加略普號、薩馬蘭號、先鋒號、硫磺號則穿過西水道,在上橫檔島防衛薄弱的西北部下錨,轟擊該島的炮台和軍營。】
    【上橫檔島清軍已經遭受了下橫檔島英野戰炮兵的連續幾小時的轟擊,此時在英軍六艦兩百餘門火炮的攻擊下,已難以支持。】
    【下午一點,永安、鞏固兩炮台均被打垮,停止射擊。】
    【早已至下橫檔島南側避炮的英輪船『複仇神』等船,乘機運送陸軍在上橫檔島西端登陸。】
    【英軍在占領永安炮台後向東發展進攻,次第占領該島中部的清軍軍營、該島西端的橫檔山上炮台和橫檔炮台。】
    【島上清軍無處逃生,共有兩百五十人戰死,一百餘人受傷,另有一千餘人成了英軍的俘虜。】
    【下午四點,『威厘士厘』水兵,搭乘輪船和小船在鞏固炮台處登陸。】
    【該炮台已被英軍擊毀,守軍早已逃逸。英軍占領鞏固炮台後,繼續向後山清軍軍營進攻,驅散守軍,焚燒軍營。】
    【下午五點,戰鬥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