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找事的來的
字數:3506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一品閑人 !
秦捕頭一怔,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弱不驚風的楊定竟然在年少之時就漂泊江湖,秦捕頭問道:“這麽說楊公子去過很多地方?”
楊定笑道:“在下北登過恒山,南及過閩粵,東涉過普陀,西攀過太華之嶺,天台、雁蕩、黃山、廬山在下皆都去過。”
“啊---,這---!”秦捕頭一時愣在當場,他身為樂安縣的捕頭,最多也就對青州府熟悉一些,而楊定所說的這些地方,他隻聽人說過卻未曾親自走過,楊定談笑之間娓娓道來,更是說的有模有樣,倒是真把他給唬住了。
這些地方楊定當然去過,隻不過不是在這個時代,而北登恒山,南及閩粵,東涉普陀,西攀太華之嶺乃是徐弘祖前期旅行的路線。
算一算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這些地方若沒有十年的功夫怕是走不下來,加上前期的徐弘祖偏重搜奇訪勝,而這些地方的景點恰巧楊定都知道一些,這麽一來,楊定將徐弘祖的旅遊路線拿來一用,正好將他的童年經曆遮掩了過去,就算秦捕頭的經驗再豐富,也不會想到他是憑空出現在這個時代的人!
“楊公子這次見孫大人可是為孫大人獻上了平定白蓮之策?”秦捕頭喝了一口酒,突然話題一轉,竟然問起了白蓮教的事情來了。
楊定心中暗暗吃驚,正所謂流水的縣令鐵打的捕頭,這位秦捕頭還不知送走了幾任縣令了呢,他今天與孫縣令之間的談話,竟然全被這位秦捕頭知道了。
楊定哈哈一笑,說道:“看來秦捕頭已經知道了在下的提議,不知秦捕頭對此有何高見?”
秦捕頭道:“高見不敢說,在下想問一問楊公子,楊公子覺得孫縣令會采用楊公子提議的哪一條方案?”
“這---?”楊定想了想,說道:“春闈在即,在下猜想孫大人恐怕會第一策與第三策兼用!”
秦捕頭忽然搖搖頭,說道:“在下卻不這麽認為!”
“哦?還請秦捕頭指教一二!”
秦捕頭忽然搖頭笑道:“孫大人的心事我等當下屬的豈可隨意揣摩,在下隻說兩點,第一,孫大人任期將至。第二,這無生教好像要比白蓮教更容易對付一些!”
楊定隻愣了片刻,瞬間臉色便有些發白了起來,秦捕頭見到楊定的反應,心中暗暗點了點頭,說道:“看來楊公子已經知道了!”
酒過三巡,秦捕頭已經有些微醺了,告辭之後秦捕頭晃晃悠悠的去了縣衙,走進縣衙繞過大堂之後,秦捕頭腳下早就變得穩當多了。
“秦叔!”秦捕頭剛走到縣衙後院,便被一個女子喊住了。這女子十六七歲的年紀,微施粉澤,麵容秀麗,從動作舉止中看得出這絕對是一個讀過書的女子。
“哎呦,大小姐,您可不要一口一個秦叔的喊了,這要是讓孫大人聽見了,還不扒了我的皮!”秦捕頭雖然這麽說,但臉上露出的卻是一臉的笑容。
這女子笑道:“秦叔,語鶯隨父親來到樂安縣的時候還是個小孩,那個時候秦叔叔便帶著我四處遊玩,還給我買好吃的,語鶯自幼便是這麽喊你,也沒見父親說什麽!秦叔,你喝酒了?”
秦捕頭笑道:“剛剛才從楊公子那裏回來!”
“楊公子?”女子聽到楊公子的名字,臉色微微一動,問道:“秦叔叔,楊公子他---”
秦捕頭笑道:“大小姐請放心,我都打聽清楚了,楊公子祖籍便是咱們青州府,父母已逝,楊公子少年之時四處遊曆,月餘之前這才回到青州。”
“啊?少年之時便四處遊曆,這些消息可靠嗎?”
秦捕頭道:“雖說楊公子的身世是有些神秘,但單聽楊公子說起各府各縣的風土人情,如果沒有親自走過看過,是絕對不會知道的!”
女子這才點點頭,說道:“這就好,楊公子畢竟是我舉薦給爹爹的,現在想來當時語鶯也有些魯莽,既然楊公子身世清白那便好。”
樂安縣衙內有個師爺姓宋,是孫知縣背後的真正幕僚,楊定走後孫知縣將楊定的提議與宋師爺細細說了一遍,兩人商議到了半夜這才各自散去,對於楊定一躍成為孫知縣幕僚一事,宋師爺表麵上雖然顯得很自然,實則心中已經起了芥蒂。
第二日,楊定剛到縣衙,便有人找上門來了。
“楊定?你就是孫大人新聘請的書吏?”
“正是在下,先生是---?”
眼前的這人年近半百,圓領大袖一身儒士的打扮,楊定身為後生晚輩,本著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習俗,自然是先施了一禮。
“老夫姓宋,乃是本縣師爺!”這老者態度傲慢,對楊定的施禮視而不見。
楊定抱拳的雙手在空中一頓,禮未施全便收了回去,職場之上欺負新人那是在所難免的,可是眼前這位宋師爺的態度,卻是有些過分了!
“楊公子師從何處?先生又是哪位大才?”
楊定道:“在下年少離家遊離四方,讀的是萬卷書行的是萬裏路,放牛的兒童,拉船的纖夫,教書的先生,山中的隱士皆是在下的先生!”
“哼,楊公子說的好聽,說起來不過是個沒有出身的散人而已!”宋師爺聽到楊定竟然沒有師承,心裏頓時更小看了幾分。
楊定笑道:“宋師爺可曾望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可曾見過山隨平野將入大流?可曾觀過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可知道什麽是氣蒸雲澤?可曾登過嶽陽城樓?”
“這---,就算你都去過,這與你的學識又有什麽關係!”宋師爺一時語噎,怔了一怔這才問道。
楊定嗤笑道:“摩詰居士出過邊塞,見過浩瀚的沙漠,因此才能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李白出蜀,經巴渝,出三峽,過荊門,這才有了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王子安年少之時,遊遍巴蜀山川,二十五歲之時便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等不朽名篇;孟山人縱情山水,輾轉於襄陽、洛陽,夏季遊吳越,泛舟洞庭,定是見過洞庭湖上的浩瀚美景,這才寫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這等洞庭奇景。請問宋師爺,你覺得是死讀書讀死書好呢還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好呢?”
“哼,黃口小兒隻知逞口舌之利,隨便看了幾本書就敢引經據典,豎子何不同風氣,扶搖直上九萬裏?”
豎子何不同風氣,扶搖直上九萬裏?楊定畢竟是生長在現代社會,對於文言文自然沒有古人精通,但是豎子這個詞是罵人的話這一點楊定還是知道的,豎子何不同風氣,扶搖直上九萬裏的意思應該就是說你小子咋不上天呢?楊定沒想到這老兒一張口便隱晦的將自己給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