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我真的是人才

字數:462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一品閑人 !
    楊定笑道:“所以隻要我的表現能夠讓於尚書滿意,兵部才會支持我入朝對吧?”
    衛雙道:“正是,楊兄應該知道兵部本來是無權節製我們武官的,但是自去年京城一戰開始,於尚書軍政大權皆攬一身,可以說隻要兵部支持楊兄入朝,就算那另外五部反對,也是無用的!”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奉天殿外,衛雙進殿回稟,楊定在殿外等候,直到楊定聽到店內傳來“宣楊定覲見”的聲音之後,楊定這才深深地吸了口氣,昂首挺胸,自信非常的邁步走進了奉天殿內。
    楊定一進奉天殿,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皆落在了他一人的身上,景泰皇帝也很想知道這個楊定究竟長得什麽樣子,於是一看之下,倒是儀表堂堂。
    於謙的眼神從楊定的身上劃過,忍不住的流出了一絲讚賞,隻楊定的這份自信和穩重已經勝過當年的他了,不僅如此,在楊定的身上於謙似乎還看到了一絲內斂的鋒芒,這就讓這位六部第一尚書對楊定瞬間起了好奇之心。
    “草民楊定,參見皇上!”
    “楊定平身!”
    “謝皇上!”
    楊定雖是初見景泰帝,但禮節禮儀把持有度並沒有絲毫的慌張,景泰皇帝暗自點了點頭,問道:“楊定,你可知朕為何要詔你入殿嗎?”
    楊定道:“因為皇上和諸位大人要看看楊定是不是我大明的可用之才!”
    景泰皇帝道:“你倒是不客氣,楊定,你何以證明你是我大明的可用之才?”
    楊定從袖中取出一本奏折,雙手托舉道:“回皇上,草民這裏有一份奏折,請皇上預覽!”
    “哦?你要上奏的是何事?”景泰皇帝問道。
    楊定道:“借古喻今,這份奏折皇上看完之後或許會對我大明的現狀有所啟發!”
    “哼,大言不慚,我大明的現狀豈能是區區一本奏折就能描述的了的嗎?”王文聽到楊定一上殿竟然就上奏國家之事,頓時冷笑一聲斥道。
    楊定道:“這位大人,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小子雖不才,自幼便以楊閣老為榜樣,年少四處遊學,這份奏折並非是以朝堂諸位大人的高度來看我大明的社稷,而是以一個大明百姓的視角來看我大明,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位大人,我大明江山廣闊萬裏,要想看清必須要置身於廬山之外,總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的!”
    “小子不過嘴厲,老夫倒是要看一看,你一介草民又能提出何等見解!”
    景泰皇帝從小太監的手中接過楊定的奏折,隻打開了第一折便被眼前的一張圖表好奇的吸引住了。
    這是一張用數字和幾何圖形繪製出來的一張統計圖,這張統計圖簡單明了,可以說這張統計圖連一個四、五年級的小學生都能看得明白,景泰皇帝的目光瞬間被這張統計圖所吸引,於是便緩緩的展開了第二折。
    這是一張關於宋朝的統計圖,靖康之恥,建炎南渡,偏安江南,這一些都是被後人常常提起的恥辱,可是楊定的這份統計圖上卻清清楚楚的標注出了宋朝在經濟、民生領域取得的巨大成果,正所謂國富而民強,楊定在這份統計圖上明確指出了宋朝的國力並不弱。
    宋朝之強,強在絕對的經濟,絕對的富有,也正是民富才讓這個看似羸弱的小小朝代在強敵環伺之下生存了三百多年,大遼,西夏,女真,蒙古,試問哪一個強敵不比他們現在大明的強敵厲害?
    看到這,景泰皇帝不僅暗暗生出了後怕之心,如果將現在的大明換成當時的宋朝,他們真的能夠在這麽多強敵的夾縫中生存這麽久的時間嗎?
    不能,答案當然是不能,因為現在的大明比之宋朝,太窮了。
    他們的大明朝,也是在不斷地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尤其是剛剛發生過的土木堡和京城之戰盡在眼前,這兩場戰爭險些拖垮了他們大明,險些讓他們亡國,這究其原因,都能夠從楊定的這份奏折中找到原因。
    楊定的這份奏折上沒有提及大明的分毫,可是景泰皇帝看到的卻處處都是大明,景泰皇帝將這份奏折交於眾人傳閱,一時之間朝廷的眾位大臣臉色皆變得精彩了起來。
    楊定心中暗笑,論八股文章他確實不如在座的各位大臣,論治理天下他也是不如,可是若論看到一個國家的弊端,他卻是有著先天優勢的,而且楊定上表的這份奏折還沒有明確指出大明的弊端,這份奏折上所寫的,隻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甚至是一個製度的發展方向而已。
    所以說這樣一個宏觀且被曆史驗證的概念是無懈可擊的,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這一些道理古人早就說過,甚至於尚書的那句社稷為重,君為輕,究其根本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楊定,大道理人人都懂,你倒是說說該通過什麽方法才能做到讓百姓富足,國庫充盈?”
    “請問這位大人是---?”楊定見到此人所穿的官服以及所站的位置,便知道此人乃是當朝重臣,至於此人是誰,楊定卻又無從猜測。
    “老夫乃戶部尚書陳循!”
    楊定躬身一禮,道:“陳大人掌管著我大明的土地、田賦,關稅,厘金,公債,錢幣及錢莊和戶籍,這一些不應該戶部來製定政策,為我大明開源節流增加財富的嗎?怎麽到問起在下這個平民來了,而且每一項政策的製定,都需要公開討論,有讚成著也必然有反對者,在下雖是大明子民,卻也不好不經推敲的在陳大人麵前胡言亂語!”
    陳循摸了摸額下的胡須,老持穩重的點了點頭,對於為官一生的這些官場老油子來說,感情用事乃是為官第一大忌諱,有些話楊定可以說得,他卻說不得,因為楊定是民他是戶部主管,而且楊定此話之中明顯是坑上加坑,他還真沒必要與一個平民講這些社稷之事。
    胡濙見到陳循吃了悶虧,當下忍不住道:“這麽說你也沒有什麽好的良策為朝廷增加賦稅,這麽一來你的這份奏折豈不是變成了空口而談,虛有其表嗎?”
    楊定看著這位朝堂之上最為年邁的大人,說道:“請問這位大人可是吏部的胡尚書?”
    胡濙道:“正是老夫,算你小子還有些眼力!”
    楊定道:“胡大人,要想解決我大明現在所遇到的困境,首先要知道是哪裏出現了問題,如果不知道我大明的病疾在何處,那才是妄談、空談,小子剛才也說了,朝廷六部各有其職,而政策的實行都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就比如洪武時期的政策放在當今便不一定合適,而大明的變革則需要六部的協同共同來完成,胡大人對小子的這番指責,實屬找錯了對象。”
    胡濙暗暗吸了口氣,這個小子簡直狡猾至極,他這玩太極的功夫簡直比他們這些入世幾十載的老臣還要圓滑,這小子始終秉承著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理念,口口聲聲以平民自居,將大明的社稷推給了他們,這真是一個年紀隻有二十餘歲的小子嗎?
    “楊定,要說非科舉出身便可入朝為官者我大明也是有先例的,當時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入朝為官大多是因為我大明開國之初科舉不完善之故,可是現在已經不同於之前,現在我大明取士自有取士之路,你且說說為何你便可以不通過科舉便可入朝為官?”
    楊定心中一動看了說話的這人一眼,這個人的問題簡明扼要直入主題,而這個問題也是眾位大臣今日反對衛雙舉薦他的原因,如果他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那今日的一切都會白費。
    “請問這位大人是---?”
    “在下兵部右侍郎,李賢!”
    李賢?兵部?楊定心中暗暗吸了一口涼氣,雖然到現在為止於尚書隻字未言,但李侍郎此問無異於於尚書之問了。
    楊定深思熟慮一番,最後說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啊!眾人聽到楊定以一首詩回答李賢之問,心中皆無比震驚,因為這首詩猶如一柄鋼刀直入每個人的內心。
    現在的大明雖然沒有腐敗到後世不堪的地步,但是兩場戰爭下來確實動了大明的元氣,現在的朝廷有一種說不出的沉悶和詭異,而唯有風雷激蕩的巨大力量才能讓當今的朝廷從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而最後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楊定分明說的就是他,不要拘泥於與一定規格的使用人才。
    這雖然是一種自我舉薦,而且貌似還有那麽一丟丟的小不要臉,但卻簡單,有效。
    石亨這時哈哈一笑,說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皇上,像楊定這般的人才,諸位尚書大人既然不願意使用,那臣可就要收下了,臣的軍中,正缺楊定這樣的豪邁之士!”
    景泰皇帝心中一動,像楊定這般的人才且不說文采究竟有多高,隻說他剛才與眾位尚書唇槍舌戰而絲毫不落下風的膽識,便是他在朝廷上最有利的幫手,像這樣能說、會說而且敢說的人,景泰皇帝怎能讓他去做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