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兵家豪強
字數:6764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六月初二,辰時至,朝陽放射光芒之時,又一批學子分別進入崇政殿和德陽殿,參加第二場考核。
這些學子中,有些是同時參加兩場考核的學子,有些則是隻參加這一場的學子。
當然也有部分不擅兵略的學子隻參加第一場,不參加第二場的。比如:孔融、邊讓、鍾繇等等。
初二與初一的流程一樣,學子們隻見到光潔竹簡上的題目變了。
昨日為“富國”,今日為“強兵”。
隨著一聲“考核開始”,學子們對著題目凝神靜氣,苦思良策。
李進掩眸先揣測了一番陛下此舉的用意,而他們作為出身豪強,研習兵家的子弟又應當如何辦。
思來想去,他還是覺得應當接下天子拋來的友好枝條。畢竟,大漢養士四百年,天威猶盛,與天子作對,盡管這個天子年少,亦可預計難有下場!
沉吟良久,李進最後咬牙、堅定了眼神而鄭重下筆。
“前有富國,後有強兵。富國與強兵乃一整體。臣昨日已談過富國之術,今日就隻話強兵之策。
強兵之首要:自上天子而下至各級朝臣、將軍、將佐,皆需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持“百姓至上、官兵第一”。
次要則為:自陛下而至各級將軍、將士,需要“常懷愛兵之心,恪守為兵之責,力行育兵之舉,善謀強兵之策。”
再要則是:著重提高將士之各項素質,蓋從各州各郡的現實情況出發,加強將軍兵士之身體強健素質、學識教養素質、忠君愛國思想素質。
加強軍事技能,則如:提高個人武藝、格殺作戰技能、團隊陣法技能,指揮作戰技能,從嚴治軍。沙汰老弱病殘以及紈絝子弟。
尾要則是,第一不斷提高各邊軍對異族的殺傷震懾力,第二不斷提高郡兵打擊各類匪患,以及,招安說服他們歸服王化的能力。”
田豐、沮授、高順,他們仨有個共同處則是,都認為邊塞異族反複無常的動亂拖累了大漢的經濟,京師的紈絝子弟加入又使得本為大漢精銳的羽林軍作戰能力降低。
當務之急,精簡軍隊,提高戰鬥力。凡是全軍中的老者、病弱者、武藝不精者,罷歸之;
邊郡之地多山險峻,軍中的老馬、病瘦疾馬、不堪驅逐馬,一概不可用。
這樣沙汰過後,可做到兵精馬壯,作戰必勝而力倍增。
另,沮授還建議說,“今大漢天下有了助農良械曲轅犁、翻轉水車等,民有時閑矣!
應當籍民於官,不離鄉裏,農隙教習武藝,其餘時則歸家,有警急則集守備。今若置之,不費國家之用,足為天下根本矣!”
這就是好比是唐朝時的府兵製度,後世的民兵製度。都是在鄉裏設置鄉兵製度,國安時為民,國危時為軍,最終是為保國安民。
另,田豐則有指出:“光武帝曾因兵日益多,官日益冗,財物有限而支費無涯,從而並校營、減官員。
國之所以貧也,然則富國有術乎,必先用意於兵,然可言富國術。臣故曰今之為政,強兵為第一事,富國為第二事。
富國之策略,臣已於日前呈現考核竹簡之上,在此不贅述也。”
考場之上的每個學子都與李進、田豐、沮授、高順幾人一樣,都有自己的一套富國強兵之策。
他們洋洋灑灑,將心中所學和胸中抱負一並呈現在了竹簡之上。
他們的策論或有相異,目的卻是相同。
那就是以多智謀或善武勇而獲得天子賞識,進而入仕。
或為文官,或為武將,治國安邦,以期強大自己和家族,贏得生前身後名。
又是一個時辰之後,隨著一道深沉的鍾聲響起,預示著這場考核也已結束。
學子們按指示放下竹簡,離開考核場地,慢慢走出皇宮。
小內侍們則又收起竹簡,統統抱去崇德殿。
今日的崇德殿內,沒有太傅和經學大儒,除了太尉李膺、驃騎將軍竇武之外,多了大司馬劉寵、車騎將軍張奐,衛尉皇甫規、光祿勳劉瑜、廷尉陳球、司隸校尉陽球、羽林中郎將竇驍等等。
他們仔細對學子的作答竹簡進行審閱,然後也是選出前五十名的竹簡呈送給皇帝陛下。
當閱卷的重臣們審評完畢,呈送上前五十名竹簡時,已至中午。
華耀便讓他們都下值去食用午膳,言自己也得食用過午膳方有精力仔細審閱。
公布第二場的名次,恐怕要等到黃昏時分。
他們離開之後,華耀讓左豐去請伴讀們午後到崇德殿來學習,順便讓曹操、孫堅、荀攸、戲平幫忙評審。
華耀想開闊伴讀們的眼界,見識,同時也看看他們的軍事思想和見解,培養他們的軍事能力。
看看時間不早,肚子餓了,華耀便將所有的竹簡收進木箱裏鎖起來,回去德陽殿吃午膳。
沒有伴讀們在,他自己一個人吃飯雖然冷清些,但可以偷渡幾塊紅燒肉吃著過癮。
幹的吃完,華耀最後還喝一碗靈泉水,才終於覺得飽了。胃裏有了滿足感。
煉氣修為越來越高,食量卻越來越大,以後怕是需要辟穀丹輔助才不會餓肚子。
吃飽喝足,華耀又回去崇德殿內,打開箱子,取出一卷卷竹簡認真閱讀,審評。
雖然強兵之策大同小異,但與華耀腦子裏的知識經過互相印證,讓他獲益匪淺。
一個時辰過去,伴讀們午休後來到崇德殿時,華耀剛好閱完最後一卷竹簡。
放下竹簡,華耀扭頭吩咐張讓道:“你去讓大司馬他們擬定名次過後,將學子們的竹簡都收妥,朕尋空閑時要全部瀏覽一遍。”
“諾!”張讓應聲退下去,隻是在退下時,不經意抬頭掃了一眼十個伴讀。
“同學們快來看看天下學子們的強兵之策,以及昨日的五十份優秀富國之術。”
“是,陛下。”伴讀們異口同聲,各自歡喜奔向自己感興趣的那堆竹簡麵前。
荀彧、戲平首先奔向“富國”竹簡堆,然後,跪坐蒲團上,各自攤開一卷開始認真閱讀。
曹操、孫堅、文聘、戲忠等則是奔向“強兵”竹簡堆。
華耀想著幾個小不點可能識字數有限,於是建議:“曹卿讀出來給劉備、劉磐、關羽三個聽聽。”
“另外,爾等年紀大些的幾個同學,閱讀理解完以後,說說各自的意見,哪個的策論最優?”
幾人一聽,都點頭,隻覺責任重大,神情也更認真了。
華耀瞌目養神,腦子裏則在仔細回複理解那幾卷言之有物、且切實可行的強兵之策。
幾番咀嚼,回味,他不得不佩服感歎:“華夏自古多人傑。
豪強子弟並不比將門子弟差,或許因為他們更加接近黔首,他們所寫的強兵之策還更有大局觀。”
華耀想為邊軍增加政委一職,在大漢相當於軍師,但又比軍師的職權廣,責任重。
先從並州的雁門關邊軍開始試點,畢竟,曾因長姐華昭的存在,呂布、楊峰等算是熟悉的同道人。
提到並州軍,華耀不僅想著長姐留下來的長篇建議,還有九塊禦製金牌,代表九軍的軍牌。
可能首先發出的第一塊金牌將是並州的白虎軍了。
主將為智勇雙全的楊峰,副將為勇猛無雙的呂布。
唉,家姐為了自己,為了這個時空的大漢真的是勞心勞力。
華耀思量許久,提筆在兩張雪白的紙上寫下第二場考核的名次,以及兩場考核過後的綜合排名。
揚手叫過蹇碩吩咐道:“你去將這二張名單呈給大司馬,請他將它們公布出去。”
“諾!”蹇碩恭敬的行禮後退下去了。
左豐站在門邊,看了他的背影一眼又一眼。
當華耀的眼神掃過去時,左豐馬上垂頭直身,裝乖,一副盡忠職守的勞模樣。
其實,左豐心裏是有些糊塗的,他看不明白陛下用人的規律。
陛下用人的規律就是沒有任何規律,看見誰在麵前就用誰。
先帝時期的五大中常侍、五大宦官候爺,已經全部被處理了,可陛下還沒有提拔一個中常侍起來。
或許,是大家的功勞、能力不足以升任中常侍?
華耀並不知道身邊內侍們心裏的那些小九九,就算知道了也不受他們影響。
也不打擾認真閱讀策論的伴讀們,繼續處理上午沒完成的奏章。
申時末,第二場考核的名次排榜單被張帖在了昨日名單的右邊。
這又引起了無數人的圍觀,裏三重外三重的。
學子們半點不嫌擁擠,不嫌汗臭,擠擠挨挨地爭先恐後在名單上尋找自己的名字。
有位個高健壯的勇武之士,似一座鐵塔般站在榜前,高聲宣讀:
“第二場考核名次榜單:
第一名:乘氏縣,李進。
第二名:乘氏縣,李勝。
第三名:钜鹿郡,田豐。
第四名:魏郡,沮授。
第五名:琅琊郡,諸葛珪。
第六名:晉陽郡,高順。
第七名:泰山郡,於禁。
第八名:南陽,黃祖。
第九名:東郡,程昱。
第十名:蜀郡,張任。
然後就是諸如:钜鹿張角、潁川辛評、江東雷豹、犍為許誌、巴郡劉達…等等。
眾人再看再聽綜合榜單:
第一名:琅琊郡,諸葛珪。
第二名:钜鹿,田豐。
第三名:魏郡,沮授。
第四名:乘氏縣,李進。
第五名:乘氏縣,李勝。
第六名:東郡,程昱。
第七名:潁川,陳群。
第八名:潁川縣,郭盛。
然後就是諸如蜀郡張任、李安、廣陵陳政等等。
眾人看一遍、聽一遍,個個似乎都在望著榜單,但目光卻毫無焦距,一副若有所思或恍然之狀。
華耀帶著伴讀們去校武場練習武藝,途中問曹操:“曹卿,你覺得我審評的第一,實至名歸否?”
曹操搖頭:“不敢妄論。操之見識太少,且年少不知軍事也。”
華耀一一看過去,伴讀們個個搖頭,皆不妄言。
也是,他們猶年少,其中最年長者虛記也不過十四歲而已。
曹操還並非後麵的治世能臣、亂世梟雄,而荀彧也還不是成年後遊曆過四方的王佐之才。
無論是誰,就算天資不凡,也都要經由時光的雕琢,方能成才。
他們這份謹言慎行的態度讓華耀很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