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曹少府

字數:745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太傅之言深合國情,亦合朕意。那就暫時先這樣吧!”
    天子深沉的目光又幽幽看向了百官,聲帶哀痛道:“人弱了會受欺負,國弱了亦是同理。
    而今天災頻發,致大漢民生艱難,前有宦官亂權,又使得武備鬆弛,放眼外麵,強敵環伺…
    諸卿當齊心協力輔佐於朕,協調上下內外,盡早恢複國力,整頓軍備,以雪今日之恥!”
    “諾!”
    文武百官齊聲應和。
    看著下方的兩列朝臣麵上神情認真不似作偽,華耀心下點頭。
    不管這些官員有多少是真心為了大漢、萬民,起碼也給他們確定了一個基調和方向。
    之後,但有妨礙目標實現或背道而馳者,身為帝王,也便宜有理有據,合情合法進行處置。
    “太傅、大司農,不知治水和全國的水利修繕進行得如何了?”
    “回稟陛下,因各地水利年久失修,如今想要全部重新疏浚完善,所需時日不短。
    所幸,陛下著重指明的洛水、潁水、淮水、汜水、渭水已治理的頗有成效。
    有俘虜的羌胡勞工,三輔之地和西涼金城外的水庫已經竣工。
    隻是治水和修繕水利,耗費錢糧數量甚巨,倒也救下了十數萬失地的難民。
    現下各地官倉儲存不足,國庫金錢蓄備也不足。修繕水利的進程又慢了下來。”
    太傅和大司農一臉苦相,為難萬分給天子大倒苦水,意思就是沒錢了,修不了了。
    “水利修繕,關乎天災年裏少死人,保證糧食收成的頭等大事,必須完成!不知諸卿有何良策?”
    麵對天子的詢問,感覺到那雙道灼熱目光,所有人都沉默是金。
    朝廷沒錢啊,他們有何辦法,自己也不能變出銅來製錢。
    看著百官生怕陛下問他們要錢的模樣,曹嵩心中冷冷一笑,隨後出列,高聲奏道:“陛下,臣有一策可籌得錢糧。”
    “哦?少府有何良策,快快說來!”華耀很是急切。
    曆史上的曹嵩,收斂了那麽多的錢財,應當不全是貪墨。可能他和丁夫人也很懂經營。
    “陛下,國庫財政主要來自賦稅,而我大漢現在的官員、士人擁有免稅特權。
    臣粗算一下,單單免除的這些賦稅,就抵的上國庫一年近三成的收入,其數量之龐大,無法想象。
    臣以為朝廷應該解除這些官員士人的免稅特權。
    如此,朝廷每年就可以極大的增加國庫收入,也可以擁有更多的錢糧用來修繕水利,恢複國力。”
    曹嵩的話,猶如一道驚天動地的炸雷,瞬間炸得堂上所有人的腦袋嗡嗡響。
    華耀也不知道他會如此大膽,這是得罪所有官員和士族的事情。
    曹嵩準備當孤臣?他就如此相信朕嗎?
    他的目光不由帶了一絲感激和深思地看向曹嵩和文武百宮。
    就在這時,司徒胡廣也出列激動地上奏:“陛下,臣以為曹少府適才言之有理。
    如今國政實在是艱難,我等世受國恩,自當與國家同甘共苦,暫時收回免稅特權,不失為一條增加財政收入的良策。”
    “這個嘛.....!”
    華耀微微猶豫著看向了堂下百官,心中不僅開始盤算起來。
    曹嵩的奏章雖然早就呈送上來給他看過,他也曾秘密召見過他。
    但已經有段時間了,也沒見了他有啥動靜。還以為他最終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沒想到,今日,他終於有了這麽大膽的一出。
    可是,如今眼見司徒胡廣也站出身來支持,華耀此刻真的為大漢有這樣的大臣而感動。
    當然,他也不禁有些意動!畢竟,年年國庫多三成收入,這是一個什麽概念?
    錢啊糧啊,是天子和國家都缺乏的。多那麽多收入,可以辦多少大事情。
    而堂下的百官看到天子有些意動,不禁心中有些忐忑。
    看到百官忐忑的模樣,華耀強行壓下了心中升起的這個想法。
    收回免稅特權,這件事情影響太大了,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走上王莽的舊路。
    在沒有徹底掌握軍權,沒有大成就和大功德的情況下,華耀也不敢在此時輕易嚐試。
    “那些是朝廷對為大漢做出貢獻者的賞賜,若是收回,豈不讓天下人寒心?不可.不可...”
    華耀思量再三,最終還是忍著心疼,暗歎一聲時機未至,拒絕了曹嵩的這次建議。
    “啟奏陛下,臣還有一策,或許可解朝廷當下的燃眉之急!”
    見到曹嵩這胖小子居然又站了出來,一眾大臣心中暗罵不已。
    這臭家夥跟他養父曹騰一樣,都是愛捧天子的臭腳,屁事忒多,又狡詐如狐!
    本著你們不痛快,朕便痛快了的心理。
    華耀心情好了些許,欣賞著文武百官們的臭臉,輕快詢道:“哦?不知曹少府還有何良策,快請道來。”
    “陛下,方才司徒大人曾言,吾等漢臣,世受國恩,自當與陛下與國家同甘共苦,休戚與共,可是陛下仁慈,不忍收回免稅特權,臣深受感動!”
    “講重點!”
    “諾!”陛下這麽直接的,臣的鋪墊還沒完成。
    曹嵩清了清嗓子:“臣以為可以向天下世家和富商募集錢糧,用以度過眼前難關。
    並許以該當的利息,待到國家財政寬裕的時候再一一歸還。”
    這不就是相當於發國債嗎?曹嵩果然懂經濟。
    “曹少府此策甚好!大司農以為如何?”
    華耀眼前一亮,頓時便想同意曹嵩這個建議,但還是要象征性地問問大司農的意見。
    大司農劉合站出來回道:“少府此策堪稱良謀,臣讚同。”
    劉合的大司農一職,是暫代病休的劉寬。
    曹嵩立馬接著大司農的話茬,誠懇回稟道:“臣曹氏一門世食漢祿,雖然家財不多,但願意捐出五千萬錢,充入國庫,以報國恩。”
    這個“捐”字的聲調特別重,特別悠長。
    他的意思表達很明確,那就是我曹嵩是一個世受國恩,但很知道感恩的人,那些錢是捐,不用還。
    “善,曹卿不愧是朕之肱股,大漢棟梁,國有此良臣,大漢又何愁不興矣?”
    現在不是二十年後,曹家的財產可能還有一個五千萬多點。
    眼見曹嵩捐了近一半家產,居然如此大方、上道,華耀自然歡喜滿意,對著他就是一頓猛誇。
    這人真心投效,以後可重用。
    隨後,天子目光炯炯,眼含深意地看向其餘百官。
    司徒胡廣也站出身來:“臣願意捐出五萬錢,充入國庫!”
    胡廣一生清廉,且出身貧寒,恐怕這五萬錢也是他不知積攢了多少年的俸祿才攢出來的吧。
    華耀有些不忍心了。怎麽辦?要不,還給他一粒回春丹,讓他多活幾年?
    太傅陳蕃此時亦出列:“臣願意捐出二十萬錢,充入國庫。”
    竇武跟著了:“臣願意捐出一千萬錢,充入國庫。”
    李膺隨到來:“臣願意捐出二十萬錢,充入國庫。”
    百官看著以太傅為首的三公和驃騎將軍皆帶頭捐錢了,就連陽球都捐了十萬錢。
    自己等人若是不捐,不僅會惹的天子不悅,恐怕還會得罪三公。
    不過捐多少才合適呢?
    一時間,所有人開始思量起來,少了不好看,多了又舍不得。
    “臣代表荀家,捐二千萬錢,充入國庫。”
    就在所有人思量之際,荀爽站了出來,顯然二千萬對於荀家來說也是不多不少。
    “臣代表崔家,願捐....”
    “臣代表陳家....”
    “臣代表鍾家…”
    有了荀爽帶頭,出身世家的官員也不再猶豫,紛紛代表各自的家族開始捐錢。
    還有不少士人以優越的目光看向那些出身低微的官員。
    天子此刻滿臉笑容的看向左手側後方的張讓。
    “張讓將諸卿所捐之數目,記錄清楚,然後昭告天下,用以表彰諸卿的愛國之心。”
    “謝陛下!”
    見到天子居然主動幫助他們揚名,那些剛才因為捐了錢而感到心疼的官員們,此刻臉上也不禁立時掛上了笑容。
    在這個時代,錢財雖然重要,可是對於不缺錢的士人來說,名望比錢財重要。
    名聲,某些時候,比他們的性命還更重要。
    散朝之後,尚書台很快就按照天子的意思頒發了詔書。
    通告天下,朝臣和世家士子的慷慨大義。
    詔書很快傳遍各個州郡,無數士人、學子,對於百官和各家捐錢的做法大加讚賞。
    其他的世家豪強見狀也紛紛效仿,勇躍捐錢捐糧,隻求博得一個好名聲,好為自己的子孫出仕鋪平道路。
    天子和曹嵩的這番操作,讓國庫豐裕不少,不僅滿足了後續修繕水利的耗費,剩餘的也足夠他組建一支二萬員規模的精銳軍。
    “嘖嘖嘖,這個冀州的甄家和徐州的糜家,並州的張家,還真是財大氣粗啊!
    這次甄家捐了三億錢,糜家捐了兩億錢,張家捐了一億五千萬錢。商人世家也不可小覷。”
    “很多時候,財可通神!”
    華耀看著當地郡守上報的三家捐出的數目,讚歎不已的同時,心中也不禁暗道可惜,來早了.....
    “他們都是當地豪商世家,世代經商,經營範圍甚廣,這些錢財對他們來說,並不算多。”
    被天子新進提拔的司馬防,詳細的介紹了三家的情況。
    華耀點頭,對於這些漢末有名的豪商,他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長姐先前打主意也是與他們交易而已。
    作為天子,還沒來得及打他們的主意罷了。
    而且,商人對以後發展大漢經濟,會起到不小的幫助。
    華耀並不想太過剝削他們,而且多幾年,他以正常的生意手段,也能賺夠皇室開銷。
    “嗯!雖然他們商人出身,但卻有一腔愛國忠君之意,朕也自然不會虧待了他們。”
    華耀認真思量再三,下了決定後看向蹇碩。
    摸出一個小瓷瓶遞過去:“阿碩親自替朕跑一趟中山,告訴甄家主和張夫人,認真為朕和朝廷辦事,朕賞他們心想事成。”
    他們夫妻倆成婚十年,已經有了三個女兒,還沒有兒子,賜給他們一粒生子丹,保他們此後生兩個兒子。
    “諾!”
    張讓看到麵色有些發苦的趙忠和興致勃勃的蹇碩,心裏又不禁開始瞎尋思。
    華耀看一眼趙忠,嗯,這是以為朕冷落他了。
    趙忠之前多數時候在明光殿照顧十個伴讀。
    後來,他指派了另一個小太監去,便申請過來德陽殿侍候。
    華耀想著曆史上的趙忠是十常侍之一,腦筋手腕肯定不俗,幹脆調眼皮底下來看著。
    “張讓,你派一人隨趙忠和孫堅一起,去一趟會稽和丹陽,幫忙帶封信給朱雋,順便招選五百五十個丹陽兵回洛陽。”
    “諾!”張讓內心暗喜。
    “啊?”
    趙忠的麵色更苦了。
    抬眼看了一下陛下的臉色,應了一聲“諾”後,離開了德陽殿,這陛下,還真是....
    半路撞見了蹇碩的趙忠和張讓二人,互相麵無表情的審視了一下對方,又同時上下打量蹇碩一眼,心裏暗哼了一聲,而後拂袖離去,各自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