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農家崛起
字數:629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後世,沒有種過地的都知道,糧食高產除了要有良種以外,土地的肥料也相當重要。
化肥有機肥之類的廣告,讓肥料成了家喻戶曉的東西。
漢末時期並沒有一整套增加土地肥力的知識。
風調雨順的年景,農民們整日辛勤勞作,能夠做到的不讓土地減產,已經是費了大量心力。
而天子將醫家尋來,也有為了解決土地肥力問題的因素。
少年天子看向以於吉和張伯祖為首的幾名醫者:“諸位對藥材想必是相當熟悉,不知這同一種藥材的藥效可有不同之處?”
張伯祖起身,誠直言道:“回稟陛下,不同地方所產出的藥材,其植株大小和藥力強弱,卻有不同之處。”
“那張醫師可有思考過,這是為何?”
張伯祖愣了愣,這個問題,他還真沒仔細思考過。
不過一旁的張仲景似乎想到了什麽,起身恭聲道:“陛下,臣以為藥材藥性的不同,應該和地理位置,氣候溫度,以及各自地區動物蟲子等皆有關。
比如:人跡罕至的深山地區,生長的藥材就要優良許多。”
天子笑了笑:“那仲景可知,這是何原因?”
“臣不知!”張仲景搖頭,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並未胡亂發表自己的見解。
“朕以為,應該也跟土地的肥力有一定的關聯。
深山之中,動物和蟲子類的屍體、排泄物,以及斷枝落葉等等原因,使得那裏土地肥沃不同於外麵,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在座的眾人仔細思考一番,覺得天子說的,的確有道理。
華耀雖然有些牽強附會,知道藥材和農作物所需營養不同,但是畢竟都是植物,應該有共通之處。
這些醫者對藥材深有研究,讓他們研究一下農作物所需的營養、土壤這些,好像也沒啥不妥。
張伯祖出聲問道:“陛下的意思是,影響藥材和農作物生長的原因,在於土地的肥力?”
“不錯,朕是如此認為。朕曾經見過路邊有一坨牛糞的地方,青草長得更旺盛。
諸位常年在與植物和藥材打交道,了解得應該比朕更多一些,想想是不是落葉枯枝漚爛了,下麵的土壤更鬆軟了一些,顏色更深。
而沒有落葉枯枝漚爛的地方,是不是土地板結了,顏色更淺淡。
有些田地,百姓會使用糞肥,有些又會使用草木灰,或是其他腐爛的東西,莊稼苗相對粗壯些。
這其中的區別?及其中有甚關聯?諸位可有想過?”
雖然藥材和農作物的生長要求肯定不一樣,但都離不開土地的肥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至於,它們需要的土壤肥力有何不同,爾等可作觀察、記錄。
華耀能做的也就是引導他們向這一方麵研究,畢竟肥和肥是不一樣的,充分發揮肥的效用才是。
沒有專科的化學家,隻能靠這些醫者充當先驅者了。
眾位醫者也終於明白了天子召集他們的原因。
雖然研究土地或許和醫學關係不大,但是若能側麵提高藥材的產量,對他們也有很大的幫助。
況且,研究出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他們也同樣可以青史留名。
將眾人送走之後,華耀這次下令尚書台頒布了一道詔書,正式向天下人言明:
隻要有人能夠提升單畝糧食產量,記錄下方法,他將兌現之前對官員們說的話,為他們樹碑立傳,建廟立祠。
這道旨意雖然惹得天下嘩然,但是在朝堂之上並未引起甚波瀾。
畢竟,失敗了對他們這些大臣沒啥影響,成功了他們也會獲利。
朝堂的穩定在於各方利益的平衡,這一點,他們和天子都看的很是清楚。
所以,華耀承諾他們推薦培養人才也有功,而且是首功。
這個消息對於大臣沒啥,對於農家之人來說,無疑是一條大大利好的重要消息。
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還是官員,世家士族都重視農業,但卻沒人重視種地的農人。
不僅不重視,甚至是一直帶著歧視。
這使得農家的地位非常尷尬。
總之就是,我離不開你,但我依舊看不起你。
研造司,得知消息的墨殤和一眾墨家之人也不由的歎息一聲,自己這些人必須努力了,如今農家都有了崛起的勢頭。
墨殤則是愁眉不展的坐在桌案前思考,該從哪方麵研造,現有的農具又如何優化,才能獲得天子的認可和支持。
“钜子,既然天子如此重視農業生產,您看咱們不妨從這方麵入手如何?”
聽到老者的意見,墨殤不由得點了點頭,“你說的不錯,具體該從何著手呢?”
“屬下曾遊走於田間地頭,咱們不妨從耕地和灌溉方麵入手。
天子隻提供了曲轅犁圖紙,咱們試試把土地又推平整的那類犁。
若是能提高開荒效率和耕種效率,對於農業增收和穩定肯定會有極大的幫助。”
“對對對,你說的對,若能在這方麵取得突破,說不定咱們也能傳書於後世。”
墨殤興奮起來,腦海裏已經有了自己等人受人膜拜的畫麵。
思想活躍起來,墨殤又想到了一點,連忙說道:“哦還有,眼下秋收正在進行,咱們出去實地察看一下,根據實際情況來研究。
若能研造出相應的工具,或者改良現有工具,提升收割效率,想必對陛下也有很大的幫助。”
“不錯,那屬下這就去安排他們,分到不同的田地間進行觀察。
畢竟田地與田地也不一樣,隻有走到田間地頭,才能進行針對研究。”
老者點頭,支持墨殤的想法,畢竟這也是他們秦墨務實的準則。
“好!吾這就去找主司商議。”
說罷,墨殤找到了畢嵐派來的那名小太監說明了相應的請求。
那名太監聞言笑著說:“研造令可自行安排。
在下奉天子之命來這裏,隻是負責為諸位提供吃喝用度和研造材料。
其餘的,在下不懂,也不會胡亂插手。
隻要你們能研造出對陛下有用的東西就可以。”
“而且,陛下還說了,隻要你們不走出大漢境內,想去哪裏都可以的。不限製你們的自由。”
墨殤沒想到當今天子居然對他們如此照顧和信賴,感動之餘,又感覺到了一股更大的壓力。
“請主司轉告陛下,君以國士待之,吾必以國士報之。
臣等一定用盡畢生之力回報陛下的知遇之恩。”
此刻的墨殤才算是真正的折服於當今天子。
他們墨家好不容易才從黑暗中走了出來,若是不能建功,不僅是對天子,恐怕就是自己這裏也是說不過去的。
於是乎,在墨殤的命令下,秦墨一脈的人紛紛來到田間地頭…
盯著地裏的農作物和農人使用的或粗糙或有型的農具,開始思考和研究。
不僅僅是墨家,就連太醫曙的醫者、學徒,還有大司農手下的官吏以及農家之人,也都紛紛跑到了田間地頭。
看到各種人物紛紛遊走於田間地頭,惹得不少百姓對他們抱以警惕的目光,生怕他們會偷走或糟蹋了自己的糧食。
隨著各地的秋收如火如荼,不僅是民間的萬千百姓忙得腳打後腦勺,就連朝堂和各個地方官員也開始忙碌起來。
陪在天子身邊的鍾繇、戲平和荀彧、戲忠也被打發到了尚書台,他們協助官吏對往年的各項收入進行整理和匯總。
用以確定今年的各種收支預算是否合理,以防地方的世家豪強和各級官吏進行私吞和瞞報。
華耀更是下令臨時成立秋收巡查組,由太傅陳蕃負責坐鎮總理,李膺、陽球和荀爽協助,到各地進行巡查監督,這一做法並未引起眾官員的反對。
雖然今年夏天各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天旱,夏收有些受影響,但是由於水利項目的及時修繕,並未對夏種造成什麽太大的影響。
過去由於各種原因,每年的國家財政收支,都是入不敷出。
如今,天子開元第一年,且勵精圖治,若是不能開個好頭,不僅是天子,就算是他們也會被世人罵做昏庸無能之輩。
所以這一次,天子將陽球這個惡吏放出去,不僅沒人反對,還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秋風襲來,大地金黃,田地裏的小麥、糜子在秋風的吹拂下,猶如金色的海浪一般,層層起伏。
這時的小麥是在大漢的三輔司隸、河南尹和河北等地種植。
南方種的為稻穀、高粱、菽。
秦朝至東漢,冬小麥古稱宿,也有寫“來”。
冬小麥推廣種植是在春秋戰國末期。《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鄭玄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
《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趙歧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楚辭?大招》:“五穀六仞。”
王逸注:“五穀,稻、稷、麥、豆、麻也。”
《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
王冰注:“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
《蘇悉地羯羅經》卷中:“五穀謂大麥、鼎麥、稻穀、大豆、胡麻。”
漢人善於耕種。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以農耕文明立國,漢代對農業的重視使得這一時期穀物種植業得到較快發展。
華耀了解過,漢人的現在主食種類主要包括粟、黍、稷、麥、稻、菰米、蕎麥、青稞、芋、高粱、等等。
大漢的原野裏,所有的百姓和官員們都麵露喜色的來到地頭,收割他們的勞動成果,迎接他們多年來的第一次豐收。
window.fkp = \”d2luzg93l9jdxxn2r0vuh0mvjooth5r1b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