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刀耕火種
字數:4775 加入書籤
回到石器時代!
豐收之後,巫特地準備了一個盛大的祭祀活動。全族人集中在馬場上,架起幾個鍋,煮上各種肉。同時為了保留大荒原的傳統,石路也吩咐葉烤了一些塗滿油的魚和幾隻狼。
等祭祀儀式結束,收回骨矛以及圖騰獸旗以後,盛大的宴會開始。這次宴會一是慶祝豐收,二是順便歡迎新加入的成員。
按之前的規定,這六十人都要改姓華,自動成為部落中華氏族的成員。石路認為以後可能陸續的還會有加入的人,所有的都姓華也不合適。
接受完這一批以後,新來的成員除非長老會議有特殊要求,都將不會姓現有的四個氏族姓氏,以後隻傳本氏族的後代。
新加入的六十人一開始很緊張。他們沒有坐過竹排,回來的路上都擔心被人給扔下去,又怕被抓去祭祀神靈。
不過進入華村以後就被這裏的環境驚歎了,住著比帳篷好的房子,吃著從未吃過的煮的湯,以及幾乎吃不完的魚和肉。
在他們心目中,這裏就像巫口中的神住的地方了。而這裏的人個個麵色紅潤力氣十足,不像他們麵黃肌瘦,全身都有些泥巴和寄生蟲。
一開始族人帶著他們去洗身子,草木灰簡單的消毒,用艾草擦全身的時候,他們都麵如死灰,覺著這是準備把他們當做祭品。
但看到這裏每個人都會積極的洗澡洗臉,打掃周圍的枯枝敗葉的時候,才明白這裏的人愛幹淨,這也是華族人看起來比他們清爽多了的原因。
發現華族人不再烤肉,而是用一種從未見過的工具,放入水和肉,煮熟了吃,讓從未見過這個的新族人一下子就被肉湯吸引。要不是有人阻止,可能連鍋都會被啃。有的孩子差點就啃了竹碗,幸好太硬吃不動。
而當看到比大荒原裏找到的更白的鹽的時候,他們都以為華族人遇到了神,才有這種傳說中的東西。而對於房子,他們更好奇,為何整個牆壁都是白色的。
安排這些人的時候,桑特別興奮,因為除了五個女人劃歸給葉以外,剩下的都將要進入勞動組。
分配完這些人的住房以及把他們分到各個組裏跟著學習規矩以後,巫挨個的問了他們這一年在南方的經曆。
當巫花了幾天問完後,石路大致了解熊族這一年的狀況了。熊族本來有六百多人,算是一個大的氏族了。就在去年春天快到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湖邊等待羚羊群和牛群的北歸。
熊族剛好就在湖東南遇到了狐部落的幾個氏族,雙方發生了戰鬥。熊族不敵,隻好沿著湖出口的大河往南逃避,找到一個淺水的地方過了河,找了個山洞暫時躲避風雪。
當要返回的時候,河水漲了,就沒法回去。
族長帶著他們一直往南走,一路上食物非常匱乏,死了不少人。走了一段時間以後遇到了些從未見過的氏族和部落,有的友好而且和他們交換東西,有的則不斷的攻擊他們。
那些氏族生活的地方比較熱,而且蛇類等特別多,族長就帶著熊族往東南走,走了不知多久就見到一條向東的大河。順著河往東走,直到冬天才到了一個巨湖邊,巨大的湖經常卷起風浪,水是鹹的沒法喝。
熊族一看前路不通,隻好後退了些距離,找到個森林,就在那過冬。
過完冬天以後,由於食物缺乏,好多人又病倒,族長隻好帶著人們順著河岸逆流而上,期間也看到不少的支流但基本都沒離開過主河道。就這麽走了很久,逐漸的獵物多了起來,有時候碰到支流阻斷了前行的道路還得繞很遠的路。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眾人才發現這河的上遊好像很熟悉。繼續往上遊走,到了七月的時候發現了當初他們渡河的那地方。隻是這時的水量依然很大,所以熊族長就打算先在周圍打獵。隻要在下雪前能回到星星湖邊就行。
他們的南方之行是失敗的,最終還是要回去自己熟悉的土地。
而他們也透露說,南方的一些地方他們見到過類似華族用來堆放柴草的草棚的建築,當地人就住在裏麵。不過沒看清他們是怎麽生活的就被趕了出來,有的也使用一些有毒的長矛,沒有看到華族使用的弓箭。
石路一琢磨,也許這附近還真沒有什麽人,華穀短期倒是安全了。三麵高山一麵大沼澤,能夠進來的目前就兩條路,一條是野馬來的路,一條則是沼澤南邊進入狹長草地的路,那片地現在被命名為華坪。
不過這裏還是顯得太封閉,華穀裏可以住很多人,開發了住個十幾萬都不成問題,隻是人口來源是最大難題。隻有等明年農業穩定才能考慮出遠門,如果能建立一些貿易關係,發展速度就快了。
休息了兩天,石路又讓族人忙碌起來,九月初的時候應該種植一部分小麥,而緊接著新的建設就要開始。這次除了修理屋頂,多建點房子以外,還得用磚頭把屋裏以及院子的廣場統統的鋪好。不然從五月以來到九月,都是被人踩的亂七八糟的泥潭。
人居住的屋子邊也得建些廁所,以免族人半夜都懶得出去而用以前的壞習慣,門口就解決。而給每個屋建設土炕的建議,是長老們一直都希望完成的。
村裏用水已經增加,還得在北邊引來一些水,地下用陶管鋪設。陶管早就做好,薛選擇了一些圓柱的幹木頭,把粘土粘上去,抹平了曬幹,一整個連帶木頭放進窯裏燒,質量一般但是勝在厚實。
和以及陸果帶著民兵隊先開始大采伐和建設,在溪水上遊建了個水壩,把水分別引到馬場和采石場。接著鋪磚,砌火炕,建房等等。現在族人基本熟練了這些活兒。而薛則開始不停的燒製早就做好的磚,陶管。
石路帶著勞作組在華村西邊開始整理土地。民兵隊采伐過後,先帶著人在劃定的地的周圍割草,割出防火帶。接著就把枯枝敗葉等等統統的集中起來燒,整整燒了三天,才把底下的樹根之類給燒沒。
下了一場雨以後,灰燼才熄滅。勞動組這才把地化成幾塊,上麵打一些平行的淺溝,然後慢慢的播種小麥——這次隻用一半的種子,並且都是點種,保證節省。經過出芽率觀測,每一畝八斤左右,按原來時空的標準太少,而且中間溝壑太多種的太散。
到了九月中旬,十五畝小麥才算播種完畢,要是種子足夠用撒的方式,則沒這麽累。每塊麥田一畝左右,都連在一起。
刀耕火種完成以後,建設的隊伍還在繼續忙碌,在麥田周邊開挖排水溝,萬一幹旱了用來灌水,澇了得排水。附近現在由於狼之類減少,老鼠和野兔,各種鳥等增多,也得采取相關措施。
當石路把耕地的事兒搞定以後,民兵的建設工程也到了尾聲,隻有神馬穀那裏的房屋由於石路要親自去布置,而沒有弄。
神馬穀中,石路打算把山洞修成一個幹燥的倉庫,一些設計的規劃他自己雖然迷迷糊糊,別人更是一無所知,所以還是得他上。
石路先讓人把山洞徹底清掃一遍,接著把裏麵的洞頂以及邊上的突出石頭敲平。坑坑洞洞全用石灰和石頭填住,敷上一層草木灰、石灰、幹草細沙的混合物。
接著在石壁上砌上磚頭,頂部石路親自砌,弄成拱形。磚砌好以後,就在內壁上刷些厚厚的石灰,這樣,倉庫就成了。
連著洞口處建了一棟房,房的一麵牆就緊貼山洞,留個門用來進入倉庫,分兩間屋子,用來煮鹽和居住。灶是專門砌的,有四五個,其中有煮粗鹽的,有過濾簡單的精鹽的。
這次還把木柵欄擴充一下,把洞頂上也圍起來。洞頂則鏟平了蓋上草棚儲存柴禾,原來的泥潭邊上也用磚頭鋪了一畝左右的平地,天氣好可以用來曬鹽。神馬穀通往河邊的路被修理一番,方便運送東西。
河邊為了運鹽的方便,石路特地用竹木做了個簡易的碼頭,還建起一座小屋。
當所有建設完成以後,天氣都有些涼了,雨也逐漸少了。快進入十月的時候,幾乎沒有雨。粟可以收了。
粟的收獲很不錯,將近三百斤,看起來很適應這裏的環境。按勢頭明年可以種植十多畝。芋頭葉這個時候也枯萎了。讓桑帶著人挖掘以後稱,幾畝芋頭收獲了將近三千斤。
冬天的食物更豐富,兔子已經有三百多隻,有部分應該宰殺了,以免冬天食料不足而餓死。野豬也可以宰殺三頭左右,繁殖還得等明年。
倒是魚塘裏不錯,現在有上萬斤活魚,原來挖掘土鍋泥的地方也建了個新的養魚坑。與去年朝不保夕相比,今年徹底的解決溫飽了。
現在就剩下準備過冬的事情,主要是燒製更多的陶器以及磚頭,準備好材料,在冬天製作修理工具等事兒。
陶器的技術的改進也到了可以實施的時候,石路幾個月前讓人動手刻製的木盤,終於完成。他把木盤和竹管連接起來,就成一個簡易的轉盤,用來製陶。這種工具做出的陶比手捏製的更耐用。
當轉盤最好以後,薛就進入了緊張的製胚中。石路要求他在下雪前多做一些,到了冬天就不用在冰冷的水中和泥。至於燒製,冬天那麽多的時間,根本不用急。
這一年多以來一直忙忙碌碌,接任了族長就幾乎沒有放鬆過的石路打算好好的休息一下。明年還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四周,事情或許更多,至今找不到金屬礦石,以及人口少,都讓他很著急。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