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
字數:4561 加入書籤
回到石器時代!
華村這時候變了個樣子,馬場以及大廳前的院子用方磚鋪成平的,中間留著排水溝。每兩棟房建一個廁所,統統用磚頭和簡易陶管鋪設,這樣隨時可以用水衝走汙穢。
在魚塘邊上,挖了一個深池子用來存放汙水,以便未來進行積肥。屋裏的地麵也用磚頭鋪好,同時都砌好了火炕。所有的老房子都更換了一遍屋頂,粉刷了一次,屋頂這次全換成葦葉以及竹葉。
新建成的房子中,有一棟是用燒製的磚頭蓋的,經過特殊處理以後用來做專門的食品倉庫。所有的肉幹和芋頭等都分別放在裏麵的架子上。未來石路打算全部房子都用磚頭,暫時由於產量還跟不上,就先作罷。
現在又有幾對伴侶得到了認可,而和甚至還找了兩個。多出來的房子,都被分配給了他們。這次不再是小的隔著的房間,而是每一對分到三十平米。
在分給成家的族人新房的同時給長老們各一棟,桑和葉則沒有要。石路也捉摸著,特權多少會出現,提前點沒啥事的。原始的民主是基於生存的需要,物資充分以後必將打破這一平衡。
分完以後,依然有四棟屋空著,充當雜物倉庫。整個村子總算有了些模樣,讓石路看到了記憶中的影子。隻是這個村莊還是有些怪異,原始粗獷的風格夾雜著一絲現代的氣息,談不上什麽美感。
為了冬天能洗澡,石路特地安排勞動組建了兩棟作為澡堂子。一棟裏弄上幾個特製的陶鍋灶頭,儲存著相應的柴火。陶管把熱水引到另一棟,分為男女兩間浴室。
溪水上遊五公裏的地方由於比村子稍微高一些,而且溪水兩岸比較窄,隻有幾米寬。石路在這裏建了個簡單的水壩。之所以簡單,是因為勞動組的隻是把樹枝混合著土倒進去,蓄起水就算完事兒,漏水的地方也不去理會。
從水壩開始,石路帶著眾人把竹管以及部分陶管鋪到村裏,引水入村。接著在華洞所在的小山上建了一個有蓋子的大水池,形成一個高度差,作為衝洗以及生產用水。
原來的溪水岸邊也清理了一遍,保留一些竹木,未來打算種上些水果之類的作物。水底的石頭,有一些較好的黑曜石以及燧石,成為石器材料的主要來源。
就在柵欄以內,梅林的後邊,桑發現一股清泉從花崗岩和沉積岩的交接的石縫中流出。巫特地帶著人用磚頭把那裏圍起來,頂上蓋著個草棚。
本來他是打算把這裏也當做聖地——祭祀給華穀帶來好運的水神。石路則進一步,直接用陶管把水引進村作為飲用水。而且做了全新的規定,族裏麵,隻要在村裏,喝水必須喝燒開過的。
為了防止冬天水管被凍住,在飲用水的管道外麵都用些磚頭裹著,到冬天凍住了隻需要用柴草在邊上燒。明年石路打算把泉水擴大成池子,增大壓力後就不用擔心冰凍。
衝洗以及生產用水倒是不用擔心冰凍的問題,去年這小溪就很奇怪的沒有凍住。就算是建設了水壩,由於取水口在底部,壓力相對大,表麵的凍結不會影響流動。
新的豬圈和雞棚也建好,並且動物們都搬進去了。這都是第三次給它們換地方。未來養殖規模一定擴大,而這次則是為了給它們過冬準備的,有了相應的取暖的設施。
薛那邊在製陶方麵也取得些進步,石路從熊族換來的孩子中,挑出五個給他。同時也讓新來的五個成年的男人和十個女人幫他,他們的職責就是燒製陶器以及磚頭。
製作磚的任務由由勞動組負責,要一直到下雪為止。下雪以後,隻需要把做好的磚頭放進窯裏燒製,再不用冒著風雪在外弄泥土。
現在陶土經過精選,洗刷,沉澱等步驟,再用簡易的轉盤製成型。做出來的成品統統放在草棚裏等待水幹,然後用木炭在專門的窯洞裏燒製。
由於木炭的消耗比較大,加上冬天土炕也需要些燃料,狩獵隊中專門有一隊人馬由陸果帶著,四處收集柴禾。
燒炭是最簡單的活兒,為了加快木炭的收集速度,石路不再采取用窯的方式。他讓人在森林邊挖了一些坑,挖好後填上樹枝,底下點火。
等點著以後,上麵蓋上一層裹著泥巴的樹葉。等底下的木材碳化以後,迅速用土蓋住坑,一天後挖出來就是上好的炭。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山穀逐漸變得金黃,除了竹林以外,好多草木都開始枯萎。勞動組的則一直忙著收集各種塊莖,雜草,草籽等等,為牲畜做準備。在當初發現野豬的地方,那種有著肥大的葉子的草,沒等枯黃就被采下來存著。
十月中旬,早上起來的時候,桑突然出現嘔吐,一直到中午才好些。巫診斷後立即興奮的對石路說“桑有了!希望你的後代也擁有你的神跡。”
石路感覺非常突然,這都一年多了,本來以為沒希望,也忘了這事兒。突然的喜訊讓他高興半天,然後急忙的讓桑停止勞作,而且把夏天曬幹的梅子給她吃。
桑也激動萬分,她幾乎等了一年,雖然天天和石路在一起,哪怕後來有了葉的加入,也沒減少多少次。隻是肚子沒動靜,一直擔心可能是沒法生。
遇上這件事以後,石路高興了幾天,還特地的帶著民兵隊去遠方打回幾隻鹿,慶祝了一番。
而由於桑不願意停止幹活兒,通過葉的勸說,讓葉代替她帶著勞動組,她則先負責後勤組,隻要指揮以及分配物資就好。
石路想想也就算了,畢竟才一個多月,等臨近了再讓她休息。而其他族人中,經過巫的了解,又增添了十多個有身子的人,最早的到明年開春就能為族裏增加人口。
當發現能準備都差不多的時候,石路決定把野雞和兔子吃掉一部分。同時能得到一些雞毛和兔子皮,為全族人準備冬衣以及製作箭支。
隨著第一場霜的到來,柴禾已經準備的差不多,零星的在河裏捕魚和停止了。現在魚塘都滿了,繼續放進魚的話,估計會讓魚悶死。
全族人這個時候則集中的加工處理今年狩獵季節捕獲的皮毛。葉按著石路畫的模樣,給每人預備了一雙原始的皮靴,一件厚實又比較軟的皮衣,以及裙子褲子,還有冬天要蓋的被子。
由於桑肚子裏有了孩子,石路就變得更加的著急,有時候就是毫無根據的緊張。他總在琢磨著應該準備的都有哪些,什麽搖籃尿布等等都想到。之前這些都由巫和桑他們按照傳統給族裏的人安排,而這次是石路的孩子,他想要弄點兒特別的。
首先是收集了些草莖,編了幾張細密的草席。然後是在周圍找到了皂角樹,采了些,製成一些特用的洗手液。這種洗手用的東西不單是桑和葉在用,石路也在全族推廣這東西。
幾天後,石路在近處發現一些飄落的類似破棉的樹的內皮,一些小動物還把這東西拖進洞裏。他看了看,覺著作為填充物應該很保暖,於是收集起來夾在枕頭中間以及草席之間,草席兩兩組合起來充當被子和褥子。
葉把兔皮連起來,做了兩張毯子,其中一張縫製在草席被的裏子上,作為桑的專用。隻是石路還是沒有發現適合紡織的材料。
一連琢磨了幾天也沒琢磨出來如何找材料、如何製造紡織品,石路急的直上火。看到葉給桑做的兔皮毯子以後,摸摸上麵的絨毛,石路靈機一動。
他吩咐人們把收集些兔毛,以及脫落的其他獸皮的毛。弄了幾堆毛以後,把這些玩意兒用石灰水一煮,撈出來曬幹。最後原來的時空學過的紡棕線的方法,拿著個鉤子搖啊搖,製成了一些粗細不一的線。
等線完成以後,又造了一個簡單的織機,簡單到隻有似是而非的經緯,一點點的把線編在一起以後也就得到一尺多怪異的紡織品。
失敗以後,重新紡線,等線均勻以後,回憶了幾天如何織毛衣。想起最基本的方法後,他讓葉來學習,這方麵葉的天賦比石路高多了,不久就織了一件保暖的毛衣。
葉聰明的把這技術傳授給族裏的女人們,經過她琢磨改進以後,找到了最實用的方法。女人們發揮了想象力,各種奇怪的材料都被製成怪異的物品。
石路心想隻要找到合適的材料,舒適的衣服代替硬的獸皮就不再是幻想。
在想辦法搞紡織品的時候,石路還有意外的收獲,就是改進了取火方式。族裏一直采取的取火方法就是鑽木頭,這種方法速度較慢,外出時極為不便。畢竟不是所有的木頭都適合取火,隻有類似大荒原裏的荊棘木那樣的硬木才行。每次出行,石路都得吩咐人背上這沉重的東西。
在尋找紡織材料中,石路發現了一種小草的葉幹枯以後,隻要搓一搓就成毛茸茸的樣子。茸草隻需一點火星就能點著,點著後能緩慢燃燒,一吹就能出火焰。
吩咐磨製石器的族人給他磨了三塊小的燧石後,石路就開始製作原始的火鐮。兩塊燧石夾著茸草,另一塊如擦火柴一樣擦向它們,就產生火花。由於茸草是被夾著的,火花落到上麵的幾率就增大了,隻要碰幾下就能成功取火。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