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香君(上)

字數:6805   加入書籤

A+A-




    花間一夢曆史名妓錄!
    1624年,蘇州閶門旁,一座莊嚴肅穆的武官府邸內,誕生了一位世所罕見的小女孩。她有著天生的麗質,令人一見難忘。然而,這家的武官卻是東林黨的一員,因與魏忠賢的恩怨糾葛,家族遭受牽連,從此家道中落。無奈之下,他們一家人被迫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個女孩八歲那年,命途多舛的她被秦淮河畔的名妓李貞麗收養,並改名李香君。這個名字取自“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寓意著她的美麗與高潔。李香君天資聰穎,自幼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藝。無論是絲竹樂器、琵琶演奏,還是詩詞書畫,她無一不精,尤其在南曲演唱方麵更是天賦異稟,嗓音甜美動人。
    李香君的養母李貞麗是一個性格豪爽、又懂風雅的女人。她廣交四海之內的文人雅士,她的沙龍成為當時江南文人交流思想、抒發情感的重要場所。李香君從小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來往於府中的客人都是些品行高潔、文采斐然的君子。他們的言傳身教,為李香君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養母的悉心教導下,李香君不僅學到了技藝,更學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品格。她善良、正直,盡管身處風塵之中,卻始終保持著高潔的品格。
    李香君,這位在明末南京秦淮河畔綻放的璀璨明珠,身為名妓李貞麗的養女,自幼便在萬眾矚目中成長。她那絕世的容顏和聰慧的頭腦,讓她在年少時便已聲名鵲起。與秦淮南曲的其他七位名妓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冠白門、卞玉京、董小宛齊名,被譽為“金陵八絕”。
    李貞麗,這位秦淮河畔的明珠,她的美麗、天籟之音和豪爽性格令所有人折服。身為一代名妓,她的養女李香君,無疑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驕傲。李香君繼承了養母的美貌與智慧,而且她才華橫溢,不僅通曉詩書,棋琴書畫也樣樣精通。
    最令人驚歎的是她那超群的才藝。每當她演唱湯顯祖的《牡丹亭》時,整個秦淮河仿佛都沉浸在那如夢如幻的旋律中。而當她演繹高則成的劇本《琵琶記》時,觀眾仿佛可以看見古代那些癡情兒女的故事。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字眼,都被她精準而動人地表達出來。
    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李香君用她的才情和美貌,書寫了一段段傳奇的故事。她的人生如同一部精彩紛呈的劇本,讓人們為之傾倒,為之陶醉。
    李香君,堪稱人中翹楚,才貌雙全,個性鮮明。盡管年紀輕輕,她卻有著超乎尋常的品味與智慧,隻與那些品學兼優的名士文人交往。她的生活充滿了詩意與書香,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浮華的世界中熠熠生輝。
    她的養母李貞麗,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李貞麗不僅悉心教導她琴棋書畫,更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指引著方向。在李香君心中,李貞麗如同慈母般溫暖,為她築起了堅實的內心世界。
    而她的教歌師父蘇昆生,則是一位博學多才的音樂家。他的歌聲如天籟之音,深深打動了李香君的心靈。在蘇昆生的熏陶下,李香君的音樂天賦得以充分挖掘,她的歌聲也因此成為她人生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與複社中的名士交往,是李香君生活中最為頻繁的事情。這些名士才華橫溢、品行高潔,與他們交往讓李香君受益匪淺。他們的談吐舉止間透露出的智慧與氣質,更是對李香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崇禎十一年,李香君已年方十六,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身為秦淮河畔的一名歌妓,她雖然已到了可以接客的年紀,卻並未輕易將自己交付給那些尋花問柳的浪子。她心中有著自己的堅持和期待,期待著能遇到一個真正理解她、珍視她的人。
    就在這個時候,河南商賈之後侯方域來到了南京。他出身於河南的名門望族,與複社的文人交情深厚,不僅有著一身才情,更因與文人墨客的交往而聲名遠播。侯方域此次來到南京,原本是為了尋找一處清靜之地,卻沒想到在這裏結識了李香君。
    侯方域,明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出身於一個顯赫的家庭。他的祖父侯執蒲,曾任明朝的太常卿,權傾一時,而他的父親也擔任過戶部尚書,可謂是滿門榮光。自小,侯方域就跟隨家鄉的名士倪元路學習詩書,他的天資聰敏,學識淵博,進步神速,令人驚歎。
    年輕的侯方域,滿懷豪情壯誌,自視甚高。他自信滿滿,認為自己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對應試毫不畏懼,甚至有些輕視。於是,他離開了靜謐的書院,來到了繁華的六朝金粉之地。那裏燈紅酒綠,流光溢彩,他卻如魚得水,融入其中。楊龍友作為兩人的引薦人,將他們引到了一起。初見之時,李香君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琴聲婉轉動聽,仿佛訴說著她內心的故事。侯方域被她的琴聲所吸引,不禁感歎她的才情與氣質。兩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當侯方域一腳踏入李香君的閨房時,他的目光立刻被牆上掛著的一幅大型橫幅畫所吸引。那是一幅《寒江曉泛圖》,畫麵上,一片冰冷的江水在清晨的微光中泛著淡淡的藍,江上霧氣繚繞,遠處隱約可見幾座山巒,整幅畫給人一種寧靜、淡泊的感覺,仿佛能讓人忘卻塵世的紛擾,沉醉於那份悠然自得的意境中。
    他凝視著畫作,不禁歎為觀止,這時,李香君輕步走到他身邊,微笑著解釋道“這是我親手畫的。” 侯方域驚訝地抬起頭,看著眼前這位才貌雙全的紅樓女子,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他們開始暢談起來,話題從畫作到詩詞,從人生到理想,彼此的見解不謀而合,仿佛是早已相識的知己。侯方域被李香君的才華和見識所吸引,而李香君也被他的英俊和儒雅所打動。
    雖然侯方域是首次見到李香君,他被她的美麗和才華深深吸引。她的眼睛明亮如星,笑容甜美醉人,同時又透露出一種聰明伶俐的機敏。侯方域心中暗自感歎,這是一個多麽迷人的女子啊!他覺得,她就是那個能讓他托付終身的人。 而李香君對侯方域的印象也非常好。她看到他的時候,就覺得他是一個成熟穩重、心地善良的男子。他的眼神裏充滿了對她的尊重和關愛,這讓她感到無比的安心。李香君心中暗想,這個人值得信賴,可以成為她的依靠。那一晚,李香君在自己的閨房裏設宴款待侯方域。房間裏彌漫著淡淡的香氣,溫暖的燈光下,兩人相對而坐。他們一邊飲酒,一邊吟詩作對。琴聲悠揚,情話綿綿,兩人的心越貼越近。
    在明朝那個時代,如果一位客人對某個紅樓女子情有獨鍾,他可以采取一種叫做“梳攏”的方式來獲得她。“梳攏”並不是簡單的金錢交易,而是一種公開的、被社會接受的贖身方式。為了舉辦一場隆重的“梳攏”儀式,客人需要準備足夠的資金。宴會的規模和檔次要與紅樓女子的名位相匹配。比如,如果侯方域要梳攏的是像李香君這樣的金陵名妓,那麽他需要邀請許多有聲望的文人雅士來見證這場儀式,同時,宴會的布置和菜肴也必須體現出高雅和豪華。
    除此之外,侯方域還需要準備一筆豐厚的禮金,這筆錢是要給紅樓老板的,以表示他對女子的尊重和重視。隻有這樣,侯方域才不會在眾人麵前失了麵子。
    侯方域看中了李香君,他可能會選擇在金陵最豪華的酒樓舉辦這場“梳攏”儀式。他會邀請當地的名流貴族、文人墨客,甚至是知府大人來見證這個特殊時刻。酒樓會裝飾得美輪美奐,酒席上擺滿了山珍海味。
    在儀式上,侯方域會給李香君戴上一隻精美的發簪,表示她已經是他的人了。同時,他還會給紅樓老板一筆重金,作為對老板多年來照顧李香君的感謝。從此以後,李香君就成為了侯方域的專屬,他們可以像夫妻一樣生活在一起。
    在天啟年間,有一位名叫阮大铖的文人,他曾依附過權傾一時的魏忠賢。這位文人的名聲並不好,被人們視為無恥之徒。然而,他內心深處卻渴望能擺脫這個惡名。在遭受崇禎皇帝的貶官後,阮大铖意識到他需要尋找新的政治靠山,以重振自己的聲望。
    阮大铖在南京時,因為與魏忠賢的關係而備受冷落和批判。他深知,要想擺脫當前的困境,結交複社文人是一條可行的道路。複社文人在當時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如果能與他們建立聯係,無疑將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鋪平道路。
    為了接近複社文人,阮大铖通過朋友揚龍友向侯方域示好。侯方域是複社領袖之一,與陳貞慧、吳應箕等名士關係緊密。阮大铖希望能在侯方域麵前求得一線生機,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中心。
    阮大铖得知侯方域要與名妓李香君結婚的消息後,心中暗喜。他慷慨地拿出了二百兩銀子,托揚龍友購置了豐厚的嫁妝,一並送給了李香君作為新婚賀禮。這份禮物既展現了他對侯方域夫婦的祝福,也展現了他對複社文人的敬意和拉攏之心。
    在侯方域與李香君定情之夜,氣氛浪漫而溫馨。然而,侯方域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禮物而感到尷尬。他取出一把白絹團扇,在上麵題寫了一首深情的詩,贈予李香君。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李香君的濃烈情感,也成為他們定情的信物。李香君非常珍視這個白絹團扇,將它視為無價之寶,一直帶在身邊。
    第二天,楊龍友帶著喜氣洋洋的麵容踏進了新婚的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家,手裏捧著的是送給他們的禮物。李香君一眼看到那些華美的衣物和閃閃發光的首飾,好奇地詢問起楊龍友的用意。楊龍友微笑著解釋說,這些都是他的好友阮大铖托他置辦的,希望以此拉近與侯方域的關係。
    侯方域沉默地聽著楊龍友的敘述,複社領袖陳貞慧和吳應箕也在場,他們眉頭緊皺,顯然對阮大铖的意圖心知肚明。阮大铖曾是趙南星的弟子,聲名顯赫,他雖然曾經與魏黨有所交往,但也在許多關鍵時刻保護過東林君子。然而,如今魏黨已經衰敗,阮大铖卻成為了東林、複社的敵人。
    楊龍友看著侯方域,眼神中帶著懇求說“阮大铖曾是趙南星的弟子,他雖然曾與魏黨有所交往,但也在許多關鍵時刻保護過東林君子。如今魏黨已經衰敗,阮大铖卻成為了東林、複社的敵人。最近,複社的人對他的攻擊和侮辱似乎有些過分了。就算他是魏黨的一員,如果他願意悔過自新,我們也應該原諒他。”
    然而,李香君在聽到楊龍友的話後,杏眼圓睜,雙眉倒豎,她生氣地質問楊龍友“你怎麽能說出這樣的話?阮大铖過去可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甚至認魏忠賢為幹爹,憑著這點他無惡不作、喪失廉恥。無論是婦女還是普通人,都對他唾罵不已。這些正直的複社成員對他的揭露、攻擊和辱罵都是他罪有應得。現在你卻要同情他、援救他!你想想,你作為天下聞名的名士,要用你的名聲來幫助小人脫險,這不是讓自己走上危險的絕路嗎?請你再三思量,三思而後行。”
    李香君的停頓,仿佛時間被拉長。她的目光在那堆禮品上稍作停留,如同蜻蜓點水,然後她抬起頭,眼中閃耀著堅定與決然。
    “你若因收了他的妝奩而難以開口,那我此刻便將這身新衣、這頭上釵鍰與手鐲悉數歸還,並將他送來的所有妝奩一一退回。”她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
    她寧願生活困頓,也不願接受這奴才小人的禮物。這是她的底線,也是她的尊嚴。她寧願清貧度日,也不願為五鬥米折腰。
    說罷,她果決地脫下了那身新婚的華服,那件曾經讓她心生期待的衣裳。接著,她摘下了頭上的釵鍰和手鐲,毫不猶豫地扔在了地上。那清脆的響聲在空曠的房間裏回蕩,仿佛是一種抗爭的宣言,一種不屈的精神。
    侯方域和揚龍友是兩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們對名節、道德的觀念尤為堅定。在他們遇到李香君時,立刻被她的剛烈正直所打動。李香君雖出身風塵,但卻分得清是非,看得透人心,為人處世中透露著一股難得的正氣。侯方域深感自己在這位女子麵前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向揚龍友坦言“楊兄,你看李香君這樣的女子,真是世間少有。她不僅是我的紅顏知己,更是我為人處世的楷模。楊兄,請你理解我。我在世人麵前贏得尊重,在學術界和朋友中享有名氣,全因我一生堅守名節,明辨是非。如果我貪圖阮圓老的妝奩,那我不就喪失了名節,和那些不辨是非的人同流合汙了嗎?這可不僅丟了自己的尊嚴,還會遭到複社、東林諸君子的唾棄,那時我將真正成為孤家寡人。我還能有何力量去助阮圓老呢?所以,還請龍友兄助我一臂之力,將這些財物原封不動退還給阮圓老。”
    揚龍友聽了侯方域的話,深感其言之有理。他也認為,貪圖阮大铖的財物,不僅會失去自己的尊嚴和良知,也會使自己陷入被社會所不容的境地。於是他同意了侯方域的提議,將阮大铖送來的妝奩退還給了他。
    在那個秋意漸濃的十月,曆史的巨輪在崇禎十六年的刻度上緩緩轉動。李自成的起義軍如狂風驟雨般逼近北京城,氣勢如虹。而在遙遠的武漢,左良玉的軍隊卻因糧食短缺,軍心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會崩潰。
    南京,這座古都,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中。熊明遇,南京的統帥,肩負著重重壓力。他緊急召集了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馬士英、楊龍友和阮大等人,共同商討應對策略。
    在這次緊急的軍事會議上,因為侯方域拒絕了阮大铖送來的禮物,阮大铖心生不滿。他決定在眾人麵前誣蔑侯方域私通左良玉,意圖在南京作為內應,幫助左良玉攻城。阮大铖的言辭咄咄逼人,仿佛有千斤之力,讓人無法反駁。楊龍友挺身而出,他立刻前往媚香樓通知侯方域,勸他跟隨史可法離開南京,前往揚州前線以避危機。
    在那個離別的黃昏,李香君在竹葉渡口為侯方域設下了一場特殊的餞行宴。晚風輕拂,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離別的愁緒。席間,李香君輕輕地彈起琵琶,那曲調如泣如訴,仿佛是她內心深處的情感流露。她為侯方域唱了一曲琵琶詞,歌詞中充滿了對他的深情與厚望。
    她輕輕地告訴侯方域“你的才華足以與蔡中郎相媲美,但你的品行還需磨練。蔡中郎雖然才華橫溢,但他曾依附董卓,為其出謀劃策,這是他人生的汙點。我希望你能珍視自己,在這亂世之中明辨是非,堅守名節,不要走上錯誤的道路。”她的眼神中充滿了真摯與期望,仿佛要將所有的祝福與叮嚀都傾注給侯方域。
    李香君反複叮囑著侯方域,希望他能夠一路平安、前程似錦。在那分別的時刻,她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更多的是堅定與祝福。她知道,她與侯方域之間的緣分雖已盡,但她的心將永遠與他相連。
    此後,李香君深居於媚香樓,不再接待客人。她的心中隻有對侯方域的思念與期盼,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悲憫與關注。李貞麗深知並愛護李香君,也理解她與侯方域的情感糾葛。她並未強迫李香君做任何她不願做的事,而是默默地守護著她,給予她溫暖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