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慶陽府
字數:5026 加入書籤
朱威衝下城樓,扶住要跪下的老婦人,盡可能的讓自己語氣溫柔“這位老人家,你與徐驢蛋是什麽關係?”
老婦人還是緊張的,說話哆哆嗦嗦的“是…是我哥。”
哥這個字一出來,朱威心中一顫,他好久沒有聽過這個稱呼了,朱鎮去了奧斯曼,朱芷困在宮中,許久許久…沒有人叫他哥了。
“取戶冊!”
如今可不像後世那般方便,想要查個人隻能依靠戶籍了,不過還好,大明在戶籍方麵做的不錯,隻要不是隱匿的黑戶,都能查到的。
查起來也很簡單,直接查找朝鮮戰爭那些年的戶籍冊就行。
這些東西都是嚴格保護的,因為它關係到稅收,有人頭就有稅收,這也關係到官員的烏紗帽,所以很少有戶籍冊被毀的情況。
明朝戶冊製度是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時候,戶部在原本的元朝的戶籍基礎上製作戶籍、戶帖。戶籍由政府保存,戶帖“戶口卡”)發給住戶。
隻要將戶貼與戶冊一一對應,那基本就沒跑了。
半個時辰之後,戶籍冊被找到送到朱威跟前。
“宣化府新樂坊貳拾捌中民戶徐家,萬曆三十年查戶,五口,戶主徐六,子徐流子,子媳陳氏,長孫徐驢蛋,長孫女徐一一,次孫夭…戶有田十二畝…稅三。”
朱威看著沒什麽問題,而後讓人拿了老婦人的戶貼對照,不過這戶貼在天啟元年換了,徐驢蛋的名字已經沒有了,但是其上有徐一一和徐流子的名字。
看了看名冊,又看了看老婦人,按照名冊上來說,這徐驢蛋的妹妹到了今日也才四十而已,怎麽看起來像五六十歲的樣子?
不過他也知道,這時代的百姓,基本都是顯老的厲害,因為太苦了。
朱威突然笑了“是了…老人家,你哥,我們給帶回來了。”
朱威說罷,就有八名新軍,抬著一副棺槨入城。
那老婦人此時也不知道應該怎麽辦,她哥當兵的時候,她才七八歲,與她哥哥相差十多歲,兩人的感情是很好,但是朝鮮戰爭是在萬曆二十年開始的,她哥哥在萬曆十九年入軍,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什麽樣的感情在時間的長河中,也會變淡。
朱威不管這老婦人什麽反應,轉身大聲道“為國捐軀就是英雄,英雄的家人,必須好好對待,朝廷怎麽處理我不管,但是除了朝廷之外,本公…會追加撫恤。”
“按照新軍傷亡撫恤規定,戰死者家屬可領一次性撫恤金一百五十兩紋銀,此後三十年,每年還有十兩紋銀加兩石雜糧和五十斤肉的福利。”
“徐驢蛋雖不是我新軍的人,但是也可以享受這些待遇,所以…老人家啊,你可得紋銀四百五十兩,外加六十石糧食和一千五百斤肉,這些糧食和肉,也可以折算成銀兩。”
“除此之外,本公將在每個府城,都修建英雄陵園,派專人打理,每日供奉不缺。還會修建學堂,英雄子女或者家中孩童,都能免費入學,吃住全包。”
說到這裏,朱威一手指天,一手叉腰“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從今日起,為國犧牲的人,這些待遇是他們應得的,隻要我朱威活一天,這些待遇就不會變!”
朱威說罷之後,周圍全都是議論聲了,別的那些待遇先不說,就說銀子,一次性四百五十兩銀子啊,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天文數字了。
如今日本白銀瘋狂湧入大明,銀價是跌了兩成,這對於百姓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因為銀價跌了,就代表購買力下降。
而剛好紅薯大麵積種植,糧價也跌了,現在一石精糧,需要二兩五錢,一石雜糧,隻需要一兩一錢。
老百姓的銀錢,一多半都是花在吃上麵的,所以剛好達到一個平衡,讓大量白銀湧入對百姓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所以,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四百五十兩白銀,都是夠一家五口人十年的吃喝。
這怎麽能不讓周圍人羨慕?
至於徐驢蛋的死,周圍的人反而不放在心上,這年頭死個人,太正常了。
可是這年頭人死了還能有這麽多銀子的,倒是頭一回,當然了,當兵死亡是有撫恤的,可是那撫恤層層盤剝下來,到手最多也就是幾兩銀子,稍微好點的棺槨都買不下來,長此以往,也就不會想那些虛無縹緲的事兒了。
而今日,那虛無縹緲的事情都變成了現實…怎能不讓人激動?
有腦子靈光的,立馬就出聲問道“大人還招兵嗎?月餉多少啊?”
這句話一出,現場熱情頓時被點燃。
朱威費了好大的勁才安撫好“諸位…招兵是要招的,隻不過不是現在而已,明年年初,我會在西北五省招兵,具體招兵要求,後續會傳達給你們。至於月餉…按照新軍製度,還有兵種的不同,餉銀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普通步兵,前兩年月餉四兩,而飛天營月餉能到七兩,海軍月餉差不多是六兩。”
話音一落,周圍百姓又是一陣嘈雜,沒辦法…給的太多了。
要知道衛所兵實行耕戰結合的製度,原本太祖是覺得有田土可以進行自給自足,所以定的收入並不高,而今屯田大都被權貴搶了去,收入更低了。
若是足額發餉,衛所兵每月能領取的糧米折合成白銀大約為四五錢,一年下來也就是十幾兩白銀的樣子,可是現在大都是隻發三四成,一年也就三五兩。
而募兵的軍餉稍微高一些,以遼東為例,一個募兵年餉銀基本在十八到二十五兩左右,遇到拖欠也隻能領十兩而已。
而朱威的新軍呢?初始月餉就是四兩,根據官職與當兵年限,後續會更高。
兩三個月就頂的上其他兵一年的收入了。這在如今的年代,妥妥的是高收入人群了。
不過這些百姓問歸問,但是讓他們現在就去當兵,想必沒幾個願意的,他們是宣府鎮的人,見多了打仗死人,不是萬不得已,他們比其他地方的人更不想當兵。
朱威自然也是知道這些事情的,所以他才將招兵時間定到明年。
按照朱威的計劃,俞谘皋和鄭芝龍送朝鮮的那些大明將士屍骨回鄉,動靜必然很大,隻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來跟著誰才有好下場,那時候…一切也都塵埃落定了,該有的政策,該有的福利,還有的尊重,所有人都能看在眼裏了。
到時候…才是朱威真正改變大明的時候。
征兵的消息衝散了那幾十顆人頭的血腥,沒人在乎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身首異處,有的隻是在想朱威說的那些靠不靠譜。
這倒是讓朱威哭笑不得,殺人是為了讓百姓知道新軍軍紀之嚴明,從而為第二件事打好基礎。
可是現在看來,百姓並不在乎軍紀的問題,隻在乎錢的問題。
用錢換命,在百姓心中,很劃算。
現如今朱威說什麽為國捐軀,說什麽英勇無畏,沒什麽太大的用處。
因為如今的百姓,哪裏有人讀過什麽書?他們的認知不懂得那是一份榮耀。
……
一直到了下午,重傷的唐通隻挨了八十刀就沒氣了,讓人將唐通的頭顱砍下吊在城門之後,朱威這才返回巡撫衙門。
而秦成與張之極,在衙門口跪了大半天了。
“大人…”
“先生…”
兩人見朱威過來,齊聲叫道。
朱威看著兩人歎了一口氣“起來吧,今日之事…也不全怪你們,至少我沒有站在你們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隻準這一次了,再往後…你們一定要記得,一個政權,一支軍隊,一個王朝,它們的根,都在百姓,沒有民心所向,再強大的力量,也如土雞瓦狗。”
“是!我們記住了。”
一個人的生長環境與一個人的所處的位置,會對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
唐通程三他們做的事,在朱威看來,很惡,是不能忍受的那種。
這是因為朱威是從底層走上來的,知道底層百姓麵對這種事情的無力與恐懼。
而張之極這種勳貴之家出來的人,感受不到的,在他心中,這種事情其實無傷大雅,他看到的層次,可能比朱威更高一些,他在乎的,是朱威集團內部的凝聚力與穩定,而不是為了一小撮百姓,就讓一個錦衣衛千戶陪葬,這對張之極來說,是虧本買賣。
而秦成就不用說了,這事情他本身是不知道的,不知者無罪。
“那…大人,朱之馮怎麽處置?”
朱威眯著眼道“怎麽處置?能怎麽處置?宣府太重要了,不能亂,留著他吧,告訴他一聲,三日之後再才能取下唐通的人頭。”
“另外,再選一人領著宣府錦衣衛,選可靠的那種。”
“是!”
“而後休整一夜,咱們去慶陽府,見見老熟人。”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