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不拿一針一線
字數:4257 加入書籤
第 1051章 不拿一針一線
朱威笑的有些苦澀“天下大同…何其不易,說不定終其一生也摸不到分毫,可就算如此,也要盡力去做,我理解的大同,與馬大人理解的大同,可能不太一樣,聖賢書中說的天下大同,是什麽樣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是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的原文。
看起來並不複雜,所有的所有都是以第一句的天下為公為基礎,若是做不到天下為公,後麵的那些也是做不到的。
“天下為公啊…馬大人,你在寧夏最重要的事,就是將天下為公四個字,刻在所有人的心裏!哪怕他是田間老農,哪怕她已是人婦,哪怕他整日與牲畜為伍,也要懂得這四個字。”
“隻讓官員懂得天下為公,而百姓不懂,會出刁民,將士不懂,會出逃兵,商賈不懂,會以次充好,天下大同應從小到大,想要天下大同,就從寧夏開始!”
朱威眼光灼灼,表情堅毅“寧夏有寧夏,興武、靈州、韋州、平虜,銀川六城,百姓加軍士二百二十萬人,若是都懂得天下為公,大治可望也!”
馬文晟喃喃道“天下為公…”
好似今日馬文晟才真正理解到天下大同的意思。
天下為公,朱威認為這四個字是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思想。
這四個字在曆史中多次被提及,其中有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還有人們熟知的康有為和國父孫中山,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天下為公也是主要綱領之一。
縱然誰都知道這是一個美麗的願望,人性各異,哪裏能夠做到所有人都能認可,可是總要有人去做,總要有人去引導。
說話間,馬蹄聲傳來,張之極帶著幾人過來“大人,人帶過來了。”
“寧夏後衛指揮使李維見過公爺。”
“寧夏定邊營參將袁浩見過公爺。”
兩人一來就跪下了,土地剛剛犁過並不平整,兩人沒有穿甲,穿的是官袍,膝蓋深入土中,沾染了許多牛羊糞。
老陳頭和那幾個兵見狀,也是跪下,他們現在才知道,他們要抓起來的人就是他們口中的朱青天。
朱威起身拍了拍屁股,將老陳頭扶了起來“老人家…以後軍爺這個稱呼,千萬不要再叫了。”
“哎…好,不叫了不叫了。”
老陳頭身子都在抖了,朱威見狀輕笑“去吧老人家,你繼續忙吧。”
說完之後又對著那幾個兵道“你們也去吧,好好幹活。”
“是!”
幾人離去之後,朱威這才轉身將馬文晟也拉了起來,而後才看著跪著的兩人“李維?袁浩?倒是都取了個好名字啊,李阿九,袁球子…怎麽…對你們老爹給你們取得名字不滿意?”
這兩人是朱威在煥土堡第一批招募的兵,李阿九是金水堡的人,袁球子是煥土堡的人。
當初的兩人可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如今的大肚腩也顯露出來了。
聽到朱威的話,兩人恨不得將頭埋入泥土之中。
朱威歎了一口氣“起來吧,有些事要問你們。”
“是。”
兩人起來之後,也不敢抬頭,更不敢抹去膝蓋上的汙垢,都是垂手而立,與邊上張之極的親兵相比,完全沒有兵樣了。
“讓士兵過來幫忙做農活,是誰的主意?”
兩人對視一眼,袁球子上前一步“回稟公爺,是小的做的。”
“公爺,我也是同意的。”李阿九也上前一步。
朱威輕笑“倒是兄弟情深啊,為什麽會想到這個方法呢?”
袁球子見朱威不像是生氣的樣子,也就稍微鬆了一口氣“回稟公爺,咱們寧夏後衛這邊,安穩久了,那些兵也都是血氣方剛的,整日有數不清的力氣,出了好些打擾百姓的事兒,這種事兒硬著來也防止不了的,剛好宋大人發布了開墾荒地與分田於民的政策,小的就想著讓這群兵有點事兒幹,將身上的力氣用掉,省得生事端。”
朱威撇了撇嘴“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們竟然有這樣的思想高度,看來是我想多了…不過…這事兒辦的漂亮,很好…新軍所有的士兵,都是從百姓中來的,本意就是為了保護百姓,日常幫助百姓農耕,是個好主意,更是個好方法。”
“多謝公爺誇獎,小的心中實在…”
朱威擺了擺手,止住袁球子後麵的馬屁“但是有一點…做的還不夠細致,那就是態度,士兵對百姓的態度,應當要耐心,應當要尊重,不能隨意對百姓呼來喝去的。”
“是,小的知道了。”
“還有,這些兵在幹農活的時候,吃食誰來管?”
“是百姓來管的,因為現在人工緊缺,招一個小工都要每月三錢銀子,百姓是舍不得的,而咱們的兵隻需要一口飯吃就成,百姓們都是願意的。”
朱威搖頭“不行…為百姓做事,本就是你我的責任,日後所有的吃食與損耗,都要由軍中負責,不可加重百姓負擔,這一點要嚴格執行下去。”
袁球子和李阿九還沒說話呢,馬文晟先開口了“朱威…都由軍中負責是不是花費太大了,再說了…剛剛這位大人說了,對於百姓而言,一兩頓吃食,也是負擔的起的,兩利之事,為何要改?”
就連張之極也是一樣的想法,朱威見狀解釋道“因為人與人不一樣的,馬大人,有句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今日老陳頭請那幾個兵吃了頓羊肉,而邊上的老李頭隻請了那幾個兵吃了窩窩,互相不知道也還好了,可是在軍中啊,一群人熟悉的很,沒有什麽秘密的,總會被知道的。”
“那時候吃了窩窩的兵會怎麽想?會不會覺得老李頭小氣了?會不會明日就不出力了?會不會心生怨恨?”
朱威的話讓眾人清醒,對呀,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士兵的素質有高有低,保不準會出現這樣的事。
朱威沒有管他們,繼續說道“還有,今日吃了羊肉的幾人,明日再讓他們吃窩窩,他們會怎麽想?會不會有心理落差?回營之後,會不會因為此事被弟兄取笑?”
“這些啊,都是事兒,本來是好的事情,可能因為這些小事兒就變成壞事了,原本幫助百姓做農活,會讓士兵與百姓關係親密,當成一家人一樣,可是因為這些事情,可能讓兩方關係關係更加疏遠!得不償失啊。”
說到這裏,朱威突然想到了三大紀律與八項注意,《三大紀律》分別為: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分別為: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這裏麵有許多是與現在這個時代不符的,比如一切繳獲要歸公,比如不虐待俘虜。
可是有一條,可以立即執行。
想到此處,朱威又道“以後所有的吃食軍中統一安排,比如這個村子,可以根據人數安排夥頭軍帶著相應食材,就地做飯就地吃飯,不允許再吃百姓的東西。”
“張之極!”
“在!”
“我說你記。”
“是!”
“新軍紀律第一條,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條,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