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實在想不到啊

字數:3167   加入書籤

A+A-


    第1056 章 實在想不到啊
    宋醒現在是與有榮焉,笑著回道“座師,您這賬算岔了,我剛剛說月俸從五兩到二十兩,其實大部分人的月俸都在六兩以下,因為上麵有規定,說是咱們前線的將士月俸在四兩到八兩之間,在縣衙的人雖說都通書墨,但是也沒有道理比那些拿命守護我們的兵拿的多,就像學生一樣,雖說暫時認命是定邊城縣令,但是月俸也隻有八兩而已,那些十兩二十兩的,都是教書的先生拿的,這樣算的話,其實我們定邊縣一月月俸支出,隻有一千四百兩。”
    馬文晟苦笑“一千四百兩…也不是朝廷能夠負擔的起的,1138個縣,95個宣慰司,羈縻衛所384個,這…無法複製啊。”
    宋醒的俸祿,其實和現在大明縣令的俸祿差不多,一個縣衙若是隻有三四十人,倒還可以,不過這是二百多人啊,若是各縣宣慰司和羈縻衛所都這樣配置,一年就是一千萬兩白銀,掏空國庫也不見得能夠普及了。
    宋醒又笑道“座師,其實這事情想要複製,很簡單的。”
    “哦?別處可沒有寧夏這般商業繁華,能夠多收賦稅的。”
    宋醒搖頭“我們的俸祿可不是隻靠賦稅,並且商稅由煥土堡那邊統一收取,和我們沒有關係的,我們這些官員的俸祿,主要是依靠自有產業。”
    “什麽意思?官員經商?”馬文晟語氣中帶著憤怒!
    自古以來,官商勾結都是推動王朝覆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各朝各代都對其做了嚴格的限製,這是鐵律,誰都不能破,哪怕他是朱威。
    馬文晟也知道現如今大明如此,與官商勾結關係很大,可是他人微言輕,無法改變。
    若是朱威真的這般做了,馬文晟絕對不會考慮呆在寧夏了。
    因為在馬文晟眼中,這般做法的人,必是急於求成粉飾太平之輩,這種人隻顧眼前不顧以後,不足以為伍。
    宋醒聽出馬文晟語氣中的怒意,連忙擺手“不是座師您想的那樣的,並不是我們經商,而是公有商業。”
    “公有商業?什麽意思?”
    “咱們寧夏資源多啊,煤炭,石英,硝石,鐵礦,甚至銅礦都有,這麽多資源放著浪費,但是也不能賣給私人,所以就由煥土堡牽頭,負責開發這些資源,開發出來的資源,除了供給研究院和咱們寧夏工部之外,就進入自有工坊製造,比如西域那邊就造不了鐵鍋,奧斯曼雖然有製造鐵鍋的,不過比我們的工藝粗糙不少,價格還比我們的高,所以我們製造的鐵鍋供不應求,還有繡花針之類的小物件,這些東西咱們做起來很簡單,可是西域那邊不行,最重要的收入還是蘇峪口瓷窯址出產的瓷器,就是現在風靡的薄胎細白瓷,通透瑩潤,很受外國人喜歡,通過這些商貿帶來的收入,就是給官員發俸祿的,若是有結餘,那就幫助鄉親們修路修橋通渠,若是不夠…才會從庫裏撥款。”
    宋醒以為說完這些之後,馬文晟會開心的,可是沒曾想,馬文晟更氣了,當下手一甩“這不是與民爭利嗎?”
    宋醒一愣“啊?這怎麽能是與民爭利呢?”
    “還在狡辯?鐵鍋繡花針,有何技術可言?學個兩三年的工匠都能做得出來,百姓本可以用此手藝過上更好的日子,現在全都變成你們的了,這不是與民爭利是什麽?”
    聽到馬文晟的話,宋醒也是苦笑“座師,您又想岔了,我們非但不是與民爭利,並且還讓利於民。”
    馬文晟明顯不信“怎麽說?”
    宋醒無法,隻能耐心解釋“座師,與西域諸國做生意,都是大宗生意,就說鐵鍋,沒一單生意至少要上千口,憑借百姓如何做的完?那繡花針更是要十萬之數,小作坊之類的,根本沒有能力去做,還有那白瓷,燒紙成功了倒還好,可若是毀了一爐,不是一般人家能夠承受的,所以這種大宗生意都是由我們主導,招募那些工匠製作,月錢比他們自己賺的還要高許多,並且我們也沒有禁止百姓製造,他們製造出來的東西,若是找不到合適的買家又質量上乘的話,我們都會買下來的,這樣算下來,兩方得利。”
    “並且這還隻是冰山一角,比如蒙明省盛產牛羊,那就在當地建造處理牛羊皮的作坊,日本盛產金銀,那就做冶煉作坊,都是因地製宜的。”
    馬文晟有些尷尬“原來如此…是老夫莽撞了。”
    宋醒抹了抹頭上的冷汗,小心陪著笑“這都是人之常情,學生剛開始也是如座師一般想的。”
    “這邊的官員,是如何選拔的?”
    “哦…原本都是原來的官吏,不過他們的毛病太多了,屢教不改,最後全都換了,換成本地學子,隻要好學並且品格高尚之人,都可以通過選拔上來,並且為了防止有利益輸送,都不會認命本地做官的,並且任期隻有三年,三年之後有考核,考核達標之後,才會換個地方再次認命。”
    馬文晟又皺起了眉頭“如此頻繁的更換官員,不會對政務有影響?”
    宋醒搖頭“不會的,因為說是三年,其實每年都會更換的,每次更換三成,這樣算下來每年都有七成左右熟悉本地情況的人員,不會對政務有太大的影響。並且現在所有的事務其實都有嚴格的流程,在這裏幹的活,在別處也是一樣的,這樣影響就更小了。”
    馬文晟眼睛一亮“這倒是一個好辦法,不過不適用全國,山高路遠,有時候路上都要花費數月,這般太耽誤事情了,若是改成五年或者八年,倒是可以的。”
    宋醒嘿嘿一笑“這更是小問題了,座師難道沒有發現寧夏的道路與眾不同嗎?從寧夏最西到這裏,不用著急趕路也隻需要一日半而已,若是趕路的話,一日足夠了,若是大明全都是這般的路,從京城到福建,應該也用不到一月時間,並且我們研究院正在改進蒸汽機車,在煥土堡與蕩寇城已經有線路進行實驗了,速度更快。”
    馬文晟苦笑“老夫…真是大開眼界了…想不到啊,真的想不到。”
    宋醒笑了笑“那座師還想去哪裏看?學生帶您過去。”
    馬文晟思索一瞬“去學堂吧。”
    “是…座師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