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1章 大玄朝堂

字數:853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兩界:從扮演雷部正神開始 !
    大玄皇朝京都。
    多年不開朝會的皇帝冷不丁傳出召開大朝會的消息。
    這讓很多京官感到很是措手不及。
    但也有一些消息更為靈通,能力更為廣大的京官與家族,早早就知道了皇帝為什麽要開朝會。
    三槐巷,王氏宅邸。
    王哲忠坐在書房裏麵,手中拿著不成器的女婿龔梓臻這段時間來很是花費了一番心思寄來的六封信,沉吟不語。
    收到第一封信之時,王哲忠對那位太乙雷聲應化天尊完全無感。
    籙生製度的完善,籙中隨身兵馬的出現,分割大玄皇朝的根本權柄、敕封一縣城隍的能為,都讓王哲忠端正了自己的態度。
    甚至都不願意聽王哲忠狡辯,就默認王哲忠有與那位天尊溝通的渠道。
    百官遵循著禮儀,依次進入金鑾殿之中,按班列站好。
    沒有欠俸,沒有斷炊。
    “無需客氣,江山蕭氏雖然沒落成了寒門,但幾百年前,與三槐王氏自有一番情誼在。”
    “王公稍待,王公稍待。”
    一條退路在京都郊外,在那位蹲在西山我刀門的左牽虎身上;
    還有一條退路,在已經發瘋了的“鎮國”身上。
    從紫竹道人與燕赤霄開始,團結修行者;
    從城隍陰司與山川神祇同時著手,挖大玄皇朝的根;
    從土地公這一不起眼的神位開始,補全大玄皇朝神祇敕封體係的漏洞。
    走在先頭的王哲忠心裏並不像表麵一樣平靜。
    收到第三封信的時候,王哲忠對那位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的關注度越發高了。
    或許,三槐王氏的出路,真的如不成器女婿龔梓臻信中說的那樣,不在於京都,不在於並州老家,也不在於其它,而在於偏居一隅的灤州,在於那位太乙雷聲應化天尊身上。
    後續以黑山為根基,穩紮穩打,先穩住雲龍府的局勢,再圖整個灤州,絕對能成一方氣象。
    上朝的時候快到了,他得更換官袍,去往三年多都沒去過的金鑾殿。
    收到第四封信的時候,王哲忠有些坐不住了。
    有的地方用的多了,其它地方用的自然就少了。
    這就讓朝廷顯得越發虛弱,更加助長妖魔鬼怪的囂張氣焰。
    大玄皇朝的神祇敕封體係有兩條線,一條是延伸朝堂意誌的城隍陰司體係,一條是輔助延伸朝堂意誌的山川神祇體係。
    這份明白,也讓王哲忠心裏的石頭懸了起來。
    按下心中思緒,王哲忠扭頭覷著臉上笑意盎然的李崇雲,冷冷說道:“李公還是擔心擔心自家在蟠龍府的基業吧。”
    這個舉動,並不讓李崇雲意外,隻是感到可惜。
    學識過人,能力過人,膽識過人。
    近水樓台先得月,說的就是如此。
    灤州發生了那般大的事,連三年不開朝會的大玄皇帝都臨時召開大朝會,而他這一支的根基就在灤州,就在升龍府!
    那群誌士隻是失敗了,並不是死絕了!
    眼下正是那位天尊最危險的時候。
    王哲忠在戶部任侍郎一職,襄助戶部尚書管理大玄皇朝的財政經濟,與禮部打交道比較少,因而與李崇雲並不熟。
    “待會兒朝會之上,你隻聽,不言,明白嗎?”
    朝堂就是一座圍城。
    從底層百姓開始,凝聚信仰;
    王哲忠將六封信認真收好,呢喃著這個詞,走出書房。
    所以,來自其他家族,其他官員的試探與針對,來自大玄皇帝的逼迫與打壓,絕對不會少,而且會很激烈。
    當然,這個前提是那位天尊能頂住大玄皇朝必然會給出的衝擊。
    但是對於山川神祇體係,因為諸多山川神祇是由妖怪轉敕而來,朝堂的管製與束縛力度一直不夠緊。
    沒走幾步,王哲忠就聽到了側麵傳來一聲呼喚。
    無視掉百官的別扭,大玄皇帝咳嗽幾聲,氣若遊絲般開口說道:“今天開朝會,隻為一件事,哪位愛卿替朕分憂,去灤州滅了那勞什子太乙救苦天尊啊?
    不僅不經朝堂敕封就妄自封神,僭越自稱天尊,居然還敢頂著朕的意誌,強行宣名,這太乙救苦天尊膽子大得很嘛。
    王哲忠微微欠身,表達自己的感激,也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不僅如此,有名有號的一品紫敕天尊裏,沒有太乙雷聲應化天尊這麽一號神祇!
    收到第二封信的時候,王哲忠對那位太乙雷聲應化天尊來了一些興趣。
    盡管靠著三槐王氏與“鎮國”之間的緊密關聯,王哲忠不一定會死,卻難免吃一番瓜落。
    馬車的速度很快,不到半炷香時間,就從三槐巷來到皇宮外麵。
    說實話,王哲忠很佩服蕭尚書的能力,但不是很讚同蕭尚書的一些做法。
    王哲忠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緩緩走下馬車,邁著四方步向宮門走去。
    戶部尚書姓蕭,非世家出身,隻一寒門。
    蕭尚書沒有回頭,輕聲喊了一句。
    這是很多大家族與有識之士的共識。
    王哲忠立即給出回應。
    有“鎮國”在,有“玉璽”在,有天壇、地壇在,大玄皇朝能穩穩操控城隍陰司體係。
    那位天尊的種種行為,讓王哲忠讚歎不已。
    各種妖魔鬼怪就冒了出來,禍亂天下,欺淩人族,而朝堂因為各種各樣的羈絆,無法出手平定。
    所謂皇權不下鄉,就是缺少“土地公”這樣的能夠與城隍陰司銜接的基層神位。
    不然的話,財政短缺,越發暴虐的大玄皇帝第一個族誅的就是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江山蕭氏。
    燕赤霄僅僅隻是燕赤霄嗎?
    不,燕赤霄代表的是曾經那群為了一個共同理念奮鬥的誌士!
    從縣衙開始,貫徹行政;
    那位天尊已經啃下了灤州最難啃的石頭,黑山。
    隻不過王哲忠也明白,那些做法不是蕭尚書自己想這麽做,而是隻能那麽做。
    王哲忠開始調動家族的力量,重點關注灤州的大小動向。
    越發乾綱獨斷,越發暴虐的大玄皇帝也這麽想,那就很致命了。
    “鎮之以靜,必須鎮之以靜!”
    仿佛先前不顧派係之分,不顧交情不足,出聲喊王哲忠的人,並不是他李崇雲一樣。
    收到第六封信的時候,王哲忠知道,自己必須做抉擇的時候來了。
    三槐王氏與天水李氏,又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與立場,也不是政治盟友。
    就在這時,李崇雲快走三兩步,趕上了王哲忠,嘿嘿笑道:“王公走得如此之快,是急著麵聖,然後痛陳王公與發祥於丹陰縣的灤州之事並無關聯,對嗎?”
    六一.二二三.一三四.一九二
    不多時,身形消瘦,麵色蒼白至極,虛弱得仿佛風一吹就倒的大玄皇帝,在山呼聲中,坐上了寶座。
    這些妖怪既然接受朝廷的敕封,接受朝堂的管製與束縛,就證明它們不願或不能與大玄皇朝起衝突。
    哪個世家門閥不會在天下將亂時準備多條後路呢?
    但是……
    紫竹道人僅僅隻是紫竹道人嗎?
    不,紫竹道人代表的是屍解仙這條道途!
    有紫竹道人這個先例在,那些暗地裏兼修、轉修或者主修朝廷禁止的失傳道途的修行者,就多了一個投奔處。
    “哲忠。”
    隨即,李崇雲不顧其他官員的詫異、疑慮或者提防,也迤迤然走進了皇宮。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依然沒有鬆開對人族修行的管製,別說主動傳播修行法門了,還抽調了很大一部分國力,去打壓那些傳播修行法門的人與勢力。
    收到第五封信的時候,王哲忠越發覺得那位天尊有著一整套成熟的綱領與發展方案。
    城外的人拚了命得想擠進來,比如他那不成器的女婿。
    “哦?”
    “是,謝蕭公提點。”
    李崇雲卻在這個時候,在皇宮門外,大庭廣眾之下喊住王哲忠,顯然不是有緊要之事,顧不得其他,便是要挖坑埋了王哲忠,甚至整個三槐王氏。
    想到這一點,王哲忠理都不帶理李崇雲的呼喊,像是沒聽到一般,迤迤然走進了皇宮。
    極短時間內,從一開始的九品白敕,到四品青金敕,這個跨越很是驚人。
    龔梓臻不清楚,他王哲忠卻知道,並沒有哪位接受過大玄朝廷敕封的一品紫敕天尊轉世重修,也沒有哪位未經大玄朝廷敕封但憑一己之力成就的一品紫敕天尊轉世重修。
    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來得更好?
    考慮到“大玄皇朝遲早要完”這個準備退路的前提,王哲忠這一支,實際上是三槐王氏的棄子!
    為了家族利益,為了家族延續,王哲忠願意做棄子。
    “機會!”
    不多時,在丫鬟的侍候下,王哲忠換好了官袍,出門坐上馬車,向皇宮行去。
    金鑾殿的大門這時緩緩拉開。
    慌張無用。
    一條退路在朝堂,在京都,也就是王哲忠這一支;
    一條退路在並州老家;
    蕭尚書聲音低沉,嚴肅說道。
    兩人之間,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隻能算是同僚。
    李崇雲臉上笑意不退,狀似坦然說道,“無非一死以報聖人而已。”
    很多人看不懂那位天尊敕封出一位土地公的意義究竟有多大,但他王哲忠看得懂。
    有了比棄子好上太多的一條退路,為何要做棄子呢?
    不能是挑出棋局大龍絞殺的一顆閑子嗎?
    百官躬著身子,繼續往下躬不妥,直起身來更不妥,隻能維持這麽別扭的姿勢。
    卻也是最適合王哲忠這一支投入那位天尊麾下的時候。
    王哲忠心中想道,“還得想個法子,通知女兒,偽裝出她們一家已經身死的局麵。與便宜女婿的聯絡也得斷掉去,並且抹除痕跡。”
    鳴鞭三響。
    唔……哪位愛卿與朕分憂?”
    因為大朝會的原故,街巷上沒有行人。
    代價則是不單單是偏遠地區的民生與商貿衰落,連京畿周邊地區的民生與商貿也在衰落。
    朝堂之上自有派係之分。
    但……
    “我有什麽好擔心的?”
    天下之財力,總是一個恒數。
    王哲忠拉長了音調,陰陽怪氣說道,“李公高義,某佩服之至。”
    想到這一點,王哲忠眉頭皺了起來。
    江山蕭氏從世家沒落成寒門,三槐蕭氏雖然沒有落井下石,卻也沒有伸出援手。
    在大玄皇朝國力愈發衰落的這些年,在大玄皇帝愈發“亂來”的這些年,朝廷就是靠著戶部蕭尚書縫縫補補,方才勉力維持了下來。
    “我在,蕭公。”
    卻是根基也在灤州,隻不過在蟠龍府的天水李氏旁支,禮部侍郎李崇雲在出聲。
    聯姻又如何?
    冷眼旁觀便是最好的回報。
    是風還是雨,是棍或者刀,一會兒就能揭曉。
    國力鼎盛時倒沒什麽影響。
    看來朝堂之上很多人,都將他王哲忠與不成器的女婿看作一體,將他與那位在灤州做下好大事的太乙救苦天尊聯係在了一起。
    最重要的是,王哲忠這一支的根基就在灤州的升龍府。
    大玄皇帝揮手,身旁太監正在主持的朝拜禮儀戛然而止。
    官員們這麽想,沒太大影響。
    蕭尚書擺擺手,說出了一番有些奇怪的話。
    向來最擅長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大家族與有識之士們,都已經在暗地裏尋找別的出路。
    撂下這句話,王哲忠不再搭理湊上來的李崇雲,站到戶部尚書身後,等待金鑾殿大門打開,太監通知上朝的時間到來。
    可國力一旦衰微,比如現在……
    現在,蕭尚書冷不丁提起江山蕭氏與三槐王氏的情誼,他人不一定聽得懂,王哲忠卻是明白得很。
    家族之間,哪有論情誼的?
    隻論利益!
    忍住看向站在官員們隊伍前頭,三槐王氏的這一代領頭人,身居中書門下平章事這一顯貴要職的王圭公的衝動,王哲忠平靜站著,等候朝會的開始。
    至於雪中送炭一事,自有人執行他的意誌。
    城裏的人,說不定削尖了腦袋想鑽出去,比如已經站在深淵旁邊的蕭尚書。
    “大玄皇朝遲早要完!”
    屠村、屠鄉、屠城之事屢見不鮮。
    話音剛落,大玄皇帝就劇烈咳嗽起來。
    百官們回話不妥,不回話就更不妥了。
    一時間,金鑾殿中陷入詭異的氛圍之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