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182章 儉義
字數:823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兩界:從扮演雷部正神開始 !
“臣有奏。”
金鑾殿上,禮部侍郎李崇雲在大玄皇帝停下咳嗽後,立即出班而告。
“唔……奏吧。”
大玄皇帝揮揮手,極為隨意地應允。
李崇雲雙手捧著笏板,腦袋微微低下,聲音微沉說道:“稟陛下,臣以為,戶部侍郎王哲忠能為陛下分憂,解決此事。”
話音落下,金鑾殿上的氣氛更加奇怪了。
朝堂之上的百官,一些人看向李崇雲,一些人看向王哲忠。
三槐王氏又會如何反應?
大玄皇帝微微側目,很是不悅地看向自家心腹重臣蕭廷典,臉上皮笑肉不笑問道,“蕭愛卿這是何意啊?偌大一個戶部,離不開蕭愛卿,朕是信的,離不開王愛卿,又是為何?”
那就是他想自己敕封自己為天帝。
不僅是天下之帝,亦是天上之帝,更是天道之帝!
如此癡心妄想,不是沒有人反對過。
以前戴上的麵具,如今已經深深地烙印進了骨頭,成為了真實的麵目。
王哲忠又恭敬行了一禮,轉身退走。
王哲忠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站得這麽直過,很久很久沒有這麽氣順了。
大玄皇帝沒有讓李崇雲、王哲忠、百官多等,嗬嗬笑了起來,隨後帶著笑意問道:“李愛卿,你也出身於灤州蟠龍府,距離雲龍府不遠,你也有親眷在雲龍府中任官,你天水李氏同樣熟稔神祇之事,同樣具有剿滅不聽宣教的偽神、惡神經驗,照你的三點,李愛卿也適合替朕分憂啊。”
李崇雲與王哲忠分別是天水李氏與三槐王氏的旁支代表人物,進入朝堂以後,就生出齟齬。
其三,王侍郎出身三槐王氏,極其熟悉神祇之事,更有多次代表朝廷,剿滅不聽朝廷宣調的偽神、惡神。
“知也不知。”
在或刻意注視,或隨意一瞥的目光裏,王哲忠與李崇雲相伴離開,前往京都久負盛名的鬆鶴樓。
很多疑慮,很多顧忌,很多算計,在站直的過程中悄然消失。
李崇雲又磕了一個頭,緩緩站起身來,退至一邊。
隻是就在王哲忠準備邁步出班的時候,戶部尚書蕭廷典率先出班而告:“稟陛下,戶部事務繁多,臣離不開王侍郎的襄助。”
越是這般大笑,證明他心裏越是有氣,越想宣泄。
沒人想成為皇帝宣泄心中之氣的對象,拿自己前程、腦袋和家族祭旗。
許多同樣具備替大玄皇帝分憂能力的官員,心裏開始浮現起相關的念頭,要不要順著李崇雲給出的由頭,順手推一推呢?
按照李崇雲的說法,還真是戶部侍郎王哲忠最適合替陛下分憂。
李崇雲掀起車簾一角,看了眼車外沒有多少行人的街道,隨後說道:“王公沒有猜錯,李某人搞出這些事,就是想回灤州一趟,看一看那位太乙救苦天尊,究竟是一尊怎樣的神祇。若是掛羊頭賣狗肉之輩,李某人就盡起大軍,推平了祂。若是……”
朝堂之上的百官聽完這番話,不少人毫不掩飾地向眼觀鼻、鼻觀心,似乎不為所動的王哲忠看去。
說著,大玄皇帝的臉色漸漸陰沉下去,聲音變得幽冷:“李愛卿,你到底是不能替朕分憂,還是不願替朕分憂?你到底是向朕舉薦王愛卿,還是借朕來對付王愛卿?”
這是世家門閥的生存之道,從來如此。
李崇雲循著王哲忠的目光,看向腰杆挺得筆直的王哲忠,隨後也一挺腰杆,正襟危坐。
有些心境修為不夠的,甚至露出瞠目結舌的表情。
“臣惶恐。”
“你以後就會知了。”
大玄皇帝絕對會大喊一聲,來人啊,把他拖出去砍了。
大玄皇帝咦了一聲,嘴角似笑非笑問道,“我還以為李愛卿出班,是想自告奮勇呢,沒想到是舉薦王愛卿。說來,朕想聽聽,李愛卿因何舉薦王愛卿。”
話音落下,李崇雲砰砰砰地嗑起了響頭。
皇宮門外,李崇雲站在道旁,等候著王哲忠的到來。
種種猜測,不斷生滅。
大玄皇朝敕封神祇,曆來講究祭天封神。
好在這一次,大玄皇帝沒有因為戶部尚書蕭廷典繞了個圈的勸諫而暴怒,隻是在笑過以後,忽地麵無表情說道:“就以王愛卿為主,李愛卿為輔,點齊大軍,即日開拔,剿滅那勞什子太乙救苦天尊吧。”
“站直,抬頭,挺胸。”
隻要他願意付出代價,拖延再次敕天封神的腳步,能夠消滅一切他想消滅的對象。
王哲忠借著蕭廷典的推力,挺直了腰杆,昂首挺胸,渾身氣質瞬間一變。
倘若是個人行動,李崇雲為何要這麽做?
倘若是整體意誌,天水李氏這是要對三槐王氏發起絞殺,還是另有所圖?
王哲忠會如何應對?
王圭淡淡應了聲,隨即平靜說道,“你要好好感謝蕭公,另外,回家之後不要拖延,把家眷都留下,獨身上路吧。”
站立在寶座斜下方的太監揮了下拂塵,朗聲喊道:“退朝。”
若非已經作了好幾次大死,清洗過好些次朝堂,能夠留下來的,都是可以信任之人,比如戶部尚書蕭廷典等,或者目前不能清除的對象,比如三槐王氏、天水李氏等。
敕天封神,則是將大玄皇朝皇帝的位子放在了天道之上!
說著,大玄皇帝站起身來,無視蕭廷典眼中的痛苦與哀求,甩袖離開:“朕意已決,給你們十天時間。”
然而越是如此,大玄皇帝與朝堂百官越覺得李崇雲用心叵測,動機不明。
然而百官們不敢稍有大意,仍舊屏氣凝神。
這到底是李崇雲的個人行動,還是天水李氏的整體意誌?
其一,王侍郎出身灤州升龍府,與雲龍府相鄰,對灤州,對雲龍府極其了解;
其二,王侍郎有一女婿,名龔梓臻者,正是那位勞什子太乙救苦天尊發家之地丹陰縣的縣令,可以裏應外合;
有此三點,臣以為,王侍郎出馬,必能手到擒來,替陛下分憂,替朝廷剿滅勞什子太乙救苦天尊。”
包括新近蹦出來的灤州那位太乙救苦天尊。
不成器女婿龔梓臻的六封信內容,以及自己接到這六封信的心理變化,一一在王哲忠心裏閃現。
倘若大玄皇帝一定要治王哲忠一個渺視聖躬的罪名,三槐王氏不會為了保王哲忠,而全力對抗。
唯獨當今皇帝,更易其中名義與內涵,敕天封神。
說完這句話,蕭廷典用力一推,鬆開撐著王哲忠腰杆的右手。
然而大玄皇帝手握至高無上的權柄,即便大玄皇朝國力愈發衰微,仍是世間最強之人。
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王哲忠順著李崇雲的話頭,沉聲詢問。
天水李氏,三槐王氏,都是大玄皇朝的世家門閥,實力超雄,曆史悠遠,底蘊渾厚。
“王公,你我共事,理當精誠合作,李某人在鬆鶴樓備了一桌薄酒,請王公賞臉一敘。”
“卻之不恭。”
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圭向王哲忠招了招手。
此話一出,金鑾殿瞬間變成了寒冰地獄。
兩者僅有一字之差,意義卻相差遠不止十萬八千裏。
一四三.四二.一六八.四三
大玄皇帝臉色陰沉了一會兒,忽地大笑起來。
“嗯。”
“好。”
然而大玄皇帝問話,怎能不開口?
三槐王氏雖強,可以讓大玄皇帝忌憚,卻也不能處處與大玄皇帝頂撞作對。
蕭廷典直視著王哲忠的眼睛,認真問道。
本應坐在前麵那輛馬車裏的李崇雲,出現在了王哲忠的馬車之中。
“明白。”
李崇雲噗通一聲行了個大禮,語氣惶急說道,“陛下容稟。臣並非不願替陛下分憂,也沒有那個膽子行構陷之事。若陛下不信,臣願與王侍郎同往!”
百官齊齊轉身,然後由幾位宰輔領頭,各部尚書、侍郎緊隨其後,朝官、京官,依次走出金鑾殿。
李崇雲聞言,趕緊回道:
“稟陛下,臣也想自告奮勇,奈何臣並沒有這個能力,實在慚愧。
王哲忠上前,恭敬行禮問候。
絲絲縷縷的複雜情緒在百官心中翻騰著。
王哲忠順勢向前行去,不再回頭。
一番話說完,李崇雲深深一禮,等待大玄皇帝的評價。
牛鼻子們不是常說,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兩大世家開枝散葉,在大玄天下各地,都有支係、旁係衍生。
蕭廷典看著王哲忠的變化,欣慰讚歎,然後輕聲說道,“江山蕭氏與三槐王氏數百年情誼,便在你身上了。”
臣舉薦戶部侍郎王哲忠,有三個原因。
“嗬嗬……哈哈哈……”
拐彎之後沒多久,車夫似乎發現走錯路了,又折返回來,繼續向鬆鶴樓行去。
隻會在換取若幹利益以後,在表明了態度與立場以後,棄置王哲忠。
撂下這句話,大玄皇帝幾步間走出金鑾殿,毫無先前病懨懨的模樣。
蕭廷典拍拍王哲忠的肩膀,然後手掌向下,托住王哲忠的腰,往前一推。
“哦?”
然而現在,李崇雲借著大玄皇帝對灤州太乙救苦天尊一事的重視,展開了對王哲忠的攻擊。
“若是實至名歸,李公又會做甚?”
“嗯?”
迎上走過來的王哲忠,李崇雲態度極為熱切地發出邀請。
來到殿外,沒了太監與大漢將軍的糾儀,百官們三三兩兩,分成了許多個小圈子。
隻是一前一後兩輛馬車,在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悄然拐了個彎。
“京都街麵上一舉一動,都瞞不過陛下的眼睛,李公何必多次一舉?”
“叔公。”
一邊輕輕推著,蕭廷典一邊輕聲說道,“今天走出皇宮以後,你就是大玄天下最受矚目之人,千萬不要露怯,明白嗎?”
沒幾步,王哲忠便來到明顯在等他的蕭廷典身邊。
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態度表得極其鮮明。
王哲忠也認為這麽做對自己極有好處。
祭天封神,還是尊崇天道的,將大玄皇皇帝的位子放在了天道之下。
一個又一個疑問,在百官心裏浮現。
本就是昂藏漢子,在這渾濁世道、險惡朝堂,前倨後恭久了,本性便愈發受到壓抑。
看似不為所動的王哲忠這時也豎起了耳朵,等待著大玄皇帝的評價。
王哲忠有些不解地看向坐在他對麵的李崇雲,疑惑問道,“而且,某觀李公今日言行,似乎別有深意,不像是想挖坑埋了王某人,更像是借此事發揮,讓李公可以名正言順地前往灤州,討伐太乙救苦天尊。”
王哲忠淺淺一拱手,答應下來。
這一笑,讓金鑾殿中的冰寒氣氛一掃而空,空氣恢複流動。
想了想,王哲忠給出一個模棱兩可,但確實無比坦誠的回答。
家族的期待,家庭的仰賴,種種重擔壓在身上,更加重了這種壓抑,事事籌謀,時時綢繆。
王哲忠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不敢不開口回話。
大漢將軍們跟著大喊:“退朝。”
仿佛有嗖嗖的刮骨罡風吹在身上,百官們頓覺刺骨冰寒,一個個心神失守。
進殿之前,戶部尚書蕭廷典特意囑咐了王哲忠,隻聽不說。
讓人聽了,有一種不得不信的感覺。
“謝陛下隆恩。”
眼角抽搐了幾下,大玄皇帝臉上泛起笑意:“李愛卿一片拳拳之心,朕已明了,快快請起。”
“哲忠,你知老夫心意嗎?”
又因為李崇雲出身灤州蟠龍府,王哲忠出身灤州升龍府,兩人之間更加不對付了。
當今大玄皇帝這麽做的原因,朝堂百官、世家門閥、修行勢力包括妖魔鬼怪,都十分清楚。
大玄皇帝目光轉向默然無語的王哲忠:“王愛卿,你對李愛卿的舉薦,有何想法啊?”
皇帝暴虐,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以往的話,因為大玄皇帝無心理會政事,兩人還隻是暗地裏較點兒勁,明麵上並沒有撕破臉皮的舉動。
“是,叔公。”
直到這時,王哲忠方才發現,原來李崇雲的身形極為魁梧,渾不像平日裏那位畏畏縮縮的模樣,也是條昂藏大漢。
隻聽李崇雲緩緩說道:“王公有所不知,某姓李不錯,名卻不是‘崇雲’,更不是蟠龍府人,而是……”
“雲龍府丹陰縣李儉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