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各奔東西
字數:3234 加入書籤
濟南府穿越實錄!
“你”魏永明再次啞口無言,愣了半天才一臉服氣的說“你小子這誌氣真有點偏執狂的意思了。”
武七沒明白他的話,但看出了他臉上的訝異之色,隨即淡淡一笑“魏大哥,您可別小瞧人。俺這些年從茌平、臨清、館陶,到陽穀、梁山、濟寧,再到兗州、泰安、章丘,一路上見了老多人,經了老多事,可從未忘記自己是個一心要辦學堂的叫花子。”
“榮辱不驚矢誌不渝”魏永明盯著他喃喃唏噓“你這種人,著實難得。”
“叫花子終究是叫花子,哪有什麽難得?”武七笑著起身朝他作了一揖“魏大哥,趁著天色還早,俺要趕回縣城再賣賣手藝,先告辭了。”
“這就走了?”魏永明一怔“急什麽?吃過飯再去唄,咱們一起吃點吃點糟糠爛菜啥的。”
“不了,心裏裝著正事,一刻也不願耽擱。”武七微笑搖頭“請魏大哥別見怪,待俺攢夠三百吊錢,必定去濟南拜會你們一家。”
魏永明心中百感交集,還沒想好該說什麽,就見武七緩緩退後幾步,用鄉間小調似的唱腔嬉笑著大聲說“吃得好,不算好,修個學堂才算好。”
“這熊孩子”魏永明無奈的噗嗤一樂,起身衝他揮手告別。
武七轉身邁開大步向東而去,雙手交替在左右額角輕輕拍打,口中繼續荒腔走板的高唱“左邊剃,右邊留,修個學堂不犯愁;左邊留,右邊剃,修個學堂不費力”
好一個神奇的叫花子。魏永明目送武七的身影消失於視野中,臉上不知不覺泛起如他一般癡癡呆呆的傻笑。
他真的能僅憑一己之力建起學堂麽?靠乞討攢夠三百吊錢,需要多麽漫長的時間、多麽驚人的毅力?究竟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他做這些事呢?
由他去放手實現自己的理想吧,隻要能平安無事就好。魏永明思緒紛亂,在村口呆呆坐了不知多久,忽聽一陣馬蹄聲響,有個團勇縱馬過來喊道“魏頭!找到了!”
“找到解差了?”
“是那兩名犯人,宮二爺請您過去呢。”
魏永明上馬隨他奔出五六裏地,見宮二和其他團勇聚在一座小山包下,旁邊還有幾個農民打扮的漢子,其中一人正是司冠平。
“登初兄弟!”司冠平一臉歉疚的迎上來抱拳施禮“愚兄慮事不周,差點掉了腦袋,還要勞煩賢弟冒著風險來救,實在慚愧!”
“司大哥太客氣了,小弟也沒出上什麽力,好在大哥平安無事。”魏永明下馬還禮,抬頭打量打量他身後那些人“是這幾位好漢救了大哥麽?”
“不錯。”司冠平將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請到身旁,恭敬介紹道“這位是愚兄的開蒙老師劉德培先生,那些位是他的好友,得知消息後專程趕來相救的。”
“幸會,辛苦。”魏永明衝他們拱拱手“方才一路上未曾見到廝殺跡象,諸位沒與解差動手麽?”
“哪裏需要動手?”領頭的漢子一拍胸脯“解差頭頭與俺相識,昨晚俺們追到章丘縣城,遞上一包銀子便打發了,已約好今日在路上僻靜處放人。”
“倒是利索的很。”魏永明微微一笑,問司冠平“雖說你們平安逃脫,可也不方便再回淄川了吧?”
“眼下自然不能回去,等過了這陣風頭再說。”
“如此最為妥當。二位若不嫌棄,可以隨我回濟南住段日子。”
“不給魏副營總添麻煩了。”劉德培慢悠悠的接口道“這些好朋友是從青州府博山縣來的,我與冠平就去他們那裏暫避一時。”
“也好,博山與淄川相鄰,打探消息要便利許多。”魏永明遲疑了一下,又問“不過司大哥去了博山,張先生他們該當如何?”
“賢弟無需憂心,我早已對家人吩咐明白,老師與諸位師兄弟的生活課業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可是大哥此番脫逃,官府那邊會不會去找麻煩?”
“我料不會。”司冠平搖了搖頭“老師名望顯赫,鄉裏的士紳們都是極愛戴的,知縣絕不敢輕易滋擾。”
魏永明稍感安心,想要再跟他聊幾句,卻見劉德培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魏副營總,此次有勞你出馬來救,這件情份劉某必不忘懷。咱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就此告辭了。”
宮二也說“本想與兄弟多處幾日,奈何老師那邊還急著等我回報,不可多做耽擱。兄弟保重,咱們下次再聚。”
“告辭,諸位請多保重。”魏永明與他們一一拱手作別,翹首望著馬蹄卷起的塵土愣愣發呆。
團勇們在他身後站了半晌,湊過來問道“魏頭,咱也回營吧?”
“嗯,走。”魏永明心不在焉的答應一聲,上馬揚鞭奔濟南而去,一路上沉思不語。
司冠平與劉德培被人所救,逃脫了死刑,從司冠平臉上可以看出尚未平息的憤恨和死裏逃生的興奮,這乃是人之常情。
然而劉德培卻壓根沒有表現出一丁點類似的情緒,神態和語調中隻有異乎尋常的平靜與陰冷,可見此人絕非泛泛之輩。
當今天下紛亂,揭竿起事者比比皆是。像他這樣的人物,以此為契機公開對抗官府也毫不奇怪。
魏永明並不在乎劉德培會怎麽做,隻是擔心司冠平會何去何從,並由此想到了嶽父和張積中等人。
太穀北宗本是一幫潛心求學問道的隱士,與各方勢力均無瓜葛,但如今司冠平被卷入了官民爭鬥,恐怕遲早會牽連到張先生他們。
魏永明的猜測很快得到了部分驗證。當年春夏之交,撚軍開始大規模從河南、安徽、江蘇進入山東,足跡踏遍運河沿線地區,魯西南成為其糧食、錢財的重要來源地。
亂局之下,本地民眾紛紛群起響應。東有沉寂已久的幅軍死灰複燃,四處作亂;西有武七家鄉的宋景詩一呼百應,帶領萬餘人組建起黑旗軍,接連攻陷了周邊十餘座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