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歸來

字數:3113   加入書籤

A+A-


    濟南府穿越實錄!
    魏永明點點頭“是我的人。諸位不必防備,有魏某在此,他們不會造次。”
    “人多眼雜,咱們畢竟剛剛交過一仗,在此長談多有不妥。”司冠平與任化邦翻身上馬,朗聲說道“登初多多保重,咱們後會有期。”
    “請多保重,後會有期。”魏永明原打算伺機勸說司冠平離開淄川,但在任化邦麵前難以開口,隻好與他們拱手作別,心中卻是思緒難平。
    等西城營大部隊趕到,團勇們就地休整開飯,魏永明召集曹老六等人商議下一步對策。
    按說在外麵拖延幾天較為穩妥,可是此時正值炎夏,眾人擔心何大庚的遺體腐爛,急急忙忙的繼續趕路,於兩日後回到了濟南。
    西城營此次出征損失空前慘重,團勇在淄川陣亡超過百人,傷者接近四百,其中一些陸續死在返程路上,還有許多留下了殘疾,再也無法上陣打仗。
    死者家屬們聽聞噩耗痛不欲生,西城營一帶接連數日嚎啕哭泣不絕於耳,籠罩在前所未有的哀傷氣氛之中。
    魏永明與曹老六等人一邊忙於撫恤死傷團勇,一邊張羅著為何大庚擺設靈堂。官府聽說西城營自行返回,不禁頗覺意外,先派官員上門吊唁了何大庚與一眾陣亡團勇,又問起前線戰況以及撤兵的理由。
    魏永明早已向手下統一了口徑,堅稱是追擊撚匪時吃了敗仗,糧草輜重丟失,再加上何大庚亡故導致軍心不穩,無奈之下隻能撤回。
    官府對此說辭並未起疑,好言安慰了眾人,婉轉敦促他們整頓之後盡快重返戰場。
    西城營肯定不想再回淄川。魏永明應付著打發走官員,將何大庚的遺體安葬於千佛山腳下,繼而陷入到深深的哀思之中。
    回想十年前初次相遇時,何大庚在酒桌上意氣風發、侃侃而談,此後又一手安排自己進入廣盛泰和西城營,可謂是自己在此間的頭號貴人。
    這些年他奔波操勞、嘔心瀝血,全心全意將西城營打造成如今這般模樣,卻在打算退隱時慘遭清軍督戰兵殺害,不明不白的橫死異鄉,怎能不令人痛惜。
    魏永明替他感到百般憋屈,悲憤交加之下又不免在眾人麵前埋怨自己“何先生去年染病時便提出要回浙江養老,是我硬要把他留在濟南,方有今日之禍。”
    “這話怎麽說的?”曹老六皺眉勸道“冤有頭債有主,分明是僧格林沁那個王八羔子做的孽,怎能怪你呢?
    “不錯,魏營總無需為此自責。”許宗揚低聲說“何況行凶的督戰隊已被咱們滅了個幹淨,大庚兄此去也能安心。”
    魏永明勉強對他二人笑了笑,心中仍是惆悵不已。
    “督戰隊還不是奉了軍令行事?歸根結底要怪僧格林沁不是個東西。”曹老六眼睛一瞪,自言自語的嘟囔道“那日跟咱們交戰的撚子倒是頗為凶猛,如果能跟劉德培聯起手來把僧格林沁弄死就好了。”
    曹老六的願望沒能實現。就在他們回到濟南的十天之後,淄川城內已基本彈盡糧絕。與此同時,大量腐爛的死屍通過護城河汙染了水源,導致瘟疫在城中迅速蔓延。
    司冠平請來救援的撚軍此前一戰元氣大傷,幾次襲擾均無法再對清軍構成威脅。劉德培無奈之下棄城突出重圍,身邊僅剩下二百多人。
    這二百多人一路逃到淄川城東三十裏處,已經是人困馬乏,被窮追不舍的清軍再次包圍。一番血戰之後,劉德培在絕望中自刎未果,與包括宮二在內的幾名重要將領一同被俘,慘遭淩遲處死。
    僧格林沁還不肯罷休。他將此戰拖延日久的原因歸咎於百姓支持叛逆,遂以“勿留餘孽”為由命令軍隊屠城泄憤,血洗了淄川城。
    清軍捷報傳到濟南,魏永明不禁潸然落淚。他在家中擺上香燭祭奠宮二,默默哀悼友人之時,對僧格林沁的憎惡之意也更深了一層。
    平心而論,宮二跟從劉德培起事,僧格林沁作為朝廷的親王,處死他們隻是恪守本分而已,但手段未免太過殘忍。
    何況就算宮二等人反叛清廷有罪,難道淄川城的百姓也都該死?聽說僧格林沁手下的士兵屠城時連三歲孩童都不放過,實在令人憤慨。
    短短半個月之內,何大庚和宮二相繼喪命,接踵而至的打擊讓魏永明鬱鬱寡歡,一連消沉了多日。
    待他精神好轉,大部分受傷團勇也已痊愈歸隊。西城營很快恢複了日常秩序,一邊繼續整訓,一邊招募新人補充兵力。
    最先響應招募的是剛滿十六歲的魏川嶽。他從小就是三裏莊附近的孩子王,聽說西城營人手不足,立刻帶著十幾個年紀相仿的夥伴前來報名,信誓旦旦的要給幹爹擔任親兵衛隊。
    魏永明原本希望幹兒子去廣盛泰安穩度日,但考慮到今後世道仍會動蕩不寧,左思右想還是答應了下來,讓他先與新兵一起接受訓練,再跟著曹老六曆練一番。
    魏川嶽興高采烈的領著夥伴們正式加入了西城營,然而接下來的征募工作卻很不順利,新進團勇僅八九十人,沒能補齊先前的減員。
    背後的原因並不複雜在深切體會到團練的種種弊病之後,省城官府參考湘軍與淮軍的規製,於當年起在濟南組建勇營,提前吸收了適齡兵源。
    所謂勇營,是指綠營將領臨時招募的武裝隊伍。作為正規軍的補充力量,勇營依附於綠營存在,其形式與團練有相似之處,性質卻完全不同。
    一般來說,鄉村間組織起來的民團隻能稱“團”,基本由抓來的壯丁和有意願的農民組成,負責維護當地日常治安。
    鄉下民團隻在進行軍事行動或集中訓練時才集結,通常處於散養狀態,各自打點家業,可以看做不脫產的屯田製民兵。
    而西城營這種“團練”則是在從民團中抽調精銳組建的經常性地方武裝。由於長時間保持集結訓練,其組織紀律性、軍事素養和戰鬥力都遠高於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