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曾國藩北上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A+A-


    濟南府穿越實錄!
    魏永明等人繞開撚軍回到之前休息的地方,司冠平與受傷的團勇們正聚在一起焦急等候消息。
    司冠平剛才隻是扭傷了腿,並無大礙。聽說僧格林沁斃命,他倍感激蕩,坐在地上哭一陣、笑一陣,許久難以平靜。
    團勇們就近掩埋好死去的同伴,剛想要休息一會兒,忽聽遠處陣陣歡聲雷動,先前去追擊的撚軍騎兵已經簇擁著張皮綆返回。
    司冠平急忙去撚軍大營打聽,正式確認了僧格林沁的死訊,然後帶著賴文光和任化邦來見魏永明。
    魏永明隻字未提今夜追擊僧格林沁之事,隻說許宗揚不幸陣亡,將他的遺體轉交給了賴文光。
    結拜兄弟剛剛重逢便告永別,賴文光不禁淚灑當場,吩咐手下將遺體運走好生安葬。
    默默啜泣片刻,他與任化邦對西城營此次相助表達了謝意,叫人送來一些口糧交給魏永明,並再次承諾替他們嚴守秘密。
    魏永明與他們互道珍重,就地小憩了兩個時辰,天一亮就帶著團勇們火速離開。
    昨日高樓寨一戰打的驚天動地,親王僧格林沁殞命,朝廷日後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為防泄露蹤跡留下隱患,他們一路不敢住店,避開村鎮專走人煙稀少的小路,於第三天晚上悄悄回到濟南。
    此時僧格林沁陣亡的消息已經傳到省城,曹老六作為知情人興奮莫名,又不免忐忑難安,迫不及待的拽著魏永明了解情況。
    魏永明把事情經過對他和盤托出,曹老六聽的暢快無比;說起許宗揚喪命,二人又不禁大為傷感。
    次日清早醒來,魏永明想起住在西廂房的黃氏娘倆,便主動前去看望。先噓寒問暖了幾句,然後一臉沉痛的向她說起許宗揚不幸身亡。
    黃氏聽完沒有明顯的表情變化,沉默片刻後輕輕歎了口氣“許兄弟是個苦命人呐,可憐。”
    魏永明沒料到她反應如此平淡,愣了一會兒才說“是啊,還請大嫂節哀。”
    “魏爺有心了。”黃氏點點頭,伸手將小五拉到身邊“許兄弟曾說等他回來再為我們娘倆安頓住處,如今他已經故去,還要麻煩魏爺給我們拿個主意才是。”
    “這”魏永明咂咂嘴“不知嫂子有何打算?”
    黃氏苦笑一聲“我們是逃難出來的,陰差陽錯才到了這濟南府,原以為能指望許兄弟關照,哪裏會有什麽打算。”
    魏永明摸著下巴躊躇不定,想要問問賴文光是否有什麽安排,卻又不想暴露自己與他相識,隻好答道“既然如此,嫂子不妨先安心住著,待日後有了其他念頭再說。”
    “那就給魏爺添麻煩了。”黃氏微微一笑,低頭拽了拽小五“快,謝謝魏大叔。”
    “謝謝魏大叔。”小五嫩聲嫩氣的說了一句,臉上滿是懵懂之色。
    魏永明笑著摸摸他的頭,轉身告辭出了屋子。想到許宗揚之死對黃氏毫無觸動,心中既稍感寬慰,又不免有些悵然。
    除許宗揚之外,這一趟還有十幾名團勇戰死異鄉。魏永明謊稱是在平陰大山中遭到撚軍偷襲,出錢撫恤了死者家屬,又私下給了活下來的參戰團勇一筆賞銀。
    營中其他人雖然感覺總營官此次外出有些蹊蹺,但誰也沒把這件事與僧格林沁之死聯係到一起。
    隨著死者親屬悲痛消減、受傷團勇恢複健康,西城營眾人逐漸淡忘了這件事,然而外界的反應才剛剛開始。
    高樓寨之戰,清軍陣亡逾萬人,朝廷最為仰賴的精銳滿蒙騎兵死傷殆盡,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隨軍出征的將領也幾無幸免。自僧格林沁以下,內閣學士全順、總兵何建鼇、厄爾經額等悉數斃命,朝野上下大為震動。
    噩耗傳進紫禁城,滿朝文武驚慌失措,兩宮太後癱坐無言,同治皇帝嚇的嚎啕大哭,即刻宣布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不久之後,僧格林沁的靈柩運抵京城,百姓軍士沿路慟哭迎祭。朝廷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允其配享太廟,繪像紫光閣,賜諡號“忠”。
    與此同時,朝廷急令兩江總督曾國藩接替僧格林沁北上剿撚,一並查清高樓寨慘敗之前因後果,追究相關責任。
    曾國藩完全不想接受這份差事。他統帥湘軍多年,親手滅掉太平天國,也給自己惹來了許多非議,早有功高震主之憂。
    何況兩江地區常年兵連禍結,許多地方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遭受重創。自從湘軍壯大以來,他所能掌控的財源已無法滿足飛速增長的軍費開支。
    地方稅收被官府中飽私囊,上繳虧欠極大;而每次向朝廷開口要錢又會以無休止的扯皮告終,搞的湘軍財政捉襟見肘,餉銀缺口越來越大。
    軍餉發不出來,士氣便難以維持。手下將官因此常常縱兵搶掠,軍隊紀律嚴重敗壞,曾國藩對此深惡痛絕,卻也無力約束。
    所以太平天國剛剛滅亡,他便迫不及待的解散了湘軍,隻保留下來八千人,打算從此急流勇退、過幾年安穩日子。
    不料還沒清淨幾天,朝廷旨意又到。曾國藩打心眼裏不樂意,遂上奏表示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上戰場,想要推掉剿撚的任命。
    朝廷沒有理會他的推脫,令其節製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隊,務求將撚匪徹底鏟除。
    曾國藩隻得領命。他清楚地方軍隊的戰鬥力很難指望,於是奏請調動淮軍前往助戰,自己率八千湘軍北上山東進駐濟寧府,一邊追查高樓寨之戰失利的原因,一邊製訂新的剿撚方略。
    僧格林沁之敗主要源於自大輕敵,從而造成戰略戰術雙雙失當,這一點曾國藩心知肚明。
    如今蒙古馬隊已不複存在,湘軍、淮軍雖然裝備優良、戰鬥力更勝一籌,卻也不能再被撚軍牽著鼻子走,重蹈僧格林沁的覆轍。
    於是曾國藩摒棄了僧格林沁先前那一套,定下了十六字剿撚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決心堅壁清野,逐步消耗撚軍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