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五子尋師
字數:3386 加入書籤
濟南府穿越實錄!
魏永明應答如流,對方聽不出明顯破綻,但又不相信西城營的異常動向純屬巧合,沉吟片刻後問道
“前日高樓寨撚匪所用速射快槍極為罕見,各處綠營團練均未裝備,唯獨西城營配有數十杆,魏營總當作何解釋?”
“是嗎?”魏永明半真半假的愕然道“撚匪也用我們這種槍?不可能吧?”
“有官兵呈送戰報為證。”對方直勾勾盯著他的眼睛“當日西城營數十團丁恰好不在濟南,戰場上又恰好出現了你們的槍,未免也太巧了吧?”
“您這話什麽意思?”魏永明雙眉一蹙“剛才小人說的明白,我們是去肥城縣黃崖莊探望友人,回來路上還與撚匪遭遇,折了不少兄弟,老爺怎能無端懷疑?”
“無端?嗬嗬,好。”閻敬銘的手下不耐煩道“你們的去向暫且按下不提,先說說那幾十杆槍吧。”
“槍?”魏永明讓團勇取來一支斯賓塞連珠槍“您確定撚匪用的是我們這種槍嗎?”
“雖未親見,也有九成把握。除了你們西城營,誰家還有這般稀奇的洋玩意兒?”
“什麽?恕小人直言,您也太少見多怪了。”魏永明輕輕一笑“老爺可知這槍是打哪兒來的麽?”
“聽說是從洋人手中購得?”
“不錯。洋人能賣給我們,難道就不能賣給別人?”
“你的意思是,洋人把槍賣給了撚匪?”
“倒未必是直接賣的。”魏永明搖搖頭“小人對撚匪槍械來曆一無所知,但可以試著替老爺分析一下。”
他把亞瑟上次來華的經過完整講了一遍,原原本本說起美國公使出麵、直隸總督下令、天津總兵派靜海營官軍護送他來濟南等細節,隻更改了他所攜帶的貨物。
“那洋人從米利堅國帶來一大船洋槍,先在蘇浙賣掉大半,又在天津出手許多,到德州時基本就賣光啦,最後隻剩下這一百支,幹脆打折便宜了我們。”
“噢?”對方半信半疑“你說他帶來一船洋槍,都是這種連珠槍麽?”
“那不可能,這種槍很貴的,船上大部分還是便宜貨,還有幾門炮。”魏永明裝模作樣的閉起眼睛“我記得他好像說過,連珠槍大概賣了一千多支吧,肯定不到兩千。”
“一千多支也不算少了。”對方若有所思“若是這樣的話,此事或另有別情,本官這就去向撫台大人複命。”
閻敬銘聽了手下回報,總感覺其中種種巧合過於牽強,洋人賣槍之事也無從查證,內心深處對西城營的懷疑並未消減。
他有心搞清楚事情真相,但又不想翻出驚天大案,讓一個死王爺掀起的風浪波及到自己,一時間進退兩難。
慎重思考之後,閻敬銘命人把調查結果完整記錄下來送往濟寧,表示濟南西城營雖有嫌疑卻無從查證,就這樣把皮球踢了回去,等待曾國藩表態。
魏永明可不知道他的心思,更猜不透曾國藩的態度,隻能不動聲色的靜觀其變,同時默默為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準備。
忐忑不安的過了些日子,一切平靜如常,倒是家裏的氣氛發生了少許改變。
黃氏來到濟南之後,已逐漸適應了北方的氣候與飲食,雖然平時少言寡語,但與家裏的女人們相處的還算和睦。
她的侄子小五也不再怕生。這孩子不怎麽機靈,卻愛說好動,身上帶著一股實心眼子的可愛勁兒,很得全家人喜歡,尤其是芹菜。
芹菜已經二十七了,前些年四嬸張羅著給她找婆家,可是她挑來選去也沒有看中的男人,後來幹脆斷了嫁人的念頭。
雖然沒出嫁,但芹菜非常喜歡小孩子。如今小五來到家裏,她體內的母性忽然被喚醒,對待小五比黃氏更加溫柔上心。
小五自然與這位芹菜阿姨十分親熱,每天如同跟屁蟲不離她身邊,也因此常常去到郭華和阿祥居住的偏院。
郭華在這裏一晃住了七八年,所擔心的仇家從未出現過,已經不像當初那樣神經質似的滿心戒備。
現在他不時會到內院來跟大家閑聊幾句,或是去門外竹林中散散心,偶爾還會由阿祥推著去附近街市逛逛,身上不再籠罩以前那種孤僻冷淡的氣息。
小五挺喜歡這位少一隻腳的伯伯,每當芹菜幹活忙碌時就來聽郭華講故事。郭華也表現的格外耐心慈祥,一老一小很快熟絡起來。
這天吃過晚飯,一大家子人在屋外納涼聊天。
郭華拄著拐陪小五玩了一會兒,來到內院向黃氏提議“嫂子,小五現在正是開蒙識字的時候,該請個先生教他念書了。”
“郭爺說的在理。”黃氏顯的很難為情“可我們來時帶的銀子不多,幸虧魏爺把許兄弟家中錢財拿來給了我,否則隻怕連房錢都給不夠哩,哪還顧得上請先生?”
“嫂子不必顧慮。”魏永明搖著蒲扇一笑“這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你娘倆盡管住就是,房錢以後再說。”
“是啊嫂子,”葛清竹安慰道“咱們處的這麽好,房錢什麽的不必著急。就算你們不想住,我們還舍不得小五子呢。”
郭華又跟著說“請先生教書花不了幾個錢,嫂子若是不方便,這事便包在郭某身上了。”
“不不,我們又不是沒錢,怎能讓郭爺破費。”黃氏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嘴“讓小五子去念書也是應當的,那就勞駕諸位幫他物色個好先生吧。”
“這事好辦!”葛清竹伸手拍拍魏永明“登初哥,就請王舉人來教小五吧,肯定錯不了!”
“王舉人?哪個王舉人?”
“不記得了?就是以前那位王秀才嘛,人家已經中舉啦!”
“噢!對對。”魏永明恍然大悟“請他來教小五再合適不過了。”
王秀才是當年經何紹基介紹來教武七識字的,後來還教過魏川嶽,與魏家的關係一直不錯,中舉之後也保持著年節來往。
“那位舉人老爺學問很大,而且很會教小孩子。”魏永明對黃氏說“明日咱們就去上門拜會,請他收小五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