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36章十大名將4

字數:4662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萬界之中觀看天幕介紹的古人們,議論開了。
    “你們說本朝會有名將上榜嗎?”一名書生問同伴。
    同伴:“這如何而知,曆朝曆代皆有名將,能上榜的又有幾人?”
    秦朝贏政,笑道:“諸位愛卿,你們說吾之大秦何人能上榜?”
    秦朝始皇帝位麵上的文武百官麵麵相覷,這可不能亂講,萬一沒上榜,豈不是很沒麵子。
    秦始皇自信的說道:
    “照天幕一慣的作風,必然是對華夏有功者方可上榜,王剪必有一席之地。”
    “陛下,聖明,王剪將軍必能上榜。”
    一眾文武齊聲說道,王剪則說:“臣萬不敢當,不敢當。觀天幕上榜者,統帥之才,老臣可不敢亂言。”
    作為武將誰不想上榜,可又不敢誇下海口,自己能上榜,萬一沒上榜那不是打臉嗎?
    西漢高祖劉邦:“若有上榜者,非韓信也。”
    漢武帝劉徹:“朕有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必定上榜。”
    衛青仍然是一副冰塊臉,謙虛的說:“陛下過譽了,臣有今日之功,全仗陛下之德也。”
    “舅舅何需自謙,去病以為舅舅定能上榜。”霍去病說道。
    “哈哈哈,去病也一樣,你可別忘了後世子孫對你的讚揚,朕高興,料定兩位必上榜。”劉徹自信的講道。
    東漢光武帝劉秀:“朕有雲台二十八將,不知能否上榜幾人?”
    眾文武沒人敢多言,有種不好的預感,雲台二十八將怕是難上榜,光芒全讓劉秀一人給壓下去了。
    他們也不敢多言,這話可不能接,萬一沒有上榜,他們的臉往哪擱?
    至於隋唐宋三朝,名將是不少,唐朝武將更有一人滅一國的能力,這回誰也不敢保證就有人能上榜了。
    原因是上榜者也要有條件,這條件有點難度,首先是統帥之才,這可不分什麽文武。
    十大名將,明朝已有兩位上榜了,如果再來一個,明朝大有霸榜之勢了。
    沒辦法,此前所有榜單多少都有提及一些名將,尤其代表著武將最高榮譽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而擁有此等榮耀的武將曆史上僅有五人,其中一位還是大明皇帝。
    而在現代社會,林楓與武珊珊正在討論十大名將排名問題,武珊珊列舉了許多人名,但林楓隻問一句:
    “曆史上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將有幾人?”
    “這誰不知道,五個人,朱棣是以皇帝身份成就封狼居胥,這個不屬於名將之列。
    剩下的是霍去病,竇憲,李靖和藍玉。”
    “沒錯,霍去病英年早逝,竇憲是權臣,而讓人差點忘了他的功績,李靖是唯一善終的,藍玉最慘。這個名將榜前幾位可不好排。”
    “單純從戰績上講,這四個人前五沒有問題。可惜了,兩個人。”
    “是啊,一個權臣,另一個太狂,下場不太好。”
    林楓有些感慨,對曆史上的名將多有些憐憫,也更不喜歡那些隻知道耍嘴皮的人。
    天幕在沉寂了一天後,又閃亮起來,古人們又開始關注起來。
    天幕:“盤點曆史上的名將,本次盤點著重點是他們的曆史影響,統帥之能,個人戰績。
    十大名將第九位:南北朝時期,陳慶之!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陳慶之的白袍軍在曆史上太過有名,未曾一敗。
    而陳慶之本人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體弱多病,上馬都上了的書生。
    然而,他卻是一名天才統帥,在南北朝時期無人與之爭鋒。
    在風雲南北朝中,北朝的英雄因為有統一天下的理想,但是大多功未成身已死,這種英雄就是刑天英雄的本色。
    他們中的翹楚就有白袍陳慶之。
    陳慶之字子雲,義興郡國山縣人。
    中國南朝梁朝將領,陳慶之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起家奉朝請。
    普通六,出任武威將軍迎接元法僧歸附,遷宣猛將軍。
    大通元年聯合曹仲宗,韋放,會攻打北魏渦陽,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
    大通二年,加號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
    次年,擊敗擁兵七萬之眾,築壘九座的魏將丘大千。
    在考城擊敗擁兵三十萬的魏將元暉業,陳慶之手中隻有七千人馬,因人人身披白袍,故稱為白袍軍。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不善騎馬,善撫軍士,富有膽略,善於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五月,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顥到洛陽,經曆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
    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個童謠真實的反映了陳慶之的統帥之能。
    當然,也從曆史角度再次印證一句名言:不怕神一樣的隊友,就怕豬一樣的的隊友。
    戰場上的勝負不僅僅是因為雙方統帥之才,更多的是戰場之外的不確定因素。
    北魏重兵回師洛陽,元顥的十萬大軍慘敗。元顥到底有多廢,剛登基時便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昏愧無能又對陳慶之多加猜疑。
    另外梁朝皇帝蕭衍,此人早年有大誌,既是開國皇帝,也是曆史有名的昏君。晚年沉迷於佛教,多次出家,南朝梁,國力不強也是導致陳慶之後來功虧一簣的原因所在。
    元顥的十萬大軍慘敗,陳慶之的梁軍也隨之而敗。
    七千白袍軍沒有戰死戰場,卻因一場洪水導致全軍覆沒。隻有陳慶之幸免於難,隻身逃回梁國。
    大通二年,出任司州刺史,參加懸瓠之戰,擊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楚城之戰破東魏孫騰等人。
    曆史發生一個重大變故,北魏內部再次分亂,分成東魏和西魏。
    大同元年與東魏堯雄交戰兩次。皆失利而還。大同二年破東魏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為“武”。”
    天幕介紹到此,彈幕開啟,後世子孫的評論又接踵而來。
    “陳慶之啊,白袍軍,誰人不知啊,曆史小白除外!”網友開口就必須是王炸!
    “哎,太可惜了,時也命也,遇到不靠譜的上司和豬隊友,再能打也白瞎。”
    “最讓人意想不到是白袍軍會讓一場洪水給整沒了,也導致陳慶之一蹶不振,才有後來的敗仗。”
    “失敗原因很多,更多是戰場之外的原因。內部腐化,皇帝沉迷於佛教,國力本來不強,更糟糕的是人口不足,無兵可征。”
    “這還不是衣冠南渡之後,本地世家豪族與南渡的世家矛盾,又大量侵占土地造成天下之亂。”
    “南北朝雖然是民族大融合發展的時期,但社會最大的毒瘤就是世家。”
    “對,這也是隋唐時期帝王為什麽要打擊門閥世家的原因,但並不成功。”
    “所以,在後世有人對黃巢起義才有爭議,問黃巢到底是凶殘的書生還是有功之人?”
    “其實不用多爭辯,黃巢幹了曆朝曆代皇帝想幹卻不敢幹的事,把曆史上有名的五姓七望給團滅了。
    從此,沒有人敢說自己是世家之人,徹底被殺怕了。”
    後世之言論,讓古代所有人炸開了鍋,尤其是世家。他們真的怕了,因為後世子孫對世家也是敵視的。
    而各朝各代的帝王中,宋朝之前的皇帝可是深有體會,與世家之間的矛盾也因天幕之言變得更加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