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民族英雄錄第三部1

字數:6625   加入書籤

A+A-




    萬界古人們看完關於科學家,發明家,醫家等名人介紹後也開始重新審視天下匠人及這方麵的人才。
    現代社會林楓與武珊珊討論如何製作下期內容,這次是民族英雄第三部,多數在明清兩朝,果然越是民族存亡危難之時必然有英雄挺身而出,救國為民是他們的信念,值得後世之人牢記。
    “明清兩朝英雄輩出,這點誰也無法否定,否定便是對曆史的篡改與扭曲。”林楓說道。
    “沒錯,比如李定國,當下就有一些借影視劇惡意詆毀,李定國形象成了有辯子的人,真是其心可誅。”
    “一些人身體在21世紀,腦袋還留在清朝,可笑至極,無恥至極,篡改曆史,還是有人鼓吹清朝,其背後不排除有漢奸和境外敵對勢力勾結,從一些言論便知一二。”
    倆人邊談話邊檢查一些曆史檔案,這民族英雄錄第三部內容有點複雜,去偽存真還原曆史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沉寂了數日的天幕在萬界天空中又一次閃爍,不同以往,天幕除了金光之外還透露出一絲血紅色。
    天幕:“華夏曆史上那些守土抗敵,為維護國家統一,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將領文臣,盤點民族英雄第三部。
    已經盤點過的民族英雄不再重提,此次盤點為明朝和清朝兩朝那些為國獻身的民族英雄們!
    他們或在維護國家統一,平定叛亂,抗擊外敵或全力抗力抗擊西方列強入侵和倭寇中而作出貢獻與犧牲。
    明朝:從開國至滅亡便有許多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明初有徐達,常遇春,藍玉,中後期有戚繼光,俞大?,末期孫傳庭,孫承宗,盧向升,秦良玉,史可法,鄭成功等。”
    天幕播放到這停頓了片刻,而萬界之中大明皇帝們心驚不已。
    朱元璋:“咱可真沒想到,一時仁慈,頒布十六個不征之國,忽視西方蠻夷卻為後世子孫帶來災難。”
    “朕開啟永樂盛世,萬邦來朝,然而卻讓西夷,倭寇窺視華夏大地,朕派鄭和下西洋本為交流卻引來了一群餓狼!”
    天幕:“北禦韃靼,掃平倭寇,襄敏將軍譚綸!
    譚綸字子理,一字以詔;號二華先生,江西宜黃縣譚坊人。
    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戲曲家,民族英雄!
    嘉靖二十三年譚綸考中進士,曆任南京禮部主事,兵部主事,南京兵部員外郎,郎中等職。
    嘉靖二十九年出任台州知府,他在當地招募鄉勇練兵,抵禦倭寇。
    後任浙江海道副使,殲倭於馬岡,何家磺,桃渚,海門,新河,南灣諸處。
    嘉靖四十二年受任福建巡撫,指揮戚繼光,劉顯,俞大猷等取得平海衛大捷。不久後與戚繼光大破倭寇於仙遊城下,徹底平息福建倭患。後改巡撫四川,又調為兩廣總督。
    隆慶二年奉調北上任薊遼總督,負責京畿防務。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明神宗即位後,官至協理戎政,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萬曆五年,譚綸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襄敏”。
    譚綸領軍三十年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史稱其“曆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幹城矣。”
    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軍事思想,此外譚綸雅好音律,酷愛戲曲,在戎馬倥傯中推動了海鹽腔與弋陽腔的融合,促成宜黃腔的形成。遺著有《譚襄敏奏議》《譚襄敏遺集》等。
    人物生平:三戰三捷
    譚綸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自幼飽覽詩書,思維敏銳,智力過人,性格沉穩。
    嘉靖二十二年,譚綸鄉試中舉,次年參加會試考中進士,及第後被授職為南京禮部主事。
    不久,後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丁憂。喪期滿後改任兵部職方郎中又調任台州府知府。
    當時東南海疆已經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議訓練地方鄉兵來抵禦倭寇。
    參將戚繼光請求給他三年的時間訓練地方鄉兵而後將他們派往前線。譚綸也訓練了一千人。
    他製定了約束隊伍的紀律,從副將以下節節相互製約,分配明確,進止整齊劃一,不久就成為精兵。
    倭寇進攻柵浦時譚綸親自帶隊迎擊,三戰三捷。倭寇又從鬆門,澶湖劫掠附近的六個縣,進而圍攻台州,沒有攻克隻得離去。
    倭寇轉而侵犯仙居,臨海。譚綸將他們全部擒拿,斬殺。嘉靖三十七年閏七月,譚綸升任浙江按察司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東地區的良家子弟加以訓練而且戚繼光所訓練的兵馬也已經到期。譚綸趁機收編了他們,罷除外地兵,不再調派他們。
    次年三月,倭寇從象山縣登岸,衝擊台州。譚綸率軍在馬崗,何家<石+覽>等地將其擊破,斬首七十七級;又與戚繼光一起在葛埠,南灣打敗倭寇。
    嘉靖三十九年九月,經直浙總督胡宗憲舉薦,譚綸被加封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因遇上父母的喪事而離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屢敗倭寇:後來,譚綸因兵部尚書楊博的舉薦而複出,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副使,統率浙軍討伐饒平林朝曦起義,林朝曦是大強盜張璉的餘黨。張璉已被消滅,林朝曦占據巢穴不投降並攻擊程鄉,知縣徐甫宰嚴陣以待並且派遣主簿梁維棟到起義軍中去告諭起義軍解散。
    林朝曦眾叛親離,棄巢逃走。譚綸與廣東軍追擊並擒獲了他。六月,譚綸改“於福建管糧”他以地方稍歸寧靜為由,請求回家終製。因討平張璉與江西流賊功勞先後得到賞賜。
    就在譚綸居家時,戚繼光屢次擊敗倭寇,浙東略略安定,經戚繼光努力,浙江倭患終告解除。福建的倭寇活動卻愈來愈猖獗。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福建並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後攻陷壽寧,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麵侵略的倭寇聯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岩,鬆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戚繼光再度出擊,經過幾番戰鬥將閩廣一帶的倭寇大致掃清。
    就在戚繼光部凱旋回浙不到一個月,倭寇再度興兵進犯邵武,攻陷興化。嘉靖四十二年三月朝廷再次啟用譚綸,升其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福建巡撫,協調各部行動。
    倭寇駐紮在崎頭城,都指揮歐陽深在激戰中犧牲。平海衛,政和,壽寧等地均被攻陷。一時間“四野一空,八閩俱震。”
    四月,譚綸會集戚繼光,與總兵官俞大猷,劉顯研究作戰計劃。先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海上歸路又決定由戚家軍擔任中路主攻,俞大猷,劉顯軍為左,右兩翼。
    戰鬥開始後,譚綸按計劃部署各部進攻。由戚繼光率中軍突破敵陣,左右軍緊隨其後。最後在平海衛大敗倭寇,斬首兩千餘級,救還被擄男女三千餘人並追殲散逃的倭寇,光複了一府二縣。
    七月,譚綸上疏奏捷。世宗下詔升授他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十月,譚綸認為延平,建寧,汀州,邵武地區殘破不堪,請求緩期征收已經蠲免的賦稅,又考察舊製,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推薦戚繼光擔任總兵官鎮守該地。朝廷下詔全部準予施行。十一月,倭寇又圍攻仙遊,譚綸命戚繼光於十二月領兵援救,在仙遊城下以各個擊破的戰術,一舉消滅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初,戚繼光繼續在王倉坪、蔡丕嶺打敗倭寇,其餘倭寇逃竄,廣東境內全部安定了。同年四月,譚綸因倭患基本平定,上奏請歸家終喪,得到朝廷允準。
    曆撫三地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譚綸以原官出任陝西巡撫。還沒上任,四川大足縣(今重慶大足)民眾便發動起義,攻陷了七座城鎮,世宗改授譚綸為四川巡撫。他到任時,起義已經被鎮壓。雲南地方的叛亂首領鳳繼祖逃入會理,譚綸調集軍隊將其討平。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譚綸升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兩廣總督),同時兼任廣西巡撫。他到任後,招降岑崗“賊”江月照等人。
    譚綸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對付倭寇,遇到警訊就調動他們,他任官沒有滿一年的。等到東南沿海的倭寇大略平定後,北部邊關的禍患卻方興未艾。
    總督薊遼
    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譚綸上疏求退,明穆宗不允。八月,給事中吳時來奏請征召譚綸、俞大猷與戚繼光回京訓練兵馬。經兵部複議,穆宗決定召譚綸回兵部管事,並在隔年(1568年)三月升授他為兵部左侍郎兼任右僉都禦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兼理糧餉。譚綸上奏說“薊鎮、昌平的兵丁不滿十萬人,而且老弱者占一半,分別隸屬幾位將領,分散於二千裏的防區。敵人集中兵力來攻,我們分兵防守,眾寡強弱不等,所以言事者請求趕緊訓練兵馬。然而四大困難不解決,最終不能訓練兵馬。敵人擅長騎射,不招募三萬人經常練習車戰是不能製服敵人的。統計三萬人的月餉,每年五十四萬兩白銀,這是一大困難。燕、趙的兵丁的銳氣在邊防中耗盡了,不招募一萬二千多名熟諳戰事的吳、越士兵,摻雜在他們中間教練他們,必然難以成事。我與戚繼光受召就可以立馬趕到,議論的人認為不可能,不始終信任,這是第二大困難。軍事崇尚嚴格,然而燕、趙的士卒一向驕慣,驟然被處以軍法必然大為震驚駭然。況且又離京城很近,容易產生流言蜚語,徒然使忠誠、明智的士卒受到掣肘而廢棄了功力,進而釀成其他禍患,這是第三大困難。我方兵士一向沒有直接與敵作戰,就是打敗了敵人,敵人不心服,能夠再次打敗敵人,才能使敵人終身受創,但是這容易產生忌恨與妒嫉;想再有作為,禍患已經先到了。這是第四大困難。按現在的情況考慮,請求調集薊鎮、真定、大名、井陘和督撫的標兵三萬人,分成三個營,指令總兵、參將、遊擊分別統率他們,而且授予戚繼光總理練兵的職責。春季與秋季兩個防禦期,三營的兵馬各自調至邊關附近。敵人來了就能將他們遏製在關外,敵人攻進來了就能與他們在關內決一死戰。這兩方麵沒有效果,我不逃避罪責。而且訓練兵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現在秋季防禦已經臨近,請迅速調集三千名浙江兵,以緩解急迫的形勢。三年之後,邊防軍訓練好了就遣返浙江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穆宗下詔全部同意了他的請求,仍指令譚綸、戚繼光商討分別成立三個營的事情。譚綸趁機說“薊鎮訓練了十多年的兵馬,然而最終不見成效,是因為任務不專一,訓練也不落實。現在應該責令臣譚綸與戚繼光,專門負責,不要讓巡按、巡關的禦史參與到這中間。”自從戰事興起,邊防大臣受輿論牽製,不能有所作為,所以譚綸上奏陳述此事。而且巡撫劉應節果然有不同的意見,巡按禦史劉隨、巡關禦史孫代又彈劾譚綸專橫。穆宗采納了張居正的意見,將練兵作戰的事情全部委托給了譚綸,並且告誡劉應節等人不得阻撓。
    隆慶四年,譚綸升任都察院右都禦史兼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
    隆慶五年八月因修成敵台之功,譚綸升任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仍協理戎政。
    十月穆宗允許譚綸告病鄉休假,隆慶六年七月新即位的明神宗朱翊鈞啟用譚綸為兵部尚書。
    次年正月,給事中雒遵彈劾譚綸不稱職,譚綸也一再奏請罷職。神宗下優詔挽留,在此期間他被加封為太子少保。
    卒於任上:萬曆五年四月初三日,譚綸痰疾發作在京師府邸中去世,享年五十八歲。神宗下詔“從厚治葬有儀”賜“祭葬”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襄敏”;允許其長子譚河圖世襲錦衣衛指揮,次子譚洛書世襲國子監監正。
    九月,神宗命中書負責其葬事,派兵部主事一員護喪,偕其弟譚?扶柩還鄉。
    萬曆七年,譚綸入葬宜黃縣待賢鄉麓塘村玉泉山麓龐家佘,由南京兵部尚書淩雲翼撰神道碑,兵部侍郎曾省吾撰墓誌銘。
    軍事思想:在近三十年的軍事鬥爭實踐中譚綸不斷加深了自己對戰爭規律的感悟,逐步形成其軍事思想。譚綸的軍事思想內容豐富,體係完備。
    對前人思想既有繼承亦有發展,譚綸的治軍思想,邊海防建設思想,戰爭指導原則等大都來自於他近三十年抗擊南倭北虜的戰爭實踐。
    集中反映了他對明代戰爭規律的精辟認識和深刻感悟,是對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戲曲:譚綸精通音律,“凡梨園度曲”皆親為教演,務窮其巧妙,舊腔一變為新調。”
    後世紀念:譚綸墓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二都鎮簾前村,建於萬曆七年。墓座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體三部分組成,101novel.com1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