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民族英雄錄第三部2

字數:7560   加入書籤

A+A-




    天幕中視頻播放關於民族英雄事跡的每次盤點英雄人物時幾乎都與倭寇有關?”
    “這後麵的大明王朝英雄不少,但倭患嚴重啊。”
    “造成倭寇猖獗,某料想與明朝海禁之策有關。”
    “仁兄何以見得?”
    “你沒看明白天幕視頻與講解嗎?倭寇中有不少沿海海盜,原為天朝子民,叛逆朝廷,勾結倭寇,禁海是其中原因之一。”
    古代從不缺乏智慧無雙的人,這些人從中看出問題的實質和根源。
    而曆代有作為的皇帝則又是另一種想法了,原本無法渡海作戰的,如今有林楓這個變數存在,一切都變為可能。
    至於隋唐元明四朝都無懼小小的倭寇島國,在得到雙係統贈送的技術與設備後自然開啟滅倭戰爭。
    天幕繼續閃爍,一行大字在天幕顯現。
    天幕:“抗擊倭寇,平定叛亂,明朝抗倭名將俞大?!
    俞大猷字誌輔,小字遜堯,號虛江,泉州晉江人。
    明代抗倭名將,都督,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早年學習易經,世襲百戶。嘉靖十四年考中武舉,授千戶,金門守禦。
    經過兵部尚書毛伯溫推薦出任汀漳二州守備,擊破海賊康老。授都指揮僉事,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
    嘉靖二十八年經右副都禦史朱紈推薦出任備倭都指揮,平定安南範子義叛亂,安定了海南的形勢。
    嘉靖三十一年開始與倭寇作戰,人稱“俞家軍”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
    其戰功累累,常被彈劾,遭到免官。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累遷福建總兵官,後府僉書。
    萬曆七年告老還鄉,病逝於家中,時年七十七歲。獲贈左軍都督,諡號“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巜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詩詞編成《正氣堂集》。
    明朝俞大猷從文弱書生到馳騁沙場的名將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名叫俞大猷的文弱書生,他憑借著對易經的深刻理解和劍法的高超造詣,最終成為一位馳騁沙場的名將,為明朝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戰功。天幕將詳細介紹俞大猷的生平事跡,展現他東征西討、平定叛亂、征剿倭寇的英勇事跡,以及他對文化交流的貢獻。
    天 幕:
    一、早期求學與劍術傳承
    俞大猷早年拜王宣和林福為師,學習易經。他聰慧過人,深得蔡清的真傳,對易經的陰陽五行、八卦演變有著獨到的見解。之後,他又拜趙本學為師,學習用易經推演兵法。在趙本學的指導下,俞大猷將易經的原理與兵法相結合,創造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戰略戰術。
    除了兵法之外,俞大猷還跟隨李良欽學習劍術。他天賦異稟,勤學好問,很快就掌握了劍術的精髓。他將劍法融入戰鬥技巧中,使得自己在戰場上更加勇猛善戰。
    二、守衛金門與建立讀易軒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守禦金門。在金門期間,他不僅盡職盡責地守衛邊疆,還積極投入到文化建設中。他建立了讀易軒,與當地讀書人一起舉辦文會、詩詞唱和。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當地人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俞大猷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領導能力。
    三、東征西討平定叛亂
    嘉靖二十六年,俞大猷開始了他征戰生涯的第一場戰役——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譚元清在新興恩平一帶屢次叛亂,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俞大猷憑借出色的戰略戰術和卓越的指揮能力,不費一兵一卒就平定了這場叛亂,為明朝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後,俞大猷開始了征戰生涯。他率領軍隊東征西討,多次平定各地叛亂。無論是麵對凶悍的土匪,還是狡猾的敵寇,他都能以智取勝,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四、征剿倭寇的赫赫戰功
    在明朝時期,倭寇頻繁侵擾沿海地區,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作為一位名將,俞大猷自然成為了征剿倭寇的主要力量之一。他先後參與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等多場重要戰役,憑借出色的指揮能力和高超的戰鬥技巧,屢建戰功。
    其中,興化之戰是俞大猷征剿倭寇的代表作之一。在這場戰役中,他采取了巧妙的戰略布局和靈活的戰術運用,成功地將倭寇逼入絕境,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場勝利不僅彰顯了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也極大地鼓舞了明朝軍隊的士氣。
    潮州戰役同樣是俞大猷征剿倭寇的輝煌篇章。在麵對狡猾的倭寇時,他憑借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睿智的戰術策劃,成功地擊敗了敵人,維護了海疆的安定。
    五、文化交流與詩詞創作
    除了征戰沙場之外,俞大猷還積極參與文化交流活動。他在武平時期建立的讀易軒不僅推動了當地的文化發展,也讓他與眾多讀書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交流不僅豐富了俞大猷的內心世界,也讓他在詩詞創作方麵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俞大猷的詩詞作品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既體現出他作為武將的豪邁與勇敢,又透露出他作為文人的細膩與這些作品不僅在當時廣受讚譽,也成為後世研究俞大猷生平的重要資料。
    六、晚年生活與榮譽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戰事的減少,俞大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他回到家鄉,安享晚年。然而,他曾經的戰功和成就卻永遠銘刻在明朝的曆史長河中。他憑借易經的智慧和劍術的高超,為明朝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明朝政府為了表彰俞大猷的功績,多次給予他榮譽和封賞。他的事跡也被後人傳頌不息,成為了中華民族英勇善戰、智慧過人的代表之一。
    回顧俞大猷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是一位兼具文才武略的傑出人物。他以易經為指引,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他以詩詞為媒介,在文化交流中展現風采。他的事跡不僅為後人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也激勵著我們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奮發有為。
    綜上所述,俞大猷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曆史人物。他的生平事跡和輝煌成就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英勇善戰和智慧過人,也為我們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讓我們銘記這位名將的豐功偉績,傳承好華夏文化。”
    天幕隻是解說了俞大?的生平,隨後便是俞大?參與指揮海上作戰的視頻,萬界古人們全瞪大了眼睛看著天幕上那場與倭寇海戰場麵。
    天幕視頻中:俞大酞正率領大明水師準備迎戰海上倭寇。
    “督都,前方起大霧了,怎麽辦?”副將問道。
    “大霧四起,傳令下去加強戒備,以防倭寇偷襲。”俞大酞說道。
    “督都,這霧越來越濃了,前哨船無法辨別方向,更無法知道倭寇在哪個方向。”副將報告道。
    “我們因大霧看不清前麵,倭寇難道能?傳令下去船隊呈戰鬥隊形,命令各船注意四周,火炮待命。”俞大?命令道。
    稍後,“報告督都,前哨船發現倭寇,開始交手了。”傳令兵說道。
    俞大酞看了四周,命令道:“請戚將軍協同,我親率一支船隊直接前方,本將料定倭寇旗艦就在附近,眾將士隨我衝!”
    大明水軍殺向倭寇,倭寇被突然殺出的船隊打了個措手不及,海麵上炮聲隆隆,水柱四起。
    “轟!轟!轟!”海麵上頓時火光衝天,不時傳來倭寇慘叫,倭寇船隊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海麵上大明水師神勇無敵,俞大酞沉著冷靜下達作戰指令,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倭寇大敗。
    “勝了!督都,我們勝了!”副將高興的說道。
    “好,此戰大敗倭寇,真是天佑我大明啊!”俞大酞笑著說道。
    天幕畫麵又一轉,一行大字出現,萬界古人們尤其是那些書生,各朝各代詩人興奮了。
    天幕:忠誠許國的一代名將俞大猷主要作品及詩詞賞析
    俞大猷,明朝著名軍事家、將領,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忠誠於國家的品質著稱他的一生征戰無數,戰功顯赫,同時在文學創作方麵也有很高的成就。
    俞大猷的主要作品涵蓋了詩歌、散文等多種形式,其中尤以詩詞最為人稱道。他的詩詞作品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既體現了他的軍事家風範,又展現了他的人文情懷。
    其中一首著名的詩作《馬上作》,表達了俞大猷對國家的忠誠和豪情壯誌“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這首詩以豪放的筆觸,描繪了俞大猷南征北戰的軍旅生涯,展現了他對國家的忠誠與付出。詩中的“江花邊草笑平生”,以自然景物為喻,表達了詩人對軍旅生活的樂觀態度。
    另一首《秋日山行》則展現了俞大猷的人文情懷“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這首詩以秋日的山行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詩中的“浪淘天地入東流”,寓含了對曆史滄桑的感慨,而“又挾風雷作遠遊”則展現了詩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俞大猷的詩詞作品不僅是他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他忠誠於國家、勇猛無畏的軍旅生涯的見證。他的詩作風格豪放而不失深沉,情感真摯而富有感染力,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總之,俞大猷作為一代名將和文學創作者,他的作品體現了其深厚的愛國情懷和人文底蘊。他的詩詞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資源。
    欣賞:《舟師》
    作者:明俞大酞
    倚劍東溟勢獨雄,
    扶桑今在指揮中。
    島頭雲霧須臾盡,
    天外旌旗上下翀。
    隊火光搖河漢影,
    歌聲氣壓虯龍宮。
    夕陽景裏歸篷近,
    背水陣奇戰士功。
    人物成就:軍事海上殲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俞大猷在與倭寇的戰鬥過程中發現倭寇雖然從海上來但是卻擅長陸戰,不擅長海戰。於是俞大猷招募訓練一支水師並選用福船與倭寇在海上戰鬥。
    在戰術上俞大猷也指出海上作戰無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眾擊寡,以大銃打小銃。
    實戰過程當中俞大猷建立的水軍與戚繼光的陸軍相互配合有效的對倭寇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建立車營:俞大猷在隨巡撫李文進駐守大同期間發現塞上民族擅長使用騎兵,為了針對敵人的騎兵俞大猷創造發明了用獨輪車對付騎兵的辦法,並在實戰中以獨輪車和騎兵相互配合成功將敵人擊敗。
    事後李文進將這一情況上報給朝廷朝廷,自此開始設立兵車營,而後戚繼光在抵禦蒙古入侵時也借鑒使用了兵車,騎兵等相互配合的方法成功守衛了薊門,使得敵人不敢靠近。
    軍事著作:俞大猷先後著有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廣西選鋒兵操法》等並編輯其師趙本學《韜鈴內外篇》等為《續武經總要》為我國軍事發展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武學俞大猷著有一書雖然名為《劍經》,但實際上是講棍法及長兵器的用法,內容包括“劍棍”“射”“陣”三法。
    俞大猷認為“棍為藝中魁首”,戚繼光曾稱讚《劍經》說:“千古奇秘盡在於此,近用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
    文學:他自己曾說:“欲寫心中無限事,不論工拙不論多。”俞大猷的詩大多感情豪邁,氣勢雄偉,抒情與議論相結合,語言風格渾厚質樸。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歌匯編成《正氣堂集》。
    忠誠許國,誌在九邊。為投身國防事業的人樹立楷模,武學造詣精深,追隨者何止萬眾;創造樓船禦倭戰術,發明獨輪戰車激勵更多人勇於開拓創新。
    低調處世,既不踩道德的“高蹺”,也不獻媚權貴,謙遜仁愛的品格更令其成為後世之範,他就是泉州人俞大猷!
    從嘉靖二十六年到隆慶三年,俞大猷經曆的大小戰役何止百次,屢建奇功,名震八方,終使百年積寇盡除。
    《明史》說他“世宗朝老成宿將,以大猷為稱首。”即在明世宗朝的戰將中俞大猷排列第一,評價甚高。他致仕時朝廷頒賜牌匾,上書“昭代儒將”。
    曠世名將浩氣長存,不管是從崇文或者尚武的角度來講他都有能力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
    泉州迄今保留著大量俞大猷文化遺址,俞大猷讀書處遺址,練武遺址,“百丈坪”“練膽石”“雞籠寨”等。
    俞大猷捐資建造的古代石橋——濠溪橋及其碑記,以傳授俞大猷武學精髓為己任的國術館,武術學校等。展示英雄史跡的俞大猷事跡展覽館,紀念館,俞大猷公園等。
    清源山上的“君恩山重”石刻,興化平倭勝利崖刻和石獅市永寧鎮朝陽山上的鎮海石,隱含著他的成長軌跡;晉江磁灶將軍山上則有英靈魂歸處——俞大猷墓。
    “胡然北鬥宿,化石落人間。天不生奇石,誰擎萬古天!”這是俞大猷留在清源山南台岩崖壁上的詩刻。
    一字一詞間浩氣萬丈,透過詩刻這位縱橫天下的曠世名將仿佛又屹立於眼前,手握寶劍,目視前方,不怒自威。
    這些地方後世不僅成為旅遊打卡點,也是對俞大酞這位抗倭名將,民族英雄的緬懷。
    喜歡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