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統一之戰2
字數:3141 加入書籤
崔立經過一番思索之後便決定先掃清官軍外圍據點,將這個所謂的堅不可摧的曹州府圍個水泄不通!然後根據一番偵察,攻城突破點在南門,崔立立馬把大量新型投石機集中在南門,重點對南門進行狂轟濫炸。
準備工作完畢後投石機便開始了攻擊,很快就響起了石頭落地的哐哐哐聲音。城牆上的官兵麵對襲來的巨石攻擊如同亂竄的老鼠嚇得四處躲藏,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
轟隆隆!
大地像發生了強烈地震似的,隻聽到驚天動地一聲巨響,外城樓被掀到了半空。上麵的一排官兵還沒弄清楚咋回事就像坐著飛機升了天。
高大的城牆在眾目睽睽之下倒塌,碎石四處飛濺,濺起滿天灰塵。
在嘹亮的衝鋒號聲中,一個個手端著長槍的榮王軍戰士,如蛟龍出水,猛虎下山,呼喊著口號,冒著半空中落下的泥土磚瓦,迎著滾滾硝煙,旋風般地向前衝去。
隨著總攻號角的吹響,東門、西門圍城的部隊開始了總攻。無數雲梯飛架在城牆上,一名名戰士飛躍而上,大刀在硝煙裏晃動,人流在槍林彈雨中奔走。
過了一段時間,北城東段城牆上突然拋下許多繩子,敵人順著繩子下滑,守候北門的的戰士們乘機發起攻擊,官兵一片片倒下,殘敵四處亂竄,慌不擇路,很多人掉入護城河,或被擊斃、或被淹死,頓時護城河橫屍斷流。
官軍主將張林見勢不妙立馬偽裝成官兵逃遁,奈何人算不如天算,被榮王軍戰士發現然後受傷被俘獲。
戰鬥至黃昏前全部結束,在官兵一片嚎叫聲中,裏城門樓上飄起了鮮豔的榮王軍旗。
翌日崔立按照流程貼出安民告示,恢複正常的社會秩序,商鋪照常開門營業。同時崔立又下令在菜市口處死官軍主將張林,平息民憤,以儆效尤!
孫恪方在行軍途中接連收到捷報,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並寫信對他們進行嘉獎勉勵。過了幾天之後孫恪方率領大軍終於到達省城泉城府。
泉城府是齊魯行省總督府所在地,處在連接南北的交通要道上,南可呼應彭城府,北能支援大都,地處要衝,易守難攻。
此外泉城府又不同於別的城市,它有內外兩個城,互相呼應,又彼此獨立。要拿下泉城,首先要攻克官軍外城防務。
孫恪方認真仔細研究了番,確定了攻泉打援的作戰計劃,就是一手圍殲泉城之敵,一手伏擊增援泉城之敵,一舉攻克泉城的同時,盡可能將來援之敵一網打盡。
孫恪方按照戰場兵力分布需要,將四成兵力約6萬用於攻打泉城府,將剩餘的9萬兵力,全部部署在增援泉城的三條路上,預備全殲來援之敵。
一切布置停當,隻等吹響衝鋒號角!
轟轟轟!
首先發威的是上百架的新型投石機,大量的巨石被拋起狠狠地砸向泉城,就這樣攻城戰役打響了。
按照官軍總兵栗士穀預判,榮王軍肯定要先從外圍打起,然後一步步由外而內推進,這樣,必然要先攻克最外圍的據點,然後才會攻打更靠內側的茂山。一個茂山就夠榮王軍打上十天半個月的,那時朝廷援軍一到,泉城府之圍必解。
誰知,榮王軍主帥孫恪方偏不按照栗士穀以為的由城外而城內,層層突破的攻城套路出牌,而是將攻城兵力分成東西兩路,對城中敵人形成左右鉗製之勢,然後采用“牛刀子”戰術,先集中火力,捅開一條前進通道,再集中優勢兵力,直接插向敵人心髒。
榮王軍攻城部隊對官軍最外圍據點圍而不打,卻出其不意地出兵攻打茂山和硯山,措手不及的官軍士兵還在睡夢之中,便成了榮王軍的俘虜。僅僅一個時辰,榮王軍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結束戰鬥。
一次判斷失誤還情有可原,但接下來,栗士穀又出現致命失誤。
戰役初期,栗士穀判定孫恪方會將主攻方向放在西線,於是便在西線部署了重兵防守,這個判斷本來很正確。
但由於部署在東線的官軍兵力相對變得薄弱,抵擋不住榮王軍強大攻勢,先行失守。這讓栗士穀產生錯覺,以為榮王軍主攻方向是東線,於是趕忙調整兵力部署,將駐守西線的預備隊調往東線。
陣前臨時調防,難免手忙腳亂。趁著栗士穀左支右絀慌亂調兵之際,榮王軍西線攻城部隊主將王佐抓住戰機,下令部隊迅速向官軍據點突進,連續突破西線敵人防守,攻克敵人多個據點。
在榮王軍的強大攻勢下,迫於軍事壓力,五千餘名官兵臨陣倒戈。榮王軍兵不血刃拿下多個據點,栗士穀頓感自己處境危險,驚恐萬狀的他即刻下令轉移自己的居所到內城的府邸。
在投石機強大的火力助攻下,榮王軍全線攻克泉城府外城。隨後孫恪方下令全軍進行總攻,將泉城城內東南角的一處製高點,選為進攻突破口。
榮王軍戰士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遭遇了官軍的強烈抵抗,傷亡逐漸增加,犧牲的戰士屍體已經將城牆下的護城河填平,河水變成了血色。可見當時的戰鬥是何等慘烈!
終於在榮王軍戰士堅持不斷的進攻下成功登上城頭,並及時鞏固陣地,擴大戰果,直至徹底撕開官軍內城防線。
在東線攻城部隊凱歌高奏的同時,西線攻城部隊也成功從西南角突入泉城內城,正向城內突進。
時至黃昏,泉城被榮王軍全麵占領,隻剩下官軍的殘餘勢力還在零星的負隅頑抗。至於官軍總兵栗士穀在便裝逃跑途中,於光壽縣境內被俘落網。
至此榮王軍已經占領了大半個齊魯行省,隻剩下萊州府,登州府和安德府,以及莒州府等。之後的日子裏榮王軍四處征討,所過之處官軍大都不戰而降,極少有為衰朝愚忠的官員和將領。
漫長的皇權專製社會裏,最高統治者為了一己私利,總是不斷地集中權力,不願受到任何製約;同時又總是要求臣民對自己無條件地效忠,鼓勵愚忠。特別是專製主義惡性膨脹的明、清兩代,統治者更是以各種手段灌輸愚忠意識,以至愚忠成為一般臣民普遍的道德信條,嚴重地閹割了民族精神!